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大批境外企业的涌入,使作为支持工业的模具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模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这就为高职业院校的模具专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学校模具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对省内外多家企业(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进行了有关企业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根据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与模具专业建设的要求,现形成以下关于模具专业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开展专业市场调研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模具加工行业正向着快速、经济、精密、智能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对我们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针对该专业所面向的行业,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对用人的建议、要求,调整专业方向,培养出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

二、模具行业中应用型人才需求调查

通过走访校企合作单位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分别与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模具加工车间主任、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本校毕业生等不同层次的人员接触;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调查发现:模具技术人才在机械、电子、信息、塑料等产业有大量的市场需要。

进入21世纪,模具CAD技术逐步普及,企业对模具设计人才产生了从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的深刻转变,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从大多数从事模具设计到只有少数人才能从事模具设计工作,而更多的毕业生必须走向模具制造等操作型岗位。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快速发展,操作各类数控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件制造成了模具专业毕业生重要的从业岗位群。

因此,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装配岗位、模具加工制造岗位、模具制造管理岗位、调度岗位上。

三、围绕行业岗位需求,开展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一是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和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二是完成这些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应具备哪些能力,三是模具加工行业的对人才新要求与课程的影响等。

本专业必备掌握模具制造工艺与设计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制造和维修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模具加工、装配、维修试模工作,也能参与一般的模具制造行业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训,按专门化的培养方向分别可以担任以下岗位群的工作:

(1)模具制造的数控加工人员;

(2)模具制造的普通机床机加工工人;

(3)新产品开发中模具、工装夹具的开发设计人员;

(4)车间技术员,车间工艺员;

(5)使用各种二维、三维软件,进行设计、绘图、编程等人员;

(6)模具钳工;

(7)模具维修工;

(8)塑料模具生产制品行业的挤出工、注射工;

2.调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

这次调查发现,对高职模具专业人才的能力,以下的基本能力仍然的必须的,即通常所指: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的心理特征。以上模具行业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是指完成模具加工、设计活动所具备的综合本领,它可以分解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1) 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的适应性,重视从业者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如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外交往能力;理解与应变能力;计划实施、安排及自我检验与评估能力等。

(2) 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强调在职业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新技术捕捉与检查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

(3)专业能力,是一种专门的独特的能力。从工作过程角度分析,专业能力是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针对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主要是对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侧重点有所变化。专业基础能力是该行业岗位群中各个专门化岗位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机械制图绘图和识图能力、确定热处理方法及金属材料选择能力、使用机械设备及加工能力、强度校核能力、塑料材料识别及合理选择能力等,都属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各类基层技术人员、数控加工人员、机加工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该加强。如模具设计能力、模具拆装、装配能力及电加工能力、数控编程及模具加工能力、兼制品成型能力、使用塑料设备加工能力等。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及模具基本知识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中的要求,其次是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编程、电加工基础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之是对CAD、3D软件使用能力的要求。

3.开发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课程

由于近年来,模具及模具加工设备发展迅速,加工中普遍使用数控电火花机加工机床、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机床等先进高速加工设备,因此,在课程开发上应注意跟上行业发展的要求。如增加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实训、模具制造技术及实训、模具拆装实训、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

四、结论及调研后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一)调整该专业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职业道德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从事生产第一线模具技术性与制造;数控技术性与数控机床操作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知识;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数控加工编程、模具制造工艺、冲压与塑料成型设备等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数控技术等相关其它知识。

2.专业技能要求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机械制图、识图能力,具有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及模具制造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机床的编程,维护及操作的能力;

3.职业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的中级工具钳工、中级普通机械加工(车、刨、铣、磨等)、数控车床等操作职业资格证书。

(二)依据综合职业能力,开发设置模具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目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到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水平的要求与影响,使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职业能力与客观需求相适应,同时兼顾到毕业生未来竞争与发展需求,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为主线,通过课程内容的组合与配置,既要为学生铺就宽厚的职业基础,又要满足毕业生所从事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课程的组合形式体现综合化与模块化,减少课程之间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缺乏实用性、针对性的内容;根据各课程的不同特点,增加实训教学的份量,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强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教学的应用性、实效性。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能力。建议《模具制造技术》课时应有所增加,而《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时计划减少,《冲压塑料成型设备》课时应有所下降,《数控加工编程》、《模具CAD/CAM》课时侧重点应当有所调整等。

整个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形式,这样学校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模块,使毕业生提高就业应变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促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符合新时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第二篇: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部署。20xx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江苏虽是文化资源大省,但面临着文化人才短缺的窘境,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样江苏面临发展文化产业难得的机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将会相当可观。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江苏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势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此江苏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跻身全国前列,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强调要加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根据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增加文化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形成优势学科。然而,由于专业人才匮乏,江苏的文化产业,亟需大量的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在上述国情、省情的背景下,为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江苏省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情况,促进江苏开放大学文化产业本科专业申报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我们组织开展全省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解江苏省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希望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完善江苏开放大学文化产业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为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储备坚强的后备力量。

二、问卷设计

通过自编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内容:

(1)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1

(2)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两部分内容涉及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现状,人才需求以及需求人才的规格等,包括选择题,开放题共21个问题。

三、调查过程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电大的系统优势,委托系统电大的教师对自己所在地的文化企业下发问卷并进行调查。问卷经过被调查单位审查签章后,最终以快递形式收回。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最终全省有17家单位接受了调查。剔除一家非文化企业,有16家文化单位符合调查要求,获得有效问卷16份。被调查单位涵盖了苏南、苏中、苏北的省域范围。

四、数据分析

由于是小样本,在问卷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人工统计,数据的图表形成,使用了微软的excel软件。

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参与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1.参与调查单位的性质:参加调查的16家单位中,10家单位为企业,5家单位为事业单位,1家为政府机关。分别分布在苏南、苏北、苏中地区。

2.参与调查单位从事的业务: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中,文化企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动漫制作、影视剧制作、旅游开发、图书发行、出版、广告、文化活动策划、艺术装修等;文化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电视播出(电视台)、文化市场管理;一家政府行政单位则是负责地区行政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

3.参与调查单位的规模: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中,单位规模在11-50人8家,300人以上3家,10人以下2家,100-300人2家, 51-100人1家。

4.单位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的比例①: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以上员工的比例为507:888:719:647: 66。

5.单位近三年分别接受的大学毕业生数: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中,近三年每年① 个别表格这一项未填写,这里的数据按填写的计算

2

接收1-3个毕业生的 6家,接收3-5个毕业生的3家,接收10-20个毕业生的3家,接收5-10个毕业生的2家,接收20人以上的2家。

(2)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1.对需求人才的年龄要求: 参与调查16家文化单位对需求的新员工一致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下,同时3家单位也表示愿意接受30—40岁的新员工

2.单位对于单位从事业务的员工学历要求:对于单位从事业务的员工的学历,所有参与调查的单位都要求专科以上(其中选择专科以上的13家,选择本科以上14家,选择研究生的1家)。 3.单位最需要的人才类别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需求的人才排在前几位的职位是创意策划(12家单位)、项目策划管理(8家单位)、美术设计(7家单位)、演艺(5家单位)、动漫(5家单位)等,冷热不均,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4.单位对需求人才的素质要求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对需求的人才的最看重的三项素质分别是艺术专业技能(15家单位)、组织策划能力(11家单位)和人际交往能力(8家单位),这几种能力都呈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3

5.单位对需求人才的理论修养要求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对所需求的人才的理论修养最看重的是两方面:艺术作品的鉴赏与评论(8家单位)、对传统文化的了解(7家单位),其他民族文化(6家单位)、政治修养(5家单位)也是这些单位次要看重的。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6.单位对需求人才的技能要求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对所需求的人才在技能要求上,排在前四位的技能分别是创意策划(13家单位)、文案写作(10家单位)、美术设计(7家单位)、组织管理(6家单位)。

4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8家单位要求对所需求人才要求“至少精通一项艺术专业技能” ,6家单位对所需求人才要求“掌握2-3项艺术专业技能”, 5家单位要求对需求人才要求“精通1项,其他的均需要掌握”。

7.目前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素质与能力

如下图所示,对于目前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认为他们缺乏的素质排在前三位的策划组织能力(12家单位)、文化素质(9家单位)、人际公关能力(7家单位)。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8.当前文化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突出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认为当前文化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12家单位);(2)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知识背景(10家单位);(3)实际能力弱(7 5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家单位);(4)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不扎实(分别为5家单位)。这也反映出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9.文化管理人员应强化的专业知识

如下图所示,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认为作为文化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的专业知识依次是专业技术知识(14家单位),行业分析与评比知识(8家单位),行业管理学知识(7家单位),其他知识如行业法律法规,学科基础理论、信息技术知识等也都不同程度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10单位选择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方式

对于单位所需求人才的培养方式,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多数选择半脱产(10

6

家单位)方式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同时选择“网络兼面授”方式的单位也较多(7家单位)。

选择与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合作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单位相当(分别为10家和12家),另有相当数量的单位选择利用文化部门的培训学院或培训机构培养单位所需的文化产业人才。

11.单位吸收文化产业人才的渠道

参与调查的16家单位,吸收文化产业人才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12家单位)和自己培养(10家单位),也有一些单位选择在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8家单位)和召开公开招聘会(8家单位)。

江苏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六、讨论与建议

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获得以下一些结论:

1、高质量的人才需求数量大。调查显示目前单位从业文化产业人员学历水平主要还集中在大专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水平的比例还比较低。因此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必将会随着行业的提升出现一个大的增长。从行业的历史发展来看,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文化产业,所以没有本专业的人才,改革需要人才,尤其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我国文化部门和文化产业方面受过系统文化产业管理教育和培训的工作人员微乎其微,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足,随着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高质量的人才需求必将会增加。

2、需求的人才质量层次要求将进一步高。一般来说,人才需求质量高表现 7

为:一是必须具备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统一、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特点。二是不仅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需要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而且也特别需要研究型高级人才。三是需要能够精通外国语言、文化,了解国际交往规则,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的跨文化管理的高级人才。四是本专业研究生教育还比较少,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人才需求缺口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文化产业的人才需求正逐步呈现这一规律,培养专业复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同时具有多种能力、素质的人才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目标。

3、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时间长。随着我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人才的升级必将现行,这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调查来看,当前文化产业管理社会需求广泛,目前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文化产业专业的人才需求持续时间将比较长。另外,我们也看到,社会发展文化产业需求增加,文化产业管理和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需求,从而也会使文化人才需求持续时间长。

4、学生就业前景预期较好。调查显示,文化产业所需求的人才具有多专业性的综合性特点。因此作为新设专业,发展就业有潜力,就业面很广,就业渠道多。这也为专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潜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省的文化产业需求的人才将出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产业提升,这个专业的发展也必将在大学与社会需求的激情碰撞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完善。

(江苏电大 江苏文化产业调查组20xx年12月)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