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挣钱·面子·BOSS

张涛-------<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作为同样优秀的三个合伙人,在创业之初,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是挣钱,不断的的挣钱。这是他们最必须的。虽然都有出国的梦,远大的志向,但处在衣食住行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他们只有拼命挣钱。

成东青去做家教,以及私设培训班就是个例子。当然,王阳不同,在于他是一个价值观很特别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文艺,即使身无分文他也能独善其身,但是这种人是很罕见的。其次,是孟晓俊,他有很强的美国梦,就像里面说的,出国是一个梦想,但是出国的梦想是什么呢?一番成就,很荣耀的做一名海龟,或者永远留在美国,除非过不下去。孟晓俊就是很典型的一个美国梦者,在美国的生活一直很窘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也只能委屈端盘子,他的梦想还是什么留美淘金吗?只是为了生活奔波罢了。

所以那个时代,生活的开始就是挣钱,没有宗旨和方向,只有结果。因为没有好的回报开始很快就会被夭折。联系到大学生就业,并不是说每一名毕业生一毕业就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每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即使你在做的工作别人并不看好,假如这是一个机会,但是挣的钱只有你最清楚。在学校里看到有学生做烧烤生意的,开始租场地,音响,烧烤材料之类,短短一年他们资金达100万,越来越成熟。这就是创业,中国式创业,从混中摸索然后成熟,成功。

但是大多数人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什么?面子。

说正式点是自尊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告诉我们,在一定程度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的更高层次需求就是自尊心。在中国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也不愿丢了面子。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人的价值观决定的。但是当教授与流氓都表现得相同的话那就不能称得上价值观问题了。

孟晓俊是个爱面子的人,这一点不得不承认。最明显的两件事,当他再次去美国的时候他又来到了当年他工作的餐厅,为的是让那个美国女人看看我现在回来了,而且很有钱。还有他来到了当年工作过的实验室,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这是孟冬青帮他找回的面子。因为没有人比孟冬青更了解他,孟冬青更爱面子。

爱面子可能有两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是自卑。孟冬青是典型的一个,这是人的心境决定的。因为他考了三次高考,是个好不容易成功的loser。他生活拮据,英语发音像日语,他只有努力的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所以也只有他能背会英语词典,看800本书。另一种是窘迫或者消极的情绪引起的。这种情况出现是即时的,只有在某一情景下你才会表现出你的爱面子。这种情绪的表达的主体是你自己,所以别人可能并不认为你是个爱面子的人,只是你自己在掩饰窘迫的时候会不自在罢了。但是假如你在出现窘迫或者消极的情绪的时候表现出的总是让别人以为你是个爱面子的人,那么这就是心境问题了。而孟晓俊就是后者,他出身很好,父亲爷爷都是海龟,他个人也很优秀,但是为什么他回国后如此自卑呢?症结在于他的美国梦的破灭。他想用自己的成功挽回自己的失败,因为别人不知道他的失败所以他急于求成,这是他内心压抑的表现。他要的不是孟冬青给他的豪车,大房子,而是去美国一趟,要回自己的面子,一切也就释然了。

在现在企业管理中,显然这是不可取的,假如又作为领导者,其领导魅力也会因此大打折扣。现代企业,管理是逐渐规范,成熟,管理方法更加专业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其胜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规范,严格。假如你对一件事耿耿于怀,有一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态,那么你必定是被这个时代所淘汰的。可能这可修饰成一种坚韧,或者自我激励,但是何不换一种方式呢?那毕竟是病态的。

成东青调整的就很成功。为什么?成为Boss。

他最佩服的人,偶像,是孟晓俊,而不是孟子。他知道差距,之所以把孟晓俊看做偶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嘲。从别人的优秀看出自己的卑微这是最大的自卑。三个合伙人中孟晓俊的咄咄逼人也让他在一次感受到压力,领导者的独断是阻碍公司上市的最大原因。而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保守,或者其他的正当的理由,而就是我对你不爽。赞成的理由会很多,但是反对的只需一个,这个理由一般是最不直接的。领导者对重大事情决策是理所应当的,他要维护自己权威和自尊,没有人会和他一样重要,尽管他们是合伙人。所以说成冬青最终是boss,他一手策划了上市,当然这也是给孟晓俊一个大礼。成东青从一个loser到最后的boss,虽然他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他真的改变了自己。

 

第二篇: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一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最近上了一部很火的电影,叫《中国合伙人》,闲来没事,特地独自跑去电影院观看。看完后,感受颇多。便想谈谈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独到见解,算是一篇杂乱的观后感吧。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和“愤青”佟大为从19xx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屌丝逆袭”故事。

其中,“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商业奇迹,谨以二B和牛B的岁月,致他们终将牛B的青春。

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首先,我是90前,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

词。

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内心真实的感受。感觉电影里很多的场景,虽说自己没有经历过,但是能够引起一些共鸣,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当然,这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