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句简简单单的话

这30句简简单单的话,却美的让人心碎,值得收藏!

引导语: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1、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没心没肺,才能活着不累!

2、不要轻易把伤口揭开给别人看,因为别人看的是热闹,而痛的却是自己。

3、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乞丐一生过着“得”的日子,善人一世过着“舍”的生活。 生活中苛求得太多,你就会背负得太重。“大舍”是有大远见的一种境界,而大舍的必然结果是“大得”。

4、无论你多么讨厌你的学校,当你离开久了,还是会想念它。

5、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感同深受这回事,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6、人生的旅途中,你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需要自己走,需要自己扛。不要感觉害怕,不要感觉孤单,这只不过是成长的代价罢了。

7、其实我很难过,只是骄傲不让我说。

8、做个独立的女人。既要信任爱人的能力,也要有能力保证自己的生存,发生问题可以和爱人同吃苦共患难,做得贤惠老婆也做得事业助手。富有的时候不挥霍,贫穷的时候不寒酸,精 神上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经济上有自己的收入和交往的圈子。独立,是一个女人最大的精彩。

9、每个人都会犯错,你若真的深爱一个人,无论他以前如何对你,无论他犯什么错,你都会去原谅,甚至为他找理由。你若不爱一个人,可能对方只说错了一句话,就立刻翻脸分手。所 以,当一个人抓住你的小错而分手,不是因为你的错,而是因为不爱你。原谅这种事,只和爱的深浅有关。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原谅。

10、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长大了,成熟了,很多事情就看透了。累了,难过了,就蹲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别指望别人能来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眼泪是你自己的 ;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你一定要坚强,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就是你一个人的人生。

11、当遇到合适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就不要犹豫,犹豫之间,他或她就有可能成为她或他的人。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也不要贪图精神的高尚,世间没 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贫贱富贵,开心就好。

12、每个人都会有技不如人,寄人篱下的时候。不要自惭,也不必自卑,我们都是凡人,过的是平凡的生活。当被别人忽略、非议、陷害的时候,要学会把握自己的节奏,只要内心不乱 ,外界就很难改变你什么。不要艳羡他人,谁都有苦痛;不要输掉自己,振作比一切都强。

13、有时候,虽然能想明白,但心里就是接受不了。

14、世界上只有三个人可以无条件地一辈子对你好——老爸,老妈,还有你

自己。所以,无论任何情况下,一定要尊重爸妈,就算他们把你逼到绝路也一定不能和他们吵架,不能伤害他 们,爸妈永远是你身后的一面万能墙,为你挡住各种危险。

15、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16、你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会仰视你,只会对你敬而远之;你把自己摆得过低,别人未必会尊重你,觉得你是矫揉造作。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真实可信才能赢 得认同和亲近;不要过多在意别人怎么看你,生活在别人的眼神里,必将迷失自己脚下的路。只要你足够平和真诚,没人可以拒绝你。

17、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只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

18、活着,要紧的是姿态。

19、重要的人越来越少,剩下的人越来越重要。

20、年轻的时候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21、人生是一幕又一幕的舞台剧。现在,我们同台,手握一样的剧本,想来心中已充满幸福和感恩。

22、升学、恋爱、成家、创业、离别??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恐惧,可是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23、没有什么可怕的,你要相信一切都会好好的。即使你很害怕,很痛苦,很迷茫,也不要放弃希望,未来的你幸福的你,在等着现在的你恐惧的你。

24、我将暴风般的爱情藏在心底,那是为了不给对方任何心理压力,我的爱情越是珍贵,相对地,也越珍惜别人的爱情。

25、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26、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 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27、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是,我知道了真相,你却还在说谎,还说的那么真,那么深。

28、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29、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什么生死相守的誓言,只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30、不要为了一个人而活,一个人去承担两个人的爱情是很痛苦的,只有两颗心去真心经营的爱情,那才是真正的爱情。

编后语:生活总有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不要抱怨生命给予太多的缺憾,不要埋怨生活中太多的不完美。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没有壮观。生活若总是那么完美,又何谈意义 ?所以我们修炼的,就是一颗热爱这个世界的心。

 

第二篇:用极浅近而简单的话来说

姚宗勋先生逸文集萃----薄家骢整理

85年元月姚师弥留之际,于病榻之前嘱我以重托。叫我在他老人家身后,将他所有的文字资料妥善整理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遗产。恩师仙逝之后,在敖石鹏先生的主持下,由承光师弟陪同将姚先生住所内凡带有文字的纸张、本簿、信件、书刊、杂志甚至一些毫不起眼儿的不规格纸片包括广告包装纸、香烟盒之类的物件加以收集整理,所有这些东西装了整整一麻袋,带回我的家中进行仔细的清理择抄。深感恩师的重托,怀着对老师的无限思念,我开始了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地誉录整理工程。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精心劳作,反复核查终于整理出一份姚宗勋先生的珍贵遗留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分散、拉杂但不啻是一部意拳宝典。对于一切有志于拳学研究的有识之士,不失为《武当剑谱》、《少林秘笈》一类的武林宏篇。姚先生生前谆谆教导学生们,希望在他身后大家团结一心,把各自的心得体会往一起“凑”。遵照他老人家的意愿,我手中的全部资料不敢私密,奉献给大家以期达到恩师拳学思想发扬光大之目的。

用极浅近而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一举一动,甚至极小极微的都要有意义、有精神不可无的放矢,亦即先师所说:“在于心意之领导精神之指挥。”

动作顺乎自然,合乎需要。

“心意把”我个人体会就是把握心意。

人身内外一体,意动一致。

动作时不论姿势优劣与形式繁筒,只看全体大小关节能否上下、前后相互为用以及神经支配之大意和气血之流行与调解呼吸所发之弹力如何,总以达到得力舒畅为止。

精神严肃、力量活泼。精神与力量都要“不丢不顶”、“亦丢亦顶”,精神要照顾全面,力量在反复建立平衡与破坏平衡。

“三角力”系指发力前各关节均应成钝形三角形(主要是腕、肘、膝)发力时上臂向前旋转、拧裹而出即所谓“螺旋力”。

坐式:两脚悬空,周身不易得力,通过坐式练习求力,身法、步法易平稳灵活多变,为技击桩主要环节不可忽视。

钱砚堂赠芗老“夫子之墙高千仞,君能入室且登堂”。

臂部撑裹拧抱,肘部约曲池穴位处意向外指,肘部外侧向内裹,腕部微拧(拇指一侧向外,小指向内) 小腹松圆是调整胸腹之松紧。

站桩求力水中,水流轻缓不拘从何方流来。身体随之应和微动(进一步多收少放)上下一致、浑然一体,不做中流砥柱。

试力为缠绵不断,发力一触即发,就是断。

讲单、双重是为了不暴露“中”,发力讲角度、方向、火侯,劲力尤为重要。

正面发力放人要让对方重心放在己身胳膊上,而后突然转方向发力,才能将人放出。

站式四手心相向似挤一球,肘尖部外侧稍外撑,内侧向内滚裹, 上下臂弯曲度大于90度。 单纯防御的方法

以上诸条是为了避免双方受伤害及提高技能而设。练习即久在推手中能分析对手的力量的方向及目的,从而达到既可保持自身的力量平衡,又能动作裕如,后就可作进一步的锻炼,除不许击打撞踢外,其他限制降低或无限制。

基本求争力法……风府穴(不是第七颈椎)用意挺颈,全身后靠要拉紧有弹力的绳子去拉手,而手去拉紧前方的绳子,设想前后两个力量对抵相消,手不为所动就行了。后手如抱着一个有弹性的球,当身体去拉前手时,用意去抱球,以呼应前手。

争力就是全身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力牵引,共争一中,上面所写是求争力之初步,仅有前后之力故名二争力。

反应基本训练

(一).求得整体争力之后,周身皆知有弹簧相系,则本身亦如一大弹簧。然后设想有敌人轻轻来推或击某处。〈或上下、左右、前后〉意念一紧立即从一中心而异向发出,习之有得,设想人迅速猛击,意念一动力既可发出但不可见形,即所谓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二).设想站在一块漂浮的木筏上,忽而前后倾斜、忽而左右摇荡、上下沉浮。前倾则后移,后倾则前移、左右移动、上下压提,用意去作不可见形,注意整体不靠单纯腿部,不要有固定顺序,缓慢到加速。此为站桩时调整具体松紧及训练步伐灵活的基础功夫。

精神高度集中时,多有身体不自觉的僵板不灵,所以要锻炼在精神高度集中时,身体仍能相对地放松,唯有这样,才能动作敏捷、呼吸自然通畅,动作乃可以持久。

松腰坐跨,木支撑、绳吊系,膝关节亦然。

搭手既不要脱离“点”又要控制对方。

争力主要相争之处有三:

1,头顶与两脚中心。2,颈与前手腕。3,两手左右争。

练习:绳有得后,再设想周身毛发飞涨与外界联系, 互相牵引,身体不能动转而又处处都微动的意思,这就是拳家所说的“顶上力空灵, 身如绳吊系”、“形松意须紧,毛发势如戟”之意。练习时要用意不用力,实则意念一往自有轻微的力,不要再有意用力。要注意形曲力直、八面出锋共争一中。这一中指的是头顶与两脚中心这一条线,是均整轻灵的关键处。拳术前人所说“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即指此而言,作时一定要意念切实,可是不能执著。

反应练习(二)

不通过大脑就能发力,猝然遇袭击不及思考即可自卫,进而作力向一方连续发出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

发力和试声同时而作,同时胸窝微收,两肩微向内扣,上体前面略呈凹形,其目的是变平面为凹型,以滑开来击力量的尖锐点小腹实圆即气贯丹田之谓

试声每日十次即可。

试声的意义还在于,在发力的瞬间提高防御能力,减轻或抵消反弹之力。发力时为防御之薄弱环节。

前人所谓气贯丹田亦意拳所谓发力时“小腹实园”练习即久会感到周身内部随之微涨。

蓄力就是储备力量,准备发出。基本练法站桩即精神集中,神不外驰,力向内收,全身不可有平面处,大小关节无处不曲,曲处具有力含蓄于内。动作时更要注意上述各点,是否有空白处及不足之处,心意照顾周到后,全身力量才可统一,气力一致趋于圆整。所谓“动静处中,能守能用”。 补充日期: 2004-06-11 10:14:36

推手:

第一阶段在外力之下,动作不停变化,还要保持力量平衡。

第二阶段即保持自己平衡,还要破坏对方的平衡。

第三阶段打乱对手平衡状态而对手正在为稳定自己重心而重新调整步位平衡时要掌握稍纵即逝之时机猝然发力。

发力

动作极小,时间极短突然迅疾刚劲之力,犹如火药之爆炸耳。意念支配,意之所向,神即随往,筋骨因之运动而发力。顺乎自然,达于体外,力未发时由意念将力回争(缩)即平日所练之争力。欲先利用一争之弹力,突然发力。当力之发出,肩、肘、膝、胯全身各关节处均起锋棱,其锋棱之意,非指外形之屈伸,全身关节骨缩筋伸,处处有力出锋,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应,互为应和,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正发力

1.虚握拳须用三分力。

2.力发至前足尖。

3.除拇指外皆向前上方指去。

4.设想大臂为弹簧,往回一压即可撞击肘关节。

5.力透敌背。

6.头、前额向前撞,顶心斜向前上顶。

7.前后臂所成角度应大于直角,双臂未发力前,成略小于45度角,发力时略大于 60度角。 腿脚发力

与行走发力法同,设想与敌将接未触之时,肩架不变,后腿突然提起,脚尖向前方向伸出。同时头向上顶。在设想己触敌身(高不过膝)头与脚腕互争,踏地之腿有力向上蹬地,而向前送髋直催至足尖。

膝部发力

同上。小腿不前伸,突出膝部与头之突争。

侧后方发力

设想敌从右肩处推来,左手拧转前伸,右手拧转稍向后拉,两手与前方争的同时,两手也互争。其力集中在右肩向后方撞去,同时头须向右侧后方拧转,眼向后看去(脚下微拧)。

行走发力

1,前进:前足一着地时,力即发出,同定位法。左右:略

2,退步发力:在向后撤步时向前发力,当前步后撤至适当位置(其两脚距离与浑元桩步法同)脚一着地力即发出,如定位发力法,其不同点在于前步后撤形势即变成前步变后步,后手变前手。例如左步后撤时左手左肩左胯趋后移之势向后争,右手不动,待左步踏地时猛向前手撞击。 向后发力(又名惊力)

准备式与一法同,设想敌人由下方紧托腕或臂或由上方猛握腕或臂,此时双腕微拧,双手猛握拳(不可握实〉其力向回争欲将假借弹簧突然拉断,随之即起,恢复原状。其神情犹如突然受惊。 向前上方

准备式与前同,设想敌人经前手上方向我头部击来,身体(以头部为主宰)稍向后下方靠去与前手相争,同时前后手亦争两手及两前臂拧转。设想我前手己将触及对方下颌部和头部之时突然发力,手指力须向斜上方指去。

向左右侧方

准备式同。设想敌经我前(左)臂上(下)向我头(腹)击来,身体以头为主宰,稍向右侧方靠去与前手争。前后手亦争,拧转同法。发力时前手拧转前指对方头部(约成60度角)后手前伸与前手位置相当略低于前手约十公分,指向敌人胸部。

清赵藩“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文武之道,一张二弛”

张驰宽严即松紧

紧是用了力,但不过大,所谓僵就是动转不灵了。

阻力感:阻力强弱由自己的设想而来,设想“松”“又松又紧”“紧”都要练,也就是在松紧反复变化中去摸索,达到似松非松的境地。松中有紧、紧中有松全凭一念支配。

推手普遍问题

1.发力时机 2.准备时间过长

斜面问题

斜侧面使对方的力一部分落空,力的指向偏斜。用力量指向的变化和步法、身法的移动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重心的升高或降低来破坏对方的压力,同时也用这些变化去进逼对手直到感觉

(接触点的感觉及对方所处的位置)对手的力已很难变化(僵)被动的形势下再发力。在练习中当然免不了错误,判断不了力的瞬间的变化。

学自抽象起,精神须切实,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用法不露形,用力纯在意,意力不出尖,浑圆无定式。

意拳原是心意拳的名称之一,据芗师云自戴龙邦后始称形意拳。至今河南地区心意、形意并有。至今少林僧仍以心意拳为少林正传,实则形意源于心意,但经发展演变后已不同于心意。芗师云最早名老三拳。即践、躜、裹。践指步法, 躜指手臂,裹指身包罗万象也。芗师于40年在拳学要义一文中,曾有如下文字:“……要知形意嫡传并无十二形练法,然周身十二形之意,当尽有之。亦无相苛之论,不过指五行为五种力之代名词,非手法与套也。”

38年时芗师曾谈及当年改用意拳为名之意,因当时一般习形意拳者尽习套路,追求招法去道甚远,故以意拳名以示区别于形意拳。回想先生当年年少而辈行尊,独得郭老秘传,语多锋芒或少含蓄,因而遭致众嫉,致背后以疯子呼之,甚或说芗师是冒称郭老弟子等等,亦促成改名为意拳之主要原因之一。

《意拳正轨》一书,前后之原由经我兄说明后始悉其梗概,道新兄尚在津,当抽暇往访,以明该书的助写者有谁?

当年偕韩兄往访王矫宇氏之杨先生,己忘其名,在记忆中从芗师学约年,余即离去,由其改写,当难存真。

《心意要论》一书, 芗师称之曰“老拳谱”,弟之看法,该书为人伪托武穆之名,心意拳为少林嫡传。芗师曾对弟言之者。且今日少林僧(嵩山少林寺)尚称心意拳为少林镇山之宝。

据少林拳术秘诀一书(中华书局版)执错传拳客外行,曾言及少林掌故,清初明宗朱由畴至少林落发,徐徐请武技,当代名拳师山西白玉峰觉远上人(落发于少林寺)等四人,至少林精研拳技,少林拳技达到前所未有之境地。少林报驱鞑虏复明室之旨清室于康熙、乾隆年间曾两次林烧后又复建,剿抚双施。今日少林寺内尚有文字说明。乾隆曾于方丈室住宿一宵,山门匾额为康熙手书(雍正于少林亦有渊源)芗师言意拳与少林嫡传心意拳是一源,但非受嫡传-派之继承人不传。姬公(际可)清初人,何以托游终南山得心意拳谱(武穆著)研习三载拳技成,我认为是假话。古代人一向尊师讲师承,何以不称师承传人,又推民族英雄为属,是有意焉。与少林被剿有关,不得己而讳言师承。79年弟曾偕同道杨绍庚等去嵩山,曾与该寺正觉和尚谈及少林往事,被避而不谈。后因询问横临和尚(芗师民初至少林寺时之掌门人)有传人否?正觉愕然始询何以知横临(字恐有误)然后始畅谈往事,自言未学武技,幼时在寺得识横临和尚及其传人。临别尚频频言及因尊前辈嫡传拳技一丝不能增一丝不能减,保守之态可掬,亦可见重视之深。

芗师呼为老拳谱,且时引原句以教人《心意要论》流传即早而又精深的拳谱,是《意拳正轨》之出处,弟之谬见如是。

《习拳一得》脱稿于50年秋与《大成拳论》前后相距约十余年,高出前作亦当然耳。

《拳术新论》一文,37年冬芗师口述,执度兄执笔,38年发表于北京晨报后又印成小册题为“致科学的内功拳著者”现尚有存者。

《意拳新编》亦执度兄撰写整理,前后所记并就正于芗师拟正式出书,39年油印80册,请同门人高明人士提出意见以便修改,曾赠弟一册,并再三致意。后以时局变迁未果出书。齐执度幼学于芗师即由站桩法入手,偏重于理论与健身于技击则浅涉而已。齐义为齐振林氏四存学会会长,是颜李学派学者,幼学陆军,民初曾任陆军次长。芗师执教于“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时齐代正任次长职,与芗师过从甚密。

大兄以为芗师造诣早已超出形意之范畴,所见甚是, 芗师生前嘱云学术一代应比一代强,若一代不如一代,那就不成学术了。亦有言外之意,先生亦嘱言个人之功力与郭老远不能比。

早年形意拳前辈中以李存义先生推重芗师,张占魁先生亦然,后芗师至沪得遇钱砚堂先生过从无间,钱先生曾有诗为赠中有“夫子之墙高千仞,君独入室且登堂”钱老父子系有恩于郭老,幼即学于郭老。

郭元是郭老养子,郭老下世时,郭元尚幼,尊郭老嘱后从芗师学拳,30年代末逝世于深县据弟回忆,张玉衡先生未援文于报端介绍芗师,《大成拳》之名于40年6月始见于报端。我兄对《大成拳论》之文字有看法请稍后数日,弟将《拳学要义》一文核对后寄上一阅,便知芗师当时态度矣。 补充日期: 2004-06-11 10:15:23

蓄力就是积蓄力量准备发出,基本练法就包含于站桩内。即精神集中、神不外驰、力向内收全身不可有平面处。大小关节无处不曲在动步法时更要随时注意上述各点,是否有空白点及不足处。心意照顾周到后,全身力量才可统一,气力一致趋于圆整,所谓“动静处中,能守能用”。

试力:在站桩练习后即可作试力练习,以便相互参照。在站桩中通过意念假借之法,摸到上下、左右、前后皆有引力之实感后,可断言之稍一动作气力全消,试力之目的要在动作时,通过意念诱导从而掌握争力。初试先用手去感触大气之阻力,有所感后即用与阻力相当的力量与之应和,逐渐用全体去试,试时身体要均整,骨骼支撑,关节灵活,筋肉收缩,似松非松。

发力在拳术(包括器械)锻炼中是主要的功夫之一。其他运动亦然。其力须在动作极小,时间极短,能突然发出迅疾刚劲之力,犹如丸药之爆炸,故前辈名之日爆炸力。身体之动作,由于意念之支配,意之所向,神即随往筋骨因之而发力。顺乎自然达于体外。力未发出时,由意念将力回争(即平日所练之争力)欲向前发,则力先向后争、欲后发则力向前争、欲上则先下、欲下则先上、欲左则先右、欲右则先左争。利用一争之弹力,突然发出,当力之外发,手、肘、肩、胯全身各关节处均起锋棱。起锋棱之意非指外形之屈伸,全身关节骨缩筋伸处处有力出锋,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应互为应和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定位式发力法一(向正前方)准备姿势与浑元桩同,唯两手位置相当于两膝位置,手作虚握拳状(用三成力)拳孔向上手心向里发力时假设敌人经我前手下方用力击来,此时手与前臂皆向下拧转而前伸,将手伸至足尖位置时同时手心也拧到完全向地面时,设想己接触敌方脑部己所欲击之处,此时设想己身如巨锤,设前手至肘处为两铁钉,上臂设若两弹簧,身体稍向后争,利用弹簧前引之力猛向两肘处冲去。此时双拳突张,十指除两拇指外皆向前上方指去,其意要远若将双手插到敌背后一样。即所谓“力透敌背”之意。然其力一发即止,犹如手指去触一灼热红铁一样,一触即离使不为灼伤。此点非要外形如此动作,指其内力也。同时须注意下列各点,同时应和,精神统一,毛发如戟,目的在于发出一切能用之力。

头 前额向前撞,顶心斜向前上顶,牙齿相错若咬一薄铁片,舌根后收。

胸腹 心窝微收,肩撑肘横,突用短促之试声。在刹那间气贯小腹(有声无声均可)

下肢 膝微张,后胯稍后坐,后足下蹬,前足在脚跟微虚状态下,意欲直踩入地,但立即提起。 总之,做到好处内力如此非在外形。

前后臂所曲成之角度应大于直角。

双臂未发力前成略小于45度角,发力时略大于50度角。

发力法二(向前上方)准备式与前法同,设想敌人经前手上方向我头部击来,身体(以头为主宰)稍向后下方靠去,与前手相争(同时前手与后手亦争)两手及两前臂拧转法与前法同,设想我前手己将触及敌方下额部或头部,此时突然发力手指的力量须向斜上方指去,其他各点均与前法同。

发力法三(向左右侧方)准备式与前同。设想敌人经前(左)臂上方或下方向我头部和腹部击来,

身体(以头为主宰)稍向右侧后方靠去(相当于肘部前后即我侧方〉与前手争,前后亦争,拧转法与前同发力时前手拧转前指对方头部(约成60度角)后手前伸与前手位置相当,前手下方相距约十公分,指向对方胸部。

发力法四(向下方又名惊力)准备式向前。设想敌人由下方紧托腕或臂或由上方猛握腕或臂,此时双腕微拧,双手猛握拳(不可握实)其力向回争,欲将假借弹簧突然拉断,随之即起恢复原状。其神情如突然受惊。其他与前法同。

发力法五(向侧后方)准备式与前同。设想敌人向右肩骨处推来左手拧转稍向前伸,右手拧转稍向后拉,两手与前方争的同时两手也互争,其力集中右方撞击。同时头须向右侧后方拧转,眼向后看去。其他同前。

行走发力法一(前进)姿势问架步法均以应敌锻炼法同,前足一着她时力即发出,其他各点与定位法发力同。

行走发力法二(退步)姿势步法与上式向,唯要求向后撤步时向前发力,当前步后撤至适当位置(其两脚距离与浑元桩步法同)脚一着地力即发出,如定位法,其不同点在于前步后撤形势即变成前步变后步,后手变前手?例如左步后撤时左手左肩左胯趋后移之势向后争,右手不动待左足踏地时,猛向前手撞击。

腿脚发力姿势步法均与行走发力法一同,设想与敌人将接触时肩架不变后腿突然提起,脚尖向前方伸出,同时头向上顶,设想己触敌身(离不过对方膝部)头与脚腕突争,踏地之腿有力蹬地而前送,直催至足尖,膝部发力亦如是。小腿不前伸设想膝部接触敌人,力量集中膝部,其他均同。

肩肘发力法 姿势步法同。设想与敌接触过近,其他发力法己不适用,前手向回收头部转向向上顶,颈部微拧与前方略争,后足蹬地身体之力向肩部突然冲击。

肘部发力与上同,力集中肘部发出。

1.直手发2.下潜发3.跳步发4.后退发5.左右旁发6.双手发7.双变单发后退8.肩发9.背发10.腿发11.上臂左右发12.单手定发

行发力

1. 放球发 2.双手发变步 3. 单掩手发 自下而上左右 4.单手向后发 5.双变单发左右6.半步拳发7.旋转发分水发8.双手斜断发9.单手臂发三式

给国家足球队讲课提纲

1. 运动中支撑脚问题 2.合理冲撞问题3.跳起争空中球4.球在对方脚下套球冲隙5.力的问题打门6.控制球被铲倒起身迅速及靠近球(失掉重心后,恢复正常

在试力、发力时发现有薄弱及空白处,再由站桩中去摸。

筋有力而骨藏棱同“骨缩筋伸”关节处要收敛,肌肉要伸张之意。

“定中力”是指搭手时,用内在变换不定的力去牵制对方使之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故名定中力。 “中”不是单纯呆板(机械)指两腿的中线重心是可升降转移的。“守中”是在动作中处处要保持自己的均整。在对方力量失去均整或呆滞不灵时,或其力前或其力后,用自己的整力去冲击对方即所谓“用中”。

正面发人是把对方力量稍加偏斜,趁其力犹在向其身后斜上(或下)发去。这指双方接触后发力的一种,至于双方力合成的角度大小,就要看当时的情形了。要让对方重心放在自己胳膊上,而后突然变换方向发力才能将人放出。

劲到不了手上:

1.手上意念假借不真切,注意力不够(即局部松而懒)

2.肘、肩等关节及躯体与下肢关节等松紧呼应不协调。

3.摸劲时过于拘执、呆板、僵。

纠正法:1.站桩(静止)意念要远不过于注意手,而应着重手前的牵引之物(进 而作到六面力)有感即止。

2.试力(慢动)推手前之假借重物沾住。力在遒放之间。

“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具体的练法是假借后脖项有一弹簧直系于前步足足尖下,头顶心上指脖项微向后靠,摸到这种力后,再设想头顶心有一条弹簧,连于后脚跟处,顶心向上指,后脚跟向下蹬。都是用意去求,继而就意到力到。行动中的练法,在任意行走练习摩擦步时,足尖将一着地,头顶即向上后与之一争。进退都是如此。掌握后在练习头心与后足相争,这就是发力的最基本锻炼。正所谓“消息全凭后足蹬”。

上下体会脊柱之屈伸,小腹之位置。

推手退时要保持肩架,使对手无计可施。退步前脚悬空备蹬踏。

两臂合拳发力,争力点在后肩处。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些训练最重要的项目也许就是要学会静悄悄的杀人…..自信心会使获得超人体力和优越感。训练结束时,我们可以毫不畏惧地对付任何人。不论他的力气、身材、能力如何。教员教育我们对于任何可能发生的战斗,都要毫不犹豫毫不畏惧地去迎接,这种精神状态,连职业拳击家也极少具备。只要保持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已经稳操胜券了。 间谍的培训与招募 英人 雷蒙德。帕尔默 著

直拳要当栽拳打。

补充日期: 2004-06-11 10:16:23

练功时各大关节似有间隙。有助于放松。

所谓弹簧,即用身体作重心之移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身体要又去又回,处于矛盾状态。转折处不是匀速,应是变速。敌进我退不是敌进我跑,身体向两侧移动,总有一手指向对方口鼻间。要充分利用步法,要凑和,后步不动,前脚抽回再踩回去就放他。搭手要不即不离,搭死则无爆发力之变化。找对方的步法规律,走在前面等他,让他立足未稳而发之。

对手之间胜负,不仅在于体力和技术,而在精神、文化、内心、坚毅、果敢、斗志、私生活等综合体现。

要敢于把对手放进来打,不然打不漂亮、不脆。实力不够步子凑。

五指分开不可紧靠,虎口撑圆而指尖微敛,掌心内吸有持物不使坠之意,掌心外吐,手指外张有丝缚不得伸张之意,吸吐互为,不可偏重。

练拳经过:我15岁时(19xx年初)经小学同学傅某介绍正式拜洪连顺作老师(姓傅的一起学)学习弹腿长拳、枪、刀等。37年秋经洪介绍向王芗斋学意拳。

教拳经过:19xx年冬张壁(北京伪公共局局长,王芗斋友)随王在东单金鱼胡同1号教拳,同时还有韩樵。39年夏迁东四弓弦胡同6号,用的是四存学会体育班的名义。39年秋离开弓弦,帮洪连顺教拳,因洪生活困难,直到45年8月日本投降。

争力和反应练习

争力:意拳中所谓的争力,就是用意念引导全身重点在大小关节,上下、左右、前后互相牵引,共争一个中心,所产生的弹簧般的意中力。具有这种争力后,再经过试力、发力等步骤练习,才能达到发挥整体力的目的。

练习争力先由二争力入手,而后及于全身,以求整体的争力。无论是二争力还是整体的争力,都可以先在站式桩法中去摸索练习。

(一)二争力的练法,可用强壮桩的第一姿势,站好后,设想前臂腕部回弯处系着一条有弹性的绳子,绳子前端拴在前方某一物体上。例如墙、树等均可。绳子后端系在自己脖颈后方,位置相当于

风府穴下。颈部用意略上挺而微拧(如左手在前方,即向左侧微拧)用意念支配后跨(臀部以上的躯体)后靠,前膝处前指,意欲用颈部去拉紧有弹性的绳子去拉手腕,同时手腕部去拉绳子所系物体。例如系在树干上去拉。树也随拉力微有颤动。颈拉腕、腕拉树要同时拉。设想前后相争力量对称相消而手不为所动。只要能感到一股力量稍一拉紧就放松。右手像抱着一个有弹性的球,当身体(所谓脖项去拉,实际是用身体去拉,不过突出点在脖项)去拉前手时,后手用意去抱球与前手相呼应。放松后再拉,这样练习稍久自会摸到松松紧紧的争力。这就是拳家所谓“松即紧,紧即松”“松紧互用”的意中力。练习中随着松紧互用的水平的提高,应改变设想所系绳子的弹力强弱及时间久暂。意即可缓拉,也可猝拉,但都不要见诸于外形。但要注意、“松紧紧松勿过正”,“正”是适当其可而恰到好处的意思。

相争之处有三。(一)头顶与两脚中心(二)颈与前手腕(三)两手左右争(凡

所说相争处均可设想有弹性绳相连系)练习有得后,再设想周身毛发飞涨与外界

连系,互相牵引,身体不能动转,而又处处都微动的意思。这就是拳家所说的“顶

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形松意须紧,毛发意如戟”之意。

练习时要用意不用力,实则意念一注自有轻微的力,不要再有意用力,要注意形曲力直,八面出锋,共争一中。这一中指的是头顶与两脚中心点,这一条线是均整轻灵的关键处。拳术前人所说“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上下即指此而言。作时一定要意念切实,可是不能执著。

反应练习

反应基本训练,在于训练神经反应迅速,在不及思考时即可发力与变化。在整体争力求得以后,站桩时周身都似有弹簧连系,身体也就像一个弹簧,再设想有人轻轻来推或击某处,迎击的意念一动,身体为之一紧,力就由接触对方来力的部位向外发出。可设想来推的力量,在时刻变化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力就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练习→段切实感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触即发一发即止。 一,蓄力

发力前要先蓄力,蓄力是在发力前内在储备的待发之力。是似松非松的状态。蓄力和发力是有极密切的内在连系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在动或静的状态下,周身都要松紧适度。过紧则无力可发,过松则发出较迟缓,往往为对手所乘。但在深入练习时都要练习体会的。

二,发力

发力是在精神高度集中,意念指挥下将内在蓄而待发之劲力,通过训练的技巧,在极短暂的时间下从身体某一部迅猛地爆发出来。注意要“一触即发,一发即止”也就是说收发都要快。

功力是指劲力的发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快可慢,经过的空间路线可长可短,动作或大或小,体位的斜正均可发出去。

在发力练习中,大致可分为两种“打”和“发”。“打”是在最近距离,极短时间内迅疾而集中的把力量发到对方的某一部位,穿透力强,伤害力大,但催动对方重心的力较小。“发”是在打击过程中,接触对方时加大了作用时间和距离接触面积。发是催动对方重心的力强而伤害力弱。“打”和“发”是在交手时依据具体情况和可能而用的。

试时运转要缓慢,但不可停滞。缓缓如抽丝,动一处要做全体想不可分。所谓“牵一处动全身”大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欲动欲止欲止欲动,有动犹不动,不动犹动之感。动越微细而精神越要照顾周到。意念不断,精神不散,全身各处所有动静属于一意之支配。全身任其自然,最后即试力二字亦不存于意中。故先师云“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操持”

注:初习时用意不用力,精熟后意力不分,大动、小动、快动、慢动均须试之。

更要体验意力是否能随时发出。

试力法一 采用扶按桩姿势,后腿稍直,眼向前看。设想手下有一大团饴糖,两手斜向前方而略下,缓缓插入饴糖里面,到将把手包没时,再将于慢慢向斜后方略上拔起,前压时要设想有阻力,后拉时有牵力。动作虽缓,但不可断,次数不拘左右式互换练习。

试力法二 设想己身站在水里,手下扶按着一个球,慢慢用手将球逐步压入水中,更要预防球会滑脱,将球压下约一尺左右,再将球缓缓放起,手既有提意也有压息。

试力法三 双手分开置于大腿两侧与腿距离约三拳,设想己身站在水里,两手十指分开,向前向后慢慢拨水。

试力法四 钩挂桩姿势开始,设想十指指端各有二弹簧系于前方,双手缓缓向后拉,同时两手掌沿及腕部向左右两侧拧转,待转到手心向下时,再变为前推。再设想、指端弹簧有阻力,慢慢将弹簧顶回,待前手要超过前脚位置时,再向回拉。注意向回拉时,时时有力向前指。向前推时,时时有力向后指。也就是力量时时在矛盾。即前辈所谓“顺力逆行”。

以上各法,都左右式互为。次数不限,疲劳为度,习之有得身体与手臂之动,要起呼应,假水或引力之意,要求摸到身外阻力。故芗斋先生喻之曰“空气游泳”。

试力法五 (行走试力法)各种试力配合摩擦步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