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黄旗湾小学 于海超 按照中心校的安排,我认真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和黄校长讲话,并写了读书心得,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它对于我的教学起到很大作用,我认为生本教育具有以下五点突破性的贡献:

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郭教授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那么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的以自己为中心,进而忽视了学生的本体,使学习被动的学习,我认为这样会使学生不能积极地获取知识,从郭教授的理念和黄校长的讲话中,我看到了以学生为本,主动获取知识理念,使我眼前一亮。深深地印在心中。

二、 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郭教授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我对这句话的体会应该是: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认真的发现、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而不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问题?。所以,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

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

我对此认为,?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不仅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还要认识到学生更是教育资源。教师不仅在充当泥瓦匠,辛苦地塑造、雕凿学生的同时,还要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

三、关于两种不同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

黄校长的讲话更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少学多的原则,在黄校长的两种观念对比下,我更是感觉到了生本教育的优点,令我很有感触。

四、关于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这一系列相关的方法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会?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他们的实验已经用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此,我非常认同。

五、关于两种不同的评价与管理

?生本体系?主张?无为而为?原则。主张老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而坚持?师本体系?就有可能给以他们?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评价。

?生本体系?的课,?没有把知识和行为变成一个一个细密的目标,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没有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如果按照?师本体系?来评价,这样的课恐怕就不会是好课。因为?师本体系?主张学生要跟着老师,一个一个知识点地学那些经过教师过度分析过

的教材。这样会完全丧失生本的内涵。

我深信?生本教育?来自实践,我应积极为实践服务,使他更有生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践行生本观,充实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强。

 

第二篇: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学习《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郭思乐教授所提出的“高度尊重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高度尊重儿童的伦理观:郭思乐教授在书中提到:“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都说明儿童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儿童的潜能无限。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英国斯宾塞在快乐教育这本书在论述儿童的潜能无限时写道:当人类没学会开发石油时,不能说这里没有石油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储藏石油,也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潜能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个等待人去开发,等待人去激发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苏格拉底说,教育者这种地位犹如产婆。产婆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教育的本体是儿童,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而自我教育,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在自我教育方

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一方式。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

总之,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信“儿童的独立性”。今天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的教育乐章。”

二0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