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读书心得

免费 分享 创新

历史教师读书心得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

免费 分享 创新

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资料来源:/data/xdth/

 

第二篇:高一历史教师吴敬华读书笔记

对“历史与编年史”的思考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浙江省泰顺中学历史教师:吴敬华

摘要:克罗齐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更是享誉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是他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的代表作。该书上编以“历史与编年史”开篇,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由此,也引发了克罗齐对历史真伪性的探讨,这其中也闪现着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思想的光辉,这些都是克罗齐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克罗齐;历史;编年史;假历史;当代史

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更是享誉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克罗齐的历史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一生著述颇丰。既有本国史(那不勒斯王国史、意大利史),又有外国史(西班牙史、欧洲史);既有当代史,又有近代史(文艺复兴、巴罗克、19世纪);既有政治-伦理史,又有史学史、美学史、文学史、戏剧史。他深入研究了历史学的许多重大问题,诸如历史的当代性,历史著作的历史性、真实性、统一性,史学同哲学、文学、政治、道德的关系等。克罗齐在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两个领域做出了独特贡献,他的历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有时也译作《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于19xx年最初用德文出版,后来又用意大利文多次出版发行,对人文社会科学至今依然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克罗齐史学名著译丛》五种,首次将克罗齐经典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著作,直接从意大利文翻译,系统地译介给中国的学者与读者。“译丛”包括两卷历史理论著作和三卷史学著作,分别为:《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那不勒斯王国史》、《1871-19xx年意大利史》和《十九世纪欧洲史》。

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一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探讨史学理论,包括历[1]

史与编年史;假历史;作为普遍的东西的历史的历史与对“普遍史”的批判;“历史哲学”在观念上起源及其解体;历史的积极性质;历史的人性;选材与分期;差别(专门史)与划分;“自然史”与历史等九部分。下编叙述史学史,包括若干初步问题;希腊罗马的史学;中世纪的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启蒙运动的史学;浪漫主义时期的史学;实证主义的史学;新的编史工作(结论)等八部分。作者最后还附有人名索引,以供阅读时读者检索查阅相关历史人物的理论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克罗齐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思想是建立在唯心 —————————————————

[1](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 傅任敢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 1

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其社会历史观终究是唯心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非科学性;此外,克罗齐的许多史学思想艰深晦涩,很难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还有些看似前后矛盾,但这些问 题并不能抹煞克罗齐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的光辉。本文拟定以探讨克罗齐的“历史与编年史”为中心,因为在克罗齐看来,历史和编年史是有严格区别的:历史是活历史,编年史是死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是思想行动,编年史是意志行动;历史中有紧密联系,编年史中无联系;历史中有逻辑顺序,编年史有编年顺序;历史深入实践核心,编年史停留在事件表面;历史有活文献和深刻思想,编年史有抽象词语记录和空洞叙述,先有历史(活人),后有编年史(死尸)。由此,引发了克罗齐对历史真伪性的探讨,进而提出要的划清真历史同形形色色所谓伪历史(语文性历史、诗性历史、演说性历史、实用性历史、倾向性历史)的界限,并最终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

一、关于历史的概念

“希腊历史学家和修辞学家特阿义息苏曰:‘历史者,以例教人之哲学也。’19世纪英国辉格派历史学家马尔克认为:‘历史者,诗与哲学之混合也。’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黑密耳顿(汉密耳顿)认为:‘历史者,记时间的连续次第之现象者也。’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弗里曼(弗力蛮)认为:‘过去之政治,现在之历史也。’以上关于“历史”的概念,侧重于把历史和哲学,历史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这与克罗齐关于“历史”的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克罗齐认为,历史与哲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哲学的任务是对历史的判断,一切实在都是历史,而一切知识又都是历史的知识。历史学只有一个责任,即叙述事实,更仔细的观察各种事实本身并领会它们之间的个别关系。格奥而格·伊格而斯认为:“历史学不可能被归结为一套固定的零散的学术规范,而总是涉及在某一领域工作着或活着的人,这些人持有他们同时代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关于现实特性的前提假设,而这种前提假设必然会对历史研究产生影响。正式由于以上原因,历史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观察问题的角度的变化不断的重写。”伊格而斯的这种观点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后现代历史学已经出场,历史学家的话语会随时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现实的意识形态不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也会直接作用于具体的历史分析。这与克罗齐的历史的当代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2]

二、对当代史与编年史的解析

克罗齐在完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后,他竭力确定真正历史学的性质,他认为:“历史总是‘当代的’,即历史总从现在智力及道德的需要产生,同时提供其兴衰的一般方向和从希腊时代至当代的进步。”[4] 在克罗齐看来,真正的历史应该是“当代史”,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浮田和民,李浩生等译:史学通论四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7页.

[3]姜芃: 历史学的理论和流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前言部分.

[4] (意大利)克罗齐著,田时纲译:自我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8页. 2

“当代史”的时间断限,应为最近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作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在这里,克罗齐认为“当代史”是人类当前活动并用当前意识记述的历史,他突出强调了人类活动的当代性和思想意识当代性的双向统一。当代性是一切历史的内在特征,并与当前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当代史”相对应的,就是克罗齐所认为的“非当代史”,也就是“过去史”,它们是已经成为历史的历史,是作为对那种历史的批判而出现的历史。“当代史”与“非当代史”都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历史是活历史,也可以说只有活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这其实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另外一种表达。“历史知识是思想(或心灵结构)的产物,是对过去时代的活思想,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编年史”是死历史,是过去史,克罗齐承认当代史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但同时也不否认非当代史也是从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只不过是当前生活与过去生活的不同。“当代性是全部历史的本质特征,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关系,不承认精神本身就是历史,就不可能理解历史思想的实际变化过程,历史存在于我们心中。”[7]在这里,其实克罗齐为我们揭示了历史与生活的关系,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生活会产生不同的历史,也就是所谓的“当代史”与“非当代史”(“过去史”)。

克罗齐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思想是建立在与马克思唯物主义截然相反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作者的目的是想消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中看似矛盾的方面,但在笔者看来,实际上是无从实现的,因为克罗齐以对某一段历史是否感兴趣来判定其能否成为其心目中的历史的这一观点是不太科学的。他把历史局限于人们的心中,引起人们内心的冲动或思绪的动荡,认为历史是思想行动,只要把生活与思想联系起来就可以驱散对历史的确凿性与有用性的怀疑。生活与历史的联系不能被割断,不活在人们心目中的历史不能称其为历史。生活是活生生的现实,对现实生活毫无用处的空洞的叙述的“编年史”只能是一种无可挽回的过去。在这里,克罗齐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境地,失去了历史评判的客观性。克罗齐还认为历史中有紧密联系,编年史中无联系,划分历史与编年史的标准,或者说历史与编年史的真正差别在于历史事件有逻辑顺序和紧密的逻辑上的联系。而编年史只是对过往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彼此之间并没有逻辑关联。

克罗齐认为:“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一切历史当其不再是思想而只是用抽象的字句记录下来时,它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字句一度是具体的和有表现立的。”[8] [6][5]编年史作为一种物质性的资料文献而没有进入人的视野和思想之中进行重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 傅任敢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1页.

[6] 姜芃: 历史学的理论和流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08页.

[7] 姜芃: 历史学的理论和流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09页.

[8] (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 傅任敢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8页. 和解读的时候,编年史只能像死尸一样,是死历史,假历史。而人的精神本身是内在的和富 3

有生命力的,在精神迸发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们内在的精神或者说是思想与外在的被称为文

献资料的编年史,过去史都消融于现实的正在思考着的精神之中,使其再次成为活生生的人

类当前的思想活动。死历史重新复活,编年史又转化为当代史。由此,过去的记录,即编年

史在不断的被人类思想重构和解读的刷新过程中成为了新的记录,成为了相对意义上的当代

史。

历史的真实性在于可证实性,生活与思想在历史中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得以体现出来。

文献与批判,生活与思想才是真正的史料,克罗齐又以文艺复兴为例,论证了现实的需要使

历史得以复活,“过去史”就会变成“当代史”,也就是编年史起死回生而成为活生生的当代

史了。

三、历史的真伪性

克罗齐对“历史”与“编年史”的划分,引发了他对历史真伪性的思考。如果“一切

历史都是当代史”完全成立,历史的真实性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克罗齐的这一观点本身就是

对历史客观性的否定。克罗齐这样认为:“我们已经知道历史、编年史和语文学的起源了它

们是一系列的心理形式,它们虽则彼此有差别,但都应当被看成生理的东西,也就是说,它

们都是真实的和合理的。但是,逻辑关系现在把我们从生理学导向了病理学,即导向了那麽

一些形式,它们形式而是变形、不是真实的而是错误的、不是合理的而是不合理的。”编

年史无疑是假历史,因为只有当代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他提出了要划清真历史同形形色色

的伪历史,包括语文性历史、诗性历史、演说性历史、实用性历史、倾向性历史等的界限,

进一步明确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

在克罗齐看来,语文性历史就是用空洞的传说和死文献观察的历史,语文性历史提供正确的

但并不真实的、和生活没有联系的历史,只能是一种学术练习,“语文性历史所提供的实际

上是编年史与文献而不是历史”[10][9],诗歌性历史则会让美者更美,丑者更丑,是一种对客观

事物的夸大或扭曲。诗歌性历史是假历史是因为“不在于创造了诗歌而在于把本是诗歌的历

史叫做诗歌性历史”[11],由此可以看出,克罗齐把诗歌性历史这一称谓本身都看作是错误

的。克罗齐承认想象力对于历史学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对我们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有生动

的体验,使事件作为直觉与想象重新被提炼出来,没有这种想象性的重建或综合便无法去写

历史或读历史,也无法理解历史。他要求人们用精神和价值一心注意历史问题,写一部真正

的历史而不是诗歌性历史。实用性历史(修辞性历史)是一种激励自己或驱使他人行动的历

史,“修辞性历史的结构是以一种既存的历史为前提的,至少要以一种诗歌性历史为前提,

是怀抱一种实际目的叙述出来的。它的终究目的是一种利用历史的讲述作为手段或手段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15页.

[10] (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29页.

[11] (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40页.

的实际活动。”[12] 4

克罗齐反对历史学家所谓“客观性”价值,认为历史似乎是事物在述说,而历史学家在洗耳恭听,并记录下它们的声音,这就导致克罗齐的历史观陷于不可知论的境地。不可知论认为历史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至少历史的全部真相不能完全被历史学家所掌握,换句话说,不可知论否认历史中含有真正的知识。不可知论以历史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真实性而否认历史的真理性品格,历史的真理品格不在于洞察真相本身,而在于思想本身。历史真实与否,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克罗齐把历史的客观性问题搁置起来,这个疑问也离开了克罗齐的视域范围。因为克罗齐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不承认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只强调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评价,认为历史是精神运动、发展的过程。克罗齐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思想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我们要对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客观的评判。

参考文献:

1.(意大利)奈戴托·克罗齐著, 傅任敢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

2.(意大利)克罗齐著,田时纲译: 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xx年版.

3. 姜芃: 历史学的理论和流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4.宋纯路,王久宇: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反思: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意大利)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xx年版,第42页.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