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孩子,家长应关注健康还是学习成绩?

8岁孩子,家长应关注健康还是学习成绩?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近期我们收到大批家长的咨询,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应该以健康成长重要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要,太关注成长又怕悟了孩子的大好前途。教育界专家顾德希说“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成长是要求在健康的环境下,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成绩。

你也许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像野花一样成长,那么,我们要说,谁想毁了自己的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以前的教育,一年顶十年;十三岁以前,孩子的潜能基本定型!家长往往忘记了这一点,其实,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中,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我们完全可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我们一直在跟时间赛跑??跑慢了,十倍的补习班和百倍的金钱也于事无补??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日渐衣食无忧,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抱怨:我的孩子很聪明,智力水平甚至超常,平时说话挺利索的,但考试成绩都很差,特别是作文成绩都差的要命!

如果孩子从小作文都写不好,那也就应对了一句白话儿“话都说不利落”,这句话往往是形容一个口吃或者没心眼的人,作文写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的人生是否可以出彩,你可以不选择律师业、广告业、策化业,你也可以不当作家,不做培训师,不当主持人,不做和写作完全有关系的职业;但是,只要你工作,或者是说只要你活着你就要写东西。你要给boss写报告,申请书,日志,写工作计划总结。如果你是个小小的领导,那么你要写的东西就更多了。语言,是人类的交流工具。生活中能否让人喜欢你,都在语言交流间。而写作只是将人的思想考虑后通过文字组织表达的一种语言。专家呼吁,在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下,也别忘记学习的重要性。作文不好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袁氏作文模型》进行辅导,详情可登录或拨打教育专家免费咨询热线:400-606-8122.

 

第二篇:教师牵手家长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牵手家长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我了解孩子;作为母亲,我也了解家长。20多年来,我在养育自己孩子的同时也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在一中教学20多年,教过初中,也教过高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教育规律;我也养育着一个今年暑假过后即将成为中学生的女儿,从出生、幼儿园到小学,女儿的成长给我提供了实践的舞台,积累了 教育孩子的经验。我看到许多父母,他们为了成为称职的家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效果却往往不好。不少父母因此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对孩子丧失信心,做父母的尝不到做父母的乐趣,做孩子的体味不到生活的幸福,更难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家长孩子,我的同事朋友们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形。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研究了许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大致有三类比较典型:一类是学习态度积极,学习成绩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孩子;一类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还有一类是努力学习了,但是成绩不理想,导致失去学习兴趣。研究发现小学、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为高中及将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凡是初、高中学习无兴趣,不认真、成绩不好的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孩子的教育重点应当从小学抓起。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他所处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固然不可缺,但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来探讨: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影响孩子前程的五大类型父母

活动一: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类型的父母,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我们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同样是爱,结果却是大不相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因为从出生到学前这段人生的启蒙教育大多是由父母来完成的,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1、保护型:(为孩子做得太多)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先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子造成损伤。

2、娇纵型:(在错误的时间为孩子做得太多或太少)

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溺爱放纵,不论孩子怎么做,都认为是对的,而且从不严厉批评。

这类父母大多是年纪大以后才生育,也可能是生育过程异常艰苦,盼望孩子出世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当真正拥有时,就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对孩子百般放纵。

3、支配型:(在错误的时间为孩子做得太多或太少)

这类父母奉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准则,认为孩子必须遵守家长制定的规矩,不能有丝毫的反抗。

4、放任型:(为孩子做得太少)

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而且内心也希望给孩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孩子自己的事情一般让孩子独立做主,从不过分干涉。

但是由于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等,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疏于照料,而且不受重视。

活动二:你认为以上四种父母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

(1)为孩子做得太多。为孩子做得太多,其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生活的较轻松。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在剥夺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所需要的生活技能,说严重些是在把正常的孩子变成“残废”。有些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做,还帮助孩子做作业。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样做全都是为了让孩子幸福。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孩子生活没有目标,做事效率低下,最令父母感到困惑和苦恼的是,孩子根本感觉不到任何幸福。过于溺爱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为获得成功而奋斗的权利,这只能造成孩子的进一步自我放纵,结果是他们长大后根本无法适应真实的成人世界,根本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幸福。

(2)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少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童年的乐趣,同样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有些父母以让孩子经受锻炼以适应残酷的社会为借口,连该做事也不做,迫使孩子毫无必要地过早承担起大人的责任。这样孩子没有时间玩或没有机会做孩子,他们长大后常常会寻找自己不曾有过的童年,会出现许多成年人不应有过的孩童行为,难以具备自立的能力。

(3)第三类父母不清楚什么时候该为孩子做事,什么时候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做事。实际上就是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度。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理想型的呢?

5、理想型: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父母是集中以上几种类型优点的好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也认可他的情绪与行为,并能经常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填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十分协调,孩子也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而且与小朋友们交往时,往往表现出有主见、有组织能力等优点。

二、你对孩子了解多少

活动三:你对孩子了解多少

家庭是孩子日夜生活的场所,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心理保健师。你对孩子知道多少?

1、谁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2、谁是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3、孩子感到最苦恼的是什么?

4、孩子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5、孩子喜欢什么体育项目?

6、在学校(幼儿园)喜欢什么课程?

7、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8、在学校(幼儿园)有绰号吗?

9、课堂作业是否认真按时完成?

10、孩子什么时候做家庭作业?

11、孩子喜欢做家务吗?

12、孩子对家庭最大的抱怨是什么?

13、孩子收藏些什么?

14、最近喜欢干些什么?

15、最近读写什么书?

16、喜欢什么动物?

17、零花钱从哪来?

18、最近和往常有没有不同的表现?

19、孩子喜欢和你说悄悄话吗?

20、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每答对一题1分。20—15分,很了解,很称职;15—12分,有所了解,基本称职;11—8分,不够了解,不太称职;7—0分,根本不关心,很不称职;

三、学会关注孩子

(一)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健康

1、健康:长期以来,人们把健康理解为躯体没有疾病,没有缺陷等。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健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xx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长特别尽心,好吃的好喝得尽着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孩子学习不好,或者不爱学习,逆反、早恋等大都是心理原因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对北京市三十多所中学五百多个教学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跟踪调查,结论是: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而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二百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焦虑症倾向者占49.82%,胆怯、自卑者占37.83%,抑郁症者占24.24%.

有些家长可能认为,我的孩子特别老实,平时不言不语,听话,不打架,不抽烟、喝酒,没有不良习性。但是,却存在心理问题。例如:01年7月,贵州双胞胎姐妹用剧毒鼠药毒死42岁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管得太严。另外部分孩子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神经衰弱、社交困难、饮酒吸烟、打架斗殴、吸毒、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

例1:隐性压力:山西一5年女生自杀。

例2:石家庄市一所学校调查,71%健康,27.6%欠佳,严重的1.4%。

例3:一所中学初一学生作文《我真( )》,括号内可以填写“高兴”、“自豪”、“烦恼”、“难受”等,结果,在密罐里长大的这些孩子,44%的人写《我真烦恼》。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多种说法,心理学家王秀良等在1996年6月9日《浙江日报》上提出,心理健康者通常具备五个显著特点:

1)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对人对事具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处理,处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2)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不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弱点,而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个性爱好与情趣,据此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而在学业、谋职及恋爱诸多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以增加成攻的机会。

3)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对别人满腔热情,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4)自尊自重,谦而不卑。

5)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工作、学习不是视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努力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逆境或烦恼时,能自行解决。

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让孩子天天快乐。

2)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3)让孩子认识自我

4)让孩子更坚强。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

家长的误区,认为自己不能辅导孩子,或者认为作业完成了就万事大吉。还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分数,不关注学习能力。其实,学习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完成。学习也不仅仅是指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人生是一条漫长的学习之路。据专家分析:在农业时代,一个人只要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生活之需;在工业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至22岁;而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每个人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要在这个社会性中成功,不只靠一张文凭,而是取决于不断持续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家长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是应尽的义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通过专门的训练来提高的)

1、主动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作结论;因此,每学到一个新问题,都要问自己: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运用哪些已知的基础知识?概念是如何定义的?条件是什么?(注意力、听课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等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先独立思考再请教

3、培养学习兴趣

20xx年月,美国一所中学出了一道考试题:比尔.盖茨办公桌有五带锁的抽屉: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他平时只带一把钥匙,其他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

1)只带哪一把?

2)其他四把锁在哪一只或者哪几只抽屉里?

比尔.盖茨说:“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4、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稳定的情绪情感。

5、做好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学习计划的制定。

四、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不止一位家长伤心地对我说,“我的孩子有什么话都不肯对我说,问都问不出来??”“真叫人寒心呀!孩子和我们仇人一般,说一句话就喊麻烦??”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许多家长。要想和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走出家教的误区

可以说,家教是一个全社会都普遍关心的大问题。但是,由于家长文化、职业、素质、修养的不同,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许多误区。

1、重智轻德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学习好,其它好不好都是次要的。结果忽视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最后酿成大错。

据有关报刊报道,青海省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中学时就取得“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第一名、物理大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因此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因为嫉妒同宿舍的一对形影不离却不愿与他交朋友的同学,便在他们的早餐中投放了剧毒的化学药品,最后因“故意杀人罪”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处了11年徒刑。他的父亲开始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儿子那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来他终于明白了:过去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所以,当发现孩子没有朋友、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时,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比他少考多少分、考多少名都更加严重!只有让孩子先“成人”,将来才能“成才”。

2、重分轻能 美国一位教授为了研究中美青少年能力的差异,他出了一道简单

的题:假如8点出发,从北京坐飞机到纽约应该是几点,中国学生一听立刻铺开纸用公式研算起来,而美国孩子则摘下手表,拧拧、动动,不到一分钟就得出了答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少年儿童动手能力亟待提高。这和家长一味的追求分数不无干系,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为知识教育。认为只有进重点中学、上大学,甚至上研究生,读博士,留学,才算是成材。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许多家庭头等大事,“分数”成为家庭的“焦点访谈”。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成为许多家庭气氛好坏的调节剂。有的学生戏言,“考不好,今晚暴风雨就要来临;考好了,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由于家长一门心思让孩子学习,对一切家务活都大包大揽,结果使孩子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许多孩子到了高中还不会料理一点简单的家务,很多女生不会梳头发,有个孩子到了初三还不敢划火柴,说怕烧着手;一位高二男生写作业必须妈妈陪着,否则就心绪不宁;一位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只好把脏衣服一包包地往家寄;还有一位中学生做米饭不放水,险些酿成事故,而他的理解:“干饭干饭,有水不就成稀饭了?”??

大连一位年轻的母亲因子女成绩不好而将孩子活活打死的案件就更说明“重分”程度。

3、重身轻“心” 家长对孩子的生理(即身体)格外在意,可以说呵护备至,想吃什么买什么,哪怕借钱也不在乎,尤其是中高考前,各种营养品堆的孩子书桌上比比皆是。在饮食上追求“高精细”,盲目为孩子补充高蛋白、高营养,并满足孩子的各种饮食需求。结果导致一些孩子养成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还有许多家长生怕冻着孩子,天气一凉就早早给孩子武装到牙齿,生怕孩子得病。结果孩子反而弱不禁风,气候稍有一点反复,就容易感冒、发烧。与此相反,在对孩子身体呵护备至的同时,许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却不闻不问,多数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沟通。有关心理专家对北京30多所中学、500多个教学班的2万多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当然,孩子心理障碍形成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压力。

4、重言轻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直的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好榜样。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可是有的家长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格外放松,结果没教育好孩子,反而还给孩子提供了许多反面教材。

例1: 小明的父亲特别热衷于打麻将,他自己称自己“砌长城,是为祖国作贡献”。

每天打麻将之前,他都对小明讲,“好好在家写作业,学习不好你将来能干什么?作业做不完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小明嘴里嘟哝着:“你玩不让我玩?”他父亲一出门,他立刻打开游戏机,进入忘我境界??

“说你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就是记不住?”一位父亲责备儿子粗心时,拧着儿子的耳朵喊。“你有出息!你说戒烟都说了八次了,还买过戒烟药什么的,你戒了吗?你连自己都管不了,还管我?”儿子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好啊,你成人了!也管起老子来啦。”气极败坏的父亲随手操起擀面杖??

例2:(一个洗脚的公益广告)

例3:你不爱读书,怎么能值望你的孩子看读书呢?

前不久,我看《读者》,其中一篇文章读来很受启发。作者说:小时候,父亲很爱读书,整天捧着一本书《水浒传》,无论饭前饭后,还是街头巷尾,他还给大家讲故事,很有学问,眉飞色舞,我们哥三都很崇拜他。大学毕业工作后,一想到父亲爱读书,而且总是捧着一本书,于是我买了一大堆书带回家给父亲看,结果父亲并没有动,我就一催再催,最后父亲无奈道出真情,其实父亲并不识字,为了让我们爱读书,不让孩子小看自己,父亲一直在读一本书,故事也是从广播里听的那么一点点。这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的父亲形象。

例4:这个暑假,我给孩子看眼睛结果是近视,我当时真是痛恨自己,怎么那么不关心孩子,孩子为什么会近视呢?医生问,家长是不是有不好的看书习惯?我一想他爸爸喜欢躺着看书,孩子自然而然也养成这一习惯,结果眼睛近视了。

例5:我有一位朋友为了她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对她讲话不礼貌,进出不打招呼,央求我与她孩子谈谈。想不到,这个孩子说到母亲时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说母亲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如一,客人来时亲热的不得了,客人一走立刻数落客人的不是??,令我非常惊讶的是: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长大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时,便开始看不起父母了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良好品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的种子,伴随她的成长而生根发芽。因此,我认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对自己的言行都要谨慎,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千万不要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呀。

5、拔苗助长 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能力、身体状况、学习水平,在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不合实际的过高要求,结果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旦孩子的成绩

上不去时,家长又往往采用打骂、体罚、侮辱等手段来惩治孩子。孩子生活的提心吊胆,结果欲速则不达。父母的过高要求,往往使孩子丧失信心,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和特长的发展。

6、要求不一 成员对孩子要求不一致,如祖父、祖母要求松,父母要求严;母亲要求松,父亲要求严。就是同一人,有时对孩子要求松,有时对孩子要求严。 比如一位学生说,“我父亲对我的要求往往根据他的情绪来定。父亲心情好,即便考不好他也不多说什么,而是让我好好总结经验,下次考好;要是赶上他情绪不佳,我就要倒霉,打一顿是跑不了的,而且还从经济上制裁我,断绝我和同学的交往??”

(二)具体技巧

1、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有些家长延续了父辈育儿的愚昧观点:树大自直。“我父母都是文盲,从来没有管过我们,我们不照样成才了吗?”因此对孩子放任自流;还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家庭教育是无师自通的,天底下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能生他就自然会教育。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决不是无师自通、道听途说、简单的模仿、或者盲目从众就可以做好的。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因此,学习一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是非常必要而有益的。在一次家教现场会上,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问现场的150多名家长,谁看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结果只有7位家长举手。一项“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显示,69.5%的父母没学过儿童生理发展方面的知识;79.2%的父母没看过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这种现状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是不相适应的。

因此,要想走出家教的误区,家长应及时了解子女尤其是青春期子女身心的变化。 例1:如何帮助女孩子正确认识第一次来潮?

例2:我曾作过一个《你的心情现在好吗?》的大型调查,在有了烦恼对谁说时,涉及到的1000多名中学生仅有7.65%选择讲给父母听,而且绝大多数是女生。学生评价家长傻、呆、没文化、唠叨、素质差,说不到一块,三句话不离本行,除了学习其它一概免谈。

例3:我的孩子说我是286,内存太少,需要升级换代;

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2、倡导民主理解式的教养方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99届北大44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这些状

元的家长几乎都属于民主、宽松、温暖式的。其中状元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子女学习上并不怎么要求,但在做人上都要求子女做个正直的人; ②不要求子女非得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

③为子女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些家长不看电视甚至少说话;

④身教胜于言教,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的打骂,所谓“捧下出孝郎”并非真理。

第一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应有耐心、和蔼可亲且教会孩子坚强自理自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但对孩子又不能溺爱、偏袒、纵容,要让孩子学会坚强。如父母在经济生活上过多满足子女,在感情生活上过度依恋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过分照顾子女。这些做法有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的孩子对生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例:我教过一个班有两个女孩子有相同的遭遇,都是不幸母亲去逝了,这对两个生长中的孩子来说打击真是太大了,但两个孩子事后的态度却不同,一个孩子是班长,仍和过去一样乐于助人,积极乐观,同学老师都喜欢她,常常能听到她开朗的笑声;别一个孩子每天沉浸在对妈妈的思念中不能自拨,哭哭泣泣,学习成绩也下降,同学关心爱护她,她认为是耻笑她,不仅不领情,还反唇相讥,同学都不敢理她。为什么会是这样不同的情况呢?,一次写作文让我明白了原因。原来班长这个女孩,从小妈妈身体不好,家务都是她做,每次上学她都提个筐子准备放学回家买菜做饭,妈妈总是依在门旁微笑着嘱咐她,要学会坚强,要乐观对待生活;另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到,每次我一放学妈妈就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好香呀,下雨天打雷,我害怕,妈妈总是陪伴在我身旁不离开,我忘记不了妈妈的爱。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孩子小时候越让她多做家务、多做事情,多自立,对她一生的成长越有利。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 从小要培养孩子的竟争意识

例1:关于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铁娘子”成长的故事

例2:关于小时候母亲分苹果的故事

由此可见,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成才,就应该经常反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始终对孩子抱有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收到积极的成效。

3.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

父母送给孩子最有价值的礼物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培养孩子自信的捷径是鼓励、欣赏。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强化他的好行为。”国外流行一个 观点: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外在激发

a:逆向激发——就是常用的激将法。就是通过贬低人的自尊从而造成逆反心理,使自尊得到强化。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但要慎用。否则就成了“预言的自动实现”。例:“你就是扫大街的货”;“我看你也出息不到哪里去。”

b:顺向激发——下面我来介绍罗森塔尔实验。19xx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1—6年级18个班中,选了十名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然后把名单交给校长,并要求校长严格保密。8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这十几名学生皆是品学兼优。大家都说心理学家预测的准。心理学家这才揭开谜底:原来这些学生全是随机抽取的,是教师的期待、信任发挥了作用。是这些本来一般的孩子,成立出类拔萃的学生。 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例1:把奖状制成相册是最好的鼓励

记得小时候,父母亲常将我在学校得来的各种奖状贴在墙上,这是我小时候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奖状贴在墙上,客人一来就能看到,免不了要夸我几句,我也就更加地努力。

像我家这样做的在过去很多,但现在许多家庭房子已装修了,再把奖状贴在墙上不合适。但奖状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现在的孩子同样需要这种前进的动力。因此,不妨将孩子得来的各种奖状拍摄成照片,放在相册里,再将相册放在客厅里,有客人来时不妨将其拿出来让客人欣赏一下,借此对孩子进行鼓励。有条件的话,可将孩子的奖状扫描到电脑里,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这对孩子是最好的鼓励。没有奖励也没关系,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进步一点点搜集起来,采取各种方式奖励。 例2:关于小学生自己买红领巾的故事

例3:家长要做孩子高明的老师

一个孩子在美术课上画了一支枪,被美术老师骂了一句:“你画什么枪,你还想当土匪?”这以后,“土匪”就成了这个孩子的绰号。孩子的心受伤害了,从此变得一蹶不振,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孩子的父亲了解情况后,决心帮助孩子摆脱困境。一天,他交给孩子一把手枪和一束鲜花,对孩子说:“刚才老师来家了,她为

过去的行为感到难过,特地来家向你道歉,不巧你不在。这是她给你买的枪和花,希望你原谅她,老师还说你是一个好孩子!”孩子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马上变得满心欢喜。从此,孩子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也许孩子永远都不知道这枪和鲜花是父亲为他买的,老师也没有来过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从此开始振作了。父亲的做法难道不高明吗?当孩子不幸遇到了不高明的老师,家长一味地埋怨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孩子高明的老师。

例4:美国的罗杰.罗尔斯担任纽约第53任州长的故事 P130

例5:一男孩成为著名歌手的故事P131

4.了解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

孩子是种子,能开出不同的花,长成不同的树。应该依据不同的个性、习性、天性加以引导。

外向型孩子学习法

1、应该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外向性的孩子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认为自己比别人领会快,你一讲他就“懂了”,其实不懂。

2、及时改正错误:这种孩子不太在乎,往往一犯再犯,弄个专门的本记“错题集”。

3、以分散学习法为主:这样的孩子情绪波动快,超过去1小时的复习效果就不好,每门功课学45分钟左右,最好休息一会儿。

4、不要一心二用:这些孩子往往同时于两件事,边写作业边看电视,结果分散精力。

5、书房气氛:窗帘、四壁颜色最好为浅蓝色、淡绿色等冷色调,便于集中注意力。

6、家长要保持安静,避免孩子分心。

7、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内倾性的孩子学习方法

1、强化心理素质:这类孩子常为琐事烦恼,尤其是学习问题。因此要让他们明白,失败是一个过程,是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没有自信的孩子会轻易放弃努力。要让他们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这次我失败了,按我还有别的机会。没一个人都会犯错误。我知道自己可以成功,下次我一定更加努力。”

2、易焦虑、自卑:害怕失败而主动放弃,一定要强化学习计划,从容易事入手。

3、内向、兴趣狭窄:引导培养广泛的兴趣,

4、只知道学习,成绩反而上不去,要劳逸结合,讲究学习方法。

5、千万不要在人面前批评他们。

6、不能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

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去爱的确是门学问。有时,爱比恨更能理直气壮的扼杀一个人。

用你的眼睛去欣赏他;用你的耳朵去倾听他;用你的口去赞美他;用你的手去抚摸她;用一个关爱的心去表达你对孩子浓浓的爱。多一分参与孩子的未来,就多一分成功;多一点欣赏孩子的明天,孩子就永远充满自信!

最后,我把家庭教育总结为五个“多一点”,五个“少一点”。正确处理好“多一点”和“少一点”之间的关系,你一定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也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一 对孩子的身教多一点,对孩子的言教少一点。

第二、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关注多一点,对学习成绩关注少一点

第三、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关注多一点,对学习分数关注少一点

第四、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多一点,对衣食住行关注少一点

第五、对孩子的表扬鼓励多一点,批评责备少一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