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是真的华尔街吗?

在国内投行工作的朋友们看过《华尔街之狼》 这部片子之后都惊呆了——这太过份了,天天吸 毒、叫应召女郎到办公室,投行怎么可能是这 个样子?!

携手合作《华尔街之狼》

票房大获成功的《华尔街之狼》最终还是没能 给莱昂纳多带来奥斯卡男主角的殊荣。

在国内投行工作的朋友们看过《华尔街之狼》 这部片子之后都惊呆了——这太过份了,天天吸 毒、叫应召女郎到办公室,投行怎么可能是这 个样子?!

《华尔街之狼》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华尔街?这 个问题我也问了那些在外资投行工作的朋友 们。一个朋友说:电影太夸张了嘛!但他说 的“夸张”并不是指嗑药和找小姐的部分。他是 说男主角挣的钱多到现金堆满床,还得不停找 人把现金往瑞士运的这部分太夸张。

“在20xx年金融危机之前,真实的投行就和 《华尔街之狼》里呈现的一样。”曾经在国际大 投行日本办公室工作的朋友Jeff这样告诉我。

“所以吸毒和找小姐都是真的吗?”

“对啊,这些都是真的。给你讲个真实的事儿, 有一个资深的交易员就在办公室里开电话会议 的时候叫了一个小姐来……”

我瞪大了眼睛:“难道公司不管这种事儿吗?”

“他是个资深员工,没人会管他的”,Jeff笑着 说,“公司看重的是业绩(performance) ,只要 有业绩,其他都无所谓。而且,其实做交易的 人需要这种刺激,这样才能把一些很棘手的票 成功交易出去。《华尔街之狼》里面男主角刚 开始工作的时候也遇到很难找到人接盘的股 票,交易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外力产生非 常的刺激和兴奋度,使他能够顶住压力、承受 风险,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交易任务。”

至于吸毒嗑药这件事,好几个投行工作的男士 都很平静地跟我说是很常见的。实际上20xx年 有部关于金融危机的纪录片《监守自盗》 (inside job)中甚至给出了为什么华尔街的这些 投资银行家要吸毒的科学依据:有神经学家做 过一项核磁共振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 赢钱时大脑中受刺激的区域,与人们在吸食可 卡因时大脑中受刺激的区域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吸毒和寻欢都是华尔街做股票交易的人 保持做交易的势头和动力(momentum)的外力 手段,或许也可以说是“打鸡血”的方式。关于 这一点,在《华尔街之狼》的开头部分,莱昂 纳多饰演的男主角在被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饰演的资深投资银行家带到餐 厅吃饭传授如何做交易和销售股票时就已经明 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了。

马修·麦康纳今年刚刚凭借《达拉斯买家俱乐 部》一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他和莱昂纳 多在餐厅吃饭这一段唱了其自编的《槌心 歌》,成为本片中的经典桥段。

《华尔街之狼》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 当时在华尔街工作的收入是惊人的。“我的一个 朋友90年代初的时候从中资的银行跳槽到雷曼 兄弟当交易员,刚进去年薪12万美金,这和当 时国内的工资相比真是天文数字。”在香港做买 方交易员的Neo这样告诉我。“从前华尔街给员 工发的佣金也高,做成100万美金的交易就有 20万美金作为奖励给你,而且都是现金。”

“直到20xx年以前,公司都还大手大脚地花 钱,因为挣的钱实在是太多了。”Jeff说,“出差 全坐商务舱,票价都得5、6万吧。公司要搬到 更大的办公室,搬家的时候那些昂贵的 bloomberg终端键盘都像倒垃圾一样扔了。公 司会租特别大的办公室,有时半层空间都空 着,但公司根本不在乎这种成本开支上的浪 费。”

华尔街的sales们招待客户吃饭、找小姐花的也 都是公司的钱,他们拿着公司给的“黑卡”随意 挥霍,然后以电脑维修费、咨询费等名义把这 些钱入帐,这在华尔街完全不是秘密。

20xx年金融危机是个分水岭,一切都变了。 “监管严格了,我们不可能那样花钱了,因为也 挣不到那么多钱了。现在很多奖金都延迟发 放,甚至就取消了。”在美资投行做sales的 Nina说。

在香港trader的工作时间一般是12个小时,从 早上6点到下午6点,以前下了班,这些交易男 们下了班就直奔酒吧的happy hour。金融危机 以后投行每隔两三个月就有一拨裁员,大家都 担心随时可能被裁,去酒吧的投行人明显减 少。

不过要是真被裁员,就会拿到一大笔补偿,很 多人算过,现在奖金大大减少甚至拿不到,被 裁员反而划算。所以有的人还求老板把自己裁 掉,拿上一大笔钱之后就离开这个行业。

“我见过很多人都纷纷离开投行创业去了,比如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就离开投行之后开了一家自 己的小店。”Nina说。

现在要是Sales请你们吃饭会是怎样的场面?我 问在买方机构工作的Neo。

“前几天有个美资投行的sales请我吃饭,他挺 不好意思地说,现在额度控制了,只能请你去 福临门吃个套餐了,一个人2300元左右,也不 好多带朋友,只能带一个。”Neo说完笑着看了 我一眼:“福临门你知道吧?就是香港富豪刘銮 雄的?食堂?。以前港产电影里总是提到的,黑帮 的人请吃饭会说:老大给你在福临门摆了一桌 压压惊……”

之前听过了太多对《华尔街之狼》的批评,在 和这些华尔街投行的朋友聊了一圈之后我却不 得不得出结论:电影里那些声色犬马、纸醉金 迷都是真的。

不过我仍然不死心,又问了Nina一个问题:“人 们都说华尔街就是money-making culture,

一 切都只向钱看,你觉得你们在工作中真的都是 这样吗?”

我很期待她说“不是的”,没想到她马上回答 说:是的。因为这个行业所有的人都在这样 做。很多时候你明明知道要推销给客户的产品 是有风险的,你还是要销出去。如果你觉得良 心上过不去,你可以不推,但你的业绩就没有 了。有些sales做个两年就要跳槽,因为他很清

楚他销给客户的产品到了两年头上就会出问 题,他觉得无法面对客户于是就跳槽走人了。

华尔街投行的不稳定性一直很大,如何直面自 己的良心恐怕也是离职率高的一个原因。

最后我们还是聊回了电影。《华尔街之狼》仍 然不能算是让人满意的关于华尔街的电影。莱 昂纳多的演技越来越厉害,他完完全全诠释出 了一个聪明的、放纵的、贪婪的股票经纪人形 象。然而也就是仅此而已。是的,他演出了聪 明、演出了放纵、演出了贪婪、演出了金钱至 上,但由于剧本原因,他无法像迈克尔?道格拉 斯(Michael Douglas)那样演出一个真正的投资 银行家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华尔街之狼》呈现出了华 尔街当中一些真实的元素——那些“坏”的部分, 但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华尔街电影,因为除 掉洗钱、嗑药和召妓,金融的部分只成了若有 若无的背景元素。

至今在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平衡上做得最好的电 影还是那部19xx年的《华尔街》。那里面有纸 醉金迷、夜夜笙歌,也有金融圈的尔虞我诈、 精心算计;有人性刻画,也有金融常识;故事 完整,细节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推敲。《华尔 街》不仅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也成了现实中很 多商学院推荐的电影和教学案例影片,有人称 之为华尔街的浮世绘。

甚至《华尔街》的续集《华尔街2:金钱永不 眠》也无法超越当年的这部经典。《华尔街2》 从电影开头的部分就不合情理了,男主角希亚· 拉博夫 (Shia LaBeouf)饰演的一个小小的交易 员和后来跳入地铁轻生的大老板能走得那么 近,还能在办公室里与老板告别时吻他光秃秃 的额头,这在现实华尔街职场中是几乎不可能 发生的事。

《华尔街》的男主角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当年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 男主角,未来不知能否有人会因华尔街类型的 题材再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项了,对此我表 示怀疑。

 

第二篇:肖临骏:《华尔街之狼》,金钱与信仰

肖临骏:《华尔街之狼》,金钱与信仰

《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的第23部影片,也是我认为20xx年后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老马丁七十年代最好的代表作是《出租司机》,八十年代是《愤怒的公牛》,九十年代是《盗亦有道》,那么二十一世纪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个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电影与传统的犯罪电影有着本质的差异:它不在影片中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更不给人物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局。它把焦点放在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极少关注受害者们。在表面看来,这简直是一场宣扬金钱至上的“海天盛宴”;但只要观众愿意去体会影像背后的片段剪辑、人物的命运变迁,体会字里行间没有被明示的讽刺和抨击,这作品就是一壶老酒,辛辣凌厉,层次丰富,意味都在回甘的留白里。

金钱与信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一只华尔街上嗜钱如命的恶狼,他靠毒品提神,靠女人放松,一步步向金钱这个终极目标不懈靠近。影片一开始,贝尔福特就自述金钱对他比毒品更有吸引力。他说这话时刚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来吸白面,他面对镜头直接与观众对话,神情放松而兴奋,语调洋洋自得。从这里,一个明显的推论是在华尔街上,金钱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叫人欲仙欲死,欲罢不能。有了这样的推论,便会有接下来的道德判断——既然毒瘾有害,那么过量的金钱与物欲也能致人死地。

可真相是这样的吗?

贝尔福特的确锒铛入狱了,可他并未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当不肯收受贿赂的FBI探员在破烂的纽约地铁里读着贝尔福特入狱的新闻时,地铁里很可能就是贝尔福特兜售垃圾股票受害者的普通劳苦大众们神情漠然,没人对这新闻有一丝一毫的反应。与此同时,贝尔福特穿着雪白的狱服在监狱里打网球,要不说那是监狱,我还真看不出来那身狱服和高级乡村俱乐部里的会服有什么差别。不仅如此,贝尔福特离开华尔街后混得一直不错,要么教人脱贫致富,要么当成功的大众教育家,写致富的心灵鸡汤,全世界巡回教授销售技巧。

要是上瘾能玩成这样,那上瘾似乎也挺好。

也许这本非“金钱如毒品”的劝诫?

那么换个思路。贝尔福特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他在功成名就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可他在离职演说上却真情毕露,越说越激动,他不怕被罚钱,他就是要继续玩下去。金钱对他,早已超越了物质性甚至心理性的依赖,上升成为信仰。

既然是信仰,那么金钱所代表的东西就必须是一种精神需求。那是成功、出人头地的社会地位,那是一种美国梦式的价值观——英雄不问出身,相信只要你按照成功学的教导付出全部,机会就会对人有所垂青,你就会获得尊敬、地位、名望和梦想的一切。

这说法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实现理想”,“只要信奉上帝就能

进入天堂”,“只要坚定信仰,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信春哥,得永生”??贝尔福特成为了销售专家,那些人在礼堂里听他宣传成功学的理念,那种热切、投入、渴念,跟听着赞美诗伸出双手泪流满面的教徒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

从逻辑上讲,任何说只要你怎样怎样努力,就能获得什么什么的宣传,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至少也是不实的夸张)。为了保证谎言不被拆穿,就必须扼杀那个看见皇帝不穿新衣的小孩。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信仰、生活方式得以扩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征召更多的同道中人,同时把信仰体系外的人彻底边缘化。

那么怎么才能让不信邪的人加入组织呢——必须要把谎言做实。怎么做实?没人见过天堂不是吗,我给你建一个,庄严的教堂,宁静的氛围。你说不怕地狱是吗?我给你描述一下:骨肉分离,永恒的痛苦,可怕的魔鬼,万劫不覆。你不是想知道成功什么样吗?我给你展示一下,香车美女为所欲为,物质绝对等于幸福。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你看好了,平淡每一天都在被生活蹂躏,无情无耻毫无怜悯。

谁要跟你说真相,相信我,那都是losers,我们羞辱他们。

谁要跟你说没有上帝,相信我,那都是异教徒,我们烧死他们。

只要金钱所代表的人类成功和等级制度存在一天,贝尔福特式的成功学就终将拥有市场,物质与灵魂之间的战争永不止息。肖临骏:《华尔街之狼》,金钱与信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