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读后感

读《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感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这本书通过案例诠释了学科的教学理念,诠释了学科教学实践中展示出的教学智慧,诠释了学科已经融会的有效教学技能。书中采用案例描述的方法,使我更容易理解学科新的理念,同时它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关于识字教学。下面我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务必重视识字教学

汉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识字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有研究者曾对中等水平小学的3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汉字常用字测试,其结果是:学生平均错误率为24.97%,最好者错误率为8.9%,最差者错误率为57.4%;平均识字量为1876个,最好者2278个,最差者1065个。关于错别字问题,调查数据显示,35%的大学生经常写错字,70%的学生对外界错字不敏感。由此表明,识字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书中一连串的数据敲响了识字教学的警钟,更让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的我,感到识字教学的任重而道远。

二、努力实践“以学生为本”的识字教学

(一)“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导航

从儿童生理发展的角度看,低年级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要求他们“认识”汉字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手部肌肉和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写起字来比较费劲儿。所谓“多认少写”,就是将识字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要求认识,第二阶段要求会写,认识的字的数量可以超过会写的字数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学过的知识,人脑首先会将其存入短时记忆,这时候的记忆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遗忘。如果仅仅将识字教学理解为某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学过之后就不闻不问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渗透识字教学,才能保证识字教学的效果。

这就告诉了我们,有效的识字教学务必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

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他们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语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汉字的学习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教学第一册中的《识字(一)口耳目》一课,共有12个生字。这些字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在生活用字中经常见到,教学时,打破以往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的惯例,而是利用课件把12个字全展示出来。然后提问: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想一想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朋友吗?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认识的一些字。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识字教学初始阶段的对象是6~7岁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较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再比如:呈现一个汉字,儿童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的认知过程是:(1)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2)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3)先上部后下部;(4)先左后右;(5)先熟悉后生疏。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识提供可能。内容上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鉴于孩子的遗忘规律,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因此,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也十分重视生字的复现。第二天是学生遗忘得最快的阶段,我会在此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复现,用专门的时间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本学期第一单元检测反馈情况看,生字掌握情况较以往就好!

2、识字教学要符合字理

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椐进行汉字教学。这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从东汉徐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王筠的《文学蒙求》等诸多识字教本,都是依据字理来解析和识记汉字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也是根据字理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恰当利用汉字的字理特点,讲请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住“形”,而且还能因“形”加深对“义”的理解。书中举了“器”字教学例子,例子中的老师忽略了“器”字构字原理编顺口溜,结果是越想强调越是错。因此,我在教“冒”字时,注意渗透字理知识。在书写“冒”字时,学生容易把右上部分写成“曰”字。鉴于此,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冒”本义同“帽”。缺口框就是帽子的象形,所以写中间两个短横像帽里的头发,帽子总是戴在眼睛上面,下面“目”是眼睛,缺口框里的两横封死的话就像把帽子上下封死了,这样就戴不进去了。所以“冒”字右上的中间两短横左右两边不封,以此表示帽子戴在头顶上。帽子总是戴在最高点,很显眼,所以后来引申出升高、突出等意思,如冒烟、冒火。根据孩子的反馈情况看,掌握情况良好。

因此,识字教学中,针对能简单分析行义的字,要渗透汉字的字理知识,科学讲解字的行义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如:(1)象形字。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发展规律编排的。如 “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而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重点指导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会意字。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

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也很容易掌握。譬如,学习“灭”字,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应刃而解。(3)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声字。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字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如:“青、请、清、晴、精、睛、静”“包、泡、炮、抱”。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的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

忽略汉字文化性的识字教学,不仅不利于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还会损伤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生字,提高学生识记效果,让他们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第二篇: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有感

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有感

东岳中心校陈新平

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读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这本书集知识性和实用性与一体。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包括备课艺术,讲课艺术,课堂组织调控艺术,教学基本技能艺术,多媒体教学艺术,师生交流的艺术,思维方法指导艺术,教学考评艺术,教师教学科研指导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

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对执教者“教学艺术”的褒奖,对执教者来说,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

教学的艺术,应该成为一种能力。

我认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归于生命的原点。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应该是能力的加油站,是唤醒孩子灵性的伊甸园。语文教师应该追求课堂的扎实灵动,在披文入情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在含英咀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质疑问难中磨砺思维的触角,在口若悬河、挥洒文字中体验学生成长的喜悦!然而,仅仅是这样,似乎还不够。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垫高孩子生命的基石,给孩子一个更幸

福的明天,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使命所在。因此,我们应该牵手孩子,感受阅读的快乐,让书香叩开心门,塑造心灵,沉淀品行。

我想,这就是我们最该做的,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爱书的人,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为孩子的人生铺垫最亮丽、最丰厚、最纯净的底色。

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