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简史小结

发展心理学简史小结(林崇德)

科学儿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W.Preyer,1882)

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霍尔—S.hall,1904)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皮亚杰(1896-1980)

维果斯基(1896-1934)

最先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进展(荣格,20世纪20-30年代)。

发展心理学著作问世

(何林渥斯,1930)

(古德伊洛弗,1935,1945)

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年鉴》1957)

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普莱尔(William.T.Preyer,1842—1897)德国生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冯特、费希纳、赫尔姆霍茨、韦伯(科学心理学的四大奠基人)

2、研究视觉和听觉,对听力低限的实验研究取得成就

普莱尔向费希纳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所著《儿童心理》(1882)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书中系统分析儿童的感觉、意志和理智的发展,首次用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促进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 “儿童传记”——个案研究

4、为什么说《儿童心理》是科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时间、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影响)

(1)时间:普莱尔是最早研究儿童心理的人之一。

(2)目的和内容:达尔文最早使用“儿童传记”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观

察),《一个婴儿的传略》是为了说明遗传和变异的关系;而普莱尔是从心理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的心理。

(3)研究方法和手段:普莱尔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能经得起科学的检验,是科学的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另外还有比较实验,比较人和动物(猴、

羊、狗等)心理的差别。

(4)普莱尔的《儿童心理》是国际上最早的儿童心理著作。由霍尔翻译为英文,随后又被

翻译为十几种文字(包括中文),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M.普莱尔《幼儿的感觉与意志》(唐钺,孙国华译)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

2、W.prey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ect,1914,New York and London

二、儿童心理学研究年龄范围的扩展

1、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1844~1924)

Teacher导师 Founder开拓者 Catalyst中介者

(1)培养了81位博士研究生,1/3成为大家(如杜威、推孟、卡特尔、格赛尔等)

(2)霍尔17个“第一”

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博士

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者,是继冯特以后的第二个心理学实验的建立者

美国第一个心理学杂志的创建者

美国心理学会的创造者,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写青少年心理的人

世界上第一个写老年心理学的人

第一个在美国请弗洛伊德讲学的人

(3)将弗洛伊德请到美国讲学,将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翻译成英文。

2、是美国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青少年心理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的专著,晚年又致力于研究老年心理,所著《衰老》是第一部老年心理学专著。

3、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提出“复演说”即人类个体的发展过程是复演了人类种系发展的历程,复演说与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霍尔:《青少年的心理与教育》,李浩吾(杨贤江)译,世界书局19xx年版,该书是《青少年心理学》一书的缩写本。

2、P.H.mussen,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1,P.51

三、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贡献

1、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2、创建发生认识论,其核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建构观——Constructivism)

(1)建构主义来自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2)既要承认同时性原则,也要承认历时性原则

(3)活动既要作为问题和建构的出发点,也要作为归属点

3、提出智慧的本质论,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依赖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功能的协调,使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

4、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观,和儿童发展阶段的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维果斯基

1、维果斯基(1896~1934)苏联心理学家,是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成就

2、创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受文化历史制约,人的心理现象离不开社会的影响。

3、创立“最近发展区”概念,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着重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三)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异同点

不同点:社会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皮亚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维果斯基是社会主

义国家,具体观点不同;

相同点:哲学观点相似,对年龄阶段性划分相似,对国际发展心理学的贡献相似。 (比较二者的观点,常是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考题)

四、个体生命全程观的提出

(一)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对心理学的贡献:强调人格整合论,提出独特的人格结构说(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

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提出人格动力新说和性格类型(内外倾)说。

(三)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前半生与后半生观点;中年危机,老年期研究,特别是临终研

究。

参考文献

荣格:(成穷 王作虹译 1991)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市 三联书店

五、发展 心理学著作的问世

(一)何林渥斯—H.Z.Hollingworth,《发展心理学概论》,1930

(二)古德伊洛夫—F.L.Goodenough,《发展心理学》,1935,1945

此书中译本由贵州师范大学符仁方先生组织翻译,19xx年出版

(三)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年鉴》1957)

六、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摄取—选择—中国化

(一)摄取:对待外国的发展心理学资料,必须重视,应当摄取其中的营养,用以发展自身。

(二)选择:在摄取中国的要素时,绝对不能全盘照搬,而要适当地加以选择。

(三)中国化:中国发展心理学,既然有着本民族特点,这就导致外国发展心理学资料被摄

取之后,要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的特殊性相融合;不管我们学习国外什么,最终目的还是投入中国化的心理学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扬长避短,应加入中国式的想法和看法,立足国情,推陈出新。

 

第二篇: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

《发展心理学学习心得》正文开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我所学到的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各个时期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情绪特征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结合已有的经验,加深了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学习中,记忆尤为深刻的主要有:
1:人心理发展的第一加速期是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二加速期是青春期。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忽视婴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人到了青春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不能错过了学习和自身发展的最佳时机。平时,我们都发现3,4岁的孩子很难管,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其实是因为这两个时期都是人心理发展的反抗期,是人成长的必经过程。作为家长和教师,这一时期将是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时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婴儿在1到3岁这一阶段是词汇发展的快速期,家长应注意扩充词汇。
3:每个婴儿都需要建立对母亲的依恋。国外有项实验,在一个用铁丝做成的猴子上套一个奶瓶,然后再拿一个毛茸茸的猴子玩具放在一个刚出生的猴子旁边,实验证明,这个猴子除了饿了会爬到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喝奶,平时一直依偎在玩具猴子的身边,因为玩具猴子更具有母猴子的身体特征。由此可见,母亲亲自养育孩子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保姆或者奶奶辈带大的,因而为孩子的性格缺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4:直面孩子青春期的躁动。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情绪波动大,有的出现了“早恋”,家长和老师都会觉得头疼。这也是人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面对情绪波动大,反叛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硬碰硬”,要多理解,多体谅,要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和谐关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早恋”其实和孩子的性发育有关。我们要和孩子直面性发育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孩子,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学习和体育运动上来。如果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以把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兴趣爱好上来。假设孩子真有“早恋”现象,家长最多的应该是给予理解的态度,同时要教育孩子从一生幸福的角度看问题,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告诉孩子一些避孕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告诉”的方式。
5:儿童时期,教师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孩子进入青年期之后,开始对教师角色有了新的看法,他们喜欢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的老师,对喜欢的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努力学习,对不喜欢的老师的学科就会排斥,同时,大多数学生都不 愿意辜负他所喜欢的老师对他的期望,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这样的话,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印象颇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初露头角的科学家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信息加工理论把儿童(和成人)比喻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接受问题信息,贮存信息,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回答。而儿童的认知也可比喻为从环境中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按需要提取和加工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

信息加工是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如感觉、知觉、注意和记忆)与理性部分(思维)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论者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模拟,在感性认识部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最有成效。
儿童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儿童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