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已改

读《庄子》有感

符振坤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舒服反而觉得心累?为什么中国人在祝福别人是时,常说“长命富贵”?为什么中国文人都有山林情结???如果要寻求答案,读读《庄子》。 庄子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思想,虽不是正统,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到处都有庄子的影子。庄子的思想庞杂,也有许多矛盾之处。主要思想可以归结为齐物论和逍遥观。 齐物论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生死一样,没有是非,物我一体。庄子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他认为人和物是一回事,都是气聚而成。人死了,就是气散了,气会变成另外的物。庄子把生和死看成是一回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知北游》 对环境的破坏,无异于自杀。这是我们的共识。庄子认为天地万物与我是共为一体的,他在《大宗师》里说:“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始终,不知端倪。”把人从拘束的形体中解放出来,真正与宇宙同体。当人把对死生的观察点从个体移到超越个体的另外一个更高的、更普遍的存在时,死生的界限就消失了。

也就是说,当人把个体与整体结合在一起时,人就超越了对死的恐惧,是非没有了,物我的界限也就没有了,人类从另一个层面上获得了自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 在《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中,庄子提出,要达到彻底的逍遥,就要做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将功名去掉,一点也没有挂念,悠然自适的生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就是要过天然的生活,自任自适如不系之舟漂流于人生的大海上,在可悲的命运中愉快地渡过去。这就是逍遥了,这就是解放自己了。当一个人理性地把自己和一个永恒的、无所不包的宇宙结合在一起时,个人的存在也就是一种无限。这样,胸襟就会变得宽广,人生的得失祸福、穷达贫富无足萦怀。世俗纷扰没有了,只有内心的宁静。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所要求的不过是鹪鹩和偃鼠一样的生活而已,只要摆脱了世俗观念和事务困扰,人就逍遥了。清静无为,清虚寡欲,不以外物为思想的对象,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就达到了“至人”的境界。就可以逍遥了。 庄子的思想是承老子而来,他的理想是追求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读《庄子》也不失为认识世界的另一法门。

 

第二篇:我从窘迫到逍遥庄子 读后感

我从窘迫到逍遥

----我与《庄子》

初读《庄子》,只觉深奥难懂,曾一度抛开。然而过了些时日,老师不经意间提起了庄子,提起了他的逍遥自在,我才记起了自己有这本书。于是,又读了一遍,这次,我让自己的心沉在了与庄子心灵的对话中,这才感到庄子的思想是多么的深邃……

庄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笑谈生死,看破红尘,大智慧,大逍遥。他家境贫寒,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他却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来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他随心所欲,自在逍遥,他选择了自己的本心,并甘于随之而来的寂寞与贫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在他的著作里,最富智慧的一篇便是首篇《逍遥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庄子的思想在此篇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正是因为读了此篇,我的内心有了悄然的改变……

在我十三年的成长过程中,我的心没有一刻的平静,而是一直处在窘迫的状态。在我很小的时候,由于医生的失误,导致我的听力有障碍。正是这个原因,在小学里,我受尽同学的嘲笑和不屑 ,但同时他们也佩服我,或许也是因为我而自惭形秽。为什么呢?因为尽管我的听力有障碍,却还能在学习上战胜很多正常的人,一直在班上乃至年级名列前茅。正是由于我不甘上天对我的不公,所以才奋发向上,立志要战胜一切看不起我的人。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动力,可是一个孩子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打不败我,所以有些人就变本加厉地炫耀他们有正常的听力,而我没有,嘲笑我,讽刺我。我变的争强好胜,谁如何对我,我要十倍还于他!为了尊严。但是方式极为不妥,这正是一种窘迫而又想维护尊严的心理状态。这也导致了我在小学阶段没有一个朋友,因为,我不会容忍,也不会宽容。

直到我粗略地读懂了《逍遥游》,我的心才摆脱了困窘和不安,大彻大悟。大鹏不以燕雀之嘲笑而跌下云彩,它只会无视那些外界的非议声,随着风直上云霄,在无穷无尽的天空里自在逍遥。如此逍遥大气的心境,使我抚卷深思,内心泛起一阵波澜……

还有《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打破自我中心,消除“物”与“我”之间的区别,以物为我,以我为物。庄子的“梦蝶”,可谓自在逍遥。这种境界我无法参透,但读过之后,我的心也是泛起了一阵波澜。我们的人生不都是一场梦吗?在梦中我们如何劳碌,如何奔波,最终梦醒,才会发现自己虚度了此生。从未为自己的本心而活过,留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遗憾!我应该从梦中逃离,抛开过去那个内心杂乱的自我,破茧化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重生。何必为了那些不相干的话语影响了自己的心境呢?

庄子的恬淡寡欲,庄子的自在逍遥,使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我开始反思自己。要是我能像庄子那样,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任何外物所动,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归于自然,我怎

会在别人讽刺嘲笑我时气急败坏呢?任他们去说罢了。只要我清楚自己的内心,完全可以无视掉那些声音,那些无益的声音。

从此以后,我就开始试着提高自己的心境,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旁人辱我,微微一笑,全当过耳风,任它自生自灭。我经历着,我磨砺着,因为庄子的话语使我渐渐明白,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心中的成见,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心放宽,以一颗大气磅礴的心去包容别人,包容这个世界,以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情,以逍遥的心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正是在这时,我才发现,当我放平了自己的心态后,那些声音倒也无关紧要了。因为我看淡了它们,并懂得去容忍,去宽容,所以我变得豁达,心里油然而生一种逍遥大气的畅快感。我已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学习时就奋进,闲适时就逍遥,让自己的内心时不时的沉浸在庄子浪漫的境界里……这对我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的生活开始变得恬淡,学习也开始稳步上升……

自从我认识了庄子,感受到他那种逍遥无为,大智大慧的境界,我便时时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心境,在面对任何事物的时候,都以一颗淡泊而逍遥的心去对待,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不与世人争。这种超然的境界放在今天这个竞争的社会上或许行不通,但却能给我的心灵降温,让自己时刻冷静,洞若观火,以一颗平静恬淡的心去面对生活。“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无用之用,一直是庄子的核心理念。大树因枝干不能作木材而得以保全,而家鹅却因“无用”而遭杀身之祸。所以,庄子强调的并不是单一的“无用”,而是处在“用”与“不用”之间,“材”与“不材”之间,在天做飞鸟,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启示。总而言之,庄子的一切思想都是为了“逍遥”,让自己的心无拘无束,翱翔于天地之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逍遥自在。

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已,我们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本心去活,岂不枉活此生!庄子的思想,深邃奥妙,还有他那大气磅礴、尊崇自然的性格与信念,更是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文人与哲人,也因此改变了我的思想和人生观。我会让这本著作伴随我的一生,放置床头,时时领悟。也许以后,我也会是那茫茫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我也一定会像庄子那样,尊重自己的本心,在无为中“无不为”,在韬光养晦中积蓄自己的力量,在清淡寡欲中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自然,在这天地间无拘无束地“大逍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