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8337思路100题

【实践“8337” 将执行贯彻到底】"8337"发展思路100题

编者按: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是推进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抓手,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工作的基本遵循。在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之际,《内蒙古日报》和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8337发展思路100题》。这100题及答案,是依据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讲话和有关文件,对8337发展思路的发展定位、工作重点、目标任务逐—进行解读,有助于干部群众加深对8337发展思路的理解,也为学习宣传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1、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资源条件是什么?

从资源条件看,我区煤炭储量超过8000亿吨,天然气储量1.67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6亿吨以上,其中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8亿千瓦,占全国一半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光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

2、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产业基础是什么?

从产业基础看,20xx年煤炭产量已达10.6亿吨,占全国的比重由20xx年的5.5%,提高到29%,其中外调煤炭6.6亿吨,跨省交易量占全国四成以上,煤炭总产量和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区电力装机8080万千瓦,发电量3341亿千瓦时,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其中风电装机1717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全区外送电量1337亿千瓦时,约占全国跨省送电量的五分之一。

3、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从市场需求看,我国能源需求结构加速升级,清洁能源需求急剧增长,为我区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有关规划显示,到20xx年,我国东中部地区将新增2.4亿千瓦电力需求,其中1.3亿千瓦需要外送“;十二五”期间,我国预计年均新增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到20xx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目前,华北、东北、华东等地与我区签订的送电协议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协议规模超过300亿立方米。

4、怎样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一是要围绕“清洁”搞好资源转化。既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做足“迫风逐日”文章;也要大力推进煤的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积极发展高水平火电,抓好重点煤电基地建设,着力提高煤炭向清洁能源的转化比例,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二是要围绕“输出”加强通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优先安排我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 1

快推进重点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东北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搞好“风电打捆外送”,逐步变“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解决好“窝电弃风”现象,提高能源输出效率。三是要围绕“基地”做大产业规模。切实用好差别化产业政策,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布局煤炭资源开发、电源点建设、能源外送通道项目,加强同有关省区市的能源供应合作,提高我区能源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5、十八大报告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作出怎样的调整?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6、我区为什么提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内蒙古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是煤炭多、油气少,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效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的现实选择;从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看,煤转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煤制油可增值8至12倍;一条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平均比单纯输出煤和电增值6至10倍。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改变我区“一煤独大”产业格局,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7、内蒙古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的优势有哪些?

从比较优势和现实基础看,我区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值煤储量大,水资源匹配条件较好,环境空间容量较大,区位、政策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发展煤化工。

8、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坚持“两手抓”,这“两手抓”具体指的是什么?

要坚持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两手抓”。一方面,要在继续完善现有示范技术装备的同时,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试验示范煤气化、净化、合成等技术及国产化、大型化装备,提高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试验示范技术在内蒙古“生根发芽”。另一方面,试验示范项目成功后,及时跟进后续项目,需要扩大试验示范规模的要继续往下做,抓紧启动建设新的生产线;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和装备要争取国家优先在我区布局建设,防止“只开花不结果”。

9、我区目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吗?

目前我区拥有五大类国家重要的煤化工战略技术储备项目,掌握100多项煤炭加工利用专利技术,已形成140万吨煤制油、106万吨煤制烯烃、52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煤制乙二醇、13.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生产能力,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0、我区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优势是什么?

我区铅、锌、铜等有色金属成矿条件好,储量丰富。探明铅储量893万吨、锌储量227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铜储量670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稀土资源得天 2

独厚,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潜力巨大。我区电力供应充足,还可以就近利用俄蒙有色金属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前景广阔。据统计,全区现已形成235万吨电解铝、65万吨电解铜、51万吨锌、24万吨铅的生产能力,具有相当产业规模,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

11、我区有色金属加工业今后的着力点在哪里?

有色金属加工业要着力在产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铝电联营,加快推进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高精铝、铝型材、铝箔、合金、轮毂、化成箔、铸件等后续加工产品;大力推进铅、锌、铜等有色金属采、选、冶、加一体化建设,加快生产高精铜板、带、箔、管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

12、我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什么?

我区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很大。一机、二机的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矿山机械、铁路车辆制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竞争力,一些盟市的汽车、风电设备、化工设备生产也已形成一定规模;我区煤炭产量目前已超过10亿吨,其它矿产资源开采量也较大,相应的采掘、洗选、运输设备需求很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紧扣区内市场需求,我区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完全能够做大做强。

13、我区装备制造业今后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装备制造业要主攻特色领域。装备制造业的领域很广,一定要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领域寻求突破。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煤机、矿机、风机、化机、重型机械和特种运载车辆等,加快发展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积极支持汽车制造业发展,尽快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14、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耕地和草原上具有怎样的优势?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农牧林资源丰富,环境污染较少。全区耕地总面积1.07亿亩,有效灌溉面积4600万亩,人均耕地4.4亩,农业人口人均8亩多,居全国第一位。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可利用草场面积10.2亿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全国第一。

15、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农畜产品生产上具有怎样的优势?

我区粮食总产已进入全国十强,粮食生产连续九年大丰收;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绵羊毛、山羊绒、向日葵籽等农畜产品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位。我区农牧业已具备了年产500亿斤粮食、24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0万吨绒毛、50万吨禽蛋和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每年可调出商品粮200亿斤以上、牛奶500万吨、肉类150万吨以上。

16、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我区在加工产业基础上具有怎样的优势?

3

我区拥有一大批设备先进、加工规模大的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能力逐年稳步提高,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形成年加工转化牛奶1000万吨、肉类200万吨、羊绒2万多吨、粮油1400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率达52.3%。培育了伊利、蒙牛、小肥羊、科尔沁牛业、鄂尔多斯羊绒等一批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品牌。全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403家,上市公司9家。全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其中有35件来自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体上看,我区牛奶、羊绒、肉羊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

17、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紧紧抓住国家农牧业各项有利政策,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生产夯基础,围绕加工强龙头,围绕输出扩市场,围绕基地上规模,努力推进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把加快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不断提高我区农牧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18、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一是要抓龙头企业带动。制定完善扶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牧区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生产,推动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餐桌延伸。二是要抓知名品牌创建。依托绿色无污染这一最大优势,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原产地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更多享誉国内外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要抓产品质量监管。农畜产品质量不仅关系产业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认证,坚决防止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19、我区有哪些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

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北方草原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蒙古和女真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特色鲜明的草原文化。到20xx年底,全区发现各类文化遗存1.5万处,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自治区境内的古长城的长度和历史跨度位居全国之首。浓郁的蒙古民族风情,是内蒙古与众不同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特有的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文艺作品、绘画、雕刻、民间工艺、体育、饮食、服饰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使内蒙古成为一座庞大的、生动的民俗风情博物馆。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物产,辽阔草原、森林孕育了内蒙古特有的绿色农业、畜牧业、林业,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绿色餐饮文化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20、我区有哪些体现″草原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

我区地处祖国北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区域特征。首先,内蒙古拥有独特的资源景观,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水域和大冰雪。草原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支柱,13.2亿亩草原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1.7%,拥有多 4

种草原类型,被誉为完整的天然草原博物馆;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沙地沙漠4.5亿亩,居全国第二;拥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辽河四大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较大的湖泊有295个;我们还有全国第七大火山群阿尔山火山群等神奇的地质奇观和温泉,以及漫长的边境线和口岸。此外,我区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夏季凉爽、空气清新,是避暑度假的最佳区域。冬季冰雪资源丰富,尤其是东北地区,积雪期长,具备发展冰雪旅游的良好条件。

21、为什么说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产业关联度非常大,直接和间接带动的行业有100多个。发展旅游业,一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二是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有效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三是能够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四是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行动;五是可以为国家对外交流作出贡献,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总之,旅游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美丽内蒙古”的形象产业。

22、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目前的旅游产业基础怎样?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区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20xx年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8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xx年,我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点)600多处,其中A级景区265家,4A级景区50家,形成了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全区共有注册旅行社835家,星级饭店320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阶段,20xx年我区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内蒙古旅游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打造草原文化和北疆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全区旅游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23、如何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强化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是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途径。要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精心打造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要鼓励和扶持发展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丰富旅游内容。要积极营造民族文化旅游氛围,推进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各个环节,鼓励和支持发展民族工艺品和特色旅游购物品。

24、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重点要做哪些工作?

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一是要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旅游项目。筛选一批特色突出、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大型旅游项目,作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旅游重大项目,在政策、规划、资金和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二是要培育一批休闲度假类项目。突出内蒙古夏季优越避暑条件,重点培育一批休闲度假类旅游项目,积极推进自治区旅游转型升级。按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准,指导建设一批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旅游度假区项目。 5

三是创新发展一批新业态项目。利用我区地域广阔、景观多样的区域特征,大力发展自驾游、观光农牧业、工业旅游和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把内蒙古打造成为中国自驾旅游目的地。四是推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精心开发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面向广大游客的旅游演出项目。五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六是积极推进冬秋季旅游提升发展。

25、我区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四大旅游区域、八大核心旅游圈,具体指哪些? 四大旅游区域是:呼伦贝尔—兴安旅游区、锡林郭勒—赤峰—通辽旅游区、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旅游区、乌海—阿拉善旅游区。八大核心旅游圈包括:呼包鄂都市旅游圈、呼伦贝尔核心旅游圈、大兴安岭东麓生态旅游圈、科尔沁文化旅游圈、赤峰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圈、锡克乌草原生态旅游圈、锡林郭勒南部草原文化旅游圈、蒙西特色文化旅游圈。

26、内蒙古在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何种重要地位?

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内蒙古东西狭长、地跨“三北”,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3%,拥有13.2亿亩草原、3.5亿亩森林、6639万亩水地湿地,草原、森林面积都居全国之首,水面、湿地和沙漠、沙地面积也居全国前列,不仅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系统,而且是众多江河水系之源、北方大陆性季风必经之地和国家主要的林业、牧业基地,在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7、内蒙古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治理,目前总体状况怎样?

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下,我区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等生态重点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我区生态环境仍属于脆弱型平衡,正处在建设与破坏相持、良性与恶性相互可逆、好转与退化的关键时期,确保自治区生态环境继续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28、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价值取向上,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工作实践上,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29、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该建立哪些法规和制度?

在制度保障上,要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加强生态文明立法,完善生态文明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建立林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和考核奖惩制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0、如何处理建设五大基地与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关系?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五大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减少 6

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利用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1、为什么要把我区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发源地。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关系内蒙古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我区在全国维稳大局中的地位看,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边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是我国反分裂、反渗透的重点地区,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中肩负重大政治责任。

从我区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良好局面,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维稳形势。我区既存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也存在快速发展中的特有矛盾;既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区,进一步巩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对于加快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维护祖国北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2、内蒙古具备哪些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从民族团结看,我区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多年来,自治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区一直保持着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从边疆安宁看,近年来,内蒙古以提升军地应急能力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国防动员指挥中心、经济动员中心等一批平战结合工程,构建了大国防动员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推动了国防动员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明显提升。

从社会稳定看,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对于民生领域的投入不断提高,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为社会安全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区各地各部门围绕排查化解矛盾,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大接访和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建设,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平安内蒙古、和谐内蒙古建设进一步巩固。

33、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紧紧围绕现阶段社会管理基本任务,全面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科学化水平,以协调社会关系、消除不稳定 7

因素、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为着力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34、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首要的是维护民族团结。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基础在于化解社会矛盾。大量存在、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是影响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要常态化地做好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畅通群众信访渠道,积极主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根本要靠创新社会管理。重视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建设,注重做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35、如何看待自治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我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我国向俄罗斯、蒙古国开放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我国沿边开放战略格局看,向东开放主要是黑龙江、吉林,向南开放主要是广西、云南,向西开放主要是新疆,向北开放主要是内蒙古。我区内连八省,外接俄蒙,中俄间陆路运输的65%、中蒙间货物运输的95%都经过我区口岸,在我国对俄罗斯、对蒙古国经贸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6、把我区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把我区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二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内蒙古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将充分发挥内蒙古在区位、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桥头堡建设将促进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和俄蒙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拓宽合作领域,改善内蒙古的发展环境,为内蒙古的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37、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的布局是什么?

“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的范围是指内蒙古自治区全境:以“桥头堡”为重要支点,以全区边境地区为轴线,通过点轴贯通形成边境口岸地区的先导带;形成以“呼包鄂”等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向沿边等不发达区域纵深发展、辐射、带动、推移的辐射带;形成以广大经济腹地为支撑带的沿边开发开放格局,逐步构建沿边与经济腹地优势互补、内外联运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8

38、我区有多少个口岸?分别是哪些?

全区现有对外开放的口岸19个。

对俄罗斯开放的有6个口岸:满洲里铁路口岸、满洲里公路口岸、黑山头水运口岸、室韦水运口岸、二卡公路口岸、胡列也吐水运口岸。

对蒙古国开放的有10个口岸: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公路口岸、策克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公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公路口岸、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满都拉公路口岸、额布都格水运口岸、阿尔山公路口岸、巴格毛都公路口岸。

还有3个国际航空口岸:呼和浩特航空口岸、海拉尔航空口岸、满洲里航空口岸。

39、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口岸城镇和经济通道,以对外贸易为基础,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以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和实施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经化和国际化进程,构筑空间布局合理、产业支撑有力、口岸定位清晰、沿边与腹地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建成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新、竞争实力强、充满活力的重要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的示范区。

40、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既要扩大能源原材料特别是国内短缺原材料进口,也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兴业。要坚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与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相结合,把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建设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重要举措,积极吸引沿海地区的产业向我区转移,加快发展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产业,大幅提高资源过埠转化率,着力打造一批利用俄蒙能源资源、承接国内资金技术、实现深度合作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通过以点带面、以点连线,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要坚持加强经济合作和开展各方面交流相结合,积极同俄蒙毗邻地区开展政府问互访、商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活动,加强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生态等领域的交往和联系,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

41、为什么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链条不长,总体发展不够充分,加强产业建设,既要做大总量,更要提高素质。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42、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我区发展的基础所在。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煤炭工业要围绕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目标,在抓好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 9

井,巩固我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地位。电力工业要在加快现有机组技术改造的同时,严把准入门槛,新上项目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并配套脱硫脱硝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水平。冶金工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优质高效产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43、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怎样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既是我区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要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一方面,做好煤基新兴产业文章,大力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化工、煤电铝、煤机械、煤物流、煤环保、煤安全、煤信息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把煤的优势放大。另一方面,做好非煤新兴产业文章,加快培育发展工程机械、矿山机械、输变电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扶持发展乘用车、新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云计算)、节能环保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新兴产业比重。

44、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何做大做强畜牧业?

内蒙古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强。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和推进畜牧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畜牧业打造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坚持走产业化带动路子,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走规模化经营路子,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提高规模效益。坚持走品牌化引领路子,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45、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怎样加快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既要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又要抓好生活性服务业;既要抓好传统服务业,又要抓好现代服务业。特别要加快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引进拓展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金融业;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搞好旅游策划、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这些产业与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匹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

46、内蒙古为什么要着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幅员辽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独特,意义更加重要。

10

47、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间题有哪些?

目前,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综合实力不够强、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县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发展的动力活力不强。县域这一层面仍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48、内蒙古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的切入点有哪些?

一是要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二是要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三是要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四是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实施以扶贫攻坚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程。五是要围绕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六是要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49、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状大县域经济的着力点有哪些?

要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努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紧紧抓住重点企业这一龙头、投资和项目建设这一关键、产业园区这一载体,力争全区多数旗县至少打造一个营业收入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一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50、怎样在壮大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增加农牧民收入?

要稳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积极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乳肉、绒毛等主要农畜产品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和观光农牧业,大力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培育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优质品牌。着力创新农牧业经营体制,在稳定农牧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

51、怎样在壮大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

要统筹推进县城、重点镇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突出县城这一重点,全力打造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县城,不断增强县城吸纳要素、承载产业、带动就业和集聚人口的能力。抓住重点镇这一节点,依托各自优势,建设一批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文化旅游型、口岸加工贸易型城镇,充分发挥重点镇联结城乡、带动乡村的节点功能。突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一难点,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有序推进转移农牧民市民化,切实解决好进城农牧民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让他们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真正融人城市。

52、内蒙古为什么要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1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是现阶段我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务实选择;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后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既是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53、当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软肋表现在哪些方面?

目前,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产业层次、市场化程度、区域平衡发展等方面,不仅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破解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难题,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潜力,释放非公有制经济的能量,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54、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区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放开投资领域,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民间投资放开。降低创业门槛,创新出资方式、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允许延长出资期限、放开经营范围、鼓励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千方百计壮大市场主体。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中央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结合自治区实际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还要创新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扶持、减轻税负负担、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强化服务职能,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计监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做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提高质量,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和“三项示范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非公有制企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55、自治区今年出台哪些政策措施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培育自治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我区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其中,《规定》共分为7大类共70条政策措施,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56、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怎样进一步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实现发展目标?

到20xx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发展达到西部地区前列、全国中上游水平。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大总量、提高质量,要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千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创业带就业工程、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三项示范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优势非公有制企业运用资本扩业务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加快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建设,鼓励支持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非公有制企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12

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品牌、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意识,增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7、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的总要求是什么?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一定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58、我区要从哪些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民生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教育扶贫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扶贫移民工程,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就业问题,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突出抓好创业就业。大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三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按照国家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研究制定我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四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五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对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及时纳入保障或救助范围。六是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

59、我区要从哪几个方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及时纳入保障或救助范围;加快完善城乡低保和各项救助体系,稳步提高保障和救助标准,确保每个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有保障;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一对一帮扶救助机制,确保每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帮助。

6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大力实施平安建设工程,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改进信访工作,依法稳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狠抓隐患排查和重点行业安全管理,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61、自治区要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基础,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准确把握自治区区情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特点,以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为切入 13

点开展工作:一是坚持民生优先,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二是坚持服务为先,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群众的工作,只有坚持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群众才会理解、支持和参与社会管理;三是坚持基层在先,从基础上夯实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基础工作,再好的社会管理思路理念和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62、当前自治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是什么?

按照“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按照“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力争20xx年使全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6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有机统一,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稳步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协调推进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重视解决好工业化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强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加快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推行农牧业规模集约经营,调整农牧业种养结构,在保障供给、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更多不宜种养的土地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分布合理的生态型城镇体系,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按照生态文明理念,抓好城镇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64、我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异常艰巨。产业布局分散、资源开发布点过多以及无节制、粗放型的开发方式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广种薄收、超载过牧等落后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个别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总量减排的难度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火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将持续增加,而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的潜力逐步缩小、管理减排难度增大,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难度进一步增大;环境风险防范形势不容乐观。煤电、煤化工、建材等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的企业不断增加,农村牧区环境污染及饮用水安全等新问题逐步显现,环境风险日益加剧,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区保护优先理念落实不到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不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严重缺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利润。个别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致使一些项目未批先建、越级审批、久拖不验。

65、我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4

一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工程;二是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三是加强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实施五大沙地、五大沙漠专项保护治理工程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农村牧区及矿山环境综合整治;五是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利用低碳技术,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66、如何形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机制。一要加快生态文明立法步伐,完善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补偿制度;二要健全林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制度,强化监督、监测体系和业绩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三要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税费制度,建立生态环境区际补偿机制和资源环境代际补偿机制。

67、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要,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消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更需要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新产业、创造新需求,增强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68、我区改革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重点,确保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在我区切实得到贯彻落实。特别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下放审批事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牧区、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努力破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69、怎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内蒙古资源富集、区位独特,开放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对内开放,要重点深化同周边省区的合作,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横向联合,深度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对外开放,要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为目标,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加快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重大项目,在借力发展中增强综合实力,在引进消化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0、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强化科 15

技创新对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各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71、我区如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一靠消费,二靠投资。从目前我区情况看,经济增长主要还靠投资拉动。同时,我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待兴,有着较大的投资需求和空间。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抓好投资这一关键,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在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

从长远来看,我区经济增长必须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扩大消费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在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发挥消费的作用,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72、我区如何切实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发展。具体从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的领域、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二是保持政府投资合理规模,发挥好结构导向作用。重点围绕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社会投资质量把控等方面进行。三是优化制造业投资结构,促进产业调整升级。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制造业区域布局。

73、我区如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首先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培育壮大新的最大的消费群体。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缩小地区和行业工资差距。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是要促进消费升级,挖掘消费热点,拓展消费市场。要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变化,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拓展信息消费市场空间,使信息消费成为新一轮居民消费的热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好房地产对于消费需求的重要拉动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消费升级。三是改善消费预期,转变消费方式,优化消费环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制定和完善促进中低收入者消费需求的财税和收费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居民消费的便利性;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保障 16

食品药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74、我区如何积极扩大优势产品出口?

目前,我区出口仅仅占到经济总量的4%左右,这与我区1.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极不相称。因此,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对我区而言极其重要。而要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出口产品投资结构。一定要盯住适合市场需求的优势产品搞科研开发,争取研发一批、投资生产一批,在此基础上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二要开通优势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尤其要在政策支持、项目审批、出口运力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还要就港口通行、地区出口产品权益保护等方面形成一套与国家政策接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应急机制,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出口企业权益不受侵害。三要通过政府导向性投资和税费优惠等措施来引导出口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特别要淘汰污染严重、成本较高、耗能较高、附加值较低等没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与产品,为企业生产优势出口产品创造环境。

75、我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是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按照“8337”发展思路,当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是做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大气力加强环境保护等4个方面的工作。

76、我区如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8337”发展思路,要在巩固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围绕“五大基地”的产业定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77、我区从哪几个方面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抓好鼓励统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梳理、制定、落实。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抓好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寻求突破。

78、我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二是要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三是要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四是要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新驱动就是利用知识、技术、企业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等创新要素对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料等有形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管理。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内涵是指一个国家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17

79、我区当前如何加强环境保护?

主要是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组织实施好各类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不断巩固扩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果。在价值取向上,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产方式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在项目实施上,要坚持执行和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在改革创新上,加快沙产业和草产业发展,探索沙漠化治理与沙草产业的盈利新模式。

80、如何理解“三农三牧”工作在“8337”发展思路中的重要地位?

在“8337”发展思路中,“三农三牧”工作在其中占有很大分量。无论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还是壮大县域经济和注重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都与“三农三牧”的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息息相关。而由于“三农三牧”本身具有社会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属性,决定了当前的“三农三牧”工作,不仅是践行“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而且具有了为“8337”发展思路顺利实施夯实物质基础、提供基础支撑的功能。

81、近年来,我区“三农三牧”工作取得哪些历史性的成绩?

“三农三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突破500亿斤大关,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3位,成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净调出省区之一,每年向国家提供200亿斤以上商品粮。畜牧业生产实现“八连稳”,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牛奶、羊肉、山羊绒、细羊绒等特色优势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农牧民收入实现“九连快”,20xx年达到7611元,已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82、我区怎样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调整优化种养业内部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基础。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和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动整个产业发生质的飞跃。推进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不断拉长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走品牌化引领路子,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83、我区怎样推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公共社会事业,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站,继续提高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健全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深入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嘎查(村)“两委”联系会议制度,提高公共设施建筑质量, 18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建设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基层信访及矛盾化解工作,着力强化农村牧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84、我区应怎样提高农牧民收入?

要抓住惠农惠牧政策和农畜产品市场向好的机会,调动和激发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收入。积极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休闲农牧业、订单农牧业等,扩大经营性收入。抓好工资性收入。要以增强外出务工的适应性为特点,强化农牧民就业培训,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农牧民。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档案,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农牧民转移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深化农村牧区产权改革,保障农牧民对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收益的分配权,引导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让农牧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争取更多政策、项目落到农村牧区,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转移性收入。

85、为什么要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列入发展目标任务?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人口和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我区半个多世纪的城镇化历程来看,城镇化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到20xx年底,我区城镇化率达到5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但是总体上看,我区城市规模偏小,总数偏少,分布散,辐射带动力弱。城镇化质量较差,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没有跟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城镇化,既是我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也科学地反映了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特殊的地理、区位特点,决定了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征。目前东西部差距还很明显,促进我区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解决好东西部发展的协调问题。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的区域,发展滞后问题十分突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

86、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目标任务的总体部署是什么?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实现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发展产业和增加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县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提高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力争到20xx年全区80个旗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xx年基础上翻一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推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体化发展,加大东部盟市开发开放力度,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87、怎样推进城乡—体化发展?

当前,我区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具备了工业反哺农牧业和以城带乡的能力。通过城镇发展,可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通过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要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 19

调发展的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大力培育西部和东部城镇群建设;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大力发展城镇产业,为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创造条件;从政策制度方面保障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88、怎样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全局性问题,必须按照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结构,着力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不同区域共同发展。

要以呼包鄂为核心,加快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建成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生态保护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要增强自身竞争力与借力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东部地区一方面要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有利外部环境,主动融入外部市场,借力发展;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优势,特别是要优化水煤资源配置,有序发展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连接俄蒙、贯通东北、华北的经济通道。充分发挥沿边优势,通过比较优势的交换,拓展解决发展空间,形成多领域的对俄蒙经济贸易交流和外向型产业体系。

要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

89、实现改善民生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目标任务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搞好社会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清楚地表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让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每个人都更有尊严,让每个人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机会去实现梦想,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内蒙古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十八大和两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推动自治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进程,对各族人民的团结以及边疆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90、怎样才能实现改善民生与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目标任务?

加强我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工作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富民优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二,必须制定目标约束。把在“十二五”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作为近期目标,把建设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作为长期目标,强化每个领域、每个阶段的目标约束,以目标倒逼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落实。第三,必须落实工作举措。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突出抓好就业创业,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抓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 20

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围绕构建和谐稳定边疆,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加强团结、增进和谐、维护稳定各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工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91、加强民生建设要克服哪两种倾向?

民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进行民生建设的时候,要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要全面统筹,科学建设。不能要求民生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同速发展,要善于发现我区的优势方面,重点建设优势方面,然后带动我区民生建设的薄弱方面。也不能把民生建设分割成单独的部分,要注意民生建设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性。同时要从我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富民强区”这个总的思路进行民生建设,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各民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9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远期目标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结合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准确把握我区区情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特点,以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开展工作。以民生为基础,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搞好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3、为什么要把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动力。“8337”发展思路结合内蒙古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着重强调改革开放重要性、必要性的同时,把它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号召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完成。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解放和发展我区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在新世纪,自治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地区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崛起在祖国北疆。但是,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消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94、怎样实现增强发展活力动力的目标任务?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贯彻中央有关要求部署,用足用好国务院《意见》赋予我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规则和环境,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融入周边发展为重点扩大对内开放,以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为目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努力创造发展的新优势。

21

95、怎样理解“8337”发展思路对提升我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新要求? 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的要求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展开,并且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我们党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条被时间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建设成功经验。“8337”发展思路,对提升我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从思想上来讲,“8337”发展思路的实施,需要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有全局观念,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将各地区的实际发展纳入这样一个大局中来。从广大党员干部自身来讲,“8337”发展思路对于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为专业的要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具备较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具备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96、怎样用科学精神提高自治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从内蒙古自治区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落实“8337”发展思路,就是当前自治区最大的实际。在“8337”发展思路的框架中,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实现的目标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对新阶段内蒙古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研判的结果,也是党的建设与党的中心任务二者互动共进关系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就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用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用科学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作风提高内蒙古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97、怎样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增强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8337”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要在深入学习上下工夫,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8337”发展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和把握“8337”发展思路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创新价值,深刻认识“8337”发展思路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其次,要在广泛宣传认真解读上下工夫。使广大党员干部对“8337”发展思路的由来、内涵、价值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思想统一到“8337”发展思路的发展大局中来,增强干事创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中自觉地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最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实践“8337”发展思路的成效作为检验我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标准。

98、怎样用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首先,要建立健全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各项制度,通过学习、锻炼等方式,增强本领。形成踏实干事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以提高执行力为根本的领导班子的各项制度。对于领导班子建设,要朝着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四型”班子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打造成为不折不扣的创造性地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 22

路的坚强领导集体。最后,要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的制度,要注意选拔素质高、敢创新、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99、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造就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在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过程中,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实现“8337”发展思路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把全区各族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党组织,是党经受挑战和考验,实现自身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8337”发展思路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僵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打造创新型党组织。

100、怎样用科学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把“8337”发展思路落实到实处?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制度的保障、科学方法的推进,而这三个环节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在实施“8337”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在发挥党组织保障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对于党的作风建设要尤为重视。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重点是要抓好“五风”。一是要大兴勤奋学习之风;二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三是要大兴联系群众之风;四是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五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