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报告

优等生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观众教育问题。就目前热点问题之一,优等生的心理问题,我利用教育见习的机会,进行重点观察。

我所在的见习地点是XX小学三年一班,在进班级听第一节课的时候,一个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课上异常活跃,积极回答问题。经班主任介绍后,我了解到,她是班级的班长,名叫XX,不仅学习优异,经常参加文艺汇演,多才多艺,赢得了各科老师的喜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把重点转向了她,平时上课时观察她,下课有时找她聊聊天。从和她接触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平时是由奶奶带着她。从小,奶奶就给她灌输,“只有好好学习了,以后才能赚大钱”的思想,所以,必须好好学习,不然,就要像爸爸妈妈那样工作。并且,她放学回家就要立刻写作业,不许看电视,周六周日可以看,但是因为要进补习班,所以几乎没有时间看。当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奶奶就会非常生气,就会说她笨,埋怨她又贪玩了,并经常说,如果再不好好学,爸爸、妈妈和老师,就都不会喜欢她了。“我不希望她们不喜欢我!”她坚定地说。

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检查作业,班级里有3名同学没有交,其中就有她。老师询问大家原因,XX说忘带了,老师点点头,让她明天补交上来,其他2名同学也说忘带了,但是,老师大发雷霆,狠狠的教训了他们一顿,嘴里还念叨着:“她忘带了,老师相信她!她上课表现好,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好,你们让我怎么相信?如果你们做的也像她那么好,我就相信你!”我发现,在老师说话的时候,她露出了得意的笑。

还有一次上课,老师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但她回答错了。老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她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想法。没想到,她一坐下就开始趴在那哭。等到了下课,我就专门去问了问她:“你为什么哭啊?老师刚才没有批评你啊!”没想到,他说:“我觉得我很笨。连那么一道简单的题目都回答错了。”

又一次,我在批改班级同学们的作业,那正是下课之际,有几名同学跑到我身边来,翻翻这翻翻那的。后来,他们翻到了她的作业本,这时,一个同学把她的作业本翻开,撕下了半页,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同学,把她的作业扔到地上,踩了几脚,其他的同学就在旁边哈哈大笑。

从上面的这些现象,我总结出班级里,优等生的“心理综合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荣心理

由于优等生在班集体中是同学们最崇拜的对象,在集体中始终处于骨干地位,经常受到老师的偏爱,在加上孩子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不能够正确的对待,故盲目自信,沾沾自喜。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助长了优等生自命不凡的心态,过高的抱负而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产生了消极的虚荣心理。

二、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是优等生“心理综合症”最重要的表现。这种追求完美的倾向一方面表现在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行动上过分注重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够完美,不符合自己的心愿、理想便忐忑不安,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症状;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还表现在对他人和环境的过高期望,从而导致对生活的不满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周围人相处困难。

三、不和群

优等生与人交往容易产生目空一切,高人一等,惟我独尊的心理,不善于交流,嫉妒心理严重,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与人难以相处明显得孤独与冷漠,心中有烦恼和苦闷无法向别人宣泄和释放。这种现象有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

这样的孩子,在每个班上都有那么几个。因为在任何一个班中,总有几个优秀孩子,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平时深受老师的喜爱,上课提问次数最多的是他们。班中的五角星最多的是他们,表扬次数最多的是他们,他们心里经常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老师最喜欢我,班中我是最好的孩子。久而久之造成了许多负面效应,这些孩子逐渐开始经受不起任何挫折与失败。我觉得对优秀孩子更应严格要求,不能偏爱。有时,在班级上,老师在批评一些同学时,总是顾及说某些孩子是比较好的孩子,都会对他们的一些小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我却发现,有的好的孩子却把这些老师对他们的容忍当成了一种习惯,对班上的一些纪律也开始逐渐无视,这样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对优秀孩子,我们时时要督促他们,要教导让他们学会善于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我们不能把这些优秀的孩子从集体中分离出来,给他们加上特殊的防护罩,让他们处处有一种不同于人的优越感,结果是反而把他们推向反面,助长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

优秀的孩子在班级中确实是一道风景线,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他们偏爱有加,而去忽视其他孩子,我们面对的应该是全体学生。在处理班级事物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等生,一般学生和差生应要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等生易受到偏爱,差生经常使老师产生偏见。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公证,要一碗水端平,对她们的缺点一视同仁,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进而,有利于同学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