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做一回差生,理解了差生

———读 《魅力课堂》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赵希斌老师的作品《魅力课堂》颇受触动。 他的课堂为什么会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会是充满魅力的课堂呢?这是因为赵希斌老师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何谓人格魅力?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就是真诚。“真诚是人格魅力的基础”。赵希斌老师做到了。他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能走进学生心灵。他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去接纳任何一名差生。

对于用真诚的、宽容的心去接纳任何一名差生,我觉得难能可贵,也无比地佩服。只有你亲近学生了,学生才敢接近你,这也是使得课堂魅力起来的真正原因。不过我真正理解“真诚”的重要性,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与我切身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暑假里,我做了一回差生,只有差生才理解差生。当时我头脑一热,到驾校学车,学了车,才明白:自己不是小青年,手脚与脑不配合。一上车便晕了方向,关键时刻尽反打。一次反,两次反。教练可没了耐心,只要看你做得不对,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阵训斥:“怎么回事?有你这么开车的么?真荒唐!”不要说我,就连一些小伙子都被训得不敢上车。大家背后议论,干嘛那么凶,要不要我们学车了?简直让人受不了!以至于,有个女学员被训得放弃了学车。我也差点放弃,因为后期,我碰到了一个石教练,他能给予我们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并顺利地过了科目二。我就相当于班里的差生,将心比心,我现在彻底了解了差生的内心世界,怨不得班里的差生见到我,就匆匆地避着我;怨不得他们平日不敢正眼看我,以至于越学越没劲,那是因为我没正眼去看他们。他们只要在面前,我不是呵斥,就是没好脸色。差生一味地遭到老师的批评、指责、讽刺、打击,便会造成阴影,让他们生活在谴责中,活在恐惧中,活在愤恨中。时间久了,会让他们的自我价值降到最低点,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学生在强烈的自卑感的控制下,表现会极端 畏缩,也会让他们的潜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甚至连人格尊严都受到威胁。回过头来,想一想确实令人心痛。我在教学上,应当像那位会鼓励人的石教练学习,他对我们学员说:“我没必要对你们那么凶。越凶,你便会越怕,越怕你就会越学不好;再想一想如果会了,你们还有必要来学吗?都不来,驾校还怎么存在?我还怎么上班?”

这不正如我们对待差生,我们厌恶他,恨他们,但换句话,不是每个人都一样,他们本来接受能力就那么慢,你在没好心情对他,他会更坚持不住,会更惧怕学习,会破罐破摔,甚至连走上社会都认为比别人差,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反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因此,我们还应当像赵希斌老师那样,用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孩子,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孩子。孩子跟成人一样,身上带着优点的同时,就如同一块美玉总会带些瑕疵一样。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好的一面,并且将他们优点尽量放大。让

他们敢于亲近我们,快乐起来!学起来也会更有劲头,更加大胆。也会让我们课堂更魅力、精彩起来!

 

第二篇:读后感

读《少年向上》有感

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在一生中都有好处。古往今来,具有良好习惯而最终受益的人和事例不胜枚举。《少年向上》这本书共11课,但是令我最感动的还是第九课,《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下面让我一一道出养成好习惯获得成功的故事。

朗朗的成功是源于勤奋,他从3岁开始弹钢琴,每天花6个小时练习,他8岁时竟然把一架瑞士铜琴半数以上的琴弦都弹断了,9岁时荣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天才,他说:“这世界上没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爱迪生从小好奇心就特别强,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由于他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把爱迪生看成“低能儿”,所以他只上了3个月学就退学了。但是爱迪生没有放弃学习,经过刻苦自习,所以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没错,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正如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习惯养的好 ,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众生受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通往失败的大门。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养成的,每一个好习惯都是用坚持换来的,我们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得到好习

惯。

总之,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良师益友;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条理;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