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学习贯彻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五论”学习贯彻山西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 一论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时间:2010-12-02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山西的发展,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新起点。

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了山西“十二五”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十一五”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蕴涵的机遇,痛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收、农村面貌改善;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五年的艰辛努力,为“十二五”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展望未来,我们看到,“十二五”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五年。这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过去取得的成绩喜人,经验珍贵;未来发展的基础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但是,山西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改变,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希望相比,与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奋发有为地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牢牢把握《建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 2

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产为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一指导思想,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符合全省人民群众的的愿望。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牢牢把握《建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前提下,突出了转型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建议》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全省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等方面。这些目标的特点在于,体现了中央要求与山西实际的结合,体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衔接,体现了转型发展与跨越发展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的协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很强的前瞻 3

性、战略性、指导性和方向性,是一个鼓舞人心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牢牢把握《建议》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建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即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议》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即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主要任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即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转型跨越时不我待。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省人民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坚定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全省人民投身转型跨越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加 4

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适应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素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为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勤勉前行,永不懈怠!

我们的信心来自科学的认知

——二论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时间:2010-12-0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转型跨越,一条红线,贯穿于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但是,转型跨越目标能否实现,也是全省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作出科学的回答。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认知是否科学,我们的信心是否理性。 信念是事业之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心,我们才能自觉地把转型跨越的思路和目标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同时我们深知,实现转型跨越宏伟目标,不仅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 那么,“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型跨越目标能不能实现?为什么能实现?实现的信心又从何而来?我们的回答是:信心来自对发展大势的全面分析、对客观条件的深刻认知、对经济规律的正确把握,更来自全省人民的愿望、智慧、热情和干劲。

5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看,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大环境总体有利。经济由低谷到复苏、繁荣是总趋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纷纷把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生物制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新一轮发展重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预示着世界经济不仅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而且正在孕育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给世界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作出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而战略机遇期从本质上讲就是发展的机遇期,我国经济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将推动庞大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扩大内需方针将促进我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相联系,山西作为资源大省,不仅能源资源优势与国内外发展大势契合,拥有巨大市场空间,而且转型过程中重点提升的传统产业和发展的新兴产业,符合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布局。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发展的大势下,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加速互动的阶段,整体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从发展规律看,我省正处于一个全面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阶段。从转型发展看,经济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元,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过程。我省作为一个能源资 6

源大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作了积极努力,近几年我省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循环经济试点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我省即将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加快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只有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做好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从跨越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兄弟省份在五年内翻番的不乏范例,山西经济也曾在19xx年—19xx年间年均增长1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3%。可以相信,无论是现已聚集的势能,还是蕴藏的潜能,山西都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实现翻番有充分的把握。

从我省的资源和基础条件看,转型跨越具有强劲的支撑。首先,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丰富。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实现资源优势的数倍放大。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用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水这个最大的瓶颈,我省正在采取拦蓄地表水、加大引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在“十二五”用水是有保障的。其次,我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过近年来的大投资和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一批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建设,扩大了我省的发展半径,密切了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联系,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区更多地进行经济互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更好地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第 7

三,拥有大企业、大资本的优势。我省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占有资源多,他们不仅是转型跨越的排头兵,还是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民营经济活力强、潜力大,已占有全省“半壁江山”。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投资山西、发展山西的动力。我省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资金雄厚。这样,国有企业大有作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两者融合互动,再加上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再造一个新山西。

从发展态势看,全省谋转型、促跨越的局面令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在转型跨越上打开了思路,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不论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广大干部群众展现出干事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各地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引进和储备了一大批项目。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以煤层气开发、煤炭清洁利用、光伏产业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汽车、煤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煤化工为代表的资源深加工产业,以不锈钢、镁铝合金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物联网、LED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大了引进和建设力度,呈现出良好势头,将会形成我省发展新的支撑。

8

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可以称得上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是发展大势所趋,经济规律使然,全省人民期盼。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各单位形成合力,转型跨越发展可期,转型跨越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大力推进“四化”重点战略

——三论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时间:2010-12-04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这“四化”作为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通盘布局,重点着力,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部署。这 “四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更加注重优化生产力布局,并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正是我们着力构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农业现代 9

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基础,城乡生态化是统筹人与自然、环境的最大诉求,“四化”共同构筑了一幅科学发展的美好图景。我们要把“四化”作为转型跨越的基本载体和主要抓手,通过“四化”促转型、谋跨越,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对于工业新型化,《建议》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按照“七条路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在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之,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业新型化既不是一味依赖煤,也不是完全脱离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足煤文章,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的工业化。为此,我们应努力打好“资源为王,成本优势”这张牌,更多地掌握市场交换的话语权、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市场开发的优先权;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在资源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大幅增加产品附加值;突出创新引领、标准为上,实现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的突破态势;树立“资源有限,创造无限”的理念,用胆气和才智把握大势。

山西各地的自然条件殊异,农业的出路便在于特色。所以,凸显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利用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县域工业化,走出具有山西特色 10

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我省农业现代化的主题是产业化,即要着眼于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使积极的政策和要素向着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传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县域工业化,即要以工业化的思路和办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我省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即要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使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我省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即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健全农业补贴,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城镇化承载着工业化,展现着现代化。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走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必须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建议》紧扣提速、提质主题,将组群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以 “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重在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大县城”和中心镇,在布局上,我们应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 11

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在体制机制上,应使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在着力改善民生上,应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生态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又好又快推进的根本保障。山西特殊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如《建议》提出的那样,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为此,我们要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在绿化工作中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栽人文、栽政绩的观念,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形成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在气化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原则,充分调动多元主体投资与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四气”合一,形成稳定气源,提高管网覆盖率。净化方面,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围绕“节、减、治、创”四字下功夫,促进节水节地节材,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治理生态环境,创建环境文明村镇。“健康山西”则要求我们解决饮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互 12

为推进、互为补充,我们要深刻领会其内涵、目标和实现途径,不遗余力推进,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美好愿景提供有力支撑。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四论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时间:2010-12-05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是我省“十一五”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十一五”时期,我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在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同时,重点做好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贯穿于整个“十 13

一五”时期。

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社会在发展,民生问题也在持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会更加扩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十二五”时期,我省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充满新的期待。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对加快提高收入水平有了新的期盼;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需求。新阶段的民生问题,集中表现为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短缺上。这些问题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又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逐步完善符合省情特点、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全面兼顾、统筹推进。

要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 14

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充分就业。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

要持续扩大消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群众提供,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着力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 15

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强化政府职责,动员社会参与,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全面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和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实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全覆盖,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在山西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政绩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和谐稳定。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和影响着转型跨越发展的程度。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就能让全省人民群众更加充分、更加普遍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将转型跨越发展引向深入,谱写山西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16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五论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时间:2010-12-06 04:3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文化发展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将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强省既包括建设文化强省,又意味着通过文化建设来强省。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不仅要靠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有文化的不断提升。正如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必须围绕实现转型跨越,加快做大做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建设中部文化强省将成为山西“十二五”时期的一个奋斗目标,为此,《建议》用较大篇幅对推动文化发展进行了阐述。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坐拥灿烂而丰厚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文化领域与文艺舞台也是春色满园,亮点频出。但客观地看,目前我省文化发展虽呈现出良好势头,总体上却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要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由人文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加强文化建设。

17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无限活力。建设文化强省,亟需文化活力的迸发,主要是依靠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来实现。近年来,除去外界熟知的“煤改”外,山西在文化体制改革道路上也紧锣密鼓进行着一场攻坚战。实践再次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20xx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全面进展。全省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局台分离;近200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成功转企改制,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160多家国有文艺院团走向市场;我省文化产业五大集团组建工作正向纵深推进。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一举扭转了此前改革滞后的局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破冰试水活力来。“十二五”是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将会有更多文化企业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不竭动力。通过改革,我省文化事业发展已开始提速。《建议》站在时代要求、群众期待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无疑是对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诠释,是以协调发展惠民利民为出发点,以期通过文化成果共享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举措。我省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弘扬和保护 18

好它是每一代三晋儿女肩头的责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为民间文化发展创造条件,使群众广泛参与和乐于其中,方能聚集民间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使之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推力。文化产业的崛起和文化产品的升级,不仅代表着文化发展的转型,更标志着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型。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列入全省十大振兴产业,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xx年我省各级财政对文化产业投资超4亿元。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文化建设的效能也初有显现。《建议》提出了推动实施“大作品、大集团、大景点、大服务、大会展”战略,进一步打开了视野、明确了路径。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特别要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使其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我省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创造出了可贵的太行精神、右玉精神等等,每一种精神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需要从新的角度 19

加以提炼和深入发掘。这些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是激励山西人民阔步前进的强大力量。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承载了山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当前,全国各地推进文化建设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局面,如果安居于表里山河中想思路,封闭于自我发展中谋发展,显然难于挖掘出文化发展的潜力。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当顺应时代要求,探寻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思路,把文化建设发展放诸于转型跨越的大局中来谋划,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有所承担,社会才正气充盈。实现转型跨越必须有文化发展提供的精神动力与可持续力来支持。

民心聚三晋,五年新跨越。期待文化发展为再造一个新山西提供强大的软实力和支撑力。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