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期末心得体会

体育课感想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在室内外均可进行的小型球类运动。场地适中、器材简便,既充满乐趣又能强身健体的一项大众化的体育活动,也是竞技性较强的比赛项目。

羽毛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参与者在球的对击过程中,通过不停的奔跑和身体的变化,努力地去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每当击球者在击出一个好球或赢得一个球时都能使自己兴奋并达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球的飞翔又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变化,使这种运动本身充满了丰富的乐趣。

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经常从事该项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们上下肢及躯干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进 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

羽毛球活动包括对对方战术意图的揣摩,对各种战机的把握,对自己运用什么战术的选择等智力因素,因此经常从事该项运动可以使人思维敏捷。同时,由于比赛的紧张、竞争的激烈,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的锻炼,在竞争中,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到升华。经此磨炼,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既增长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不仅能在羽毛球活动中应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形态,正确的人生观去面对事业、家庭、荣辱等

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据统计,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中强度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150次,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100- 130次。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作出判断,果断地进行反击,因此,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羽毛球运动游戏性较强,运动量可大可小。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可以将球打得又刁又重,拼尽全力扑救任何来球,尽情散发自己的青春气息;年老体弱的练习者可以把球轻轻地击来打去,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变换击球节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既活动了身体,又娱乐了心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体质的人都能在羽毛球运动中找到乐趣。

总之,羽毛球运动在健身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羽毛球运动是一个传统项目,深受大家的喜爱。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集运动和娱乐为一身的运动项目,既有老少皆宜、全身锻炼效果好等独特的运动优势,又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其固定的社会价值,在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娱乐交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社会中人们的交往越来越狭小,通过羽毛球运动,让人们认识了许多的朋友,让人们之间有了更多的帮助和交流,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名师备课经验》心得体会

读《名师备课经验》心得体会

青峰小学:张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直接道出教师备课的真谛。

近期,静下心来仔细研读了《名师备课经验》一书,阅读本书可以从众多教学名家处借鉴备课的智慧,寻觅有效的备课途径,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备课难题,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阅读本书后才发现以往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我的时间和精力。

按照新课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更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理论水平的差异、、教学修养的高低、是否下功夫备课,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教后的反思是否及时、认真、深刻,往往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上产生很大的不同。

如此,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备课,正是名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名师备课经验》正是从多角度展示了名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备课智慧。

无论是语文卷中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的于永正,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的赵景瑞,关注预设和抓“题眼”的窦桂梅,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又宽度的解读、又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的闫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的盛新凤??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想,这是名师们反复思考、敢于实践、追求完美的结果,也正是名师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品读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不难明白,再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新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读了《名师备课经验》一书,让我无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触:

(一)备课不等于只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

(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1、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凡是拿不准的,都一一查字典弄明白。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不一定讲,但老师必须弄懂。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

2、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情感型课文,一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朗读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备课时,力求把课文读“活”。

3、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

课文都是精品,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对文章的妙色、特色理解了,就胸有成竹了,课堂上便会自如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老师毕竟是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4、钻研教材的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先努力去做。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先答一答。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先写一写,字要注意什么,哪起笔哪收笔,一定要把握准。

5、隐性备课还包括查资料。书到用时方恨少。喜欢读书读报,扩大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这也是备课。

(三)要思考教法。

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要想每堂课都让学生喜欢,就要“备课于心”和“备课于书”。做充分的课堂预设,注重课堂生成。树立“大语文”观,生活语文观和快乐语文观。

(四)写教后记。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总而言之,进行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聚木成林的效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罢此书,深感自己理论的欠缺和教学实践上的差距。 通过阅读《名师备课经验》,理论知识有所提升。我将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实践,从品读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开始,沿着“有效备课”的路径不断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