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技术经济学》考核要求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技术经济学》考核要求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

1、时间价值: 是指货币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这部分增值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它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资源可用于的最佳机会的收益值。称为资金投入特定项目的机会成本。

3、动态回收期:是指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从初始投资起到累计获得的净收益达到全部投资额为止所需的时间。

4、内部收益率:又称内部报酬率。它指的是使方案在研究期内一系列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是一个反映投资者内部获得报酬率的可能性指标。

5、年值法:是指将研究期内的现金流量折算成与之等值的等额支付系列,也即将现金流量年金化。它可使各备选方案所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有等价可比性,是评价工程项目经济效果,选择较优方案的常用方法之一。

6、变动成本:是指产品成本费用中随产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7、重置价值:现在重新购置同样资产或重新制造同样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

8、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某一时点的金额折算成现值时计算过程中使所用的利率。

9、净现值:把建设项目不同时期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折成与之等值的现值之和,称为净现值。

10、投资利润率:又称投资收益率或投资效果系数。它是投资后获得的年净收入与项目总投资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E=M/K。E——投资收益率,K——项目总投资额,M——年净收入。

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资金的等值?引入等值的概念对于技术经济评价有什么意义?

答:又称资金等效值,它是指不同时点两笔资金,货币的票面额不同,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其实际资金价值相等,叫做这两笔资金的等值。引入等值的概念,使不同时点上的资金通过等值折算具备可比性,便于不同方案间经济效益的比较。

2、什么是可行性研究?其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可行性研究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他是一门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寻求使投资项目达到最好经济效果的综合研究方法。他的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技术为手段,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决策前,全面、系统论证该项目上马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作出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介。机会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投资有利机会,为投资的方向提出建议;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投资是否有成功的可能性:①判断投资机会是否确有希望。②弄清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关键所在和哪些问题要作专题研究,是否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实验室试验、实验工厂中试等。③初步预测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前几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的技术性、经济性作进一步研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和多方案的比较,找出最优方案,作为最后的投资决策依据;评价报告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称《工程项目评价报告》)。

3、选择敏感性分析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时,主要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第一,预计这些因素在其可能变动的范围内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

第二,对在确定性经济效果分析中采用该因素的数据的准确性把握不大。

      此外,选择的因素要与选定的分析指标相联系。否则,当不确定性因素变化一定幅度时,并不能反映评价指标的相应变化,达不到敏感性分析的目的。

三、求下表投资方案的静态投资回收期。(10分)

答: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3-1+÷50

                  =2.9年

四、某项目有三种费用支付方式:第一种支付方式是8年内每年支付10万元;第二种支付方式是第1年支付15万元,以后7年每年减少1.5万元;第三种支付方式是第1年支付5万元,以后7年每年增加1.5万元。问哪种支付方式合算?(年利率为10%)(15分)

答:A=10万元

A=15-1.5(A/G,10%,8)=10.49万元

A=5+1.5(A/G,10%,8)=9.51万元

由于A<A<A,因此选择第三种支付方式合算。

五、已知某建筑构件企业的年固定费用为100万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200元,每件售价为300元,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试求:

(1)该企业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多少?

(2)当年利润为135000元时,产量为多少?

(3)最大盈利能力时候的利润为多少?

(4)当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假设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不变,问最低售价应为多少?(15分)

答:(1)盈亏平衡产量Q===10000件

   (2)当年销售额S===3405000元

        那么产量Q===11350件

   (3)最大盈利利润=Q×P×(1-)-F

=15000×300×(1-)-1000000

                      =500000元

   (4)最低售价P===266.67元

 

第二篇: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政治综合》考核要求解答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政治综合》考核要求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物质能否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的问题。

2. 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性和对物质的反作用?

答:⑴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 ⑵“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⑶“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也就是说,把观念的东西在实践的作用下变成现实。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这就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意识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归根到底,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

3.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 产 党人长期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的条件下应用与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产物,作为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

思想,其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哲学等方面,都有独创性成果。

主要包括:

①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总结和阐述了中国共 产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论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发展道路。

②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要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条件,逐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不可机械的搬用外国的经验,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及国防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系统的解决了在长期的农村斗争环境下,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论述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一整套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当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建国后,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④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这一理论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对敌斗争中,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在统一占线中要坚定党的领导权,要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和进行政治教育。

⑤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革命文艺要为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⑥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成功的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但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它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同时注意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党内斗争原则,创造了在党内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在建国前夕和建国后,又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4.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根据党的十四大的概括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容包括九个方面:

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以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这个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依据。

③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④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

⑤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方针,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⑥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并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⑦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