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学习 感想

一 点 感 想

5月29日,公司组织一批中层管理干部去参加由汪中求教授的精细化培训。一整天坐下来,虽然人也觉得蛮累的,但很值得去深思和探讨,里面有很多观点我认为是很符合我们公司的现状。公司这几年发展迅猛,做强也做大了,声誉也遥遥直上,但我们的内部管理和基础管理却相差甚远,与其不相协调,尤其在基础管理上,这几个词语是显得很重要:标准、流程、岗位、态度、效率,而我们却做的太不够好,以至有较多的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出现。

汪中求在讲座中指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是通过规则(规范和准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管理工具,通过训练达到组织成员素质提升的管理技术,他强调了四种意识:细节、规则、服务、系统。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场运动,而是永续精进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管理。在公司,车间里的作业流程、工作规范、岗位事项等是不成文的,就是有也不明细化;我们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是不完善的,更是粗枝框框的;专业的培训与训练几乎是没有,尤其是基层员工的培训,就是有也是符于形式的,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现在我们员工中有相当的就是他自己手上干的活到底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合格的,他们几乎不清楚也不明确,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透明的工作规范,每个工序都要让员工按工艺流程和标准努力地清楚地去做,再加上我们管理者的监督和指导。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就要朝一个标准化的方向,二

个内容流程和岗位,三步台阶明确-准确-精确,直至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有根本的保证。

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是很难改变和改造的,但一个人的行为却能依靠强力来改变。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对员工实施一些习惯的训练,对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军人为什么整天要训练“立正,向前看?”等动作,自然是有道理的。汪教授在讲到要做好细节工作时,必须培养4类习惯:清单习惯、定置习惯、接点习惯、换位习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来做出判断,后来却“并非如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的衔接失误,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企业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通过训练,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是不行的。换位习惯准确地说应该是换位思考习惯,就是要站在下道工序和环节去思考问题,站在服务对象和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人的很多事也努力做了,但就是做不到位。在企业换位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出来,比如让员工到下道工序去工作7-15天,,让他们去感受去体会由于上道工序引起的马虎或失误导致下道工序带来的麻烦甚至返工或报废。

当我们的员工经过标准化的系统化的训练,时间久了,员工们自然而然的职业化了,那我们工作起来就一定变得更细致,更认真,更到位,合作也就更流畅,效率也就更高。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感想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财务部 方叶琴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精髓就在于: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

精细化管理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并通过实施来体现开展管理活动的效果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经营管理实际,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自己的管理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管理。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明确各自责任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先利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观念培训,要求大家“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形成精细化管理的舆论氛围。然后,我们通过召开财务会议,在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财务部精细化管理方案》,用这把尺子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努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要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岗位分工,只有完全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观。既然选择了一个岗位,不管你愿意与否,首先就必须对得起这份工作。假如为履行而尽自己的岗位职责,那只能说对自己的价值观是一种否定。只有把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定会在激烈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2、重视过程管理

曾有一著名学者如是说,学习如登山。山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路多的是,在于你是否选择一条既有“无限风光在险峰” 乐趣,又有许许多多个体化的体验和过程性的享受的路。其实,管理也如同登山一样,我们应尽可能在“过程管理”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过程管理中”享受结果的快乐。对于管理来说,

流程最难控制,但也最为实效。所有的问题也都出在流程,所有的答案也都出在流程,包括流程与现实环境的适应,如果不适应,只会促使完善流程。掌握了流程,也就掌握了重点问题的命脉。

3、在管理中应该善于抓重点,结合实际情况并兼顾全局

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漫无边际,全面开花,而是要对现有管理内容做出评估,查找管理薄弱的环节与方面,有选择、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实施。如果是制度问题就从完善制度人手,是责任问题就从明晰责任人手,是组织问题就从调整组织结构人手,是员工问题就从提高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人手,等等。当然细节也不能不考虑,若能做到主次分明,大部分问题都会很好的解决。除了原则上的问题,其它的事情不能都重点抓,要有个尺度,如果事无巨细,那么等于什么都没有抓。

4、注意循序渐进。

对于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面,在起初拟订的规章条款、操作策略不要太复杂,否则不易于员工把握和操作,由此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在初步实施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完善规章条款、操作策略,这样员工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比较自觉。在员工逐渐接受的基础上,再设法将精细化管理具体做法根植于员工心目中,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其实,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这就要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和改善,只有这样,管理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提升,那么这个方针问题会更加完善,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管理中,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和收获。

精细化是针对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保证企业战略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贯彻并发挥作用;通过细化企业管理单元,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确保企业管理思想高效、准确、到位的落实。

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学习,我们应懂得在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用心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一是特别大的,差别在于人的努力程度,在于用心程度,而是否重视细节,则表明了你的用心程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