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专业学生学习心得

本人德语专业毕业,有多年学习德语的经验,以下全部为本人亲身体会,并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无任何网上摘抄内容,绝对地道绝对详细实用,倾情奉献!如有问题可加本人好友,本人悉心指导。

学德语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德语语法比较复杂,比英语语法复杂的多,德语的名词要分阴阳中三个性,是要死记的,必须通过多听多读句子或短文来记忆,单个单词记效果比较差,名词的复数词尾形式比较多,也是要死记的,代词数词名词形容词冠词都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些是分离动词,有些和特定的介词搭配,还有动词变位需要死记,动词还有虚拟式命令式需要掌握,介词有分别支配一二三四格的介词,定冠词的变格一定要记牢,这是其他词变格的基础,还有形容词变化必须掌握,不然没法正确的组织句子,反正德语的特点就是它每一个词都必须和人称、性、数、格、时态、语态等相匹配,逻辑严密,所以有些时候即使单词顺序前后颠倒,但只要变形正确,也照样可以读出正确的意思。说到这里,希望你没有被吓倒,呵呵,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是没办法坚持学德语的,说这些有助于你对德语难度的定位,免得等你买了一堆教材回家开始学之后才发现远比自己想象的难,积极性会大受打击,其实学外语就是个不断习惯的过程,开始习惯的时候都比较费劲,习惯了就好了,也是锻炼自己耐力和毅力的过程。

字母和发音方面基本没有太难的,仔细研究发音规则之后,练习一段时间应该都能正确朗读,除了个别字母略有不同,德语字母和英语基本一样,德语有个特点就是,只要你能读的出来就一定写的出来,其中有一个音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难,就是颤音,就是R这个字母,有大舌颤音和小舌颤音之分,建议你练习小舌颤音,因为标准德语都是用小舌的,大舌颤音多用于德国南部拜恩州一带,说起来不是太文雅,比如希特勒就是大舌颤音,哈哈,小舌颤音就相当于咳痰的声音,如果你发的好,那么小舌会颤动发出清晰的颤音,不过其实也不必发的很清楚,很多德国佬自己也发不太清楚,多加练习多听录音就会掌握的

说到教材,《当代大学德语》系列教程是现在高等院校德语专业本科段的教程,其是由北京大学的《德语教程》改编而来,建议你用这个,另外新求精系列的德语教程也不错,是很多出国留学人员进行培训用的教材,最好选一套教材来精读,同时上网找些德国的新闻网站上的德语新闻作泛读,每天看一小篇,语法书推荐《实用英语德语比较语法》这样可以通过英语的基础来入门德语。

另外网上也有很多德语学习论坛和网站,比如德语德国,德国留学网,德语中国,中国德语界,ABCDV,

学外语一定要重视听和朗读,最好选择有录音的材料进行精听,先自己听,如果实在有些地方听不懂了,然后再看材料,可以进行听写,然后进行跟读模仿,然后可以进行翻译,德翻中,中翻德,所以最好选择有译文的材料,这样可以进行对照,听说读写译同时进行,听读是重点,不必死记硬背,只需要听到录音能够听写出来并且翻译出来即可,然后每天及时复习保持记忆,多听录音并且复述要比你光自己使劲的背要效果好得多,记单词最好放在句子或者短文中记忆,这样,

当你想起一个句子时你就想起来其他句子,当你想起一个单词时你就想起一整句,因为单个的单词是没有什么语境的,所以记忆效果不好而且费时费力,想要提高口语的话,多熟读一些对话,口语的书也有得卖,网上可以看看德语电影,不过一般有字幕的很难找到,只能做泛听,建议看德国本土的电视剧,通过情景更有利对语言的理解,美剧Friends德语版有字幕的好像电驴上有下载。

其实学外语未必一定是非常枯燥的,学外语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凡是和其语言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去了解,影视剧,歌曲,文学作品,新闻事件,历史,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结交外国朋友等等都可以成为有趣的学习的内容。德语用的范围其实也不算小,除了德国之外,奥地利,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等等都说德语,而且德国在机械制造,哲学,法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学好德语有利于你视野的开阔和工作的发展,当大多数人都只会英语的时候,如果你懂德语,那么你自然就比别人有更多的竞争力和发展机会,当然,如果你英语也很好的话,那就更厉害了,说实话,个人认为英语很有必要学好,而且英语和德语有很多相同和相通的地方,两者完全可以一起学。

一, 德语是不是真的不好学?

我觉得,德语比英语简单,因为英语要记to do 和doing,这很容易搞混,而德语用复合动词来表达.我觉得,说德语难只是一种片面的说法,这种说法大多出于那些初学者和自学者,他们才开始学就说难...我只想说,一门语言要用心去体会,不要片面,主观地看.现在,那些德语"难"已经传遍了各大网站....学一门语言,不是越难越好,有人认为英语比什么都简单,其实不然,如果要考个8级,必须得下一翻硬功夫.也有人说,德语语法难,这方面德语是要比英语难些,因为德语很固定,单词要求多,不过,你认真去背语法了吗?自己不能理解就能说语言难吗?我想提醒那些到处说德语难的人.你们有8级吗?你们是语言学家吗?那你们有什么资格说一们语言难?我问问你们,你们学英语学了几年,那当然简单,你们是学了几年英语才考上8级或者是根本练4级都要考几次?所以,德语并不难,稍微有点碰就是刚学的时候,语感是要时间积累的,学了一年之后你绝对就觉得,啊,其实德语只是语法都点碰,其实句子啊什么的比英语简单多了~

也有一些说德语难的人,其实是在拐着弯夸耀自己:这么难我都能学,厉害吧!别人都说越简单的语言学的人越多,我不知道你们拿语言来是用的还是旋的,如果是拿来显摆的,就去跟那些学7~8门都考了级的人显摆吧!真是心理变态,一天就说德语难,自己不好好学,学不懂就难?自学看不懂就难?自己上课没认真听课就把难字推到德语身上?我并不是在批评,而是德语本来就不难,就算你觉得难,我的针对对象不是那种认真去学了学不懂的,而是那种明明学好了,故意说德语难在别人面前显摆的.

二,怎么学好德语?

德语可分成六大板块: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下面我将分别讲讲我是怎么学习这六大块的。

一.词汇:词汇是语言的血液,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一点在我们做阅读时感觉最为明显。有一种说法是:要想进行简单的对话,词汇量的下限为1000,要想基本看懂德国一般的报纸杂志,词汇量下限为5000。于是很多中国学生狂背词汇,又有很多人反对干背单词。

那么到底要不要背单词,要背多少词汇?我想先说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他很迷恋于背单词,他曾经把德语单词背得象字典一样,以至于上课时老师偶而忘词了还得向他请教。然而他的德语水平很一般(尽管最终也过了DSH),而且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去复习那些背过的单词,单词很快就会遗忘。

这个例子说明干背单词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很多单词不常用,背得再熟不用也会忘。不过话又说回来,单词到底还是要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能失去血液。既然单词被遗忘是因为不常用,那么我们只需要背那些最常用的单词就行了。另外,常用的单词毫无疑问也是重要的单词,所以必须得背。我估计,这些所谓的最常用单词大约有2000—3000个。这个词汇量记忆任务应当在初级水平----最晚在中级1之前解决。那么怎样判断哪些单词是最常用单词呢?没有标准!你可以根据它的出现频率高低或者用你自己的直觉去判断,或者干脆买本常用词汇手册。

当然,随着你水平的提高,这些最常用单词数量应该是不断扩大的。

那么,怎样背单词?对不同的单词应当用不同方法记忆:

1. 出现在阅读理解里的单词(这些单词通常比较难,很书面化):背时只需要混个眼熟,知道中文意思即可,不需要会读会写---------最主要是你在做阅读理解时能知道它的意思就行了。

2. 口语中的单词:知道意思,能准确说出,会不会写不重要------最主要是你跟别人交流时能把它说出来。背时尽可能开口,准确的读背。

3. 听力中的单词: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最好能写出来--------这里关键的是要能反应出它的意思,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录音,反复的听熟。

4. 写作中的单词:除了要能正确拼写出来外,它的性数格要清楚,还要知道怎么用,背时最好在句子中记忆。

事实上,在上面四点中,哪些单词属于哪一点并不固定,你完全可以凭你的主观判断去决定对某个单词采取哪种记忆方法。我上面所说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为了提醒大家外语听说读写中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要求。

关于单词我还想说的一点是,单词的重现对记忆很有帮助。一种不错的方法是,你可以去买一本“分类词汇手册”,接着你背某一特定的分类词汇,例如背和“健康”相关的一类词汇。背完这一类词汇后你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和“健康”相关的练习,比如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和健康相关的德文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你会发

现,很多你刚背过的单词在文章中出现了。你看的文章越多,背过的单词重现的次数和可能性就越大,这种重现对你的词汇记忆很有帮助。当然,你还可以在老师课堂上开始一个新的Thema前背熟相关的词汇,因为课堂上也很可能会重现你曾经背过的词汇,这样又再次加深了你的印象,而且你上起课来要比别人轻松一些。

事实上词汇量的积累不仅仅在“背”上,在你练习听力,阅读和写作时,你的词汇量也在悄悄的增加,尤其是阅读,它对词汇的巩固很有帮助。

二.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骨架。在语法的条条框框中填入适当的单词就形成了语言。要想看懂复杂的语句,要想把话说的准,文章写的对,就得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语法和单词都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两者是在初级时最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有人持另外一种轻视语法的观点,我说的是某些专家。他们反对背语法的条条框框,他们认为语言的表达---例如说话----应该靠语感。说话,应该是一种想说什么就能脱口而出的行为,说话时大脑里不应该先去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然后再说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说话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不是需要预先思考的逻辑思维。我们说汉语时完全靠的是语感,从来就不会预先考虑它的语法结构。学德语也应该是这样,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你只需要知道这句话本来就是这么说,并且不断的把这句话说习惯,养成自然。

听上去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我想说的是,这种观点至少对我行不通。事实上很多人也是这样。因为我们都不是小孩了,不能光靠模仿去学习语言,然后再形成只靠语感的语言习惯。我们已经变得复杂的大脑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单纯模仿。我认为我们必须好好学语法,尤其是在开始阶段。那学习语法的意义有哪些呢?首先,对于初学者,如果不去了解语法这个骨架,他们甚至学完了初级还不懂得造句,因为德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而我们的大脑一直受着已有汉语思维的左右,但是我们又不能用左右着我们的汉语语感去造德语句子。因此,我们只有先了解和掌握语法这个骨架才能明白,德语和汉语有哪些不同,德语的语序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这对初学者涉入德语殿堂意义重大。其次,语法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强项,和其他学习德语的老外相比,我们简直就是语法天才。尽管考试时语法所占的分值不多,但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这块容易到手的瘦肉。所以说,语法必须得好好学。

另外,在刚开始时,如果我们学了语法,我们说话,造句,写文章就会常常去套语法,但这只是在开始阶段,只要我们说多了,写多了,熟练了,自然就有语感了,说话和写作就会转向语感而不是套语法了。想说的是,语法是,而且也只能是德语入门的好工具。

当然,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在语法上花很多时间,我一向很反对一味的钻语法细节,钻牛角尖。和背单词一样,语法不常用的话也会忘,因此我们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语法记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象虚拟式这些平时几乎都用不上的语法,你没必要天天都花时间去复习和巩固,因为虚拟式这样冷僻的语法甚至连德国人自己都不是很熟悉。不过它却是考试的重点,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试前复习一下,

再做些练习熟悉熟悉就好。那么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语法呢?简单句、介词、性格、否定。

至于语法怎么学我想不用我多说。我想说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语法确实比较让人郁闷,当你被语法弄得一头雾水时,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学习德语的天分,你要确信,只要硬着头皮学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事实上,这是所有过来人都有的感受。另外,和外教相比,咱们中国老师能把语法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尽可能的在国内就把语法学好。还有,建议你用中文版的语法书,因为德文原版的语法书常常会让你变得更糊涂。最后,有的语法书说得很细,很全,你完全不需要全部都去学去记,知道些常用的用法就行了。

三.听力。听力是中国人的传统弱项,很多人在考DSH时都有会这么说:只要听力考好,一切都不成问题!既然听力是我们的弱项,而且在大多时候是我们是否能通过DSH的决定因素,那么,从初级开始,请把最多的时间,最旺盛时的精力献给听力!

三.书:

刘芳本编著的《德语情态小品词》非常实用;

外研社出版的《德语语法表解》对于初学者关于性、数、格变化的记忆很有帮助; 外研社的《日常德语阅读》;

外研社的《德语300小时》;

外研社的《德语初级听力》,以后还可以配合用“中级”和“高级”;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实用德语口语》……

以上书籍我个人都比较推荐,其实德语学习类的书主要还是以外研社出版的为主就行,基本上都不错。

 

第二篇:孝德文化学习心得

孝德文化学习心得

杨旭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我们从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开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芜存菁,将殷商迷信的鬼神观人文化,知道慎终追远的意义;将周代表面的孝行内在化,真诚的孝、亲、爱,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种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个人先放下心中的对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包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称讥毁誉、吉凶祸福,以平常心看待这些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烦恼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将我们这愤怒无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来替我们安排,以喜悦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当下,那么我们的心自然可以达到无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间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与封建性、精华与糟粕、历史性和继承性的两重性,其历史作用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

孝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孝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渊源,当代社会文化应当努力实现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

一。以孝为基础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孝文化的传承要有批判和鉴别的吸收和摒弃。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

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