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测绘参观调研报告

古建测绘参观调研报告

       ——

忙碌的生活总算告一段落,迎来了相对清闲舒适同时难能可贵的古建参观调研周。这一周里虽然有不少时间是在公交车上各处奔波,但却亲身感受到了很多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与其独特的建筑外观。

前两天,我们主要去了牛首山、江宁博物馆、葛村祠堂、朱氏祠堂、季子庙等古建。这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当属牛首山和葛村祠堂了。

首先是牛首山,这是我们古建参观调研的第一站,牛首山是一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名山,位于南京南郊,他逶迤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奇特,因为他的形状如牛头双骑,故名牛首山。而我们参观了牛首山上的一处重要景点,便是郑和墓,郑和墓踞于小山坡上,墓丘隆起不甚明显。坟墓两翼有石砌坟圹,半径约200米,东西间距约百米,从坟圹的广袤上即可看得出郑和墓的宏大。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而如今后人的虔诚祭奠和敬仰正是对如此壮举的最诚挚的肯定。

说完了郑和墓,接下要说的便是葛村祠堂了,说起葛村,可能几乎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地方,但恰好因为自己是句容人,所以在以前上学的时候便听过这个地方,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不起眼的小地方而已,却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一处古建——葛村解氏祠堂。

葛村解氏宗祠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被市文管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授牌。葛村有建于明清两代的解氏宗祠、榜眼门、大宅门等多处古建筑。前些年,创建于明代、古祠堂因年久失修,房顶部分已烂坍濒临倒塌,解氏后人及当地各界人士自发成立了抢修老祠堂筹委会,葛村村民和在外工作的乡亲纷纷捐款,新区管委会及丁岗镇也对解氏宗祠修复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关心。行走在葛村里,我们寻找着当年的痕迹。镇江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年的战乱,使建筑毁了建,建了毁。村子里现在的房子看上去很新,老房子已所剩无几。忽然一座老房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门额上刻的字告诉我们这便是葛村解氏祠堂。解氏宗祠的大门很奇怪,看上去像民国时期镇江流行的西式建筑,上部的两边是砖头砌的长方形柱子,中间为半圆形。下部为长方体,中间开着门。走进大门,出现了一排平房,穿过中间的门,一个大殿出现了,无数个大木柱子支撑着建筑,看上去十分气派,地上当年铺着的石块大部分已经裂开。走过大堂,一座曾经高大的建筑只剩下了三堵墙壁,曾经的大门前砌的台阶还在。据史书记载,解氏宗祠原有3进,分门厅、大殿和祖殿,另有两旁的券门和旗杆等附属设施。不过先如今,当年的解氏祠堂已经没有那么气派非凡了,这里貌似已经成为村里老人们打牌下棋的好去处了。

          

过完了前两天的奔波生活,我们总算可以“定居”下来了,因为接下来的三天,我们参观了一个更大更完善拥有众多古建的江南著名古镇——同里古镇。

同里,对很多人来说仍很陌生,但在江南一带,她已是颗灿烂耀目的水乡明珠、旅游新热点。 如果你一起向往周庄那东方威尼斯的韵味,那就更加不能错过同里。 同里镇位于太湖边、运河旁,四周为五湖环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同里,绝对是块不可多得的江南“富土”。 历史上,同里镇真的称为“富土”。但“富土”之名,过于招摇,故把“富”字不出头,去掉一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来。

接近一个上午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本次古建参观调研最重要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同里,在汪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很快便整顿好住宿的问题,简单的吃了午饭后,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同里的风采了,这一次,我们主要去了退思园、耕乐堂、崇本堂和嘉荫堂这几处著名景点。

首先是退思园,退思园是古镇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总体结构,因地形所限,为横向建造即西宅东园。这在苏州私家园林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退思园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侧,西侧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为婚丧嫁聚及迎送宾客之用。东侧内宅,建有南北两幢各五楼五底的“畹香楼”,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为江南之冠。园景部分亦分东西两侧,西庭东园。庭系园之序,中置旱航,坐春望月楼,岁寒居。园以水为中心,具贴水园之特例,山、亭、堂、廊、轩、榭、舫皆紧贴水面,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在建筑美海陆空上也堪称一绝。退思园草堂为全园主景,站在堂前平台上环顾四周,琴房,三曲桥,眼云亭、菰雨生凉轩、天桥、辛台、九曲回廊、闹红一舸舫、水香榭、览胜阁以及假山、峰石、花木围成一个旷远舒展,彼此对应的开阔景区,构成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而每一建筑既可独立成景,又能互为对景,彼此呼应。其中坐春望月楼、菰雨生凉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眼云亭、辛台、览胜阁塑造出了琴、棋、书、画四艺景观。退思园虽小而求齐全,不失为园林建筑史上的杰作。退思园的园林的艺术是设计空间的艺术,在有限的空间内,能独辟蹊径,容纳了丰富的艺术之精华,使之成为能和任何一个名园类似的园景相媲美的小型园林的典范。

接下来,我们便来到了耕乐堂,耕乐堂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建时有五进五十二间,后经历几朝兴废,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跨进门厅,露明三间,庄重朴实,高大宽畅,形为清代后期建筑。宅楼西侧有一条陪弄直通后园,园中置有荷花池,荷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 荷池南面有鸳鸯厅,面阔三间,窗明几净,与环秀阁隔池相望,一高一底遥为对景。出庭院,过三曲小桥,便来到清秀典雅的环秀阁。环秀阁跨水而筑,造型别致。从环秀阁绕假山辗转而下,便是桂花厅。桂花厅自成院落,院中植有金桂、银桂两株古树,历尽风雨沧桑。耕乐堂为省际太湖风景区同里八景之一,又被列为吴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了精致美丽的耕乐堂,我们有来到了景点的下一站,崇本堂。整个崇本堂建筑群体沿中轴线向纵深发展,共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该堂虽占地面积和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崇本堂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它的各种雕刻。走庭院,只见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的深浮雕。门楼的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朋字。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宅第主人崇尚的为人之道。砖雕正脊还有一幅“望子成龙”图,上面人欢鱼跃,使人浮想联翩。崇本堂的建筑结构颇为科学,正厅与堂楼之间均有封火墙隔断,门楼与过道两侧设有“蟹眼天井”,千成不要小看了这个小小的天井,在建筑上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既可通风又可采光,既能泻水又能防火,其作用着实不小。

崇本堂西侧,与其隔河相望的便是嘉荫堂了。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其墙面所用原料嘉荫堂比较细腻又用经过水磨加工的细清水砖砌成,并加以灰浆勾维,使墙面更显得整洁光亮。虽未登堂入室,却已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穿过门厅抬起头来,只见‘福、寿、禄”三星跃居正脊中心,额首微笑,似乎正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嘉荫堂的主建筑俗称“纱帽厅’,系仿明结构,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厅内到处刻着图案,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风寒牡丹,梁底则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即棹木)上也刻上了(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八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图画,让人不由拍案叫奇。出嘉荫堂沿粉墙而下,就来到嘉荫堂的后街,这里街绿水曲,水随路转;街上行人悠闲,岸边绿树婆娑远处渔歌伴夕阳西沉,近处画肪随绿水乐去……这一切是我们在城市所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也只有这样的古镇,当你行走于古建筑群中才能感受那一份从几百年前飘来的幽静与闲适。

住在同里的日子,我们同时也出去走走,同里属于吴江市,里太湖不远,而整个吴江市因同里而闻名遐迩,却不仅只有同里这一个古镇,很多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都坐落与这里,这其中,我们便去了东山和西山,在太湖的美景的印衬下这里的古建筑更加显得庄严美丽,让人流连忘返,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这里好吃而又便宜的橘子。。。。。。

经过这次为期一周的古建筑参观调研,使得我对古建筑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坚定了我去亲自参观体验并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古建筑的决心。本次调研也使得我更了解古建筑在设计上所运用的一些相似或者不同的设计手法,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建筑与人文的理解,充分将建筑与人文自认巧妙结合的设计理念,这对我在以后的建筑设计学习上将有着重大的帮助,总得来说,这时轻松闲适的一周,同时这也是收获颇丰的一种,我将抱着更加积极的心态去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了解建筑的设计知识,更去了解建筑背后的那段历史文化的传承。

 

第二篇:测绘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为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满足测绘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对测绘行业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针对企业对测绘专业人才需求以及毕业生现工作单位,从事岗位,工作学历变更情况等,企事业单位调研中与业内人士就测绘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专业教改,规格及现状进行探讨。

被调查的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既有国有企业,也有三资企业,符合测绘专业高职和中专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一、测绘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测绘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公益性事业。进入21世纪的信息社会,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对地理信息资源需求迅速增长,世界各国都把地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在我国,随着地理信息数据的大量积累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变化,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新时期测绘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测绘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测绘阶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顺利开展,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测绘保障服务工作全面推进,20##年完成测绘总值23.8元,20##年完成25.1亿元,比20##年增加1.3亿元。“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中,国家对测绘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湖南省在 “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中提出,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测绘、车载GPS公路采集和地图缩编等方法对基本图进行逐年更新,总计更新1:1万基本图4000余幅,完成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工作,建立省级具有储存、管理、维护、分发和应用功能的多尺度(包括1:100万、1:25万、1:5万、1:1万、1:5千)、多分辨率、多数据源(航空、航天数据)、多时态、多类型(包括数字线划、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字栅格地图、地名等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种专题数据库,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和分发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将开展以下基础测绘重点应用工程:

1.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首先建立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4500平方公里城市群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再逐步将系统扩大至三市市域2.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该系统包括办公业务管理、综合信息查询及产业、交通、环境、资源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实现对规划信息管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虚拟现实可视化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结合GIS三维可视化、叠加分析以及遥感技术,实现对规划实施动态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2.突发事件和灾害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理信息系统

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与突发事件和灾害应急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预警指标数据库、危急事件数据库、领导知识决策库,建立高效查询及分析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国土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运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结合,对我省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矿产开发、矿区环境治理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

4.卫星导航应用工程

建立覆盖全省范围的1:1万导航数据库。为车辆导航、定位、行车路径规划、路径引导等服务。通过接收交通广播,及时掌握路况信息。通过交通控制中心,提供报警、求助等服务。为完成省级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确保“十一五”目标实现,共需要投入资金1068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7500万元,争取国家资金2800万元,其余采用收取部分成果使用费解决。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测绘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正因测绘技术领域的革新,才推动了测绘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现代测绘行业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在测绘行业,“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较普遍的话题。“数字化”的建立,要求信息快速更新。测绘信息是地球数据库中最活跃的信息种类之一,也是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可流通的信息种类之一,为此,实现现代测绘技术的高速、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常规工程测量技术在向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迅速发展。实现野外测绘移动办公自动化势在必行。新一代测绘仪器能用于地面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工作,成为集数据准备、外业数据采集、数据检核、数据处理及成果输出为一体的智能型“测绘通”。实时三维工业测量的出现,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的出现,能自动照准人工目标和天然目标的测量机器人的问世,将测量机器人与激光器设置目标相结合,用于大型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技术的出现,全站仪与卫星定位技术组合的新型“超站仪”的出现,使得常规测绘适用于地面的任何位置。卫星空间技术集成化、实时化、动态化方向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现代化,GPS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GLONASS系统的投入运行,西欧欧洲空间局(ESA)的筹建NAVSAT,日本积极筹划中的建立日本多功能卫星增强系统(MSAS),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原名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简称INMARTSAT)的第三代卫星INMARSATIII转发GPS/GLONASS导航信息能力的实现。将形成GPS/GLONASS/NAVSAT/GNSS/INMARSAT等多种卫星定位系统的多元化的空间资源环境,同时利用多种卫星定位技术进行组合导航与实时动态定位将对测绘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变革。

“3S”一体化集成技术体系的产生。“3S”一体化信息技术是适应了信息时代应具有“高速”这一特征的技术的途径之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必将成为今后测绘学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测绘教育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空间定位技术、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测绘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要求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员要有深厚的科学知识积累,并在计算机、数学、电子学、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测绘和遥感技术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而在科学知识大爆炸的今天,面对发展变化高度动态的现代测绘技术,特别是“3S”技术,如果把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唯一教学方法,将很难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

二、测绘类毕业就业情况及岗位情况分析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预测数据,在今后几年内,全国对测绘技术人员的需要为8万人。

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由于本专业在本校是从20##年开始,本专业毕业生现有30人,现就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分布表 ( 单位 : 人 )

三、毕业生对测绘专业教学情况反映的统计

经过调查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双证制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认同,最需增强的能力测绘仪器的操作能力;急需提高的能力为操作技能、新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作岗位上有用的专业基础课为测量学、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最有用的专业课为测量学、数字测图技术等;需加强的实践项目为地形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和讲练结合。

四、对我校测绘类高职人才素质要求和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1.我校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093所,其中开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为71所,占6.5%,承担着为测绘行业培养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在思想观念、制度环境、体制结构、办学机制、培养模式和与现代测绘行业的结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既不能满足测绘行业在人才需求数量上的要求,更不能满足该行业在人才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原因是:①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受限,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深入了解;③课程受本科体系影响大,高职特色不明显,不够突出技能培养;④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相对滞后,实训条件不足。

2.专业现有基础

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年,是在原矿山测量专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现有专任教师2名,实验实训室2个。初步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高速度发展为测量技术专业的开办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力地促进了工学结合的有序开展,形成了与长沙亿通测绘有限公司长期合作的专业建设方式,为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根据测绘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毕业生的规格标准和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等因素,紧密结合现代测绘行业的发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案,本着“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对专业进行了深入的课程改革。在教材建设上按照“引进为主,自编为辅,合理取舍,优化结构”的原则。从20##学年开始,陆续采用全国测绘类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选用教材更符合高职高专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特色,基本满足了工程测量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 结合目前测绘行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按照“够用为度,适当储备”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整合。比如控制测量中的“三角测量”、测量平差中的“典型图形平差”、“线形锁严密平差”等内容,在测绘生产中基本上完全被GPS控制测量或全站仪导线测量所替代,教学时只作了解性内容,不再详细讲解。

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通过培养与引进,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初具规模近几年以来,学院先后共投入80余万元进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使仪器设备总资产达到80余万元,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已建成了工测绘综合实训室、数字测图综合实训室、数字测绘技术实训基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校内测绘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已签定协议的工学结合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现有专业教学仪器设备主要有:静态GPS接收机、全站仪、测距仪、电子经纬仪、激光垂准仪、精密光学水准仪、经纬仪、普通水准仪、平板仪、计算机及其它配套设施;专业软件有南方Cass7.0网络版(50接点)各1套、平差易软件(50个接点)1套。基本上能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此次调查 ,深入企事业单位 , 走访了相关单位和管理部门中 , 听取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意见 , 肯定了我们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中事业心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强、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目前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是政治素质较高,既掌握高科技知识又有熟练技能,能从事测绘与地质相关工作的复合性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也对本专业原教学计划基本上给予肯定,对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设置提出许多较好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

不少毕业生都谈到学校外语教学需进一步加强 , 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要在学校形成学外语氛围 , 认为毕业要与外语考级挂钩。并就计算机教学指出贵在应用 , 学校开设计计算机课程需结合专业需要 ,另外许多毕业生提出加强网络知识教学 , 学会情报信息学,教会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 , 发布信息的能力。

(2)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加强再学习(自学)能力培养

目前测绘知识更新很快,要跟上时代发展,再学习(自学)能力十分重要,在调查中凡是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毕业生都认为,测量学数字测图技术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必须加强这些课程是培养再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3)扩大专业口径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测绘专业应有三大专业能力。一为地形测量作业能力,二为控制测量作业能力,三是工程测量作业能力。这三大专业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只要分别增设二、三门课即可实现,应该说只要花较小时空即可实现更广的专业口径。

(4)加强实训,突出高职特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人才市场上独树一帜,就必须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在调查中,毕业生对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增强测绘仪器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上。

(5)积极引进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步入企业工作岗位的另一本通行证,同时也是毕业学生进入社会重要的第一桶金保障。在调查中,学生对我系的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很强烈。主要表现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图制图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这些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支撑,抢占人才市场,把握工作岗位就有了说服力,有了主动权,突出高技能职业能力, 使我们的高职人才有更多的工作竞争优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