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院微调研报告

测绘学院微调研报告

——主题:团工作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做法

周青

测绘学院分团委团总支书记

摘要:

为响应团委主题微调研活动,我院有主题有目的地在学院内开展调研工作。我院选择的调研主题为:团工作在实践育人工作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特色做法。调研成果显著,将广大学生群众的建议与想法整合于此报告中。 正文:

一、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交际能力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中也常常因为表达能力不强而受挫,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刻不容缓。以下为调查访问学生整理后的建议做法:

1、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或者户外活动

体育是人与人直接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胆量,这是人际交往和表达的一种要素。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辩论赛和演讲比赛、读书会等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活动。辩论赛的辩题可以模棱两可和推陈出新,吸引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可以试着先小范围的组织举办,比如现在班级内部举行,然后扩大范围,举行全院的演讲比赛,最后可以和其他院联合举办。一步一步帮学生建立起自信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设研究型大学就要培养出高素质研究性学生,就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创新工程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营造校园学术氛围,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通过对近年来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经历和经验分析,为广大在校学生提出了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十条建议,以便广大同学借鉴、学习。

1、强调基础,让学生重视理论知识

创新的根本和前提是理论知识的扎实性,而理论知识大多来源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程的学习中学好书本的理论知识,并且注意在书本中发现问题,尝试用创新性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在夯实理论的同时也会积累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且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才能端正学术。总之:理论知识是前提,创新不能空谈,而要脚踏实地,积累能力。

2、鼓励学生学好外语,参与国际交流

很多学生向往到国外大学读书,增加国际化学习阅历,开拓国际化视野,有些学生成功参加了公派留学生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但有些望而却步,原因是有些学生不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要早做准备,早做规划,掌握有关的外语,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以及国外大学的情况。出国留学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大学生必须要先考过托福或雅思后才能出国。对研究生来说,在考过托福或雅思的基础上,如果学的是理工科则要考GRE,然后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要求来决定是否要增加专业类的考试,而学商科的话要考GMAT。本科毕业出国留学就要争取外语在大三期末完成。此外,有些国外大学对大学生是否参加志愿服务也十分关注。

3、让学生注重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创新源于生活,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鼓励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实习的机会,在诸如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颠覆常规的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创新科研兴趣、文字表达能力、图文制作水平,数据分析统计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勇于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参加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

4、拓宽视野,关注社科前沿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现定于学科行业之内,也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社会的热点、学科的前沿,不要完全禁锢于书本上的知识。鼓励学生多利用学校图书馆等校媒资源查询学科前沿,不要仅限定在课堂范围之内,要广泛的了解自己所感兴趣领域的研究动态,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生活,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报告,多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多登陆科技网站,多思考社会问题,多关注科技信息,多关注科技赛事,做一个有心人,为将来的科研活动拓展思路。

5、增加科技节等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

我校科技活动常年不断线,电子竞技赛、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专业性,许多学生不了解这些专业,虽然有着浓厚兴趣也只能望而却步,建议我校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同学们讲解创业加大力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举办科技节品牌活动,科技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富于创造性的学术科技活动。为此类活动建立网上发布平台,鼓励学生多关注创新竞赛或讲座的发布平台。

6、立足实践,开展社会调研

大学生创新的主题应该紧跟时代前沿,要注重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抛开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背景,全球形势而闭门造车,因此要广泛的关注社会时事,政策导向,多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

注释:此次调研为口头调查访问,无调查问卷和统计数据等。

 

第二篇: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Hefei University

古建筑测绘论文

Ancient Architecture Mapping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导师姓名:

完成时间: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浅谈皖南徽派古民居特色

合肥学院12建筑学<1>班胡超、张烨、李思源

【摘 要】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天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构件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其中皖南传统民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村落环境、建筑色彩与形式、建筑架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工艺五方面的阐述,简单分析了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对皖南传统民居以及现代新民居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徽派建筑 古民居测绘 马头墙

一、村落环境

传统民居集聚而成的徽州村落,

融合于山水之间。村落一般都是座落

在缓坡上,随着地形、道路方向逐步

延伸。从徽州传统村落总体来看,都

是溪水依托山势,村落顺延溪水。房

屋群落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村落顺

溪水走向展开,形成优美的村镇风

貌。

徽州村落总的来说呈现出对外封闭的形态,其布局主要

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线型布局。这种布局通过沿巷道的建筑

群完成,或者通过各建筑群的轴线关系延伸。线型布局总有

一条 主要干线,序列感强,民居一般均可得到良好的朝向与

景面。线型布局当主干线过长时,交通、生活稍有不便。例

如西递,在我看来就是线型的布局方式。第二种是散点型布

局。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地段环境中,民居各处于适宜地带,

呈散点状。散点型布局可使建筑隐于山林,有利于保持自然

风貌,很适合于小自然村的形式。但此种方式有时显得凌乱,

各户联系不够紧密。在安徽黄山地区,位于山腰和山脚的村落大多如此。第三种是集聚型布局。它适于规模不等的各种村镇。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少、紧凑,而且因为建筑集中,封闭性较强,如屏山。

二、建筑色彩和形式

1.色彩

徽州古民居的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本风格。它

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

质感和特征来构筑,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

灰色青砖,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

砌,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徽州古

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黑瓦这样单纯质朴

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

徽州传统民居,一般都是青瓦白墙和褐红色的木质构件,给人以淡雅明快之美感。虽然这种简单朴素的色调重复复重复,但却并不使人感到厌倦,反而给人以整体统一和典雅美的总体印象,就像在观赏一幅幅水墨画一样,渲染出徽州传统民居那极具地域性的基本风貌。

2.形式

传统徽州民居的特色,很多来自

屋顶。屋顶很讲究,连接的也很复杂,

随着平面的不同,屋顶形式也会不同。

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高差过大,采

取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方式,既节

约材料,又使马头墙面高低错落有致,

富于变化。

传统马头墙是一种防火墙,在满

足功能的前提下,人们为了美观,为

马头墙点缀了各种装饰。而现在的徽

派新建筑的马头墙,已成了一种纯粹

的装饰符号。

马头墙的运用,打破了墙壁的单调重复感,增加了建筑整体的美感。房屋所处地势的高低不一,房间进深的不同,马头墙的高低也随之有所变化,形成了丰富变化的空间。

马头墙从建筑群到村落,再从村落到集镇,形成一组组交错、连续、渐变、跌宕起伏的“优美乐章”,成为皖南古民居所特有的“主旋律”;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用在这里则是再恰当不过了。马头墙是徽州民居最具象征性的建筑造型。

三、建筑架构

徽州古民居的梁架构件均为木质结构,不

仅坚固稳定而且构造奇巧,雕刻丰富多彩,具

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梁架整体宏大壮美,中段

常雕刻多种图案,立柱雄而不笨,明代多做成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具有优美轮廓线的梭形柱。梁架上的构件,如

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斜撑、替

木等大都进行镂空细雕,装饰以精美

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

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飞禽走兽等,

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梁架上的叉手

和雀替,则多做成云朵状,其相互勾

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

胜收。

这些梁架构件的制作,巧妙地将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渗透,达到珠联璧合的境界。它们虽不施以彩漆,只涂以桐油,却显得格外古朴雅致,诠释着徽州传统的文化内涵和高格调的审美观念。

四、建筑材料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材料,在地面上大多使用一

些灰色或青色的花岗岩铺砌,一些较大型的住宅地

下也会使用方砖正铺或者斜铺。较小的住宅也会使

用墙砖铺砌而成。

楼面之上多使用木材楼板,大多还会在其上铺

一层天然防水的材料,如干草,箬叶。部分清朝晚

期民居,会使用双层楼板,上层楼板薄,下层楼板

厚,之间夹一层油纸。防止落灰,漏水。

柱、檩条、椽子、屋面板多选用杉木制作,经

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有选用白果树、柏树制作。杉

木躯干较直且抗蚁,不翘曲,少开裂,而且古代工

匠在实践中懂得杉木暴露在空气中不易腐蚀,柱子

表面不做地仗,不饰油漆。

外墙面皆为涂抹有白垩的白粉墙,白垩是一种

柔软、易碎的白色粉状碳酸钙沉积物,在现代还多

做粉笔。其作为外墙涂料价廉物美,既可反射阳光以隔热,又可阴雨时防潮驱湿保护木构架。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砌筑墙体和砖雕门罩在砖的使用上略有区别,墙体砌筑所用的是一种按长度一尺一寸、宽五寸、厚一寸的大开砖,门罩和门楼制作所采用的砖是经过洗浆沉淀的细土制坯烧制而成, 其色泽青灰, 质地细腻, 便于精雕细作。

五、装饰工艺

建筑雕刻艺术是徽州民居最主要、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徽州民居建筑中几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可以用来雕刻,每一建筑构件都加以雕刻,形成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雕刻分为砖雕、木雕和石雕等几种方式。 其中砖雕的主要装饰处为门罩、门楼、

八字墙及马头墙的端部。其镂刻的内容、题材极为丰富,凡神仙人物、亭台屋宇、飞禽

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为了表现人物的

逼真和楼台的主体感,多采用高浮雕、透雕

和半圆雕的技法。

木雕比砖雕使用的地方更多,一般多用于檐口、梁架、门窗、栏杆和室内陈设。由

于木质细韧,较砖石易于加工,故木雕的 刀工更为细腻,线条更为流畅,人物表情、

衣襟更为清晰。不少民居留下了珍贵的木雕

艺术品。 石雕主要用在祠堂、寺庙、牌坊、桥,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凤、仙鹤、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

透雕和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 浑厚潇洒“三雕”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徽州古民居建筑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还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的创造精神。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六、关于徽派建筑的思考

在皖南古民居到新民居的演变过程中,平面型制的变化,装饰的简化,建筑新材料的运用等, 这是人们一直积极努力探索新生活的热情和天然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正视和学习的地方。地域更新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建筑文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将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徽州民居作为徽派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更迭告诉我们创新并不是抛弃传统,相反只有不断的发展创新才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和保护。 同时,面对信息化的时代,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作为徽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徽派建筑的创作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前,面对传统与现代所发生的碰撞,如何创作出“现代的”地域

性建筑?

在安徽省内也有众多建筑师留下了许多

有价值的作品。如黄山轩辕大酒店、合肥亚明

艺术馆、徽州文化园、安徽省徽文化博物馆。

这些建筑作品从多角度对徽派传统建筑进行了新的诠释,

反映了对徽州传统建筑特色的思考以及在实践中达到的

新的高度。因此,新徽派建筑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创作高峰

后,在今后必然会引起更大的关注和发展,必然会在中华

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单德启 《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9

[2]汪兴毅、管欣 《徽州古民宅木构架类型及柱的营造》 安徽农业大学

[3]百度百科及图片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古建筑测绘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