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有感

读《老子》有感

中原一中 于岩岩

《老子》世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战国春秋时期。

《老子》已经流传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学习和研究〈老子〉的人古今中外不计其数,诸家百言,对于《老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还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帝王之学的政治书,更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智谋奇术的兵书。在我看来〈老子道德经〉就是一本生活大百科全书,其内容既飘渺又实际,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且常读常新。

托尔斯泰年轻的时候曾在他的日记里写到:“没有孔子和老子,《福音书》就会完全不同了。而没有《福音书》他们却可以过得去。”这是西方教育背景下的大思想家对主宰中国社会几千年的两个大思想泰斗的客观评价。从他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福音书》里缺少的是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精髓,而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会合出却从没缺少《福音书》里的任何内容。我从没有读过《福音书》,无从知道它到底有那些优势和不足。但是我在读《老子》的过程当中却感到了老子的博大精深。每每拿起《老子道德经》,读上几遍,就仿佛看到白发须颜的老子骑着青牛在我眼前出现,向我讲述他的智慧与修养。 《老子》一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我一个人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于是我在这个学期选修了老子道德经的课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老子的理解又进了一步,不过即使是如此,我的所学依然是不够的,这里就只谈谈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我的理解也很简单;有所为,就是叫人有点事干。有事干,人才能活的充实。无事的人就容易“生非“。有所不为(无为)也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的人是成了废物的人。有所为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放弃,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它还是淘汰,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

最好还是不做,它也是退让,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悄悄绕开,是拒绝诱惑,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糖衣炮弹的实质,不为表象所迷惑……为与不为,不仅是对某些具体目标的选择而且是对整个人生方向的把握。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会奋勇向前,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啥也不做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低级趣味。为所不为是只有上帝才有资格产生的想法,俗人还是别有那样愚蠢的念头。有哲人忠告: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因为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这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上面讲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写消极的意味。有人回提出疑问;要是都这样,这个社会还会进步吗?其实不然。清静无为是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的境界。它要求人们不追求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世界,看人生,看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清静无为的人新中无过都的名利,虚荣。因此他不回利欲熏心,不回因为虚荣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清静无为要求我们不将责任看成负担,就像我们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因此我们不能把学习看作痛苦的事不能因为某科内容无趣而拒绝学习。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所作为。

基于对于以上两点的理解,我在看待生活的态度上有很大改变。生于世界上,存在与宇宙间,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这种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票子,车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自己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的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是人性的虚伪,自私,贪婪……于是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

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有无可奈何的解释;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人之信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注视着整个世界。

而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激烈的社会竞争逼的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没完没了的课本,参考书和作业。为此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想改变现状可又不知道从和入手。冷漠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于外界隔离开来。而我却又偏偏没有能力去打破它。使我正确对待只一切的是老子所讲的道。我想;到首先是指的一种宇宙的和谐有序,人类心中的基本道德规律。他所讲的是人性,它让我们正视人性的缺点和优点,而人性是千古不变的。所以老子讲的道不会存在过时的问题。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对于一个想取得进步的人来说,外界的压力越大,心中就越需要一种强大的信念来支持。而这个信念就是道。

当然我说的只是我的观点,究竟《老子道德经》有没有什么好处,道是否适合你,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体会。所以为什么不试着读读《老子道德经》?经过了真正的学习和体会我相信你一定回得到不小的收获!

 

第二篇:读老子感悟

读老子感悟

上了接近半个学期的清风老师的读老子课程,我感觉我这个清风弟子,在这李耳老子的《道德经》这五千多字的书上上学到了很多精辟道理,更在清风老子的精心讲解中学到了身为大学生应该能做到的事情。清风弟子在此甚是感激! 如果直接给我一本《道德经》去阅读的话,我会囫囵吞枣地读过一篇就扔到一边自以为学到了老子的思想,但现在我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绝对是下士之所为。从第一节课开始,从那不加标点的第一章节开始,我们学到了有和无,学到了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东西原本都是隐藏在无当中,因为?无名天地之母,有名天地之始?,无和有本来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但是两者又是离不开对方,这样我想起了当年诸葛亮的空城之计巧妙击退司马懿的大军,城中越是没有人,越是让敌军觉得里面机关重重,不敢随意前进半步,在诸葛亮这边是确确实实的无,在司马懿这边却时常存在这有。这不正是无和有之间的体现么?现实生活中的有和无也是普遍存在的,生与死,真与假,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也就是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之说。正所谓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这也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太过于极端。物极必反的道理还是要了然于胸。这些道理在后面的章节也有体现。 在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太过执着于追求,?曲则全,枉则直?,如老师讲解的大树与小草在面对狂风时,能卑躬屈膝的小草安然无恙,而直躯挺拔的大树却败倒在狂风下。有些时候,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去追逐这些东西,反而显出了你的大道,让你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生老病死,它们都是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有自己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律的,在老子看来,?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又让我想起的人总是在挑战自然,一直相信这终有一天人类会战胜自然。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愚昧的想法。人类本来就是来自于大自然,而且在向大自然不断的索取,如老子所言,?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看来,自然是人类所无法改变的,人只能谦虚并且要尊重自然,这样才能有助于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才能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这样才符合老子的‘道’。 孔子说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道理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同样有这样的体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者之资?两个人之间总是会有取长补短的地方。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人都是东跑西跑地谋求个人的发展,一心想着怎么战胜比人或是比比人强。没有明白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些我们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的道理,只是贪多求全,最后落得一身狼狈,甚至到最后还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是一个金融学子,在老子身上我也学到了现代的炒股思想,世事万物都是会有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炒股也是具有同样的性质,在?道?运用在最低谷的地方,当股票一路直升到一定程度时,别人是不会继续买进的,但是如果股市处于低谷最弱的时候,我们完全有信心去低价买进,这样反弹现象一出现,你就可以赚大钱了。这不正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精要体现么?这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一些刚经历失败的人,不要太过于心灰意冷,因为困境之后便是成功的麦草地,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去对待这个弱势的时候,因为这个弱势同样也给你提供了提高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机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这些问题如果是问在一些现代人的身上,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说,身轻而名与货重。很多人都是为了名与利,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舍命地蛮干,结果辛苦地奋斗了大半辈子,身子也是一身伤,等到得到名与利之后享受到的也是治疗自己的身子,苦上加苦。当我们认识到身体才是根本的时候,就不会把名与利放在比身体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有时候要认识到,把身体养好了,不贪不躁,循序渐进,名与利自然而然就会像我们走来,而且身体也不会因为名利的原因而受到伤害,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养生的道理。

老子有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慈是自然而然的真诚的怜悯之心,仁慈之心,有风险的心态而没有索取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知足,让人自立让人幸福;俭不仅止物质上的不贪,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且精神上也要少私寡欲;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虚处下,不争抢名利。很多人都想取得成功,都想获得成功的秘诀,其实有了老子的这三宝,成功不远兮,纵观人类历史,大凡坚守慈善,谦虚、不贪的人物,人生很幸福,很多都成为人们敬仰的圣人伟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后说到了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我想即使在现在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对于老子的?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存在一定的误区,指责老子的?小国寡民?是愚昧,是落后。其实真正愚昧的是我们这些生活在物质的欲望当中的人,我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当中,只是顾着追求者经济利益最大化,关注网络、电视、报纸、期刊这些大众媒体,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亲人,忘却已有白发的父母,没有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和哀愁。没有听到孩子的呼唤声,老人的叹息声。这些现代文明蚕食着真正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这种舍近求远、贪得无厌的思维正在使现代人失去人情味。而老子给我们指明,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感受到。

读了老子,学了老子,虽然现在感觉连一知半解的境界都不够,因为博大精深的东西总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分析,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读到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