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何平九论心得---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实践 在实践中提升

中共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县委书记 方 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适时而至,彻底化解了我市农业的旱情。与此同时,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正在信阳大地掀起,“何平九论你学了吗”成为人们见面热议的话题。继去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后,年前《河南日报》围绕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又连续刊发了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对卢书记的文章进行了阐释、解读和生发。文章一出,好评如潮,犹如丝丝春雨滋润了全省上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田。妙文不厌看还读。对于系列文章,我进行了反复学习、诵读和揣摩,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解的加深,心领神会处,感悟良多,击节叹赏处有之,惕然警醒处有之,豁然开朗处有之,荡气回肠处有之。赏析系列文章,犹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一,评论不同。就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美”。有感性之美,文笔生动,辞采华丽;又有理性之美,充满思辨色彩,闪耀哲性光芒,散发思想芬芳。有热烈之美,积极昂扬,催人奋发;又有冷峻之美,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有形式之美,卢书记文章是纲,九篇评论是目,一线串珠,形散神聚,既独立成文,又水乳交融;又有内容之美,驾驭语言纯熟,引用诗词、名句、俗语90多处,信手拈来,自然贴切,了无痕迹,既注重运用排比,联翩而出,汪洋恣肆,也注意语句长短变化,错落有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和九篇评论如一江春水,灌溉心田,荡涤思想。但一切好文章都是顺应时代的产物,系列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契合了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时代命题,顺应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宏

大背景,响应了全省1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部崛起、河南振兴这一大众呼声,这些即是“一江春水”的“源”。正是应天时而出,承地利而生,顺人和而降,系列文章才会引发共鸣,形成热烈反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卢书记的理论文章和系列评论深入浅出,立意高远,使我们清务明向。学习好是为了实践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领导怎么认识、怎么思考、怎么抓好落实。在去年全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座谈会上,我谈了几点体会:以转变促发展,思路是起点。正如卢书记所言,“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近年来,固始的城镇化之所以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亮丽名片,正是因为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使固始从偏居一隅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擦亮了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以转变促发展,创新是难点。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千差万别,找到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路子至关重要。固始作为一个人口大县,人口多曾一度成为固始发展的一大包袱,但县委、县政府通过创新理念、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变人口包袱为人力资源财富,终于将劳务经济打造成为支撑固始经济社会发展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以转变促发展,作风是基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抓执行、促转变,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提高思想素质、转变作风上下工夫,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的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保障。以转变促发展,为民是极点。为民惠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做到为民惠民?不是体现在GDP总量上,也不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而是体现在解决好衣、食、住、行、娱、教、安、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上。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藏富于民、让利于民,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这些系列文章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黄钟大吕,鼓舞人心,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固始作为一个沿边大县,如何定位、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谋划的。一是理念对接,找准融入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固始地处我省东南边缘,距省会郑州500多公里,在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固始与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看似较远,但跳出固始看固始,可以发现,固始正处于中原经济区、皖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三大经济区辐射的交汇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既能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接受辐射和带动,又能拥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产业承接洼地。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个大局中,我们要放开眼界,创新理念,化“边缘”为“前沿”,把固始定位于中原经济区的前沿阵地,致力于将固始建设成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根亲名城。二是区位承接,增添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力。固始是河南面向华东的窗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区位优势。为打造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沿阵地,当好排头兵,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首位度,以城镇化建设为龙头,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增强城市的聚集力、承载力和辐射力。要做大城市这个载体。重新审视周边、自我定位,以“承东启西、外延辐射,强化中心、提升内涵”为目标,打造具有生态宜居、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根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要做实产业承接平台。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思路,强力推进县城和史河湾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承接“长三角”及“回归工程”的产业转移提供载体和平台。要做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叫响“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品牌,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经济发展环境优化,逐步把固始打造成“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的经济区域。三是产业嫁接,增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支撑力。建设中原经济区走的是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

发展道路,目的就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蹚出传统农业区实现现代化的新途径。固始县情与省情相似,要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在产业发展上进行有效嫁接、互联互动,着力实施工业与农业有效嫁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工业化水平,充实“中国粮仓”、丰富“国人厨房”。要“变小为大”,借助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引导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开发。要“变短为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整合发展基金,扶持壮大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化水平。要“变散为整”,进一步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商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千家万户的自主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四是文化联接,提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引领力。中原经济区不仅是一个区域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范畴。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硬实力”是坚实基础,文化“软实力”是有力支撑,文化与经济融合,正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巨大动能。特别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充分说明了文化在引领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固始根亲文化资源丰厚,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以根亲文化对接中原文化、以根亲文化引领县域经济,是我们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两大引擎。近年来,我们坚持挖掘放大根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根亲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开辟了文化引领经济建设的新路子。今后,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根亲文化建设,对外,把根亲文化与中原文化对接起来,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引领力,对内,把根亲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明创建结合起来,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对接,以文化的软实力提升经济的硬实力。

 

第二篇: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讨论)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棉花所 王晓玲

我院展开了学习发展中原经济区、何平九论及卢展工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深入实际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我影响很大,感受颇深。现将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我不是领导,但是也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用发展的方式加快自身工作方式的转变,解放自己的思想,拓宽工作思路,给目前工作的现况某一个好得发展空间。同时也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学习。对于科研工作,谈论更多的是工作态度,是急于求成,快出品种, 还是耐下性子搞好基础研究,在吃透基础材料的基础上,培育出好品种,能够经得住考验的好品种,不要一味的埋怨。我个人认为雷主任说的特别好,就是克服“心浮气躁”,静下心来做好科研基础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必须的,但在物欲横流、金钱至关重要的社会,年轻人面临的压力很大,房子、车子、赡养父母等等实际的生活问题都是要面对的,所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消极怠工等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不仅影响工作而且给今后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对年轻人本身今后的发展容易造成误导。所以,这次学习很是及时、必要,让我们重整自己的思绪,重新的审视自己,在新年开局之际,给自己量身定做一整套学习、工作方案。

作为科研工作者,实干是必须的。试验工人李老师说的非常好,创新,没有实干就没有创新。作为科研工作者,就是实干,但是不能傻干,在干好的同时,利用工作经验来创新,提高工作质量,达到工作效率最大化,产生最大的效益。说到底,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适时总结。

面对讨论,我想说的是,自己干的是不少,但是缺乏工作思路,缺乏工作方式,在棉花形式不好的情况下,没有能够审视多度,占领全局去思考,去开展工作。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技

能,做好基础的科研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