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整合观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整合观

什么是整合?

整合,顾名思义,就是把分开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什么是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就是把课程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整合,不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了,而是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这样一个目标出发,把儿童需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获得的关键经验,回归儿童的生活当中,按照生活的逻辑来组织,来开展,这种组织和展开,强调自然性、强调有机联系,而不是硬要人为地把没有联系的东西拼凑在一起。

整合它要相互融合,按照一定的事物的内在规律、内在逻辑——儿童的生活来进行。整合的课程必然是生活化的,它要以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或是问题为中心。

“活动”的概念特别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中,儿童是课程中的核心要素,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家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兴趣。作为一个教育都他还有一个责任:要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即教育的、教学的效应问题,到底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怎么引导他更加有效的学习。

观察孩子成为有针对性指导的一个重要依据。

不断探究、发现事物的原因,这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解决问题在于尊重、顺应孩子的思考逻辑,允许孩子思考、尝试、失败、再思考、再尝试。儿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想办法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假设,证实或证伪,这个对方法的学习、方法的体验,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其本身就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课程、活动的进行就是顺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自然本性的逻辑来展开。不见得最后所得出的那个结论是最重要的。

一个高水平的整合课程必须是比较生活化的。是以儿童感兴趣的主题为中心的。所以它的进行就像日常生活中儿童去认识、探究事物一样,自然地发展。

为什么要倡导整合课程?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 从儿童发展和学习特点来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本身具备整合特征,认知、情感、社会性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有效运用需在丰富、具体的环境中实现,分科课程中儿童无法把经验与课程相联系。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只有当知识存在于情境中,跟生活实际有联系,且呈现方式是循序的、多层次的,儿童学习的内容和他的生活中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关系,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儿童是在他已有的知识、背景、经验基础上,用整体、连续的方式建构,所以课程本身要围绕生活、实践问题、主题来组织。因为儿童的学习要有一定的背景,要有真实的情境,才更容易理解。所以课程本身应围绕生活、经验,用整体、连续的方式建构,应围绕生活、实际问题、主题实践来组织。以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中心议题来组织。这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启示,课程只有组织在一起,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一种情境中学习,效果才是最好。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相互联系的经验,易导致儿童完整的学习。这种完整的学习易使大脑在短时间里建立起更稳固、易提取的信息系统。

所以从儿童学习发展特点来说,整合课程给儿童提供完整的经验、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 知识观的变化

1. 关于“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人是怎样获得知识的”三个问题。

2. 新《纲要》在内容、基本特征等特点方面,体现新的知识观

1) 情景化

幼儿与情景的相互作用

知识与情景的结合

2) 活动化

活动本身既是教学载体,同时也是教学内容本身。

3) 过程化

儿童学习大量存在于儿童活动当中,活动过程本身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4) 经验化

强调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验,即注重非语言形态的知识,看到这类知识的价值。

3. 新的知识观对课程观、课程实践的影响

课程是一种发展过程。

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已变的不可分割。

课程是师生共同设计、建构的过程。

课程发展本身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既是不断发展的,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三、 现代社会生活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1. 解决复杂问题的需要

2. 与他人合作的交往的需要

3. 生存能力提升的需要

整合课程采用的是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整合课程与社区文化、环境相结合。

怎样整合?

体现广义的整合观。

内容的整合;

要素,经验、方法教育资源等整合;

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围绕主题,把相关的活动组织成一个边疆的生活事件,而且把目标、情境、资源、内容、方式、方法途径等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篇: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儿童观的反思与评价

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儿童观的反思与评价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中可以看出,如何贯彻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是其核心问题,而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也表现在对幼儿发展的认识不足,因此,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就必须认真研究幼儿发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多元的、适宜的幼儿园课程,以保证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然而,儿童观、教育观的不同就会导致课程观的不同,从而使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一定的差异。因此,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观,这样课程的思想与理念才能经得起实践的磨练,也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

一、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它既包括宏观方面的身心和谐发展,也包括微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从这种意义上去理解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地促进全面地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应促进每个幼儿获得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为此,幼儿园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这是促进幼儿有个性地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许多幼教工作者往往不注意了解每个幼儿的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假设幼儿为“‘零’基础”或相同基础上进行,这样统一要求的教育,很难使得每个幼儿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每个幼儿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照顾幼儿的个别特点,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之不断地且快速地由现有的发展区域向最近发展区域过渡。为达此目的,我们应该为每个幼儿提供与其经验、能力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具,以及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3、偏爱使得许多幼儿失去了应有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有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特别是观摩活动中,总是让能力强、胆子大的幼儿当众回答问题或为大家表演、操作,以表现他们的水平和才能,而很少让发展水平差、胆小的幼儿出来表现和锻炼,甚至有个别教师在接待参观时,竟将发展“滞后”的幼儿、“调皮”的幼儿让保育员带出去,不让他们参加活动。在盛大节日的准备活动中,我们还可以时常看到,那些能歌善舞的少数幼儿用大量时间排练节目,而大部分幼儿则处于“放羊”状态。还有,许多教师平时只关注发展水平好的幼儿和那些“淘气”的幼儿,而对那些内向的不爱说话,不违犯纪律的幼儿则很少给予应有的关注。在表扬孩子方面,教师总是表扬那些发展水平高或表现“出色”的幼儿,而很少表扬那些最努力的幼儿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的幼儿,这样使得许多幼儿感到自己总是被老师忽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而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三、适当难度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条件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有什么样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动”起来,教师应努力让幼儿肢体、口、心智等身心各部分活动起来,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要不然,即使教师讲得再多、再动听,表演得再优美,而幼儿没有“动”起来,幼儿没有“动”的机会,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而言都是徒劳无效的。比如,要发展幼儿的言语交际能力,就必须为幼儿提供进行言语交际的机会,如果幼儿只是听老师讲,而没有与他人用言语交际的机会,那么他的言语交际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有些幼儿听了教师讲了许多的故事,在教师的强化训练下,他们也会讲不少的故事,但却不会与人交流。这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儿平时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多数是单向的,如,只是听或只是讲(单向的输出),而很少有自由与人进行双向交流的机会。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讲的也就是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当的活动难度,既可促进幼儿的发展,又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这里所讲的难度是指幼儿需要努力并且是可以克服的障碍。轻易地成功,会使幼儿很快就对该活动失去兴趣,而经过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成功则会大大提高幼儿的成就感,进而提高他们参加相应活

动的内在动力。难度又分为身和心两方面的难度。如果活动的要求大大低于幼儿身心的能力,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身心负荷,那么,他们的身心力量就派不上用场,他们的发展就会进展缓慢,甚至还有可能会衰退和钝化。也可以这样说,没有一定难度的教育活动就是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和受教育机会。在给幼儿增加难度方面,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给幼儿的身心增加活动的难度,活动的难度应由小到大,并且这些难度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刚开始时,让幼儿稍加努力即可获得成功,这对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不要让幼儿在一开始就接连不断地失败,进而垂头丧气。从学习的动力来看,我们提倡:以成功促进成功,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经过努力,不断地获得成功。我们坚信,对于幼儿而言,成功才是成功和自信之母。

总之,幼儿教育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是幼儿教育永远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