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读后感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天九儒商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本书出版发行可谓恰逢其时,就其思想与内容来看,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重塑良好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半年前,公众的视线从关注希望小学转向中非希望工程,对该工程及其工程执行主席卢星宇产生质疑。从而把卢星宇的父亲卢俊卿主席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那么卢俊卿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身兼天九儒商和华商协会主席,他管理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他对社会的责任如何体现?他常讲企业老板富了不算富,员工富了才算真正的富,企业富了不算富,社会富了才算真正的富,这些理念在《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中有非常丰富的论述。一个企业家的成功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诚信、感恩、责任。这些理念同样在本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中人人都知道以人为本,但怎样体现以人为本?我以为重要的在对自然负责,对未来负责的前题下,才能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如果我们对自然,对未来不负责,对生态环境不负责,人类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怎能体现以人为本呢?怎能让人们充满微笑的工作,怎能让人们生话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幸福感增强呢?所以我讲的责任,宏观层面上讲:首先是对自然,对环境,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从微观层面上对企业、对员区负责,对家庭负责。

一、构建企业的"幸福"价值观

打造幸福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问题,就是要把企业的视线从以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为企业和社会输入更多的人文关怀。现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准不断得到提高,在趋向繁荣的背后难掩精神文明的枯竭。富士康是中国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我们承认其辉煌和成就的同时,更应该对富士康"十五跳"的悲剧加以审视,原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出了问题,因为企业的冷漠。所以,卢俊卿提倡"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气氛,让员工充满微笑的工作,让员工拥有愉快积极的幸福人生",这里就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自古就是仁义之邦,在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儒家思想中不乏这样的表述。子贡曾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体现的是兼济天下的宏伟志愿,正如俞敏洪给新东方全体的公开信中所述,新东方要回归自己最初的价值。新东方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老板、也不是为了股东、名利,而是为了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对未来的期待。"为仁"要求我们"能近取譬",企业家想挣钱、企业需要发展壮大,这没有错误,但是企业的荣誉和员工的幸福是不可分的,卢俊卿提出"幸

福力=竞争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去做企业,那么构建幸福企业,也就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也就实现了"达己"、"立己"。所以儒家的仁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就体现在构建幸福企业上,这样企业的繁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时舆论质疑卢星宇借富二代之便,才坐上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的位置,对于百分之十的管理费很有看法,不过卢星宇本人解释道:"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让更多的人坚信做好事有好报,做好事受人敬,得道可以多助,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公益中来,特别是希望'富二代'们都成为'仁二代'"。这里的立意是很好的,她提倡"爱心无国界"也是对"仁"的内涵的延展。幸福企业的使命不仅要为员工创造幸福、还要为社会创造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幸福感越大,社会反馈给企业及其成员的幸福感也就越大"。继而以"幸福企业"推动"幸福中国",这就是幸福企业的真谛。

二、建设幸福企业,人人可参与

构建幸福企业,首先要把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树立幸福企业的理念。重要的是,构建幸福企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制度,才能保障幸福的贯彻。尤其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高调慈善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放空炮。卢俊卿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构建幸福企业的方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书中举例吸收了许多成功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从而制定本公司的制度体系,体现了学习和创新的价值。

卢俊卿构建幸福企业的思路非常明确,首先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这三部分是针对员工而言的;构建受人尊敬的企业,则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最后,幸福企业必须是健康长寿、成为员工永久归属的企业。在卢俊卿的管理实践中,分别有成功和不妥的地方。举例评析其优劣之处,为后进者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幸福企业的精髓是什么?我认为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既然以人为本,就要考虑到员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小事做起。比如到了冬天,员工迟到的现象非常频繁。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就是企业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因为制度是为了人而设计的。卢俊卿调整了企业的作息时间:把上下班时间分别推后和提前一小时,午休时间缩短一小时。因为冬天员工也不常睡午觉,所以这种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就能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书中举例说海底捞火锅店的做法就非常好,顾客在这里消费的不仅是饮食,还有热忱服务的心。企业对员工的心,仅仅提高待遇还不够,这是纯粹的"利而诱之"。幸福企业,能要把员工凝聚在感情的周围,这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毫无技术含量。“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所以,"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其实,对员工付出情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也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

建设幸福企业是一个具体琐碎的事情,也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总结。笔者认为,一些创造性的做法,尽管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员工、提升幸福指数,也体现了儒商精神,但实际的效果未必符合制度设计的初衷。比如天九儒商设立的贤内助奖,设立的初衷是考虑到许多中层管理者平时的工作很紧张,夫人差不多都是全职太太,这些管理人员为公司作出的贡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类奖项看起来很人性化,也符合儒商的精神,但执行起来却稍显幼稚。因为夫妻的关系、感情怎么样,夫人对丈夫究竟有多少支持,这是很难判定的。如果参评此类奖项,就如同某些学校贫困生申请助学金,站在讲台上"晒穷",只不过贤内助奖是"晒密",虽然出发点很好,但不适合执行,且透明公开难以保障。

三、本书的积极意义与不足之处

《幸福企业》一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把企业发展图强的重心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引申到建设幸福企业文化的道路上,并且结合中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做出了努力的尝试。这个理论开创了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从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出发,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把"利"和"义"统一起来了,所以经济GDP和社会GDP并不矛盾。在当下社会效应也十分明显,因为自从卢星宇事件曝光后,卢俊卿及其天九儒商集团的声誉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幸福企业》树立了天九儒商集团经营的合义性,其中不小的篇幅展示了卢俊卿的企业在制度建设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将扭转舆论的不利声音。

这本书写得很精彩,不仅有理论深度,并且书中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名企业在建设幸福企业方面的成功案例,篇幅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体系很完整,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把握企业管理方法的教科书。当然,本书在写作上也有不足之处。个别案例与论证之间的关系还不够严密。

可以说《幸福企业》一书以及卢俊卿在其企业内部做出的尝试性探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对"幸福企业"理论不断加以摸索和锤炼,打造新商业时代的幸福企业,打造商业圈的儒商文化。让幸福企业的浪潮走近中国企业家身边,走近中国企业家的心灵,走近中国人的身边,走近中国人的心灵。

 

第二篇:企业的契约性质读后感

文章研究的背景: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时,科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企业的定义,而与之而来的是各种批评和争论的声音。张五常先生作为科斯的学生,从他在一般的契约和特殊的计件工资契约方面的发现来解释科斯的观点。

核心观点:企业是契约安排的一种形式,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契约替代以一种契约。

结论:1、如果投入者的全部贡献能够直接衡量并与购买者直接交易,则产品市场和要素市

场重合,企业无存在必要。

2、由于交易费用、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等、衡量困难、贡献分解困难,对一个要素单独决定价格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

3、降低这个价格的有效途径是对这些活动进行替代定价。替代定价可能想计件工资那样简单,也可能像建立无产证券那样复杂,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企业的出现

和企业家的诞生。

基本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1)作为契约安排方式的企业;2)作为例证的计件工资契约;3)企业规模的模糊性;4)结束语。

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做了生产投入为私人所有的假定,并认为投入所有者因此面临三种选择:1)自己生产并销售产品;2)把要素直接卖掉;3)让渡该要素的使用权,获得一定的收益。作者认为企业的产生与第三种选择有关,并因此提出“为什么一个私有财产所有者竟会自愿交出他的权利,而听任一只看得见的手摆布”这个问题。张五常先生归纳了三种可能的解释,但都被一一否定了:1)管理比市场更具效率,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管理决策不可能优于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消费者决策;2)为了增加收益,集中众多所有者的资源实现专业协调和规模经济,但专业化不意味着必须交出投入使用权;3)如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所说企业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偷懒、欺骗或有投机行为,但作者反驳说,偷懒不是企业产生的原因而恰恰是其结果。随后作者提出了4种可能的理由,这其中包括一些科斯的观点:1)发现价格的成本;2)了解产品的信息成本;3)对商品的特征进行度量的成本;4)把各种贡献区分开的成本。

在第二部分,作者利用计件工资契约来说明契约间的替代关系,使用计件工资安排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方面是它可以清楚的显示工人生产率的差别。通过衬衫中间商和地板承包商的例子可以清晰看出计件工资制的优势,并且在计件工资制契约下的指令远比薪金契约下的少。从上一部分的四种费用上来看(以地板承包商为例),打包交易,专业的承包商,地板规格的标准化和以计件形式来分解贡献使得四种费用都有所降低。但与此同时,当产品的部件或成分常常变化或者同一个工人承担种类繁多的活动,以及一种组装部件的方式使得分解工人的贡献成本高昂时等情况下,也很难建立计件工资制。作者追溯了从中间商的简单服务,经各种计件工资的安排,到薪金契约的转变。在转变中,张五常先生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当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会出现。

在第三部分,作者通过苹果园与养蜂人的例子,以及第二部分中地板承包商的例子来引出对企业模糊性的讨论。作者认为,坚持什么是企业什么不是企业的辩论时没有用的,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契约采取这种被观察到的形式,以及不同契约安排和定价安排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即存在契约,不存在企业。作者给出了能确定企业是什么以及规模大小的三个条件,但在现实世界中情况很复杂,条件中的企业只是极端例子,企业的概念仍然是模糊的,而且确切的说,得到这个定义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一个部分,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交易费用和缔约终有一天会被认为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对抗边际主义的分析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