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感动 感恩 感悟

感动 感恩 感悟

【摘要】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学会感恩对于幼儿来说,既是一种必须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又是终生受用乃至代代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让感恩教育在幼儿心中热起来、活起来和立起来。

【关健词】:幼儿 感恩 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强烈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与人接触中,常常提“我要”、“给我”、“这是我的”等要求,有时甚至很霸道,什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回到家里想安静的休息一会儿,可是,孩子却吵着说要玩这玩那,妈妈答应休息一会儿,再陪孩子玩;孩子刚安静了一会,又忍不住吵着要玩了;一来二去闹得家长没有办法,只能陪着孩子玩,可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说没意思不好玩,说要去上街买新玩具,爸爸妈妈不答应,孩子就大哭大闹,折腾了好久,还是拿他没辙,最后只能上街买新玩具去!——家长很无奈。

(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

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在幼儿园里现实很多场景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本来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他们追赶了起来,结果,在前面跑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后面的那个居然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摔跤的小孩不停地哭,另外一个小孩却一个劲儿地笑,嘴里还说:“谁让你跑那么快!”“摔得好!”哎,摔跤了,自己的好朋友都没有来拉自己一把,还在一边幸灾乐祸!——同伴很伤心。

早上来园时候,幼儿园的老师们都会站在教室的门口,甜甜地对孩子们说一声:“早上好!”有一些孩子也能甜甜地说一声:“老师早!”还有一些孩子很主动,在老师说之前,他们就说了;另一些孩子,嘴里虽然是在打招呼,可眼睛根本就不看老师,脸上也没有笑容;最后,还有一种孩子就是,不管老师多么热情,他们怎么也不会开口,眼睛也不会看着老师!——老师很失望。

(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国父母天生的信条。在独生子女教育上它已演化为对孩子的溺爱、包办、代替;使孩子们感受不到环境的要求和自己应尽的责任。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我们两个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不要她回报什么”。

此外,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儿童。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儿童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来展开,鼓励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已经达到顶峰。我们不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无形之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比如自己做了错事,就是不肯承认;有的小朋友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用盘子盖着,偷偷地往桶里一塞就走了;老师让大班小朋友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的小朋友却说:“我没有弟弟妹妹,我是独生子女。”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情,但如果不抓紧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教育应当走进幼儿园。

二、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陶行知说过:“教育是要在孩子自身基础上”。幼儿的感恩意识的培养也要以幼儿自身为基础的,因为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它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内方面培养:

(一)、让感恩教育“热”起来

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感恩是一种好的习惯,要想让感恩教育成为幼儿人格发展的一种品德教育,我们教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抓住随机事件,发展幼儿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还应主动创设各种途径,引发幼儿感恩之情,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使感恩教育“热”起来。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选择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为此,我们制定了感恩教育的方案,如按时间、按节日等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有“三?八”妇女节的感激妈妈的教育;“五一”劳动节感谢劳动人民的教育;“六一”儿童节的感谢集体、爱小伙伴的教育;“七一”的感谢党、热爱党的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的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十一”国庆节的热爱祖国、感谢祖国的教育;春天有感谢花草、蓝天、大地的教育等等,并结合到各科教学活动中。

2、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突破口,萌发幼儿感恩意识的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经常抓住生活中的时事新闻,让孩子感受幸福与他人的付出是互相关联的。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地震,孩子们在感受余震的同时也纷纷传递着这个不幸的消息,为此,除了参加幼儿园及时召开的捐款活动,我还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向英雄学习的大讨论:在地震的当天我们的军人叔叔就冒着山石飞滚、路面塌陷的危险,

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抢险救援。军人叔叔们冒着余震的危险,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岗位上,使多少生命得以重生,多少亲人得以团聚。有一位叫邱光华的飞行员,他驾着直升飞机救援灾区,好多次飞过他受灾的家乡,直到运送伤员时飞机失事,他英勇牺牲,也没有回去看一眼他的母亲! 军人叔叔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处于那样的境地危险吗等?英雄们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牺牲?孩子们通过一个个问题,明白了各行各业人的责任以及仍在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的人。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从而使孩子们对许多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激发幼儿关注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孩子树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

3.以感恩故事为媒介,培植幼儿感恩意识的种子。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多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我们请家长也有参与帮助收集故事内容,以每天请两位幼儿轮流讲故事的形式,来培植幼儿感恩意识的种子。如他们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了解同伴之间的分享和谦让;从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母亲睡到温暖床上的故事,明白自己要尊敬长辈;在汶川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这样的举动才是感恩! 从古至今的生动实例让孩子们感知到每个人都在关心着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萌发关心同伴,关心他人的好行为。感恩教育故事不仅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来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二、让感恩教育“活”起来

陶行知先生指出:“知的教育不是灌输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孩子是感性的,开展感恩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所以,我们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育。在活动中,我们抓住了让孩子能做,喜欢做,让感恩教育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方法来进行体会尝试,从而使感恩教育“活”起来。

1.志愿者

使用什么标记让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谁是志愿者?我选择了使用黄丝带。让志愿者在手臂上系上黄丝带,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晨会活动上,我向各个班级的孩子说了志愿者的事情,让大家一起维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幼儿园,得到了全园小朋友的热烈响应。 于是,我班的志愿者“呼啦”一下上了台,并且大声地说出自己的使命。辉辉说:“我看见运动器具没有回家,我会马上将它们放回去。”梦说:“看见操场上有垃圾,会马上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箱。”霖说:“要是有弟弟妹妹摔倒了,我会马上将他扶起来。”雯雯说:“水龙头没有关好,我会去关了它,不好浪费水资源。”好多孩子,可是他们说的各不相同, 让我由衷感动。很神圣的一个时刻,孩子们说的话都是他们自己想说的,我们没有事先排过,可是,孩子们说的是那样的好,他们用一颗真心,得到了全园小朋友的肯定。

我班的辉辉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可是他很善良。自从有了黄丝带,他天天都要佩戴。他也坦然承认:“做志愿者很累的。”不过,他还是天天早早地来园,为了戴上黄丝带。他的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也很配合,因为他们着实看见了孩子的变化。有了神奇的黄丝带,辉辉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看成人怎样去引导了。让孩子们学会做人,远远比教会小孩子把握知识来得重要。

2、做一天妈妈

据我们调查,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比较任性,他们有很多不理解妈妈的辛苦。我们尝试让

幼儿做一天“大肚子”的妈妈,请每位幼儿带上小书包,并要求幼儿将小书包反背一天,做操、吃饭、上厕所、睡觉都要这样。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蹦蹦跳跳地欢呼着,可一会儿过后,很多孩子就觉得受不了了,纷纷抱怨:“我想把宝宝扔掉了”“累死了,谁来照顾一下我的宝宝吧”。一天下来,不少小朋友认识到了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下午妈妈来接小朋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主动地说“谢谢妈妈”,或者紧紧的给妈妈一个拥抱。

3.保护蛋宝宝

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缺乏关爱他人的实践和体验,只知道被爱,不知道回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护蛋行动”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护蛋”感受妈妈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回报妈妈的爱。护蛋的结果虽然很不尽人意(蛋破了很多),但幼儿从中也了解了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他们的,从而体会到了父母保护孩子的辛苦。

三、让感恩教育“立”起来。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而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孩子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为此,我们认为感恩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真正地“立”起来。

1.创设情境,树立感恩行动

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要落实到儿童的行动中,更应与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即在促进其人格健康和人际和谐的同时,还应注意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与行为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经常在日常活动中创设一些感恩认知冲突的情境。如:只有一个苹果,自己想吃,爷爷也想吃,这时是给爷爷吃还是自己吃?只有一台电视机,自己想看动画片,爸爸想看体育,到底该怎么办?车上上来一位抱着娃娃的阿姨,你会让座吗?通过演一演,扮一扮,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感恩行为。

2.抓住日常生活,巩固感恩行为。

说一句“谢谢”简单吗?你一定要说,很简单呀。教小孩子说,也很简单呀,每一次你提醒他们,他们一定会说。可是,我觉得挺难的。不是难在发音,才短短2个字,谁都学得会说。难就难在使用上。让孩子们主动使用“谢谢”,这不是一件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情,就我的带班经验看,3年,从小班到大班,正是一个完全形成的过程。

从小班开始,我就将“谢谢”常挂在嘴边,那时,孩子感受了什么时候使用,并且会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午餐时,是练习说“谢谢”的好时机。给孩子们盛汤,是我必做的。大多孩子们对这种成人劳动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恩。但是彤彤却总是会在我给她盛好汤后说句“谢谢”。“不用谢”。我不适时宜地表扬到:“最喜欢给彤彤盛汤啦,她总会说好听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更多的孩子愿意成为我喜欢的孩子。于是,轻轻地一声“谢谢”从孩子们的口中娓娓道来,确实不失为我班的一道风景线。

当好的习惯形成后,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经常可以听到,我班的孩子自觉地使用礼貌用语,当“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请”等好听的话成了孩子们的好伙伴时,做老师心里真的有一份由衷的快乐。

3.家园配合,深化感恩情感

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家长首先要活出感恩的生活姿态来。面对困难要勇敢接受;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图谋大作要善始善终;春风得意要戒骄戒躁;要保持超越的心、幸福的心、从容的心、平等的心、柔软的心、包容的心;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

你”;向别人表达谢意是尊敬与礼貌最高的表现方法,也是建立与维系人际关系的最安全方法。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感恩教育行为,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恰当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则能更好地促进感恩情感行为的发展。

为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宣传培养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家长明确感恩培养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教育方法,与家长共同交流教育体会,通过“经验你我共享”“请你配合”“爱心作业”等,给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问题大家共同探讨,有好经验大家共享,使好的经验起到了由点及面的辐射作用,使家长认识到了提高幼儿感恩意识的重要性,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配合幼儿园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最后还邀请家长参与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如:“我给爷爷奶奶送朵花”“我给爸爸妈妈洗洗脚”等活动,从而增强了家园同步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幼儿的感恩意识。

当孩子们拥有了感恩之心后,家长们将不再无奈、老师们将不再失望、同伴们将不再伤心,他们将充分地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而不仅这样,我们也要让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洒向更多人的心中,让他们对盲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感恩,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心中,为他人,也为自己,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微笑,让孩子的人生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李元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少》

 

第二篇:关于感恩的作文:我的感悟

关于感恩的作文:我的感悟

没有父母陪伴的人生是遗憾、是悲哀。每当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感恩、或感动的作文是,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我们的父亲、母亲,有自己生病了母亲(父亲)彻夜不离的照顾,有天突然冷了而我们没有带衣服父母千里迢迢的送来衣服……然而这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的。他们的父母从小就不在他们身边,他们一年才见自己的父母一次,他们渴望像别人一样写一篇这样感人的关于父母对自己的好的作文,可是他们该从何写起。

有四岁小女孩独自一人踏上寻找父母之路却不知该往哪去最终被警察送回家中;有12岁少年祠堂边自缢身亡,留下遗书称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要到何时,这些新闻才不会再出现在人们的视觉里呢?

高二:叶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