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虽不是什么教育名著,可是在细读之后,感觉自己的灵魂和胸怀被洗涤得通透而宽广,不亚于那些教育名著给自己的启发。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是帮助他们实现成功的方向指引。书中运用很多的例子阐述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从书名直观的分析,就是一切要从自身出发,寻找并发掘自己的潜能,在高尚的人生观指导下,“让自己生活得快乐,follow my heart,让自己随心,在每件事情上做到让自己满意”。尽管这本书是写给青年人的,但我读来依然感觉受益非浅。以下是我体会颇深的:

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影响。“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应当宽容地对待所有人和所有事。努力做事,诚恳待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让自己的胸怀更加宽广,微笑绽放心间,快乐的工作,开心的生活。“宽以待人,严以律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心,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步入岗位已经三年多,心里一直感觉该岗位是自己所喜爱的,读完《做最好的自己》后,深深感受到:尽管我不

是最好的教师,但可以尽我所能做最好的自己。书中讲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我喜欢这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成功”并非仅仅是指这个校长、那个名师,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将自己活到最好的程度,凡事都尽最大努力了,那他就是成功的,他无憾的经历了生命。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就这样做最好的自己吧!努力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同事,做最好的亲人,做最好的朋友。

里仁学校 初中部 于 艳

 

第二篇:-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1.作者简介:李开复,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19xx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xx年7月20日加入Google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xx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值得一提的是,李开复对中国大学生及其关心。他创立了开复学生网,并曾发表了多封给中国学生的信。

2.作品背景:作者出生于热爱祖国的中国家庭,却受教于崇尚自由的美国,成为一个跨越中西文化的使者,对中美文化的利弊了然于心。秉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炎黄子孙的关心,作者写下《做最好的自己》,并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

3.摘要:作者以缜密的逻辑阐述了“成功是什么?”这一复杂的问题,并提出了“成功同心圆”法则。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娓娓道出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每一章节背后都有小结以供读者抓住重点、重新思考。

4.关键词:成功 做自己 成功同心圆 积极主动

5.我想说的:我们都是贴着应试教育的标签,循规蹈矩、顺应历史潮流“退化”而成的大学生。也许,你的衣服是自己挑的,电脑牌子是自己选的,旅游的地方也是自己想去的。可是,你的大学是自己选的吗?专业是自己选的吗?你正在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吗?而这本书,恰好指出了你、我、他身上的毛病,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似乎是很遥远、很陌生的名词,因为已经习惯被动地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小学的时候,想着考高分好哄爸妈开心;初中的时候在父母望女成凤的沉重期望下为重点高中而拼搏;而高中更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艰难处境下杀入了大学。但是,扪心自问,却感到慌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这条路走过来的理由,更不知道这条路走下去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收获有很多,下面就谈谈我的见解。

一.这是一本及其容易把握重点的书。

读过不少冗长而枯燥的书,最后要么就是不读了之,要么就是读得咬牙切齿。而《做最好的自己》却为我们特别设置了一个个章节,章节下用小标题统领各部,在章节后又总结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在读之前就已经预见自己会学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读完之后又点出要点,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东西。比如,类似“成功=管人?”这种数学化的标题,一点点的新意就足以慰劳那些视觉疲劳的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成功同心圆,想必看过这本书的人脑海里都烙下了六种人生态度的印记。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在成功同心圆的第二层中,六种态度两两一组,构成了三个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这种特意

为读者创作的图形可谓是煞费苦心。却也是有极好的效果,帮助人们迅速记住它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它们。

二.引用各种事例、名言,说服力很强。

相比那些整天都把牛顿和苹果,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天才的爱因斯坦等等召唤出来的说教式小说,这本书实在是有趣的多,不管是举的事例还是名言都是比较新颖的。比如在说明成才没有公式可套用这一道理时,作者引用了“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这一名言。贴切中不失新意,本是说教,却不教人烦闷。紧接着便通过汤玫捷成功的事例,旗帜鲜明地点出: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选择,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成功的支点。而在讲到公平时,则借用了弗兰克所说的:“在任何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还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还有阐述勇气的“我们没有什么害怕的,惟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三.触目惊心的弊病。

当我看到李开复大谈当代年轻人的弊病时,着实吓了一大跳,似乎他说的每一个缺点我都已经沾边了,现在想想都还是心有余悸。幻想一步登天的;在新的竞争中怅然若失的;听命于父母而一直被动的;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的;随大流、无主见的;对未来恐慌的;眼高手低的…你是其中的一种人呢?还是你根本就是具备了以上好几种特点?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现象。比如:“中国的青年是优秀而困惑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高期望的父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校和老师和浮躁的社会心态。”一元成功的误区:“中国社会历来也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他开设了开复学生网,并且从学生中了解到:被动的思维方式是学生们在从小身处的教育环境、家庭背景和强调群体意识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这些或许很大程度跟他在美国的经历有关,然而,他牵挂中国学子的这一份情意实在是让人钦佩!!

四.积极。热情。自信。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年轻人应该活着的状态。活着就应该像俗话说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浑身装载着满满的希望,温暖而有力量。讨厌阴暗,感觉阴暗是长着血盆大口的花,吞噬了自信、希望。让你变成一个形容枯槁的、满腹牢骚的、自卑无助的悲惨人儿。没有办法义无反顾为理想奋斗,没有办法以恬淡的心情静静微笑。在远离尔虞我诈的同时,也远离了弥足珍贵的激情。李开复在《最好的自己》里面强调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都应该具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要想活得开心,活得漂亮,就应该用你的热情去做每一件事,积极着,自信着,精彩地画好自己人生的华美画卷。

五.最后

相信诸如此类的教育人的话语,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箩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千万不要做理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做最好的自己》确实提出了许多成功的良策,然而,却忽略了坚持的重要性。社会中半途而废的人绝不在少数,要想做好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实在不易。奋斗吧!抛开过往的辉煌或者失意,用你的单纯和热情,精彩地活在当下,活出最好的自己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