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公路专业研究文库

中交网-公路专业研究

中交网员注册

信息会员注册

商务会员注册

金卡会员注册

您好!今天是 用户名: 密码:

选择搜索引擎 中交网新闻 会议报道信息 公路专业研究 公路行业文件 融资信息研究 招标投标信息 开标中标信息 <WTO专题 公路设备与ITS

展会与培训信息 201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年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日

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对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那些有着众多分部分项工程和复杂工序关系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施工进度计划的精确编制、质量监督机制的严格执行和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施工进度计划作为项目实施者和监管者的共同参照系,在承包工程中,其编制和实时控制越来越重要,这在FIDIC《通用合同条件》第14款有关进度计划的规定中表现得最为具体和清楚:业主与监理工程师通过它监控承包商履行合同、实施项目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承包商通过它提前规划安排施工、自我检查和控制实施速度,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和调整。对于项目本身来说,一份好的施工进度计划,是成功的开始。

1.工程关键线路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进度计划是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按照施工的工艺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反映施工顺序和各个阶段工程面貌及完成情况的施工计划。它可以用横道图表示,也可以用网络图表示。应用网络图对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技术为网络计划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应用网络图来表示一项计划(或工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网络图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最优方案,以求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保证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网络计划技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关键线路法、计划评审技术、图示关键线路法在工程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

关键线路法是计划中工作和工作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而且对每项工作只估定一个肯定持续时间的网络计划技术。而关键工作是指没有机动工作时间的工作,即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网络计划中自始至终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是关键线路,位于该线路上的各工作总持续时间最长。在一个网络

计划中,至少有一条关键线路,也可能有多条关键线路。

2.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应用于工程项目中的特点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用的多种住处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对于那些子项较多、工序较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尤为重要。网络进度计划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

2.1网络图把施工过程中的各有关工作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全面、明确地表达出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能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2.2能在名目繁多、错综复杂的计划中找出决定工程进度的关键工作,便于管理者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确保工期。

2.3能够从多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2.4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的监控、调整和优化,可有效地控制工期和成本。

2.5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某一项工作因某种原因推迟或提前完成时,可以预见到它对整个计划的影响程度,而且能根据变化的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计划的执行。

2.6通过建立以时间坐标为尺度、投资额为工作量的时标网络计划,可随时进行进度偏差和投资偏差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有效地进行进度、投资控制。

2.7利用网络计划中反应出的各项工作的时间储备,可以更好地调配人员、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8可以帮助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工期和费用索赔。

2.9它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提供了条件,使工程管理更加科学、灵活、及时、高效。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与传统的横道图计划技术相比较,缺点是在计算劳动力、材料消耗量时比横道图困难一些。

3.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如何在工程项目中应用

3.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确定关键线路,在施工中应用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控制。

按规定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需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经业主和监理审核批准后作为该项目的目标进度计划。另外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每月在开施工现场会前还需要提交一份更新施工进度计划,经审查和批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根据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之后,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工作,确定关键线路。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的变化情况随时对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进行调整。以目标进度计划作为基础参照系,用更新进度计划与其比较,可以迅速地发现工程实际进度和目标进度的差异,再应用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技术进行关键线路的重点比较,就能立刻撒谎出主要总是或总是的主要方面,及时分析和调整下一步的施工安排,使工程进度发展向目标进度靠拢,从而达到对工期的有效控制。

3.2对关键线路的分级管理

虽然每个建设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都很多而且工序又较复杂,但关键工作、关键线路是有限的,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所以应将工程子项或工序做进一步的分解、细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控制,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控制一方而全局”的效果。

3.3对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进行优化

对关键线路网络进度计划进行优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的优化。进度计划编制的基础是合同文件和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其进度计划也随之不同。优化网络进度计划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3.3.1适当变更合同文件内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请监理工程师发出有关项目的变更令是经常发生的。例如,笔者参与管理的广东东莞某工程,在基础回填土施工中,按合同要求,需到距施工现场几千米外的指定采料场取料回填,但该料场的填料数量无法满足要求,而现场部分土方经分级筛选和检测后可达到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向我提出变更申请,并附上筛土的土工试验检测(合格)报告,要求使用部分挖方原土经分级筛选分处理后回填。接到申请后,我核查了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发现此项工作为关键线路的关键工作,而且当地气候即将进入雨季,如果此项工作能够获得批准,可缩短回填土工期,有力地保证基础回填土工作在雨季之前完成,另外还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而且又可以节省资金,最终我批准了这项申请。后来的事实证明,批准这项申请既解决了回填料短缺的燃眉之急之急,而且又节省了大笔运输费用,工程进度也随之加快了。

3.3.2适当修订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变化重新修订施工方案、制定新的施工方法也可以优化网络进度计划,。在上面的工程实例中,在进行基础回填土施工质量、加快回填土进度,在核实回填土工作为关键工作后,我向施工单位建议,采用机械夯实回填土,此项建议被施工单位采纳了,结果此工作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在刚完成此项工作的1天之后,该地区开始下了大雨。事实证明,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原网络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修订,可为后续工作赢得主动,为整个工程的按时完成创造有利条件。

3.4在工期索赔中的应用

工程正式开工前施工单位提交的完整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即构成正式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将按照此计划履行职责,如果因其自身原因导致工程不能按照计划完成,造成工期延误,业主可以向施工单位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反之,如果因为业主的原因或发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事先不可预见的不利条件或外界障碍,如地下孤石、溶洞、古墓、工地意外停电、台风、地震、战争等等,施工单位也可以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此时经监理工程批准的网络进度计划将成为业主和施工单位双方进行索赔的计时标准和依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索赔的工作只能是位于网络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因为只有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滞后,才会造成工期延误。另外,判断某项工作是否关键工作时要注意,既要看被延误的工作是否在批准的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又要详细分析这一延误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如果对后续非关键工作影响较大,使非关键工作的总时差成为最小,则非关键工作将变成为关键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在编制网络进度计划时往往有意使施工时段增长。从而形成多条关键线路,为日后提出工期、费用索赔做准备,因为在多条关键线路并存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很容易找出索赔的理由。只要发生由于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原因,对任一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造成影响,施工单位就可声称对其完成总工期造成拖延,从而提出延长工期和增加费用的要求,达到索赔的目的。

4。当前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还领带于横道图管理方式,对网络计划技术知识没有系统、熟练的掌握,以至于觉得网络计划编制难、实施难、调整难、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普及率不高、应用深度不够的现象。横道图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计划控制形式,具有直观、易懂、绘制简便、所需时间少、费用低的特点,但其缺点则不能反映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大中型工程的进度控制困难。而网络计划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可应用于任何项目。当前必须提高对网络计划技术的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网络计划技术是一项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和手段,它的应用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项目管理体制以及同项目有关的单位、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衽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的关键。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企业领导重视是关键,外部提供良好环境和加强引导是企业提高提高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中交网更多内容

[关闭窗口]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数计5班 曾宜平 13010530 摘要:在网络信息产业技术高速发展并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今天,目前我目在同络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与目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在应用管理上,特别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应用中,还基本上停留在计划的稿制上。本文将就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实施同络信息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管理

网络技术在建筑施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中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在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不仅要解决在某方面是否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还要解决在施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施工管理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

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建安业施工中,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工程招投标系统(施工预决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其次,在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了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工程测量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安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安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

1应用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建筑工程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

1.1生产空间不断变化由于工程产品固定,且整体难分,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新的条件。

1.2施工期限较长同一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这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缩短施工期限,可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等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宅间以争取缩短施工期限。这种组织施工的方法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或不同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1.3工程项目个性化强不同工程项目因其用途及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不同的丁程项目具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不可能进行批量生产。

1.4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增大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就有必要实行专业化,因而必须加强项目施工中各工种的协调。

项目经理只有使用工程项目计划,才能把他所强调的时间、费用、质量和信誉传达给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

2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网络计划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但其在我国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应用普及率不高我国现有施工企业,企业素质差别很大,企业发展也很不平衡。据统计,中央直属和省级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每年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面达41%左右;而县级及其以下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差,每年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面仅为5%左右。

2.2应用管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施工企业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只停留在编制计划上,对计划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及计划调整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

3网络技术应用不理想的原因

造成网络技术在我国施工管理中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施工企业自身素质小高的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工程设计多变、工期的确定受行政干扰多、工程进度付款没有与网络计划紧密联系、工程款拖欠等。工程设计经常变化给网络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使施工企业应接不暇,无法使用网络计划实行施工管理。

3.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传统工作方式的阻碍。传统施工管理采用手工管理且很多工作都是靠经验来完成的,企业对实施网络计划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施工人员拒绝网络计划是因为他们觉得它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没有传统管理方式那样得心应手。

施工管理中现场跟踪检查没有形成制度,随意性比较大,进度数据收集不全面、不完整,进度数据的整理、统计、加工、分析能力差,无专人负责等。

4提高网络应用水平的对策根据上述分析,施工企业提高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除了从源头抓起,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高度,通过全面实施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上水平。

4.1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应用网络技术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工程设计管理,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通过建章立制,促进工程设计和丁期确定科学合理,严禁设计的频繁变更和建设工期的主观确定。

工程监理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监理,保证进度控制与质量控

制、投资控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工程款拨付与网络进度计划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应用网络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同时也促使网络计划编制更可行。

4.2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和管理规程,统一画法、术语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模型,便于推广和应用。 多途径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和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实用的培训教材,举办网络计划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对施工企业的技术领导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网络计划技术;高等学校要增加现代化管理技术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开发适用的网络进度控制软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与施工企业应通力合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发实用的网络进度计划与控制的通用软件,培训使用人员。

4.3提高认识,注重实效,扎扎实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施工企业是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主体.施工中全面实行网络计划管理是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要性。网络计划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提供施工管理所需的多种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地组织生产。施工管理中推广应用网络计划方法必将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这个难题,企业的领导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把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放在关系到企业牛死存亡的高度去重视,逐步抛弃传统的凭直觉管理的方式,克服困难,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推动网络计划的应用。

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网络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建立在已知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的,施工管理人员除了熟知网络计划方法之外,还应了解各项工作的工艺及组织。根据网络计划法的性质和特点,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法就一定能任意缩短工程期限,它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应在哪些工作上合理赶下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从而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至于能否实现赶工,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和物质技术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必须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结合。

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流动性、个别性、复杂性的特点,要求事先有一个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流动的人、财、物等相互协调配合,做到连续、均衡施工。只有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把一项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它进行合理安排,并通过网络计划本身所特有的反馈作用,调整和改进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得以全面地达到优质、节省和快速的要求。

目前,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条件已经比较充分:施工企业普遍配备了计算机设备,目前有许多优秀的网络计划应用软件可供选用,大多数技术管理人员掌握了网络计划技术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已经有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提出了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要求,;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

网络计划技术于19xx年产生于美国,虽然是适应生产的需要而研制成功的,但有美国网络计划技术的起源其中有一个是“关键线路法”,是由美国的杜邦化学工业公司发明的。早在19xx年,杜邦公司即注意到数学家在网络分析计算上的成就,认为可以在工程规划方面加以应用。19xx年,杜邦公司设想将每一工作规起迄时间并按工作顺序绘制成网状图形以指导生产。19xx年他们设计了电子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编制出计划。19xx年,他们将此法应用于新工厂建设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关键线路法”。19xx年初,他们把关键线路法应用于价值1000万美元的建厂工作计划安排。接着又用此法编制了一个200万美元的施工计划。由于认识到了关键线路法的潜力,便把此法应用于设备检修工程,使设备因维修而停产的时间从过去125小时缩短到74小时。仅一年时间就用此法节约了近100万美元。关键路径就是项目网络中由一系列工作活动构成的工期最长的那条路径,该路径上的工作为关键工作。任何一项关键工作活动不能按时完成,所有处于其后的工作活动都要往后拖延。当

关键线路上某些工作的作业时间缩短了,则有可能出现关键线路转移;关键路线的性质为:关键路径的线路时间代表整个网络图的计算总工期;关键路线上的工作均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均没有时间储备;同一网络计划图中,关键路线至少有一条;如果缩短某些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关键路线可能化为非关键路线。因此,必须集中精力抓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经常分析和研究这些线路和工作是否有可能提前或拖期,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关键路线计划具有深入彻底的研究,这可以让建筑团队对工程要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评估。在建筑工程领域里利用关键线路法可以做以下内容:1.活动的历时估算可以准确估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历时。实际上,项目的历时可能还会更长,不会比关键路径法估算出的时间短。如果项目有严格的最终期限,你就必须把这个时间期限加入到关键路么进度计划中,并满足这个期限要求。2.为优化工程项目进度提供数据。不要指望通过猜测和某种意愿,而要通过活动的先后关系和真实的数据使项目的进度达到最优。3.为工程项目的每个活动确定进度计划。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知道每个活动在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可以为该活动合理分配资源,可以在活动需要资源的时候分配它们所需的资源。当然,我们最好提前雇用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否则就不可能在项目需要资源的时候提供有用的资源,甚至还会导致该活动进度延误。这种延误最终也将导致项目的失败或者项目失去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我们确定该项目不会有结果,就应取消该项目,以避免浪费资源和成本。4.能为负责工程的项目经理、每个活动经理和每个人提供一个“美妙的乐谱”,显示什么时候人们如何快速地实施活动。除了能在资源的进度计划方面提供帮助外,还能节省人们工作交接的时间。在复杂的项目中,每个活动之间的工作交接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延误后续活动的开始。在很多组织中,项目的资源总是同时工作在不同的项目中,这些资源都处于多任务的压力之下。由于项目之间的工作交接效率低、浪费时间,很容易导致项目的历时双倍增加。我们强烈推荐应该将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的网络图贴在公司墙上,包括每个活动的负责人和时间进度,以便人们时刻查看项目信息,并指明谁对下述工作负责。活动开始时,在活动节点上标记每个活动的开始时间。通知所有后续活动的活动经理,前导活动要结束(或满足SS活动关系的时间点)。在结束时,在活动节点上标记每个活动的结束时间。5.通过削减非关键路径上活动的资源,也有可能降低项目的成本,节省资源。在分配资源时,要优先满足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对于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只要在该活动允许的时间内满足该活动的资源分配即可。6.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后能为项目提供早期的预警。如在一个为期6个月的项目中,如果第一个活动的实际完成时间是4周,而不是计划的3周,那么活动时间的先后关系将立刻提示项目负责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关键路径上每个后续活动都将会延后一周开始,并且项目至少会推迟一周才结束。如果没有关键路径,人们很难会察觉到一个活动的延误会对项目剩余活动的影响。7.当项目负现人察觉到项目进度有延误的时候,关键路径可作为一个工具,告诉负责人该如何压缩关键路径上活动的历时或者应该为哪些活动增加额外的资源。此时,负责人必须调整项目的进度,让它回到计划的进度上来。8.借用计算机的帮助,关键路径法允许通过“如果—那么”的情况来分析项目的计划。如果项目负责人知道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则可以尝试将一些假设加入以项目计划中,并评估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当进度延误或影响项目进度的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出现时,可以通过关键路径模型法来测试负责人提出的应急措施是否可行。如果没有关键路径,这种假设的影响也就不存在,因为人们不知道活动之间的先后关系。9.关键路径进度计划可以帮助项目负责人区别,项目的延误是由于工作本身的特点还是由于活动之间的逻辑先后关系引起的,或者是由于资源的利用率低而造成的。

5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是一项科学的施工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它的应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项目管理体制和同项目有关的单位、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施工企业网络技术应用

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应用网络技术的积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全面实施网络技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l】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指南【M】.中国建筑工屹出版社,2007(5).

【2】陈伟珂,赵军.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