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下载地址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本文提供者:李小龙生活语录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bruceleestory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20xx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

分集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七集。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这一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下载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1——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2——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3——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4——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5——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6——迅雷链接

2012最新《舌尖上的中国》高清国语中字07——迅雷链接

 

第二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还是宣传片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还是宣传片

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最早的种植水稻等作物的民族,即是最早拥有固定食物的民族,经过数千年来的演进、充实,饮食早已脱离了食物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文化,餐桌,也成了民族厚重历史文明传承的承载者。如同服饰穿着一样,不仅仅是原始的遮蔽与保护身体的作用,更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引领时尚潮流的现代女性不仅看重服饰,甚至在鞋的搭配上,也把目光瞄向了百丽、她他、都市情人等精美女鞋品牌。“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影片通过琳琅满目的美食展现,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上升到展示民族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感染力的高度,从而展示中华文明的强大穿透力与高雅的审美情趣,达到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的效果。我们不能不佩服编者的良苦用心。无怪乎有网友说:晚上看到这部片子忍不住垂涎三尺,翻遍冰箱只找到一条鱼,于是马上煮着吃了。

可是,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文化的高深并不能代替食物本身的原始功能:满足人的食欲,满足机体运作所需的营养与能量。有一个不太悦耳的说法:美国人喜欢拍科幻片是因为找不到历史,中国人喜欢拍穿越剧是因为不展望未来。如果满足于闭门造车,没有对现实的观照,或者只关注少数人锦衣玉食的奢靡,却无视普通人丰衣足食的愿望,不管是穿越历史,还是畅想未来,都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当我们从短暂的节目中抽身出来,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当我们在色香味的追求中让舌尖获得满足之后,我们的心灵却一次次的遭受着触目惊心的伤害:

广东佛山一家年产酱油8万多箱的大型调味公司,竟然购入工业盐水760多吨,用致癌的工业盐水代替食用盐作酱油原料。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规模的企业?媒体忌讳没有透露,除了此次己经查获的工业盐水,以前这个企业是否长期使用?媒体没有明说也无法举证。

在工业明胶事件曝光后,有一个顺口溜: 皮鞋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更有媒体曝料,山东市民反映,发现菜贩在大白菜上喷洒一种溶剂,根据自己的判断,白菜很可能被喷上了一种特殊的保鲜剂——甲醛。当地记者的暗访调查证实了这位市民的

猜想。有菜贩明确称,白菜使用了甲醛,因为现在的白菜水分多,外面气温又高,两三天就烂掉了,更何况不少白菜还要销往外地,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保鲜就成了个大难题,所以不少人喷洒甲醛进行保鲜。当地记者在市场上买了一些白菜送到了检测机构,对白菜的根部和叶片分别进行甲醛检测,有两份白菜样本显示含有甲醛。

甲醛白菜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有不少人称山药和蘑菇等也使用了甲醛。据了解,山药在春天很难保存,目前市场上仍有销售,这样的山药肯定使用了含有甲醛的保鲜剂。

然而,频频见诸媒体的有毒食品灾难,难道是媒体杜撰出来的一种错觉?有网友戏言:《舌尖上的中国》是宣传片,地沟里的中国才是纪录片。对比影片与现实的距离,让人几乎有精神分裂的感觉。

面对有毒食品泛滥带给人民的恐慌和无奈,每个人都在心中祈祷:什么时候我们能花钱买到干净的食品?当人类最基本的安全也包括食品安全都是奢望时,所有对色香味的赞美都是令人恐惧与反胃的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