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家名言的感受

拙言论道

对道家名言的感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一定要漂亮,但一定要自信;不一定要苗条,但一定要健康;不一定要能说会道,但一定要有素质修养。不跟俗人嬉笑吵闹,不跟虚荣之人争风攀比,不跟堕落之人同流合污。好好爱自己,没什么值得怀疑的。一部相机,一张长途火车票,一个旅行包,一位与你同行的好人,若能遇到一起,已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前几天我写下了这一段话,虽然没有多么深奥的哲理,也没有多么值得人去铭记它,可是这却是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或许自己缺少几分儒家的入世精神吧,我唯一想去做的,做的到的,就只有第一步,修身而已。

就如自己上面所说,我喜欢用温和的眼神去看待世界,轻轻的爱着它,同时独享自己的那份平静。上善若水,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包容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我不信上帝,但是我却可以像基督教徒信奉上帝一样去膜拜水。无论是杯中水的静然,溪中水的欢乐,河中水的拼搏,湖中水的内敛,海中水的胸怀??都是值得我去感悟的可贵情怀啊。

如今,太多的人在生命旅程中失去自己的方向,活在迷茫与徘徊中,也有太多人被掩埋在自己的欲望里,因为达不到目标而煎熬着心灵。真正能做到不迷失颓废又不痴迷名利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对身边的事和人都冷漠了,更多的是抱着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社会,不管别人在做什么遇到什么,我们只是看看听听评评,罢了。

春天的雨,默默无语去滋润万物,和如今某些慈善家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可能他在捐款方面慷慨解囊,但是除了钱,他还能给些什么呢?他会不会把地上丢下的纸片捡起来?遇到小孩一个人在哭,他会不会去关切的问小孩是不是走丢了?在雨中看着行人匆忙奔跑,或者在雨中苦等公交的时候,他会不会停下车来载人一程?

我想,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评价自己,也是一样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家的这句话,我觉得不只仅限于我们所理解的福和祸,扩展开来应该分为阻碍现状发展和有促进现状发展的两种事物。

我一直在自己失望的时候鼓励自己,任何事情发生都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换句话说,我坚信,一切事物在偶然中都有着必然的成分,一个人的命运不是决定于他的出身,而是取决于自身的意志品格和价值观。

历史中的刘邦,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据史记载,刘邦年幼时,经常逃学,常被老师训斥,但他性格豪爽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治理商业,也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恐怕到了这个自称发达的现代,这种人我们通常也不会把他当做潜力股吧。

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项羽一直被称作是个真英雄铁汉子,可是大汉的天下属于这位英雄吗?

究其原因,历代的学者各有评述,意见不尽一致。学者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有四:

一、对待生命认识不同;二、政治天分与政治主张不同;三、战略、策略不同;四、用人态度不同。想想刘备的所言所行,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偶然中含着更多的必然成分。

毛泽东评论: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豁达大度的皇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

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不用用功读书,一般人看来是不符合常理的,我们名之以“祸”。可是有谁知道不读书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的观点还是这样。讲到这里,禁不住提到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没能够完成大学学业,这对于一般人来说,用个祸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有人好好读书了,做一个好学生乖乖去上课,写作业,完成老师要求的作业,在考试中也总是拿优,在挂科人的眼中,这应该是一种福吧。

可是为什么那些没有完成学业遇见祸的人,却能够拥有完成学业的那些人这辈子都望尘莫及的事业大绩呢?

没有完成学业的祸,带来的是专注于自己所爱的福;考试全优和师生夸赞的福,带来的却是失去所爱的祸呀。

在校园中学到的东西,远远没有在社会中学到得多。就像前几天听到的一句话,“我真不知道纠结了这几个月的正余弦定理,会在我以后的人生中起到什么作用”。说实话,这个问题好多人都没办法回答。随着读书生涯的进程,我们所有人的爱好也在逐渐丧失,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东西,只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评价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相仿,评价事物的福祸,也只有最终的成败。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不是么?

所以,福与祸本就好难下定论,我们也根本没有必要在经历到一点不如意时就说自己失败之极,也不要在小有成功时就洋洋得意。在自然面前,人类只不过是它的小孩子而已。当某些人骄傲自满时,自然笑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情才得意淡然,生活亦才得以随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有一种物体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独一无二,无双无对,遵循着自己的法则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它可以作为世间万物乃至天地来源的根本。我不能准确地描述出它的本来面目,只能用道来笼统地称呼它,勉强把它形容为“大”。“大”是指不停地运转、变幻,也就是说它无处不在、无远不至,穿行于古往今来、八荒六合,到达极远处又返回事物的根本。正因为道是如此无穷无尽,所以说道很大,从而遵循于道的天、地、人都很大。宇宙有四“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必须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古代先哲的思想的进步性,这几乎与现在享誉天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如出一辙。

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道是永恒地存在着,万物都根据这个道而产生。”如果他和马克思生在中国,那么他们必定会是老子的知己,并且必将胜过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

《道德经》所指的道,在我看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所谓的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老子生活的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奥秘知之甚少,不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更不用说用高科技的仪器去分析现在我们经常耳闻目染的原子分子之说了。但是,老子对宇宙的看法与目前最先进的思想居然如此相近,甚至堪称唯物主义的开山鼻祖。

道家在承认人类意识能动性的同时,又肯定了自然与社会规律,其中闪现的正是我们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光芒!

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一句中,含着道家对人类在推动世界发展中的肯定。的确,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造纸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但陡然一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又为人类能力所及范围做出了限定。显然在道、天、地、人四大中,人居于最低层次。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在某些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有些时候真的弱不禁风,甚至在明知道自然某天会在人类的逼迫下趋于崩溃,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束手无策。

生命之河,自古在岁月的土地上奔流不息;思想之巅,亦在苍穹的斗转星移中升腾莫止。 如今,先哲虽已远逝,明哲尚存。凝结着道家代代传承者坚持不懈的汗水,为道者的智慧,将永存于人类灵魂的史诗中,并且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生之行,以道作心,困苦荣辱,亦无足轻重尔。正所谓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也。

以上是我对道家三句名言的理解,生平首次静下心来思考并记录自己关于道家的所思所想,可能因见识短浅,对古哲有所曲解,还望海涵。

 

第二篇:感悟名言

感悟名言

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我积累了许多名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学森的一句名言: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成果的。我对这句话有所感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最终你还是会成功的。

记得四年级的一次月考,我由于马虎白白丢了七分,我十分难过,这时汪老师走了过来问我;“这次为什么只考了93分呢?”我哭着说:“这次我太粗心了。”老师告诉我只要对自己不失去信心,坚持不懈就会成功的。果然经过我又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满分,这是老师笑眯眯的走过来对我说:“你看只要坚持不懈,不放弃,就终会取得成功的,对吗?”我笑着点点头。

还有一次,汪老师让我去参加外语大赛,有好多文章等着我去背,还没过几天就想打退堂鼓,这是我又想起来老师说过的话了,终于我在比赛中获得了荣誉证书,从此一会我便在卧室里贴了:“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成功的”这几个大字。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天才,只要做到上面的这句话就成功的。钱学森这句话多么富有哲理啊。

吉林松原宁江区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初一:于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