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精神读后感

《新东方精神》读后感

读了新东方精神一书,感触颇深,触动我心灵最软的地方,激发我的斗志,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看到了这本书的第2辑部分写到新东方的师友,感受到了新东方的老师,团队,都是激情澎湃,富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身上有着神圣的使命,教学方式的灵活和幽默无不让学生由衷的产生钦佩,对新东方文化的认同,对教学团队的赞赏,作为即将要走进新东方核心团队的我,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学员们喜欢新东方浓重的校园文化氛围,他们把新东方比喻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来到新东方,收获最大的不是英语知识的提升,而是对人生奋斗不止,对生活充满激情!”

新东方学校的校训是:“追求卓越,挑战极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它真真切切地蕴含着校长俞敏洪的人生感悟,也是新东方学校艰难创业的真实写照。在新东方学员眼中,39岁的俞敏洪,既是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又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因为他就是一个在近乎绝境中站立起来的人:他在农村贫困的家庭中长大,曾经3次高考落榜,但他锲而不舍最终考上北京大学,并站在了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他曾3次联系出国留学,都由于种种原因失败;最后,一切条件具备了,创办新东方学校的决心却令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这样的经历激励了我。对于现在处于茫然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小小的艰难困苦呢,新东方创造一个帝国,在我心中是一个神话。

是的,新东方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就是因为新东方除了教授学生技能上的东西外,还教给了学生比技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新东方精神。这是一个人的成功之本。新东方把怎样为人处事,做事的心态,做人的胸怀、理想、追求和目标等等,贯穿于教学之中。它激发学员们的潜力,使他们的能力实现达到最大化。而学员们的勤奋努力又从另一面演绎了新东方精神,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点燃了新东方为中国教育事业作贡献的激情。教与学之间互相呼应,共创辉煌。 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

1、我们应该“以用导学”,就是根据国际、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沟通的技能,指导他们完成对自

身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调整,将自己培养成适应素质型人才、交流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我们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是为了让他们的以后的人生、事业和职业发展的得更好。

2、一个学校,是一个团队,是一个群体。凝聚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去从事和推动已达到共识的事情:“改变一个人,培养一批人,影响大多数人。”有了这种共识,这个团队所做的事就不是纯粹的职业,而是某种事业。我个人认为在学校,比较容易达成这种共识,也比较容易成就这种事业。

3、这本书,体会更加深刻。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学生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学生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作为一个老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 这个老师必须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对于教师的起码要求;

第二、 这个老师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品格,为人师者,他所带给学生的有时候并不仅限于一道题的答案,他还同时应该具备一种人格的力量,去感染自己的学生;

第三、 这个老师必须很热爱教育事业,把讲课当作一种享受; 第四、 授课风格力求幽默风趣,我认为人活着本来就是要让自己快乐,然后再把这种快乐传播给别人,而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往往就能传播这种快乐。语言本身是一种艺术,用幽默的语言方式传达知识是一种创新。即使课堂上有时讲解一个笑话调节氛围,缓解疲劳,这个笑话也一定是高雅的,有助于学生做人、做事和生活。

新东方是如此辉煌,新东方人是如此优秀,作为一名普通的新东方工作人员,我如何在工作中诠释新东方精神?我能为新东方做些什么?我想我心里已经有答案,不过再好的理念也必须付诸行动,我要用行动证明我可以,我可以把我的事业托付给新东方!加油!希望新东方的路会越走越远!

 

第二篇:新东方精神

《新东方精神》读后感 近几年,新东方飞速发展,其创始人俞敏洪受到巨大关注,为什么新东方在俞敏洪的带领下能脱颖而出呢?我认为这与其身上所具有的新东方精神息息相关。下面我就从这本书所收录的一些语录中作出相关阐释。

一、 绝望是山,希望是石头,只要你从绝望之山中看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人生在世,常常需要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是人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彷惶,若这种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人们就会渐渐绝望,进而放弃。相反若人们信从希望,从令人绝望的危机中找到解决方法,努力突破,定会柳暗花明,冲出绝境。

二、 会做使得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做事

特点

(1)愿意从小事

成大事的必经之路

(2)胸中有目标,知道把小事积累起来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3)要有一种精神,嫩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从小时开始,一个人的失败亦如此,由此可见做好小时就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在生活中要多留意小事。

三、 树草理论:追求树的高度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的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不断生长,但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阳光雨露,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不会因为做起,知道做小事事

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又看到你。所以我们应该想树一样活着,橡树一样生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吸收泥土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见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緑色。活着是美丽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其实我认为树与草的根本区别树有自己的目标-不断向上生长而草没有。一个人若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所有行为对准目标进而成功;一个人若把其大部分的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那他就离成功不远了。

四、 每个河流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线,他们

都有自己的梦想-奔流大海,就像黄河不管经历多少曲折,绕过多少障碍,但最终流入大海。其实做人、做事亦如此,当遇到困难时,不管什么方式,能过去就行。

这可认为是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而我们当带青年正缺少一种对生命的求索精神。

流, 但每条河流的生命轨迹不同,有的可能流着流着就没了,流着流着就被自己污染了,流着流着就小事到沙漠中间了。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向自己的梦想流去,像长江、黄河一样,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生命变得开阔;但这并不是说你想流就能五、重要的不是你是不是河流,人人都是河

流过去,在这里面必须具备一种精神——水的精神。

六、我们的生命也像泥沙一样,你也跟水一

起向前流,但由于你性格的缺陷,面对困难的退缩、胆怯,你可能慢慢的像泥沙一样沉淀 下去,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你可能不在为前进努力了,但你却永远也在见不到阳光了,你沉淀下去了,上面的泥沙就会不断把你压住,最后你会暗无天日。大家不管现在生命怎么样,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涤自己,只要你流动,就能奔向你的梦想,当你发现时机不到时,像水一样不断积蓄力量,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某一天时机来临时,冲破障碍。

千万不要被懒惰缠身,一定要努力啦,一定

要对自己说“未经修是急也”握紧拳头对自己说,努力,努力,在努力。

七、每个人的内心当中必然埋藏着那一颗种

子,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开花结果。栽什么苗就结什么果,那是埋藏栽内心深处的一种潜质。

培养心灵的种子必不可少啊!他是根源,是命脉

八、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不惜一切代价使生命

成熟,为此我们应该去经历,经历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使我们生命变得完美;我们更需要使命感,活着不仅为了自己。我们深厚的使命感或许不同,但从终极意义上来看是一致的——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在和谐自然的世界中更加幸福的生活。

九、人间的进步无不是建立在那些无人能体

会到的孤独、彷惶和挣扎之上。

肺腑之言啊!孙膑失足,而成《孙子兵法》,孔子困厄,而成《论语》,司马迁宫刑,而成《史记》,真是好事多磨呀!

十、要想和巨人比高须跳到连巨人也触摸不

到的高度。

十一、成就和名次,就像天上的浮云,当别

人给你云的时候,你千万不能躺进去,你躺进去就掉下来了,摔得粉身碎骨,人们给你一片云,是人们给你的一片美丽,你可以欣赏这片美丽,但是请你从这片云上飞过去,奔向蓝天。

后记——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记自己需要成长,变得懒惰,无聊和平庸;有太多的人忘记应该去经历,变的胆怯、狭隘和固执;有太多的人忘记自己承担的使命,

变得苍白,迷茫,失落,也许这是我们需要想想俞敏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