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认真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郭思乐教授的新著《教育走向生本》,并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通读后该书后,我觉得它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

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例如对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律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学的区别;连动式机制和激发式机制的区别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二、 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

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师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有些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象相当尊重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书鲜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是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我体会应该区别的是:老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虽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包括有时是让学生高兴地去“痛饮”)?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对待学生的态度。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不仅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还要认识到学生更是教育资源。教师是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

凿学生?还是在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这些都是两种不同教育体系的理念在教学行为中的反映。

三、关于两种不同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

“生本教育”主张“学科内部整合和整个课程整合”。例如语文,主张“教导学生认好字,写好字;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进行自主的写作实践。其他环节则是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可以精简的,要么是不必现在就教的”。“生本教育”要探索“在突出三大语言(词汇语言,数学语言,艺术语言)的前提下整合整个课程”。

在探索、形成“生本教育”的课程观时,作者在多年实验中“感悟”出的一些创见是极有价值的。如“整体领悟与知识生命”一节中论述的“儿童的思维是成胚胎式发展的”,作者用“输赢球”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例子,确实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激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四、关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这一系列相关的方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写作阶段时,我让他

们进行顺应儿童心理的作文,整体输出,写自己喜欢写的、印象最深的语话,这就是作文的‘做’;而作文的‘学’,即总结作文的规律,等等,则完全可以待之来日”。贯彻了这些方法才能保证“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落实。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会“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他们的实验已经用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五、关于两种不同的评价与管理

“生本体系”主张“无为而为”原则。主张老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而坚持“师本体系”就有可能给以他们“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评价。 “生本体系”的课,“没有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没有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如果按照“师本体系”来评价,这样的课恐怕就不会是好课。因为“师本体系”主张学生要跟着老师,一个一个知识点地学那些经过教师过度分析过的教材。

我深信《教育走向生本》来自实践,积极为实践服务,有很强的生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践行生本观,争取有所变化。

 

第二篇:20xx04《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李梦影

非常开心的看到,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生本教育,虽然大家所使用的词汇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表达同样的意思,那就是曾经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激发他们自己的发展才是更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让我们和学生都更加幸福的真正的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的开篇就提到:儿童不可限量,但是教师的工作不是改变儿童的外部,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教育者想要达到的教育最终的目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都是儿童自己,我们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在谷传华解读的《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也多次提到生本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教的目的其实是学。而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强调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引导远比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来得更有意义。 教师如果想更加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好书,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读书学习进步。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教师都不喜欢读书,并且把这种感觉自觉不自觉的传递给学生,那将是一件多悲哀的事情。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充实自己,纠正自己曾经错误的想法,结合实践探索出更加符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专业标准中其实提到,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三件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能力。教育最根本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其实我们之前非常注重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是排在做人和思维之后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教师会忽视前两项,只关注第三项。有人会说,我们不懂得怎么教会他们前两项,作为新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有,但是通过不断的阅读让我起码知道,以前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需要改变,这就是一种进步。其次我也通过切实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知道,爱读书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可以使人进步的事,其实本身也就是在对孩子做人和思维包括知识的传授了。

通过阅读也让我更加明确,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在盖笑松《青少年积极品质的发展规律与培养途径》一文中就提到:青少年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有待发展的资源。青少年时期的确会出现很多发展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很多老师头疼不已,如果我们每天都盯着这些问题,我们的生活和传递给学生的能量都是负面的。但是换个角度,青少年还有那么多品格优势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如果我们多看看青少年的美好,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跟着变得愉快起来,所以换个想法,一切可能就大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任小艾和林格都强调,压制负能量不如激发正能量。

1

我以前总是会更多的关注青少年的问题,不让他们出现问题是我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也因为怕出现问题,每次举行什么班级活动,我都再三斟酌。可事实上,任何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活动本身。例如大合唱的多次彩排可能不在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而是发展了学生的协同精神。春游远足的价值不在于锻炼学生的肌肉,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所以,可以大胆的搞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获得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在活动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使自己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愿望,那么也就达到了我们激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最大目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归结起来其实都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自己发展,他们从来没有把学习变成一种内驱力,学习在他们身上变成了一种差事,而且是难差事,应付老师,应付家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任何学习都不会是最高效的,因为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可事实上,学习本就一种快乐,如果一个学生从来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从来没有发自内心的为了自己忘我的学习过,那么可以说,他的学习生活一直都是失败的。所以很多活动和尝试,哪怕一开始没有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但是只要坚持,说不定哪一个瞬间,就打开了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大门,让他可以自主探寻学习的快乐,让他开始积极要求学习。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顿悟”吧。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提到的几个例子让我印象颇深,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抛秧和插秧的差别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抛秧式的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更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勤不应该是身体上的,而应该是脑力上的,让学生自己勤快起来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我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自己曾经太“勤”,导致很多学生一遇到问题就是等,等老师解决,等家长解决,长久以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退化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自己累的很,学生发展的并不尽如人意。在这一学期的后半段,我刻意让自己变得“懒”一些,学生遇到问题,我不是第一个冲上去给解决,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如果我还是像以前一样什么都帮着学生做好,那么增长能力的是我而不是学生,这就是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我可以引导他们怎么做,但是我万万不可像以前一样去代替他们做。

其实生本教育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发展,虽然我自己的思考还是非常浅显的、稚嫩的,但是我愿意不断学习不断阅读,让自己跟学生一起更好的发展。

20xx年10月20日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