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教育法》读后感

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京华出版社出版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加上后来余茂老师也来给我们做了一些蒙氏教育的相关培训,让我感触颇深。其实蒙氏教育的书籍还有很多,我把其他几本书籍也买了,但之前对蒙氏一无所知的我之所以选择了第一个阅读这本,是因为我觉得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的话,应该会比其他几本书更加系统、具体地体现出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

首先我想谈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第一章“新教学法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中蒙台梭利提到的对教师的培养。她觉得“对教师的培养方向应该是‘精神’,而不是‘机械操作’。”与此同时她还提到“教师的特殊使命不是观察昆虫或者细菌,而是要观察人。”、“教师要研究的是人在清醒时的智力活动”。我摘抄书上这几句话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很耐人寻味的观点。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就是学知识,而教师的任务就只是教会他们在某种程度上熟练地操作各种仪器设备或者解答出各种难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只知道做纯粹实验的人,那就好像在单词拼读课本中只是拼写出单词的文字含义的人,他们的技能水平只停留在技术水平上。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想让孩子真正学会这些东西、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就应该要有相应的环境和事物,可供学生活动和观察。这样才能把活动和教材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蒙台梭利所倡导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发挥出他们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这实际上也就是蒙氏核心思想“孩子的成长靠自己,教育的作用是辅助性”。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是指导孩子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灌输知识。蒙台梭利把“教师”这个名字改为了“指导者”,指导生命和灵魂。

蒙台梭利在这本书中还强调了“学校必须允许孩子自由展示其个性”。她以学校中的桌椅板凳的改进为例,这也迫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了在这个学生备受束缚的环境中,他们的

精神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结论是:学校应做的是给予孩子们自由,而不是改进板凳。一切的事情都由孩子自己选择,孩子才会发现自己在环境中的作用,有发现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于是,成就感、自我独立感、自信心、乃至完美的人格也就这样逐渐形成。

在我们对孩子的指导教学中,感觉训练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蒙台梭利采用教具进行教学实验。在前段时间我们准备蒙氏教具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起初,我非常好奇蒙台梭利为什么要致力于那些教具的制作,也很想知道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是如何成为教具的。但后来通过余茂老师给我们做的蒙氏教具相关培训以及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书中内容的熟悉和了解,让我对蒙氏教具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蒙氏教具不但很有规律,还很美观,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上次余老师给我们做“蒙氏数学”培训时用的那个教具让我印象深刻,就连我们成人都觉得它非常有趣,更不用说小孩子了。我还记得我们最后在收教具的时候,余婷老师在我旁边说了一句:“要是我小时候也用这么高档的教具学数学的话,我现在肯定是数学天才了!”这虽然是玩笑话,但颠覆我们传统教学观念的蒙氏教学确实有那么神奇的魅力。蒙氏所提倡的感觉训练是教学法上具有最大兴趣的一种教育。我们人类感觉的发展优先于智力的发展,3——7岁的孩子正处于感觉形成的时期,所以我们指导者就该抓住这个特点对幼儿进行感觉的训练,否则到成年以后,感觉教育就变得很困难了。

《蒙台梭利教育法》这本书有太多的教育内容,是幼儿教师不得不读的一部教育经典。一部好的教育著作就如同好的经典小说,会让人百看不厌,每次读来都会有新的收获。接下来我想再抽空余时间读读关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其他几本书籍,她的教育理念真的很独特,值得我们去仔细琢磨、体会。

 

第二篇:《蒙台梭利教育法》读后感

读《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几点体会

谢巧鸿 小学教育111 1108110028

摘要 蒙台梭利建立的“儿童之家”从地理位置、培养目标和家校合作方面都赋予了它家的含义,给予儿童如家庭般的身心发展需要。“儿童之家”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都遵循着儿童的天性,这集中体现在其纪律教育、感觉训练以及智力教育当中。“儿童之家”的教师不仅具有一般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具有如住在家长所在的居民楼里的要求以及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奉献自己的专业情意。

关键词 “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天性;教师

一、“儿童之家”——真正的儿童的家

《蒙台梭利教育法》里的“儿童之家”主要是指圣洛伦佐区的儿童之家。 圣洛伦佐区是其所在城市的平民窟,是经常要上报纸的充满安肮脏、犯罪、疾病和死亡的黑暗地区。这里不仅物质匮乏,精神也贫瘠。最初,蒙台梭利及其伙伴们尝试用派发书籍的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失败了。他们认识到,对精神的发展的渴望是建立在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条件被满足之后。罗马住宅改善协会为了满足贫民的这一生存需要,实行了改善住宅计划,即改善住宅本身的条件和居住地的环境,租给人们。当父母们住进改善的住宅之后,物质生活需要被满足了,对文化的需要也增加了,“儿童之家”就相应而生了。

“儿童之家”建立在父母们所居住的大楼里,所有经费来源于居民的房租(其中的一部分)。其入学条件很宽,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所有适龄孩子均可入学。从地理位置上看,“儿童之家”是儿童居住的大“house”里的“home”,是儿童的家。 “儿童之家”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科学的方法”是在实验心理学、生理学以及形态人类学的发展的基础上,蒙台梭利借鉴伊塔德和塞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的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和工作实践,总结和创造出来的。这些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截然不同,它尊重儿童的天性,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的科学的方法。(在后面的纪律教育中能找到证明)。蒙台梭利把孩子当成了完整的生命体,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然需要。“儿童之家”是儿童自己当家做主的自由地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儿童之家”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把家庭列入计划中,改善家庭氛围,提升家长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完善对孩子的教育。“儿童之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成功典范。一方面“儿童之家”通过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促进家长对自己的教育。以下是“儿童之家”的几条规章制度:

??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1.家长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保证孩子的身体和衣服的清洁,并提供一件合适的围裙。

2.家长必须尊重“儿童之家”的女教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儿童教育方面必须与女教师很好地进行合作。母亲必须每星期至少与女教师交谈一次,向她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听取女教师的有益建议。

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孩子将被“儿童之家”开除:

??

3.那些家长不尊重“儿童之家”工作人员、或家长的恶劣行为破坏了“儿童之家”的教育工作的孩子。

这些条例一直督促着家长的行为。家长在监督孩子行为的行为的同时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能改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儿童之家”的贫困的文化素养不高的父母来说,这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儿童之家”邀请家长常来观摩,与教师交谈、讨论。这样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的教育情况,也能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合力对孩子实行更完善的教育。

二、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

为什么是“最大限度”呢?因为时空的不同,心理学、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限制,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况且“儿童之家”也只是她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所以,她的理论和实践难免存在着不足。但是,蒙台梭利在她所处的年代(20世纪初),还是尽其最大可能地建立了“儿童之家”,并在“儿童之家”中实现了超越传统的教育理念,即尊重儿童天性地发展。在本书中,这一理念主要体现

在三个方面,即纪律教育、感觉训练教育和智力教育。这三个方面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三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关于纪律教育,蒙台梭利批判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她指出,解决普通学校孩子们脊柱会变形的方法不在于设计新的各式科学的板凳,这只是治标而不治本,根本的方法是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奖励和惩罚是“刺激着学生进行非自然的吃力的学习”,是灵魂的板凳,是对精神进行奴役的工具。蒙台梭利用赛马和野马的速度对比来比喻强制性的纪律对儿童的作用。职业赛马骑师会在跳上马鞍之前给他的马一块糖果或者打他的马以让它对缰绳的信号有所反应,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马都不如田野上自由奔驰的骏马跑得雄伟壮观。所以,传统的奖励惩罚都是束缚孩子天性的措施,并不能真正从内心征服孩子,而“人的所有进步都取决于内在力量”。 在蒙台梭利看来,感觉训练教育具有其生理学依据。“??这个图代表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信号就沿着神经通路到达神经中枢,产生相应的运动神经脉冲,这种脉冲通过发散神经通路到达运动器官,产生运动??”(参加图1)

图1 感觉器官运动机制

即使蒙台梭利没有详细解释感觉训练的医学原理,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关于感觉统合训练的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科学解释了。

传统的教育总是从智育开始,从并不被儿童感知到的理念开始教育,这是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对不同刺激的感知力,这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需要。并且,感觉训练依靠的是客观的教具,感

蒙台梭利教育法读后感

M S——感觉器官 C——神经中枢 M——运动

觉训练过程就是孩子自主教育的过程。

蒙台梭利例举了厨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来说明感觉教育的重要性。厨师需要拥有敏感的味觉嗅觉等特质才能煮出美味的食物,但是,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顶级的厨师,因为现在的厨师大都是在后天进行感觉训练,这其实已经迟了,因为幼儿才是人感觉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幼儿感觉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之家”的智力教育包括阅读,写字、算术和语言教育等。这些教育都和传统的教育不同,首先是教育目标,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定时间内掌握定量的知识,“儿童之家”的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儿童会哪些东西,如果今天这节课教师检查孩子学习情况,发现孩子并没有掌握,那么,教师要立即停止对孩子关于这块知识的询问和教学,必须等到明天。智力教育依靠着感觉训练。例如教授孩子写字的课程中,调动了孩子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感官进行学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

三、“儿童之家”的教师——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现在社会已经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了,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三万六千行”都有了。但是,不管哪门哪派的人都往“T型人才”方向发展了,也就是所谓的专博相宜了。自从教师越来越专业化后,教师已经不单单是传播知识或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了,教师的要求也有学者做了更为系统的总结,名为教师的重要专业素质。这若干的专业素质当中,教育学专业书籍中,主要谈论三点,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不管哪一门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都是最基础的,“儿童之家”的教师也不例外。

教师需要掌握“儿童之家”中所有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因为“儿童之家”的课程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包括儿童的感觉训练、读写和算术、陶艺和建筑为主的手工劳动、动植物培育等。虽然说这些都是十分基础的,每一门课程都不需要教师掌握精深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教师至少要了解,要自己会一些,要有所体会,才能理解这些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在教学中把握要点。因为是学前儿童,所以教师更要把握好如何利用课程给予孩子教育的影响。

专业能力方面,蒙台梭利就特别强调老师的观察能力。她还把教师对孩子的观察与科学家对植物或动物的观察做了对比,指出,教师与观察的对象是具有情感联系的,并且观察的对象是有生命和自主意识的儿童。所以,对人类的观察比对动植物的观察更困难,有独特的艺术性。教师的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要掌握观察的技

巧。蒙台梭利请普通学校的一些教师到“儿童之家”教学并提前告诉他们要观察孩子。但是,这些老师往往并未履行好这一任务,他们没有观察的意愿也没有观察的习惯,因此,造成了许多对孩子错误的责备和不当的教育。

在第五章中,作者例举了很多相关场景。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在准备做祷告时,一个小女孩在几个孩子面前一直用手势比划着。这时,教师看见了,就严厉地呵斥了女孩,要求她认真做祷告。但实际上,这个女孩是在示范着教其他小孩如何做祷告。这就需要教师不要急切地由自己第一眼看到的行为而做出对孩子的判断,应该观察后采取措施。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都在观察一个孩子,老师同时要管理班上所有的孩子,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训练的增加,教师的观察能力应该会越来越强。

教师的能力还包括儿童各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和家长协调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儿童之家”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我认为,“儿童之家”的教师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的专业情意。在第一章里,蒙台梭利就强调,“在教师的培养中,对这种精的培养要远远重要于对机械操作技巧的培养”。“这种精神”即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儿童之家”里的教师需要把成为一名完美的教师作为自己的专业理想,并且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具有专业意志,能坚持不懈,有不灭的热忱。

“儿童之家”对教师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要居住在居民楼里,白天在“儿童之家”教育孩子,晚上还要欢迎家长们的拜访或自己常去家长家里坐坐。这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儿童,了解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业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无疑,对孩子的教育来说,这是十分有效的教育举措。然而,这样的教师真的只是孩子的老师这一身份了吧?老师应该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私人空间、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儿童之家”这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空间去发展自己其他需求了。在教育经济学中,教育机会成本的构成中有社会和学生两方面的内容,但是却不包括教师的。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们,虽然也获得了工资,虽然有着一般行业所没有的寒暑假的福利。但是,如果老师不当教师了,那么,他就不会有更好的工作并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他从事其他行业可能增强的能力和扩大的眼界不也是一种机会成本?所以,我认为,“儿童之家”对教师的要求适用于“儿童之家”,而并不能推广到广大的公立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15-165.

[2]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3.

[3] 王卫东等.教育学纲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15-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