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行动计划

附件2: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行动计划

(省工信委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

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制订如下行动计划: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大意义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当前,我省传统产业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效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赢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1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是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撑,创造了绝大部分的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有着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传统产业仍将是我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制造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高起点、大规模、超常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五)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大消化吸收再利用,把技术改造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实现快速提升和跨越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切实增强内生动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相结合。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整体提升和全面优化。

(六)发展目标。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使我省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方式明显转变,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到20xx年,全省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0%。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30%。全省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任务

(七)石油化工产业。围绕建设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巩固和扩大石油化工产业优势,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一步扩大油气开采、加工和乙烯生产能力及后续开发。着力促进地方企业围绕中石油主营业务配套发展,推动上下游分工合作,大力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 3

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和新型涂料、橡胶制品、工程塑料、化工助剂、专用树脂、合成新材料等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氯碱化工、盐硝化工、硫化工、磷化工、氟化工、铬化工产业。加快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和河西地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促进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加工,支持华能、酒钢、窑街煤电等企业开发甲醇、烯烃、聚丙烯、煤制天然气等产品。打造乙烯深加工、异氰酸酯、合成橡胶、硫酸深加工、氯碱化工、煤化工和氟化工、铬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支持推进兰州石化和庆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及质量升级、兰州石化120万吨/年天然气制乙烯及24万吨/年乙烯改造,加快实施兰州石化26万吨/年碳五综合利用和350万吨/年直馏柴油加氢、酒钢集团公司平凉煤电化循环经济和张掖煤制气及多联产加工、银光公司年产10万吨TDI技术改造、西北永新集团35万吨环保功能型涂料和固沙剂产业化、蓝星纤维公司2万吨炭纤维生产线扩建、漳县武阳60万吨/年盐硝联产改造、民乐和嘉峪关铬盐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xx年,石油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640亿元,年均增长16%;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乙烯220万吨,合成橡胶80万吨,合成树脂300万吨,催化剂10万吨,TDI20万吨。

(八)钢铁有色产业。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西部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冶金新材料 4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嘉峪关钢铁,金昌镍铜钴,张掖钨钼,兰州、白银铜铝铅锌、稀土、钢铁、铁合金,陇南、甘南黄金、铅锌、铁合金,定西铝冶炼及深加工,酒泉钒矿的产业布局,强化资源保障能力,提高装备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发展优质钢专用材和合金钢、不锈钢板、管、棒丝和异型材等产品,积极推进不锈钢冷轧、不锈钢酸洗及冶炼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开发钨钼合金产品。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加大镍钴等贵金属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镍及镍基合金、钴基合金、铜及铜合金材料、镍钴铜粉体材料、镍钴铜金属盐化工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支持中铝公司在甘规划布局大型电解铝项目、铝加工产业基地,支持煤电铝一体化经营,重点发展高精管、棒、板、带、箔、高速铸轧及轨道交通配件等产品。积极发展精密铜镍合金管棒材、高精度铜板带、铜压延等产品,提高铜深加工能力。鼓励白银公司等省内骨干企业整合铅锌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广氧压浸出绿色冶炼工艺,提升冶炼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钛锌板、铅锌板材等产品。推进铁合金行业整合重组,支持新建25MVA铁合金矿热炉,积极发展低碳、低铝等高品质硅铁、特种铁合金、复合铁合金。促进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转变,延伸发展动力电池、永磁电机、绿色照明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发与生 5

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大规格高功率、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加快发展高导炭砖、高级炭纤维、核石墨、特种石墨、炭复合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炭素新材料。加大金矿地质勘查力度,加快推进黄金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黄金产量,积极发展后续加工产业。重点抓好文县阳山金矿选矿厂建设、酒钢集团公司不锈钢改造、中铝连城分公司、兰州分公司、华鹭铝业淘汰落后“上大压小”、金川集团公司电解镍和10万吨/年电解铜箔、白银公司新型高精度有色金属加工技改、中铝连城分公司铝基产品延伸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到20xx年,钢铁有色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5%。钢材板带比提高到70%以上,有色金属加工材比重达到30%以上。

(九)建材产业。紧紧抓住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重点项目集中建设、光伏光热产业快速发展等市场机遇,广泛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工艺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优质、节能、环保型建材产品。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大型化装备,开发生产高标号的特种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及混凝土骨料等水泥加工制品。支持发展低辐射中空镀膜玻璃、复合玻璃加工产品、精细化玻璃产品和光热光伏太阳能玻璃、电子显示玻璃基板、导电玻璃。加快发展复合砌块、轻质板材等节能环保型新型墙材和玻纤面石膏板、有机纤维面石膏板等石膏基复合 6

材料及其系列制品。鼓励开发生产以中高档地板砖、装饰材为主导的陶瓷产品和塑料管道、塑料门窗、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化学建材及石材、石灰石、菱镁矿等非金属矿物材料新产品。到20xx年,全省建材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2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100%。

(十)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以兰州、天水、酒泉、白银、嘉峪关等地为重点,加大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合作重组。鼓励兰石、兰州电机等企业出城入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兰州新区装备产业园、天水电工电器和机床电子、河西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强化质量检测能力建设,突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打造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大型设备维修和再生产基地。支持发展石油钻采炼油化工、数控和专用机床、电机、集成电路、中高压电气、快锻压机、板式换热器等优势产品和通用装备、特专用设备生产,提高高端产品生产比例。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围绕龙头企业引进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企业,重点实现控制系统、主轴、齿轮箱、电机、叶型设计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本地化,扩大零部件省内配套能力。积极开发单晶硅切片、电池片、太阳能发电组件等产品。支持兰州、白银、武威发展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快发展节水设备、节能环保、种子机械、 7

制药和医疗设备等具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制造业。围绕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积极开发高性能智能化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柱、煤机配件等矿用机械和电缆桥塞、减速机等石油配套机械。到20xx年,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

(十一)轻工纺织产业。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马铃薯、中药材、酿造原料、果蔬、草食畜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加大食品制造、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油橄榄、苦荞、菊竽、小杂粮、核桃等特色产品系列化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马铃薯加工、酿酒、茶叶、包装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伊斯兰民族用品和藏族用品等民族特需用品,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功能食品。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培育壮大陇药产业,大力发展中藏药、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和以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化妆品,加快推进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支持重离子束治疗肿瘤装置及新型医用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强化自主品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陇药产业基地、区域性名烟、名酒、精制茶叶生产基地、包装及塑料加工基 8

地。到20xx年,轻工纺织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

(十二)电子信息产业。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既有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重点围绕建设天水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兰州安宁特种电子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兰州软件园,培育光电子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加快发展兰州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基地和平凉电真空器件制造基地。支持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兰州瑞德实业集团、天水天光半导体公司和甘肃虹光电子公司等企业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应用、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依托金川公司、稀土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电子材料产业(新兴锂电池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积极开发能源、通信、交通、金融等行业应用软件,加快少数民族语言软件开发与推广,全面推进数字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服务外包等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全面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覆盖规模,培育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服务业务。到20xx年,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软件服务业收入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通信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

9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持政策

(十三)科技政策。全面落实企业新产品开发优惠扶持政策,逐年增加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并优先用于企业重大创新项目研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每年认定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企业可按完成项目新增税前利润的10%进行奖励,创新项目带头人所得可占奖金总额的30%—50%,并可视其业绩给予薪酬分红、股权或期权激励。

(十四)财税政策。加大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和省级预算资金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列入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优先申报、优先实施和优先支持;各地设立并逐年增加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重大设备更新改造、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和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法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 10

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十五)金融政策。制定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目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以及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担保、信贷、结算、理财、外汇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积极开展未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

(十六)人才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真正懂技术、善管理、有开拓精神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创造性的中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实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对获得省级技术创新奖的主要研发人员(前2名),在评定职称时按同级别专业奖项使用,优先推荐评审上一级职称,技术工作总结可视同论文。

(十七)环评政策。按“等容置换”原则,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大项目,对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适当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在确保区域流域环境安全和环境质量改善前提下,对位于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经济 11

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经济开发区,且有环境容量的鼓励类产业新上项目,适当降低门槛。实行环保报批限时办结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限由国家规定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时限由国家规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十八)土地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占用荒山、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地指标,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保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大项目用地需要,并优先办理立项预审、报批或核准手续。鼓励合理使用未利用地,其出让金最低标准可区别情况按《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10%—50%执行。工业项目用地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有困难的,允许分期缴纳或适当缩短土地出让年限。

(十九)电力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扩大直购电试点范围。充分运用大用户直购、峰谷分时、阶梯式等电价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励冶炼企业发展煤电冶一体化,对达到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电价支持。鼓励发、供、用电企业建立电价联动机制,用电价格实行随产品价格上下浮动,浮动区间及标准由发、供、用三方协商确定。

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 12

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省工信委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政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工信委,由省工信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组织、指导、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市州政府和相关企业要切实加强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

(二十一)实行目标管理。省政府分年度对各市州和重点企业下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标任务,并纳入与各市州政府和省工信委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列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省工信委负责对14个市州政府和重点企业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按季度进行通报。

(二十二)强化调度协调。建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协调会,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分类进行指导,及时搞好调度分析。领导小组每年7月和年底召开一次调度会,适时研究出台调控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各项工作。

(二十三)抓好督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对各市州、各部门和各重点企业工作进展 13

情况进行督查,及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作纳入工业强省考核范围,于次年一季度进行全面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进行表彰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实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