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民营经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白山市民营经济“十三五”

发展规划

20xx年1月

目 录

前 言 ................................................................................................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 4

第一节 “十二五”主要成绩 .................................................. 4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 ....................................................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8

第一节 总体要求 ......................................................................... 8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9

第三节 主要目标 ....................................................................... 10

第三章 主要任务 ............................................................................ 10

第一节 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 10

第二节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 11

第三节 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 12

第四节 推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 .............................................. 13

第五节 提高企业外向发展水平 .............................................. 14

第六节 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素质 .............................................. 14

第四章 保障措施 ............................................................................ 16

第一节 优化发展环境 .............................................................. 16

第二节完善政策措施................................................................. 16

第三节 缓解融资困难 .............................................................. 17

第四节 打造人才高地 .............................................................. 17

第五节 强化要素保障 .............................................................. 18

第六节 加强指导服务 .............................................................. 18

1

前 言

“十二五”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20xx年3.29矿难等重大风险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引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对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三五”时期(2016-20xx年),是白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十八大和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转变方式的攻坚时期。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市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至关重要。科学制定《白山市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我市实现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和建设“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白山市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行动纲领,是落实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本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二五”白山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科学分析“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依据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国 2

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要求,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意见》、《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中共白山市委白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白山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五大工程”实施方案》等编制。

3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主要成绩

“十二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总量迅速扩张。“十二五”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到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5亿元,是20xx年的2.02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8%。20xx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5.6%。

——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预计到20xx年底私营企业累计登记户数达到8000户,五年来年均净增加70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3万户,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97%以上,从业人员37万人,占全市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70%以上。

4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民营经济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把加快发展与推进转型结合起来,不断拓展经营领域。20xx年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0.4:60.0:29.6调整到

7.5:54.2:38.3,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8.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工配套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批规模企业相继形成,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达800户,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60户,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工作目标,坚持把商标富农、商标兴企、商标强市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商标战略,不断提高白山企业以及白山地区的知名度,增强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全市拥有注册商标286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106件,市知名商标172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

——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十二五”以来,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预计到20xx年,我市民营经济完成税收45亿元,占全市税收75%,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7.9%,其中:国税完成13.3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70%;地税完成31.7

5

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84.7%。民营经济对我市财力贡献的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支持了各类项目的建设,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节 “十三五”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白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面临着多重叠加机遇。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全球经济、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区域之间新一轮竞相发展态势已经形成。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发展机遇

——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我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民生优先、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政策取向,为民营企业成长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以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新突破。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孕

6

育发展,区域间产业转移加快,市场准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扩大,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政策环境日益优化。近年来,省、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财税、金融、社保、公共服务等政策扶持体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融资、担保、信用、信息、培训、技术、咨询、创业、市场开拓等服务业务深入开展,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不断进入民营企业服务领域,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面临挑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国际争端不断加剧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慢,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上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更加困难。民营企业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产品趋同,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和不公平竞争现象没有根本转变。

——要素制约矛盾突出。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包括信贷、土地、技术、人才、原材料等各方面生产要素制约,融资

7

难、用地难、技术瓶颈、人才不足、原材料及能源等资源趋紧,民营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民营经济改造提升、加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民营企业粗放式经营的特征还比较明显,消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状况没有根本扭转。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传统产业和资源依赖型产业仍是民营企业的主体产业。随着产业的门槛提高和环境要素约束越来越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发展环境仍待优化。民营企业财税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融资困难依然突出;涉企收费偏多偏高,民营企业负担依然较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行业性垄断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准入条件依然偏高;民营企业创业门槛较高,企业设立前置审批复杂。

第二章 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不动摇,牢牢把握“绿色转型发展”这条主线, 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总量扩张、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

8

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优化环境、破解难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搭建平台,着力化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全民创业热潮,释放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高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外向化发展水平,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成为建设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规模发展

继续扩大民营经济规模总量,保持民营经济稳定增长,发挥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吸纳社会就业。 ——坚持创新发展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添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坚持集约发展

突出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坚持外向发展

提高民营经济的经营水平,充分利用省内和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提高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坚持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民营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水平,加强节

9

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民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稳步提升,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吸纳就业作用显著增强,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xx年,全市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全面形成。民营经济实现两个“五年翻一番半”和三个“占比75%”。即:主营业务收入五年翻一番半,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税收五年翻一番半,达到12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税收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全部达到75%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3.2万户,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民营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步伐。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

10

新能力。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促进主导产业、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骨干民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攀升。依托我市制造业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在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科技咨询、节能服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快速发展。到“十三五”末,民营经济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新兴产业销售收入60%以上。

推动企业做强做精。以强化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为重点,推动并支持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行业排头兵。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十亿元的民营企业达50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300家。

第二节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限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促进民间资本拓宽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及商贸流通、政策性住房等投资领域。

拓宽民营企业产业空间。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端服务业。围绕全市服务业总体规划的实施,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基础产业服务集聚带建设。继续推进民营

11

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构建创新型服务业运营模式。

创新民间投入进入途径。实施股权出让,政府出资和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新建的重大交通、能源项目,要吸收一定比例民间资本参股,向民间资本出让部分股权。推行业主招标,市政公用设施等项目,要采用法人招标等形式公开选择项目业主,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开展特许经营权转让,已经建成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可以向民间资本转让经营权。实施综合补偿,民间投资参与土地整治、新能源开发、城乡供水、公共交通等领域,由政府进行综合补偿,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第三节 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落实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所、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新产品开发进程。

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支持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培育建设一批由民营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新型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放研发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畅通官产学研交

12

流合作渠道,建立产学研联盟、合作基地,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民营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开展专利辅导、专利预警以及专利服务等活动。

加快品牌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全面提高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用管理等方面着手,丰富商标内涵,大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强对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知名品牌企业聚集。

第四节 推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

促进民营企业集聚发展。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一批民营经济新兴产业集聚园区,形成若干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批产业链条长、资源循环利用好、基础实施配套全、集成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区位和产业优势,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高端服务业。

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支持重点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特色产业比重。以产业为依托,建立一批研发、检测、物流、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网络,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13

培育集群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福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引领作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基地和产业集群。

第五节 提高企业外向发展水平

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贸易转型。扩大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支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产品扩大出口。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人才、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以控股、参股、合作或代理等多种方式,吸纳和整合全球资源,实现由加工生产向研发、品牌、营销网络延伸,大幅度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境外设厂或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工贸易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提高开发和利用国际战略性资源水平。重点支持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率先到更具发展优势的地区建立加工贸易区,带动市内产品配套企业境外投资。

第六节 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素质

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民营企业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基础

14

管理,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和组织构架,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发展。注重战略管理,提高战略应变能力,做好战略转型。重视研发管理,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学规范的研发管理体系。

提升信息化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实现两化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加快信息技术与产品及装备设计、制造的融合,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商务活动的网络化,实现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及全流程集成创新。重点围绕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精密制造及虚拟制造,在更高层次上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物流产业、发展信息服务和工业设计等,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实施一批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工程。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方针,以企业为主体,采取项目资助、股权激励与平台集聚等综合措施,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育计划,即百名高端人才培育计划,重点培育高成长、拟上市民营企业的当家人;千名民营企业经营者培育计划,着重培育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促进新生代企业家不断成长;万名企业

15

各类管理人员、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引进具有国际经营眼光的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人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优化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提供规范高效的政府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在民营企业设立和项目立项过程中,实行“宽进严管”制度。落实省政府关于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收费项目的规定,清理和规范强制性准入的中介服务收费、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越权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

第二节 完善政策措施

完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减少行业限制。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限制,支持民间资本加快进入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完善民营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

16

支持力度,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在支持范围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针对民营企业的普遍要求,在发展用地和软硬环境改善等方面对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把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

第三节 缓解融资困难

加强和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各类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提供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推广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建立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对民营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推进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上市培育体系。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各级政府、企业法人、民间资本等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担保机构。

第四节 打造人才高地

加强民营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结合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一批直接面向民营企业,具有综合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展创业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和创业。以股权配置、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手段,重点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引导和支持

17

民营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加快高技能员工培养,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五节 强化要素保障

在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上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要素资源。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发展用地的保障力度。做好能源供应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相关保供主体的沟通联系,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用电、用煤、用气需求。完善重点物资运输协调机制,保障重点物资运输通道顺畅。

第六节 加强指导服务

各地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制定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纲要,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引导。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统筹安排民营经济各项工作,分层次、有侧重地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健全行业管理体系,调动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规划的贯彻和实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统计监测,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统计体系,做好民营企业统计监测工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