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成语典故拓展阅读练习

文言成语典故拓展阅读练习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

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

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

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

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其主’。当是.

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1.文中含有两个成语,分别是2.解释加点字

且( ) 夷( ) 乌( ) 固( )

3.“山东大扰”中的“山东”同《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都是指 ..

地区。

4.汉高帝名。

5.蒯通的话有三层内容,请归纳出大意。

二.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

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1.蕴含于文中成语是。

2.与“昔韩娥东之齐”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是( )

A、吾欲之南海 B、贫贱之知不可忘

C、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 D、之二虫有何知

3.与“左右以其人弗去”中“以”的用法意义相同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以其数,则过矣

C、而汝以辰时气绝 D、借以美于徐公

4.解释加点字

顾( ) 东( ) 匮( ) 厚赂( )

5.翻译划线句

三.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

遇诸涂。 ..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成语“岁不我与”的含义是

2.“归”通“时”通;“涂”通;“亡”通“知”通

3.与“遇诸涂”中的“诸”用法不一样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

C、投诸渤海之尾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4.在文中()中填写说话者

5.孔子时其亡而往拜之的目的是

四.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1.“舍我其谁”的意思是,文中另一个成语是 。

2.解释加点字

去( ) 豫( ) 尤( )

3.孟子是

4.文中的“王者”指的是“名世者”指的是 这样的人。

5. 翻译划线句

五.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

矣。愿王察之矣。” .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三人成虎”的意思是。

2.庞葱讲“三人成虎”的可能性是为了。

3.你认为庞葱的担忧成了现实的原因是。

4.解释加点字

质( ) 愿( ) 去( )

六.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时,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

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

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

1.解释加点字

朝( ) 主( ) 责( ) 苟( )

让( ) 独( ) 素( ) 即( )

2.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

3.“汗流浃背”的意思是,“浃”的意思是 ;文中汗流浃背的人是 。

4.翻译句子

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5.划线句用了修辞手法,由此可见陈平是一个

七.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

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

文帝曰:“吏不当如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

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丞相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 ..

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

给哉!??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文帝曰:.....

“善。”乃止不拜啬夫。

1.文中的成语是

2.解释加点字

尽( ) 悉( ) 拜( ) 曾( ) 无赖( ) 长者( ) 靡靡( )

其实( ) 之( ) 迁( )

3. 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法特点和意义。

释之久之前曰( ) 口对响应无穷者( ) ...

4. 张释之劝说文帝的话有没有道理,试作分析。(100字左右)

 

第二篇: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

高一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

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因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理由的一项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亡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和机智善变的外交才能。

B.作为一国之君,郑伯在说服烛之武的时候能够引咎自责并晓之以利害,说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C.佚之狐虽然在本文中只有一句话,却也是一个形象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既是一个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个有知人之明的人。

D.在子犯请求袭击秦国的时候,晋文公制止了他。这说明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冒然攻击,只能自取灭亡。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吾其还也。

二、阅读《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字注音:

木之长( )者 浚( )其泉源 虑雍( )蔽 正身黜( )恶

克终者盖( )寡 董( )之以严刑 垂拱( )而治 仁者播( )其惠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3.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

④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下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

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

7.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帝王位高权重,处者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

D.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课外阅读训练

(一)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文帝践祚,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托六只之孤,寄天下之命。勉之!”后帝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 案:止住、停住

B、 阶冒难诣表乞坚丧 诣:往、到

C、迁尚书,典选举 典:主管

D、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 南:向南、往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闻其为张羡谋也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阶说其太守张羡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其地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孙坚推荐桓阶做了孝廉,朝廷又授予他尚书郎一职。桓阶因父亲的丧事回乡,恰逢孙坚攻打刘表,刘表战死。桓阶很讲道义,到孙坚处要回尸首,请求为他办丧事。

B、太祖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抗,刘表投靠袁绍。桓阶说服刘表太守张羡站在曹操有一方抵抗刘表。

C、曹仁被关羽军包围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去解围,但形势不容乐观,于是曹操欲亲征,被桓阶力劝未去,最后敌兵自退。

D、毛玠、徐弈为人刚直少有同党,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善,多次诽谤他们,全靠桓阶而使他们相安无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2)、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3)、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二)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侍郎。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选自《明史.李骥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坐事免 坐:因犯??罪

B、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 罪:问罪

C、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 署:题写

D、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 闻:听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明旦,狼死于其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B、 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振木铎以徇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关心百姓疾苦。像对狼咬死孩子的事件他曾向城隍神祷告,并深深自责。B、李骥关心国家的发展。如被提拔为刑部郎中时曾上书陈述了十多件事,多被采纳,推荐为御史

时,曾陈述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采纳。

C、李骥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定李骥死罪时,李骥上奏为自己辩护,最后证明果然是冤枉的;对无故被伊王府拘禁一事,李骥上书,皇上发怒,写信让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理。

D、李骥行为端正,平日闲居在家,即使是矮桌子和席子也一定摆正了。做河阳知府六年后去世,以政绩卓著闻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2) 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3) 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三)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夫其所睹,耳新夫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烟之相滋 滋:滋生

B.其心洒然而醒 洒:惊异

C.一山之隅 隅:角落

D.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遇:际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不喜且幸欤

其孰能讥之乎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以其无礼于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并且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退之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C.曾巩认为欧阳修的快乐不在于一山一水,而在于天下富足太平,学者成才。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情,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2)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D“因”的意思是“依靠,凭借”。2.D(D项中的两个“微”的意思都是“如果没有”。 A项第一句中的“于”是介词,作用是引出“贰”从属二主”所涉及的国家,不译;第二句中的“于”也是介词,意思是“对,向”。B项第一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意思是“这”;第二句中的“是”是判断词,与现代汉话中的“是”相同。C项第一句中的“夫人”的意思是“那个人指代秦穆公”,第二句中的“夫人”指勾践的妻子。)3.C ②③④⑤都是烛之武劝说秦君退师的理由,①⑥不是。4.D(晋文公不同意袭击秦军的理由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并不是晋军的实力不如秦军。)5.(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么,我可以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2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疆界之后,必然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受到损害,从哪里取得它要扩张的土地呢3我们还是回去吧。)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1.略2.D;3.B;4.略;5.玄成、郑国公、《魏郑公文集》、古代臣属向皇帝分条陈述奏议的一种专用文体。6.A;7.B;8.C(这并不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

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一)

1、 D(向南进发 作动词)2、B(A、替 介词C、于是、就 副词D、他的 代词)3、A(应该是孙坚战死而非刘表战死,是到刘表处要回孙坚尸体)4、翻译见译文

译文:

桓阶,字佝绪,长沙临湘人。曾在那里任功曹。太守孙坚荐举桓阶为孝廉,朝廷授于尚书郎。父亲去世后桓阶奔丧,回到乡里。适逢孙坚跨江击刘表战死,恒阶冒着危险到刘表那里乞求将孙坚尸体要回,刘表讲义气发还尸体。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刘表以全州响应袁绍。桓阶对长沙太守张羡说:“凡干事情离开正义,未有不失败的。因此齐桓公率诸侯去尊崇周朝,晋文公驱逐叔带(按:周襄王姬郑的弟弟,曾发动内乱)而接纳周襄王。当今袁绍反叛,但是刘牧响应他,这是取祸的道路。明府要想立功明大义,得福避祸,就不应当与他共同行动。”张羡问:“但是跟谁才对呢?”桓阶说:“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挽救朝廷的危难,奉王命而讨伐有罪的人,哪一个敢不服?当今若以整个四郡保三江等待着曹公来,为他作内应,不也可以吗?”张羡说:“好!”于是以长沙及附近三州来抗拒刘表,派使者到曹操那里。曹操十分高兴。适逢曹操与袁绍接连作战,军队未南下。刘表急急忙攻打张羡,张羡病死,城破,桓阶就自己隐藏起来。时间长了,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想将妻子的妹妹蔡氏嫁与他。桓阶说自己已经结婚,拒而不受,又借口有病告退。

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升任赵郡太 守。魏国初建,任虎炎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菑侯曹植又有宠。桓阶多次在

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另外毛玠、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左右周旋保护了他们。桓阶与人为善好心救人,多是这样。他升任尚书主持选举。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桓阶独自说: “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然而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当今曹仁等人是处在重围之中而死守无二心的,就是因为有大王你在远方支持他们。人据守着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大的援救。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

(二)

参考答案:

1、 D(闻,使知道;报告)2、B(前句“而”表承接,后句“而”表递进关系A、地方、处所。名词;C、“来” 连词;D、到,介词;)3、C(错在“贻书让王” ,这里“让”是责备之意。)4、见译文

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人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

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总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

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在犯盗窃罪的人的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纂了《劝教文》,摇着金口木舌的大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李。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苦失声。

(三)

参考答案:

1.D(动词,遇到,相遇。)2、 C(反问语气,难道; A.连词,表目的/介词,按照;

B.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却; D.介词,在/介词,对3.B(亭名是欧阳修命名的,取自韩愈诗“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4.(1)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2)而我又可以凭借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事。

只要欧阳公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待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形成的原因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地区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或说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寄托名声在他的文章之后,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南京家教网的典范----南京名师家教网转帖nshjj.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