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捧读《追风筝的人》,多次感动落泪,作者以温暖而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引起共鸣的同时亦触动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故事主要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但由于阿米尔的背叛与自责,他逼走了哈桑。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重新返回故乡却发现了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阅读起初,为哈桑坚定不移的忠贞而动容,无论阿米尔如何嘲笑哈桑,哈桑总是用最真诚的心维护阿米尔,甚至为了阿米尔而遭受了悲惨不堪的屈辱,只是为了帮助阿米尔追到那只能让他获得父亲赞赏的风筝。相较于哈桑,阿米尔似乎显得有些懦弱,甚至自私,他从不在人前承认哈桑是自己的朋友,在哈桑遇到危险之时,也只会害怕地逃走,他把哈桑对他的好当做是理所应当。我们总是渴望能拥有像哈桑一样如此真诚的朋友,但我们是否想过,少时的阿米尔身上也有自己曾经的影子。是否也曾遇到事情容易逃避,态度恶劣地对待那些一心一意全身心为自己付出的人并把他们对自己的好当做是理所应当,因自责和愧疚逼走被自己伤害过的人只为了逃避心灵的煎熬?至少对于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哈桑太过于纯真,美好,他身上似乎拥有所有人性的优点,而阿米尔身上则体现了人性最真实但又最不敢面对的一面,设想若自己是阿米尔,或许也会做出和他相同的选择,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害怕,软弱甚至自私的时候,通过这个故事,第一次如此直面自己的内心,透彻地看到自己的人格中尚不完整的部分,获得了思考与沉淀。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阿米尔为了赎罪重回阔别二十年的故乡,同时也发现了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愈加愧疚,而哈桑已为了保护阿米尔的老宅而惨遭杀害。读到此处,似乎耳边回荡起哈桑最后一次为阿米尔追风筝时说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一句话。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哈桑对阿米尔浓浓的友谊情谊,但同时也

隐含了当时的阿富汗社会的阶级思想对人的影响,他的身上拥有一种奴性的忠贞。

阿米尔为了赎罪,决定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这过程中,历尽艰辛,只为了儿时的错误选择得到心灵上的自我宽恕。在故事的结尾,索拉博终于微笑了,虽然很短暂,但是让阿米尔看到了希望。于是,阿米尔的唇上挂上了一个大大的微笑,就像儿时和哈桑一起那样追着风筝,他听见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象征着阿米尔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它或许意味着友情或是正直或是理想,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追,努力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愿你我都能勇敢地追逐心中的风筝。

 

第二篇:读《放风筝的人》有感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一名阿富汗的作家,描述两个男孩在阿富汗的成长故事,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作为小说的简介,字里行间无法透露出故事中始终隐隐存在的那巨大的悲伤,像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压得人永远透不过气。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怎么追?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成为胜利,同样,你必须把你走位的风筝都打败,你才会成为万种瞩目和赞叹的焦点,那样会有无限的荣誉和光亮集聚你一身,在我们看来,这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再来说说追,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从翻开这本书开始,一直就觉得故事中隐藏着让人透不过气的难过,整篇小说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感觉写的,可以看的出来“我”一直在为过去所干得事而后悔和难过,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歉意也许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阿米尔却是一直煎受着折磨,确实,对于他一个在当时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那样的事情他不会处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想再让自己受折磨,而这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和哈桑那为他而愚蠢的奉献精神,他觉得只要将哈桑赶走,永远不出现在他眼前,他就不用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了,但他,当时的他却不知道那错了,如果他没有在当时及时的承认错误,他真的会后悔,忏悔一辈子,这样的悔恨也许将陪着他一起走进坟墓,他将无法释怀。

从“我”的角度来描写哈桑所为“我”受的苦难,更加让读者觉得切身体验,小说中,我们一直是从“我”的眼中看的哈桑,那样一个为了阿米尔少爷肯认命,付出一切的小孩,也许在他的骨子里,也许他与身俱来就被教育成了那样的性格,我最感动的是哈桑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的话能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口里出来,真的是让人揪心的疼,一直到了后来,他心中一直爱着的阿米尔少爷,尽管阿米尔少爷不再理会他并且还不断的伤害他,他都没有背弃他,一直护着他,原谅我,我真的被这孩子给震撼了,为他我一直觉得心里挺难受的,总觉得嗓子里有东

西卡住了,让我有点哽咽。 文中多次写到“为了你,千千万万遍”是的,也许是感恩,但更多的是出于对朋友的付出。

故事的后来还在继续,阿里和哈桑一起离开了,接着俄国占领阿富汗,阿米尔和爸爸也被迫离开,离开了故土,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后来他和爸爸也一直在美国生活,并且他在美国还娶了妻子,有了安定的生活,只是爸爸去世了,阿米尔的爸爸一直是一个铮铮的铁汉子,我一直这样看到。

很多年后的一通电话把阿米尔又重新召回了阿富汗,回来时,他带了一个孩子,那是哈桑的孩子,哈桑已经死去了,但那个孩子和哈桑一样,像是以前的哈桑一样,但唯独少了一样,就是不再微笑了,眼神一直那样的空洞,那个孩子一直悲伤着。风筝,又是风筝,一次偶然的放风筝得机会使得那可怜的孩子轻轻的拉扯了嘴角,其实不管那孩子经历了多少,他永远也只是个孩子,就该简单的生活才对。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小说的结尾又提到了风筝,从风筝中来,又回到了风筝中去,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很多年前,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很多年后,阿米尔为哈桑的孩子追风筝,“为哈桑,千千万万遍”。 是的,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

从这篇小说中,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哈桑为了阿米尔可以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由于自己的私心,或者说由于自己的地位,对哈桑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竟让视为理所当然,而后的一切真相又让他再后悔与自责中渡过,从这里我认识到无论对于谁,我们都应该尊重,并且要抱着感恩的心,何况是对一个敢于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伙伴。同时我们遇事要善于思考,要沉着冷静,以免犯下错误,一辈子在后悔与自责中度过,当然人生可能遇到一些我们可能无法结局的事情时也要善于求助。

另外,小说中描绘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不言而喻,以致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不愿面对现实,沉默······以及阿米尔父亲的为人知难处,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处境实在太艰难,尤其是在得不到理解的情形下,很容易让不懂事的孩子误解,这也是小说悲剧的一个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