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心得

养生心得

所谓中医的“养生”,它的涵义远不同于现代所说的“卫生”。“卫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卫、防卫生命的意思,而“养生”,则不仅是保卫、防卫,更重要的是养护、保养、培养。它十分重视营卫摄养身心,以期健康长寿。可见,仅仅“卫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够的。而重视“养生”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全面的。而且,从中医的养生之道来看,它不仅有方法,而且有思想、有理论;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纵观“养生”的内涵,几乎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领域,囊括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化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

“人生代代穷无已”,从最初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祖先开始,人们就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着养生的奥秘,不懈不倦地谱写着养生文化的巨幅篇章。

早在春秋战国,思想深邃的哲人智者,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都曾投入养生研究。他们的研究并不在一般摄养祛病的具体方法,而是把对养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作为宇宙观、人生观的有机组成,去探索深层次的精神修养艺术,设计自己理想的人生方式,并欲以此去体验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所以中国的养生学问,一开始就处于很高的起点。

神农尝百草、黄帝作《内经》、伏羲画八卦,虽是历史上的传说,而集先秦时代医学大成的《黄帝内经》行世两千多年,确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融汇贯通了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知识,以及众多流派的医疗经验,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这就使中国养生之道这门学问从一开始就纳入了独特的科学发展轨道。在许多养生书籍中,《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中医理论的经书、中医治病的法书,同时也是一部集中医养生之道大全的宝典,它是中国养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讲祛病延年的医道,而且讲养生之道的理论和境界,它处处都包容和体现着人生哲学、美学和人生艺术的深刻内涵。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相依为命,共同存在。人是万物之灵,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只有靠大自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才能生存。当然,自然界也要有人类,没有人类的自然界,是没有生机、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老子《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也。”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样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既然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在养生时我们就应该首先掌握天地四时变化的规律,从而调和自身的生活起居,使自己能顺应、适应自然界,则自然界的一切都会转为维护生命、摄养身心的源泉,反之,不顺应或不能够适应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则必然会影响健康,甚至酿成疾病,危及生命。

春天的气候,和风拂面,杨柳垂金,生机盎然。所以人亦应该顺应春生之气,夜卧早起,散步于郊野,游春于户外,眺园林之春光,观山河之奇秀,纳六气之甘清,或作舞练剑,或行拳练功,或吐纳引导,或缓运四肢,都可舒调气机,畅运气血,开通毛窍,激发生机。当此之时,眼观旭日东升,耳听莺歌燕语,天地万物,欣欣向荣,自然使人心旷神怡,周身充满青春活力。这个时节,千万不要因“春困”而久卧,蜗居室内不见风日,那样会逆其春之生意,而患生郁疾,甚至会使肝伤,而体内阳气不得生发,至夏变为寒病。

盛夏天气炎热,万物繁荣,枝茂叶盛,生气勃勃。而且夏日昼长,养生者应当早起锻炼,不宜懒惰。不要怕日晒,应坚持不懈,运动锻炼。民谚有“夏练三伏”之说,也是符合人体适应夏季长养规律,坚持体育锻炼不停止,才能长功夫的实际情况的。夏季,暑湿当冷。所以这个季节应该注意防暑。但还是要振作精神,注意劳逸结合。值得强调的是防暑、避暑,却不可贪凉,大热暑日,不可睡卧于阴凉多风之处,否则极易为寒邪所伤,罹患夏月伤寒。现代“空调病”很多属于夏月贪凉所致。

到了深秋霜降,阳气渐下,阴气渐升,气主肃杀,万物凋零。秋季养生,要从心始。秋季以“收”为要,所以“养心”主要是:“使志安宁”,亦就是要心境宁静。当然话说回

来,秋景也并非都是使人惆怅不堪,如果能于秋季外游,观看一下秋山红叶,都将别有一番情趣。此外,秋季是气候由热转凉的时候,人体肌表亦处于由疏松向致密转换之际,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故自然界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人体阳气也开始收敛,这个时候,人体若能主动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致密,而且还能增强人的应激和耐寒能力,从而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春捂秋冻”,虽是一个民间养生谚语,但其中富有深刻的科学涵义和实实在在的养生经验。

中医认为,严冬腊月,天寒地冻,万物蛰藏,冬眠休息。人亦宜应其气而周密腠理,保养精气,使外不伤于寒邪,内不伤及肾精,则来春就会少病或不病。在药食调养方面,我国自古就有“冬令进补”的传统习惯。冬季为藏蛰之令,此时服用滋补肝肾的药物,可以增强肾脏藏精的作用。肾气、肾精充足旺盛,则体力自然充沛,抗病能力自会增强,来春也就不会或少生温热性疾病。而且冬气进补,还可以起到年少者促进生长发育,年长者益寿强体、延缓衰老的作用。

总之,四季有四季特有的规律,我们必须顺适、遵循,否则,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生产生活是如此,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我们在养生时不仅要遵循自然规律,还需要强调个人的不同体质,体质不同,在养生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也不同。在饮食方面总的原则是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远近搭配、凉热搭配,充分保证。各个体质的人群根据自己体质的特点,偏重食用对自己体质有改善作用的食物。

中医的养生之道,十分强调“形”“神”、“动”“静”两个方面。形,指形体、身形。神,指精神、魂魄。形与神的关系是相互依存、须臾不离的。只有“形与神俱”,形神俱旺,人才能健康长寿,达百岁之期。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的进行锻炼,以期获得健康的身体。在锻炼的同时也要做到对精神心理的调养,要在静守中去体验。修炼静功,调心、入静,或静坐,或站桩,总以清心入静,排除杂念,一心体会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久而久之,则真气充沛,五脏安和,形神健旺,自会长寿。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处处都要保持通畅。人体内最重要的是十二经络、奇经八脉,首尾相连,如环无端,内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不可一处不通,特别是六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如果这些地方有哪一处堵住了,哪怕是瘀阻了一点点,疾病都会闻风而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只有周身“通调”才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必要保证。

关于“通调”之法,方法很多,导引按摩,拍打经络,药疗、食疗、刮痧、拔罐等,都可以随证选用。

最后,中医养生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持之以恒。中医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是缓慢的、持久的,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再好的养生方法告诉你,也是毫无用处。

 

第二篇:传统养生心得

传 统 养 生 心 得

所在学院:大禹学院 所在年级:10级 姓名:任杰 学号:1002010318 时间:20xx年(大二上)

体育课传统养生心得体会

今年因为选课的时候选的有些迟了,所以落到了传统养生这一行列,出于对传统养生的不了解,以及别的同学的一些不入门的看法,刚开始对它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但是自从上了这门课后,我有了体会。这是一门非常不错的体育课,不像别人所说的无聊,空洞。

国际上有个维多利亚宣言,宣言里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叫平衡饮食,第二个叫有氧运动,第三个叫心理状态。这三个里程碑,国际上都知道,而我们很多人不清楚。三个里程碑的标题不会变,但内容会随时改变。传统养生的很多方面都涉及到这三个里程碑,可见传统养生之重要性。

在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也可以说,别的体育课是靠自己的感觉锻炼身体,而这门课是凭借理论锻炼身体,这是有所不同的。

下面就简单来介绍一下在这门课上我所学到的一些东西吧。

一、 自我调节

老师提到了齐加尼克效应,这是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

体育课传统养生心得体会

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在学生阶段经常感到这样,通过养生,我们知道休息是避免齐加尼克效应的最明智选择。只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调节,才能使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 按摩手法之补泄

快而轻为补,重而慢为泄。顺经为补,逆经为泄,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需要补还是需要泄,都有科学的方法来做,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三、 按摩手法

养生课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搓法,拿法,滚法,抖法为四种主要的按摩手法。

搓法:用双手的掌面挟住患部肢体,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的手法,称为搓法。

动作要领:双手用力要通称,搓动要快,移动要缓慢,整个手法动作要轻快、协调、连貫。

拿法:以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提拿揉捏的手法。

1) 拿法操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

以指峰和指面为着力点。

2) 操作动作要缓和,有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3) 拿取的部位要准,指端要相对用力提拿,带有揉捏动作,用力由

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

体育课传统养生心得体会

滚法: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

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的手法。

动作要领: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要用巧劲,同时嘱咐患者要充分放松肌肉。

以上四种手法为常用手法。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养生,我们还知道按摩用力提出了十字诀的要求,即“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五大要点。这对于学业繁重的我们来说,掌握动作要领,并且经常做这些按摩可以缓解压力,增强体质,有益身心发展。

四、 取穴方法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这里主要介绍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

体表标志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

指寸法: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

体育课传统养生心得体会

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取穴非常重要,去的地方不对,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通过传统养生课知道,科学取穴。

以上便是在传统养生课上所学到的一些知识。从所学的这些知识中就会体会到,传统养生是一门很重要的体育课。他教会我们如何去调节自己,如何入世养生,如何去以一个很好的态度面对生活,做到不卑不亢。而且传统养生的老师是一个活力四射的男生,课堂上不会感到很乏味,上课很有劲,很有动感。上课虽然有时很有点累,但是感觉很充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