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CIO网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项理财活动。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内部审计由于在企业中具有独特的位置,能了解企业组织中的高风险所在,因此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并且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种战略、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生存和发展。

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角逐情况下,企业风险总是是客观存在的。企业不但要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而且还要防范各种突发性的经济风险,如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企业只有全面地了解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和研究导致这些风险的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经受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考验,并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会风平浪静的,企业只有正视风险并把握各种机会进行创新、开拓,才有出路,如果一味地忽视或回避风险,就会失去可能的机会,从而使企业丧失活力。这是因为,机会和风险总是并存的。企业在寻找和利用机会的同时,又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站稳脚跟。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

信用风险是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信用风险最突出的表现则是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则是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当企业缺乏竞争优势,产品销售不出去,必然造成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呆滞。企业就会面临着债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分散金融风险。

(四)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整个国际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企业的兴衰同国民经济的萧条和繁荣休戚相关,企业的成败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总管当今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各种风险如政策性风险、债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所造成的。因此,只有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去认识,企业才能摆脱困境,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 内部审计在防范企业风险中具有直接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风险因素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识别、衡量、管理新型风险成为外部环境对现代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远未从粗放型经营战略中摆脱出来,财务和资金运作未按照法律要求进行。随着现代企业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大,这些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更多、更大的风险。要保证现代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合理生存和有效发展,防范风险十分重要。

实施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通过检查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及合规性,及时发现背离法规和监管措施的问题,保证业务经营活动在法规和监管措施允许范围内进行,降低业务经营风险。二是通过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各种章程的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找出其中的管理缺陷和控制弱点,防范因缺乏控制而产生的风险。三是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日常监控,及时发现异样情况,防止财务风险。

(二) 内部审计在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上具有辅助作用

随着大量国外资本的不断涌入我国市场,我国大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

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值得选择的战略举措。一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将极大地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它通过查错纠弊、揭露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控制薄弱环节、揭示风险概率较大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改进建议,达到企业的自我制约、自我改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提升管理水平,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活动全过程审计、分支机构全面审计等,找出管理上的问题,并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的影响,挖掘管理潜力,找出人力、物力、财力最合理的使用方式,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责任的参谋和助手,协助领导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

(三) 内部审计在企业资产重组、体制改革上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力图寻求突破现有经营体制的时机,走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经营的道路。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即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保全股东资产的任务日益重要,这时更需要内部审计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监控财产的安全、完整尤为重要。内部审计的事前介入,可以对账内资产进行彻底核实,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盘清账外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严格管理,防止在重组过程中账外资产的流失。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介入,则可以制止铺张浪费等行为,降低重组成本。企业改制后,将涉及到一些管理人员的提升和任用,对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本着对管理人员负责和对股东负责的原则,查明经营、财务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就能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资产的安全和遵纪守法,保护了责任人的正当权益。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各类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逐渐加深、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审计体制正逐步完善,审计工作正逐步规范化,审计工作方法正在探索新路,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由于摆脱不了旧框架的束缚,与先进的国际审计理念和做法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的第一条即为“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客观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定或评价,这对正确实施审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保证独立性的必要条件有二:组织机构、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但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由于二者职责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对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客观地检查、评价,并对其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而纪检、监察的职责是对党员干部、行政领导进行党纪、政纪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以办案为主。组织机构独立性的丧失致使审计部门的地位十分尴尬,从而无法正常发挥其参谋作用。

此外,按照国外通常做法,为保证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禁止审计人员以任何决策制定者的身份参加所有的经营,审计人员只在计划、方案设计和改变经营过程中起到控制、评价的作用。但许多情况下,一些领导为体现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往往把审计人员列为决策咨询对策,从而无法保证审计的独立、客观、准确。

(二) 重监督轻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过多地强调审计的检查、鉴证和评价职能,经常要求审计做一些查错纠弊的项目,而在更能体现审计作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方面,所做工作不多,成效也不大。此外,有些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总是觉得自己是来检查工作的,因此在言行上表现出一种傲气,动辄批评、教育。这其实是审计理念上的滞后带来的必然结果。

过去我们常以为,内部审计只是一个监督机构,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找问题。根据国

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协助企业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内部审计的功能就是为他人服务。与此相适应,近年来,内部审计的重点正在向内控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决策审计过渡和转变。在美国,决策咨询审计占审计机构工作量的90 %以上,而查错纠弊审计则不足10 %。找问题已经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查错纠弊审计在整个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占地位已经非常小,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审计人员真正应该花大气力去研究的,否则就无法体现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三) 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工作要求

内部审计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包括人际交往技巧等。从目前情况看,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岗位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业务操作; 在审计手段上,目前主要还是处于手工查账阶段,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较少,审计的效率较低;在审计技术方法上,很少或几乎不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经验判断,导致无法根据局部审计的结果来推断总体情况,提不出有效的管理建议,发挥不了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加强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现代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对审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以新的措施应对这种变化和要求。

(一) 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在现代企业中,内审机构应以下列两种方式设置:一是在总公司层面,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二是在分支机构层面,根据业务规模和性质,同时考虑成本因素,设立总经理领导下的独立部门,行使执行系统的内部审计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各分支公司的审计机构应垂直于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二) 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推进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以财务审计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查账”,这种审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侵犯国有资产的行为以及管理中的差错、漏洞单从账面上难以反映。管理审计则弥补了这些不足,它以财务审计为基础,通过对分支公司的经营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管理改进建议;通过对分支公司经营业绩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考核奖罚子公司经营者;通过对分支公司经营政策和经营活动的审计监控,使之与总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相一致。

(三) 审计时点从事后向事中及事前转移,真正做到风险防范

现在内审部门对于一个分支机构一年中一般审计一次至两次,两次审计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且都是事后审计。这种审计已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无法防范风险,可能在间隔期中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此外,由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决策风险越来越大,事前审计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企业管理,特别应加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在使用远程的网络手段之后应实行适时监督,真正形成一套对风险的预警系统,时时防范风险的发生。

(四) 严格执行审计决定

审计决定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劳动果实,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总结,在经过企业领导批准后应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被审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执行检查反馈制度,对一切说情拉关系的活动坚决拒之门外。企业领导人应充分尊重其批准的审计决定,不能姑息迁就,对审计中查出的企业内部存在的违规违纪现象要有坚决查处的决心,以维护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地位,为内部审计机构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为此,可将经济责任审计

结果作为制订和下达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在考核、任免、提拔干部时,根据审计报告所涉及的问题评价、审核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和工作能力,以此决定干部的留用、调离、降级或撤职。

 

第二篇: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第三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审计计划制定后,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 )

2.审计人员可以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计划。( )

3.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 ( )

4.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 )

5.审计意见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提供的保证。

( )

6.对于出现错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 )

7.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9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为2%。( )

8.一般地说,审计具体目标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体目标来确定的。( )

9.“发生”认定所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该包括的项目给遗漏了。( )

10.“完整性”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1.“发生”的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低估有关。( )

12.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列入“流动负债”,则违反了“计价和分摊”的认定。( )

13.如果被审计单位在账簿中登记了未发生的经济业务,则其违反了“完整性”认定。( )

14.审计业务约定书双方中,一方是指注册会计师,另一方是指委托单位的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 )

15.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经签署则具有法律效力,所以它应受经济合同法的规范。()

16.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期末余额一样,在初步评价的重要性水平分配给各账户时,最理想的分配是这两个账户分得同样多的重要性水平或称具有一样的可容忍误差。 ( )

18.如果集团公司内部的公司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必须为每个独立公司的财务报表确定一个重要性水平。 ( )

19.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 )

20.由于重大错报风险是独立于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存在的,所以审计人员无法改变重大错报风险的实际水平和估计水平。 ( )

21.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只有在审计总风险可接受水平,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评估后才能确定。 ( )

22.审计人员对10万元银行存款进行审查时,发现有50元被出纳贪污,则通常认为,这种情况是微不足道的。( )

23.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判断的重要性水平,则该会计报表不能接受。 ( ) 17.应先计算整个企业的重要性水平,然后在企业每个部门之间分摊。 ( )

24.当累计尚未更正错报额接近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通过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降低审计风险。 ( )

25.如果信息的错报在特定环境下将可能影响使用者根据该信息所作的经济决策,那么该项错报即属重要错报。 ( )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 )。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表示意见

B.发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误、舞弊以及财务报表有直接影响的重大违反法规行为

C.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合偿债能力

D.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

2.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 )。

A.真实的

B.完整的

C.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D.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3.下列各项中,属于具体审计目标中分类目标的是( )。

A.是否把商业购货往来和对单位内部员工的欠款设置不同的账户核算

B.构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C.所有已记录的销货业务是否确实发生

D.存货的抵押是否已做披露

4.截止测试要实现的目标是“截止”,这一程序是要检查( )。

A.存货账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

B.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C.有无将下年度的收入计入报告期利润表

D.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交易均存在

5.具体审计目标中,“分类和可理解性”的含义是( )。

A.应当披露的事项是否均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B.是否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C.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D.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6.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适当”这一事项的判断涉及的相关会计认定是( )。

A.存在或发生 B.完整性

C.计价和分摊 D,真实性

7.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下列认定中,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存货周转率最有可能证实的是 ( )。

A.发生 B.权利和义务

C.分类和可理解性 D.计价和分摊

8.下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中,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无关的是( )。

A.发生认定 B.权利和义务认定

C.计价和分摊认定 D.完整性认定

9.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是在审计过程的( )进行的工作。

A.计划审计开始前 B.计划阶段

C.实施审计阶段 D.审计完成阶段

10.下列工作中不属于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的是( )。

A.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B.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C.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

D.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1.下列关于计划审计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旦确定,无须进行修改

B.计划审计工作通常由项目组中经验较多的人完成,由项目负责人审核批准

C.小型被审计单位无须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D.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关键成员应当参与计划审计工作

12.在确定总体审计策略中的审计方向时,注册会计师不应考虑的事项有( )。

A.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B.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C.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账户余额

D.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

13.被审计单位当年购入设备一台,会计部门在记账时,漏记了该设备的运费,则被审计单位违反的“认定”是( )。

A.准确性 B.完整性

C.截止 D.发生

14.下列各项中,( )是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一般审计目标中的分类目标。

A.把主管和董事的欠款与客户的欠款分开

B.累计折旧的账户余额看来是合理的

C.有价证券是否按取得时实际成本入账

D.所有的销售是否均已发生

15.在对被审计单位存货进行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 )实现完整性目标。

A.已记录的存货均存在

B.现有存货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

C.存货未作抵押

D.明细账与总账一致

16.注册会计师在审查销售业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某笔销售记录50万元,通过检查销售记录、函证等实质性程序证实该笔销售实际取得收入 1 000万元,那么,管理当局的( )认定存在问题。

A.发生 B.完整性

C.计价或分摊 D.权利和义务

17.下列各项中,( )违反了权利和义务的认定。

A.将未曾发生的销售入账

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的

C.未将已抵押的存货披露

D.待摊费用摊销期限不恰当

18.下列各项中,( )违反了分类的认定。

A.把寄售商品记录在会计账上

B.将已发生的销售业务不登记入账

C.将接近资产负债日的交易记录于下年度

D.如将现销记录为赊销,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营业收入

19.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应付账款”余额时,下列属于管理层明示性认定的是( )。

A.存在 B完整性

C.权利 D.分类与可理解性

20.关于审计风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B.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C.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D.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高

21.以下关于重要性概念的错误理解是( )。

A.重要性就是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的错报

B.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得到的

C.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D.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22.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

( )。

A.越多 B.越少

C.质量越高 D.质量越低

23.“确定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是否存在残次冷背的情况”这一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账目记录亲自到仓库检查是否积压,查询市场价格,这些程序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 )认定相对应。

A.存在 B.权利和义务

C.分类与可理解性 D.计价和分摊

24.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发现账上某笔记录“借:应收账款——A公司100,贷:营业收入 l00”,通过函证A公司,检查该笔销货记录证实,A公司实际欠款50万元。那么,注册会计师首先认为管理层对营业收入账户的( )认定存在问题。

A.发生 B.完整性

C.准确性 D.权力和义务

25.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发现账上某笔记录“借:应收账款--A公司100,

贷:营业收入 100”,通过函证A公司,检查销货记录等证实,根本未发生该笔销售业务。那么,注册会计师首先认为管理层对营业收入账户的( )认定存在问题。

A.发生 B.完整性

C.准确性 D.计价和分摊

26.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C.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D.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27.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与所需证据的数量之间( )变动关系。

A.发生同向 B.发生反向

C.发生相同数额 D.不发生

28.如果注册会计师所确定的尚未调整的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就应考虑与 ( )相加后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

A.尚未发现的错报 B.已发现的错报

C.前期尚未调整的错报 D.推断的错报

三、多项选择题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 )。

A.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B.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C.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D.审核或监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

2.以下关于认定和目标的表达,正确的有 ( )。

A.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 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真实性目标

B.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却没有在销售明细账 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完整性的目标

C.如果在销售中,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则违反了准确性的目标

D.如果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了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则违反了截止目标

3.与资产负债表组成要素有关的财务报表认定有( )。

A.存在 B.完整性

C.权利和义务 D.计价和分摊

4.有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生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B.完整性认定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低估有关

C.权利和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组成要素有关

D.计价和分摊认定只与利润表组成要素有关

5.下列账户中适宜侧重检查完整性认定的是( )。

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应付利息 D.主营业务收入

6.下列账户中适宜侧重检查真实性目标的是( )。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收入

C.预收账款 D.主营业务收入

7.注册会计师通过对银行提供的银行存款对账单的检查,可以证实被审计单位对其银行存款的 ( )认定。

A.存在 B.权利

C.分类 D.计价

8.下列工作属于在审计计划阶段进行的是 ( )。

A.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控制测试

B.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C.编制具体审计计划

D.分析审计风险

9.下列内容应在审计约定书中明确的是( )。

A.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责任

B.违约责任

C.签约双方义务以及审计范围

D.审计收费

10.根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承诺的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义务有( )。

A.高效优质地为被审计单位服务

B.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C.对在执业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D.确保审计收费的合理性

1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工作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 )

A.界定审计范围

B.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

C.确定审计方向

D.确定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2.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

A.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B.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C.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D.评估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和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

13.下列各项所能实现的审计目标,是基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计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的 ( )。

A.存货的入账成本正确

B.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正确

C.期末所有存货存在

D.存货有关账户的总账与有关明细账相符

14.被审计单位对应收账款“计价或分摊”认定包括下列的内容有( )。

A.应收账款总额

B.坏账准备金额

C.应收账款总额与明细账的一致性

D.坏账准备估价的合理性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具体审计目标中的完整性目标的有( )。

A.流动负债是否有所隐瞒

B.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是否适当

C.明细账合计数与总账数是否相符

D.已贴现的票据是否在附注中单独列示

16.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重要性的判断

B.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也越低

C.重要性水平偏高会影响审计的效果

D.重要性水平偏低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17.下列( )与所需的证据数量成反向关系。

A.审计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

C.检查风险 D.重要性

18.对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正确的概念是( )。

A.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考虑重要性

B.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两个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

C.在审计执行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评价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否仍然合理,是否需要调整

D.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

19.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是( )。

A.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B.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

C.审计风险的评估水平 D.固有风险的评估水平

20.如果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水平,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 )。

A.修改审计计划,将重要性水平调整至更高的水平

B.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进一步确认汇总数是否重要

C.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D.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2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检查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B.重大错报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C.控制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D.审计风险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是正向关系

22.在下列( )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低一些。

A.被审计单位系上市公司

B.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为30亿元

C.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

D.有些项目分析程序结果显示出较大的波动幅度

23.关于重要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要性概念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考虑

B.重要性概念是就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

C.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运用专业判断得来的

D.不同环境下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是不同的

24.注册会计师在评价结果时,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构成包括( )。

A.对事实的错报

B.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C.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D.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25.对于特定被审计单位而言,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要求的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多

B.要求的检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

C.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

D.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多

26.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其包括( )。

A.资产总额 B.净资产

C.营业收入 D.税前净利润

27.金额不重要的错报从性质上看有可能是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时应该考虑的具体情况包括( )。

A.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

B.错报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的影响程度

C.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

D.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的项目相关

28.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水平,审计风险将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选用下列方法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

A.通过扩大化控制测试范围

B.实施追加的控制测试]

C.通过修改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降低检查风险

D.实施追加的实质性程序

四、简答题

1.在审查某客户时,假定发现了以下四种情况,你认为运用重要性观点来衡量,最

重要的情况是哪种?

(1)主营业务收入实际为1000000元,账面纪录为1010000元;

(2)信用卡透支1000元,而账面余额为1000元;

(3)将3年后到期的长期负债10000元列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使得存货金额多计5000元。

2.简述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和作用。

4.会计师事务所在评估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根据不同单位不同情况,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1)上述企业的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

(2)哪个企业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

(3)简要说明审计风险要素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4)简要说明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水平之间的关系。

5.简述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6.简述管理当局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

五.综合题

1.XYZ公司是一家专营商品零售的股份公司。ABC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审计委托后,委派L注册会计师担任外勤负责人,并将签署审计报告。经过审计预备调查,L注册会计师确定存货项目为重点审计领域,同时决定根据财务报表认定确定存货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具体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要求:假定下列表格中的具体审计目标已经被L注册会计师选定,L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的与各具体审计目标最相关的管理层的认定(根据交易或事项、账户余额和列报分类)和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根据提供的审计程序,分别选择一项,并将选择结果的编号填入给定的表格中。对每项审计程序,可以选择一次、多次或不选。)分别是什么?

(1)检查现行销售价目表

(2)审阅财务报表

(3)在监盘存货时,选择一定样本,确定其是否包括在盘点表内

(4)选择一定样本量的存货会计记录,检查支持记录的购货合同和#5@p

(5)在监盘存货时,选择盘点表内一定样本量的存货记录,确定存货是否在库

(6)测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合理性

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2.注册会计师X在对A公司20xx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A公司可能存在下列导致错误的情况:

(1)已列入存货的委托B公司代销的商品可能并不存在, (2)期末存货的盘点可能存在较大的差错;

(3)当年对应收款项所提的坏账准备可能不正确; (4)可能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5)长期借款中可能有一年内将要到期的部分。 请按下列要求,完成题后的表格。

(1)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管理当局是如何认定的?

(2)为了证实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X应当分别执行的最主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3)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程序能实现哪些审计目标? (4)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程序能获取何种审计证据?

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