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人观后感

百年情人观后感

在系党支部的指导下,我们于星期三晚上欣赏了一部名为《百年情人》的电影,大概讲一批爱国学者为了维护正义,争取到民主等权利,向国民党政府起义然后线索是林觉民写给他妻子最后的书信。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这封给妻子及其所深爱的华夏民族的情书,开篇即令人不忍卒读。一位怀必死之心的志士哪来的这般柔情蜜意?“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在19xx年爆发以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中国先辈们,带着自由、博爱、民主的革命信仰在万重困难的神舟大地上,举步维艰的救民于水火,留下高尚的而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不朽爱情!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这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起义,担众人仍然抱着“吾死以醒国人,以敲响鞑虏丧钟”的 信 念 ,为 保 大 爱 舍 弃 小 爱。影 片讲述的林觉民所参加的广州起义距离武昌首义成功仅几个月,但是此次起义意义重大。茶饭之间,仍然有不少同学仍有这样的疑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林觉民完全有机会活下来,不管是战前的自愿报名,还是最后一次回家的时候,又或是战中装

死,战 后 的 委 曲 求 全,两 广 总 督 张 鸣 岐 眼 中 那 个“ 惜 哉 ,林 觉 民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有血有肉的林觉民为什么一定要死呢?我个人觉得,那是一个人思想上的觉悟,只为和战友共患难,唤醒沉睡的国民。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的功绩不可磨灭。这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封建的民主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真正的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革命斗争。她代表了民主、进 步 、光 明 的 力 量 ,唤 起 了 民 众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动 摇 了 统 治 中 国 同 时,她也激发了潮梅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力量,对 今 后 的 革 命 活 动 产 生了 巨 大的 影 响。而且,她 也 体 现 了广 大 爱 国华 侨 热爱 祖 国、热 爱 家 乡,与 国 内 乡 亲 同 呼 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其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她展现了史上光辉的一页。

纵观当时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的主权,使得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封建社会的深渊,等等。其次清政府虽然派出了官员出国考察,之后实行了新政以及制定了预备宪法,但是其所谓的新政实质不过是为了延续政府的反动统治。当时的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日益壮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正如影片所反映的那样,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熏陶,思想上的觉悟也越来越高,在当时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些留学生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尖锐的认识。以及与其相关所产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建立的政党。

由此可以看出党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共 产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 产 党,不仅能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解放全中国,而且能够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第二篇:情人 读后感

我拿什么诉说--------读杜拉斯《情人》后

作为文科生,说起自己读小说的原因肯定要惹大家笑话的。我绝不是一个纯洁的文学爱好者,因此,不是为了增加文学修养而读那些书,只是想要增加谈资,以获得别人的称赞与夸奖。文学是非功利性的,然我这一己之私却还是有好处的,比如,他让我为此而看更多的作品,当然总是在别人之前先显示自己的博知。有了这样的借口,虽怕贻笑大方,可我也就堂而皇之了。

喜欢在阳光和煦的下午,躺在床上,拿起书慢慢的读,任阳光在身上肆意流淌,这时候耳中再回荡着轻柔的钢琴曲,生活真是惬意。但是杜拉斯却是个例外,读她,需要在黑夜下,一杯冰冷的白水,一盏白炽灯,看黑夜吞噬时间。 是不是真的有一天,有那样的一天,像叶芝的诗写的那样------无奈。 当你老了 ------飞白译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衰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颜。

读到叶芝的这首《When you are old》的时候,又不自然的脑海里就回想起了杜拉斯,那个被时间已经洗的泛黄的照片(而且一定是黑白的),那个被岁月无情的雕琢着的脸庞,那个似在长夜里娓娓低诉的女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 Marguerite Duras,19xx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19xx年她父亲去世。19xx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上个世纪30年代,湄公河潘德渡轮,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湿漉漉的氛围下为我们展开的。

不知道别人看这部小说时是怎样的,自己的的确确的被开头吸引住了。“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不得不佩服杜拉斯的老道之处,勾起我无限的遐想。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她的愁与苦,宛若山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实实在在却总叫人捉摸不透。时光抛洒在湿润柔软的内心处,渴望着光亮,然而生活却总是在不经意间玩弄着我们。奔跑在宿命为我们刻画的生命线上,曲曲折折、断断续续。生活却又是厚待我们的,给了我们健全的思维,可以去改造生活、玩笑命运。

倒是朴树的歌唱的好,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一路春光啊一路荆棘呀

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生如夏花》 在杜拉斯看来,爱情就像空气,只要活着就不可或缺。当然,把爱情看的像生命般重要的人,肉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就像我们说的那样:零落的可以是花,却绝不是春天。

苍凉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欲念和泪水,是灵魂的嗜杀。她是一个唯美的爱情追随者,可以抛弃世俗,但世俗决不饶恕她。故事一步一步的进行着,男人、女人、黑夜、痛苦的压抑着彼此,以致心灵的共振。没有对与不对,两个孤独的人,相依着舔舐悲伤的味道,夹杂着空气中的热浪。原来,爱,是两个人相互取暖,露骨却真纯。

我其实是不怎那么喜欢看外国文学的,经常听说的那些作家如萨特、乔伊斯、

海明威等,因为图书感中摆放的作品集太繁大而不敢动手。这样就很难将《情人》与其他作家的作品作比较,唯一想得到的就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同样是灰色的基调,不过,芥川龙之介透露出的是某中阴郁的气质如《海市蜃楼》中 “可是我对那人的脸一点兴趣也没有。正因为这样反而感到可怕。觉得在我们的思想意识的界限之外还存在着各种东西似的??

好比是点上火柴就能看见可种东西一样吧。”

到这儿又想起了日本作家的自杀情结与抑郁气质,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现在比较被我们这样年龄的人知道的大概是村上春树、渡边淳一了,所描述的也多是寂寞之人发生的寂寞之事。

可以说是电影版的《情人》真正成就了杜拉斯,电影背后,人们开始完全的了解她。《情人》已经成了杜拉斯的象征。

当生命的阅历与文学作品有了惊人的相似的时候,这时,被迫的就产生了思想的共鸣,此时此刻,已经不是在写小说了,而是书写个人史。周国平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是现实中却成了碎片。”怎么就突然感觉很心酸呢? 有人总结说《情人》的独特魅力在三:语言、场景唯美的描述、基调的绝望。绝望是因为对生、对死都已无所追求,于是,生死已不再是问题了。就像结尾写的那样

战后多少个岁月过去了,从前的那个白人姑娘几经结婚、生育、结婚、写书。一天,那位昔日的中国情人带着妻子来到巴黎。他给她挂了个电话。是我。一听到这声音,她便立刻认出他来。他说:我只想听听你的声音。她说:是我,你好。他有点胆怯,他和从前一样感到害怕。他的声音突然颤动起来,而这一颤动,使她突然发现他那中国的口音。他说他知道她已经写过好多书,他是从她妈妈那里听来的,他曾经在西贡看见过她的妈妈。然后他对她说出心里话,他说他和从前一样,仍然爱着她,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 哀莫大于心死,此后的孰是孰非已经不重要了。

沧海变桑田,谁都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谁的悲哀?

回首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东奔西跑的,是我在躲着他们还是他们远离了我?怕被烧的粉身碎骨,我只能期期艾艾的嘴里嘟囔着,上路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