认识人民币公开课反思表

琯头中心校“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活动

公开课反思表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观课反思

《认识人民币》观后感

满廷侠

昨天,在二小听了王孝梅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之后,对照自己的教学生涯,感想颇多。

首先,从王老师上课之前的紧张、出示教具前的忙乱、运用多媒体的不熟练等等,可以感觉到:并不年轻的王老师参加讲课比赛这样的活动的机会应该不多。 但是,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每一环节的处理来看,王老师也一定是一位有经验、爱思考的老教师。

其次,我想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第一,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王老师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课一开始就让出示“压岁钱”的情境图并让学生说一说你们都怎样安排自己的压岁钱,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拓展延伸时,还渗透: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最后,通过交流展示我国人民币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国家的人民币,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

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把学生的作品全部张贴、一一评价,更是对学生作品的极大肯定。

回顾本课的教学,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首先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重点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突出辨认人民币的方法,但是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学生去认、记人民币的颜色、图案等。其实我觉得只要学生会认就可以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这一环节的处理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拖堂。这一环节没有呈现“贰角”的面值,不知王老师是咋想的。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见过人民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重点应定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币的兑换是用文字题方式出现的,而王老师则把它容入学生的购物活动中,其实人民币的兑换就是用不同的方法付钱,如拿1元,不仅可以用1张1元的,还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等等凑齐1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大胆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并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比如:“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从而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

最后,细读新课标,发现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不守纪律,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