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成长路上,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其实再优美的文字都无法描述出读完这本书后内心难以言喻的感触,再精辟的语句都无法刻画出书中人物在脑海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生动形象,正如作者赛德勒?胡赛尼用朴素、自然、平实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把一个阿富汗男孩阿米尔历经爱、背叛与救赎,并最终长大成人的故事描述的淋漓尽致,而从其成长中又折射出种族纷争、民族战争、国破家亡之痛、文化身份之困惑,让我们体会出人性的温度与厚度。

主人公阿米尔因风筝背叛了那个单纯、忠诚、善良的,能“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仆人哈桑,仅仅为了成为一个“被注目、被聆听而非仅仅被听到的人”,而受到父亲的关注,以致在12岁那年酿下了深重的罪孽:阿富汗一年一度盛大的风筝节,只有割断最后一个竞争者的风筝才能获胜。阿米尔成功的成为了最后一只蓝风筝,哈桑这个追风筝的好手也如愿帮助小主人追到了风筝,却在保护胜利风筝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哈扎拉小男孩遭受了拥有“高贵”血统的普什图不良少年的强暴。而当时懦弱的哈米尔,在窥视那荒芜小径的一切后,选择了逃避,并且用 哈桑用屈辱换回的风筝获得了父亲的赞许。但罪恶感始终包围着阿米尔,以致最后制造了盗窃的假象诬陷了哈桑,想让他离开,那个阿桑再一次用他的善良“承认”了自己盗窃,并同父亲用离开“谢罪”。这一去成为12岁阿米尔人生中不堪回首的往事和梦魇。几年后因国家被苏联攻占而流亡美国的哈米尔,始终无法从罪恶中解脱,无时无刻不受到良心的谴责,直到父亲逝世多年后,父亲朋友拉辛为他指明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并说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于是,阿米尔最终踏上硝烟弥漫的阿富汗,用勇敢战胜怯懦,费尽心血,从塔利班手中救出了已沦为玩物的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又在一次风筝大赛中让索拉博走出了封闭的内心,绽放笑容中完成

了救赎,矫正了那颗扭曲了26年的新,长大成人,从风筝开始再以风筝结束。

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主人公一样,在成长的不同时期都会不顾一切,费尽周折的去追逐最想要的事物,亦或是父母的宠爱,亦或是纯真的情谊,亦或是耀眼的成绩,亦或是安逸的生活,我们追逐着,奔跑着,甚至选择过放弃、隐忍、谎言。在追逐过程中我们犯过或多或少的错误,埋藏了或多或少的秘密,我们有可能做过难以启齿的事情,也可能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就想本书作者所说的一样,“人类的体验多么普遍:羞耻、负疚、后悔、爱情、友谊、宽宥和赎罪”。最终在经历过种种之后,我们将自己的过去一页页翻篇,失去和追寻中,内心世界从幼稚走向成熟,将棱角抹去,丢掉自私和执拗,学会改善自己的不足,接受不同时期的自己,不再找借口去逃避,勇敢的在现实中面对成长的得与失,追逐到属于自己的风筝。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这风筝是友情,阿米尔和哈森,一主一仆,哈森视阿米尔为朋友,为他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尊严,而阿米尔从来不在人前视阿米尔为朋友,最后为了父爱,也是因为自己懦弱背叛了哈桑对他的忠诚和友谊,而后再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的心很单纯,愿意和所有的人做朋友,但我们的内心很小,装不下很多东西,一点的小事就破坏了友情。长大后,我们的心很大,但友情变得复杂,我们认为友情是坚不可破,可友情犹如风筝的线,断了后,再接上,总有抹不去的结,我们所追逐的蓝色风筝是包容、是宽恕,是能“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友情。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这风筝是勇敢。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但最终还是拾起了自己的勇气,勇敢的面对过去的嫉妒、欺骗、背叛和诬陷给自己带来的罪孽,勇敢的救出自己的侄儿(哈森的儿子),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当然还有哈森的勇敢,让他在朋友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勇敢的牺牲自己呵护朋友的梦。成长过程中,我

们都会犯错,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救赎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我们能否像阿米尔一样,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救赎,去弥补。我们所追逐的风筝是能够摆脱胆怯,直面错误,敢于承担的勇敢,更是在危险时能够勇往直前、不退缩的勇敢。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这风筝是善良,哈森的善良,善良到不相信阿米尔会让他吃泥巴,善良到被背叛后还要去“完善”那个谎言,最后沉默离开,甚至他的死都是为了守护阿米尔家留在阿富汗的财产。而阿米尔当是一个孩子时,尽管不那么完美,尽管有着各种缺点,但终究是闪亮的,因为不善良的人,不会有痛苦。善良可以给社会带来力量,可以带来给人带来希望,给黑夜带来繁星,点滴的善良能带来莫大的感动,善良的人拥有最多的爱,爱才能宽恕别人,融化罪恶。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这风筝是正义、信仰、梦想,是亲情、诚实、睿智,又或者是其他,正如这本书的译者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追到风筝是是梦想实现的过程,风筝被割断飘落的时刻就是生命绚烂绽放的时刻。

而追风筝的过程,也是我们放飞灵魂的时刻,我们会有迷失方向的时候,会有被玻璃线割破手的时候,也正是在割破的那一道道伤痕的时候,我们不断试练自己的人性,救赎自己的灵魂,在受挫中获得新生。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可是又有几个人能陪着你一起去追,用尽心力取悦你,为你欢喜为你忧,陪你开心陪你哭,所以我们还要珍惜出现在自己生命中陪你追风筝的人。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追到属于自己的风筝,都能成长,因为不论多就,我们一直都在成长之中......

 

第二篇:文章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 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

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

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