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检测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xx年5月,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增加社会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这说明,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 )

A.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C.依靠工人阶级 B.重视生产力发展 D.维护农民阶级

2.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将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的资本家经营。这些企业的性质属于 ( )

A.社会主义性质

C.私有制经济 B.混合所有制 D.国家资本主义

3.斯大林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是客观规律,它们反映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生活过程的规律性。否认这个原理的人,实质上就是否认科学,而否认科学,也就是否认任何预见的可能性,因而就是否认领导经济生活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我们

( )

A.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B.要敢于创造规律,增强活动的预见性

C.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才能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D.增强活动的预见性是科学把握规律的前提

4.“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C.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不成熟

5.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xx年,苏联经济恢复、新建大企业6 200个,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3%,国民经济实际增长64%。这表明 ( )

A.苏联的经济模式具有局限性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C.苏联已经实现现代化

D.卫国战争使苏联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1

6.斯大林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改变了原来的经济观点。属于争论后的斯大林的观点有 ( ) ①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 ②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③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包括个人消费品,也包括生产资料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7.19xx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

( )

A.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进而战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经济政策

C.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秩序

D.是人民政府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标志

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这个基本方针即

A.打倒三座大山

B.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向外国学习

9.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斯大林的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 ( ) ( )

A.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使高级赢利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

10.在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驱者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思想原则,如“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等。“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指 ( ) ①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个体经营为补充 ②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计划外生产为补充 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④以重工业为主体,农业、轻工业为补充

2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的尝试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B.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撑

C.没有坚持党的领导

D.没有坚持“以俄为师”

12.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

A.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

C.生活资料是商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

D.只有生产资料是商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材料一 19xx年春,政治危机爆发后,列宁指出,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在多种经

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大生产同农民小生产结合起来的唯一途径是实行商品交换。他说,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较正常地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材料二 19xx年10月,列宁提出:“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他号召共 产 党员“学会经商”,学习由国家来调节商业关系,学会做经济工作。

材料三 列宁在19xx年3月召开的第11次党代会上强调:“我们已经退了一年。我们现在应当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已经结束。”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分)

14.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只要存在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必然要存在商品交换,价值规

律就一定要起作用。

材料二 毛泽东认为: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

(1)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共同点?(4分)

(2)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何突破?(8分)

15.近60年的建设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

得起时间考验和富有生命力的。它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是怎样看待各方面权力、利益关系以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的? 3 ( ) ( )

16.“算账才能实行与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何评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15分)

4

答案

1.B 2.D 3.A 4.C 5.B 6.C 7.A 8.C 9.A 10.B 11.A 12.C

13.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一直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列宁先是提出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后又进一步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并号召共 产 党人要“学会经商”。列宁的认识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把这些变化看成是为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14.(1)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毛泽东与斯大林都认为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中都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毛泽东对斯大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毛泽东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毛泽东赞同斯大林的说法,但又认为斯大林的说法不完整。他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15.(1)《论十大关系》指出,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各方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必须三者兼顾。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论十大关系》指出,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6.(1)毛泽东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毛泽东认识到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认为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在这方面毛泽东的认识是有道理的。

(2)毛泽东认为,在我国,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按照今天的现实情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建立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的认识具有历史局限性。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