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化:我的日常生活

独化:我的日常生活

我的写作

独化

“灼热”这个词语我第一次从贾樟柯的口里听到,听到便记下了,它似乎可以说清我目前的一切,尤其可以回答我“为何写作”的问题。

我写作的历史似乎很长了。但是集中写作的时间的段落似乎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八四年到八八年。好象写得很疯狂。我记得的是很快一个本子就写完了,很快一个本子就写完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写下的本子有满满两个纸箱子。我还清晰的记得的是我焚化我这些稿子所用的时间,那是一个下午的时间,焚化这些稿子的第二天我就悄然离校了。

而我第二次写作则是在二十一世纪初了。写作的缘起很简单的是由一个字引发的,这个字就是那个“士”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八四年到八八年我的写作几乎没有意义的,别人怎么写我便怎么写,别人写什么我便写什么,我没有能够给我的写作赋予什么特别的意义。

八八年我大学毕业。我开始爱上了俗世的许多庸俗的事情并且沉迷其中。我是自觉的沉沦下去的,我在这种沉沦中感觉到了快意,甚至我认为过去的读书生活是那么的可笑并且错误。我对我把过去写下的东西“付之一炬”认为极其伟大光荣而且正确。阅读和写作对我来说显得很遥远了。 一个人只能按照他的理解去做。

我是混沌的,世界并不这样。我进入了家庭,我分到了房子,我评到了职称,我做了父亲,我的祖父去世了,我的祖母去世了,我的兄弟姐妹也分别各自进入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做农民的做农民,做商人的做商人,工作的也工作去了,我

的父母也一天比一天的老了??

我突然感觉到了物质世界的虚幻。不管我对物质如何的贪婪,物质最终都要和我“始乱终弃”。我感觉到了人世的荒凉,一切都显得无凭无借,我什么也抓不住。人生究竟是何“劳什子”?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

种种迹象在在提示我必须回到阅读和写作上来。

我的灼热没有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人可以帮助我。我只能再次利用阅读和写作解决我内心的巨大的空虚和疯狂的灼热。

我的写作可以分四个方面:一、札记;二、散文;三、诗歌;四、小说。 我用札记的形式写下了大量的关于“士”的文字,我在这种人身上找到了一种人生信仰。士农工商,人到中年的我已经别无选择了,只能做一个读书人了。而做一个好的读书人实在太不容易了。

我在写作“士”的文章的时候采取了顾炎武“采铜于山”的做法,“早夜诵读,反复寻究”,“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士之五说》几千个字的文字我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写就。他人或以为苦,我却才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和写作的快乐。“在先生的言传身教下,士的形象,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已经生了根。终其一生做一士,成为了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共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史倩《独化先生印象》)我的第一读者我的学生也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

我写士的文章集中在两千年,尤其集中在两千年后半年。“士”指明了我人生的方向给予了我做人的力量。同时这个时期的写作也给我赢得了声誉和朋友。 “20xx年,分别于春、秋二季一年之中去了两次北京;20xx年,分别于五

月初、五月底一月之内去了两次兰州。而此前十余年则过着诸葛亮《诫子书》彻底否定的‘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日子。”(独化《兰州行》续篇)

两千零一年,我写下了《兰州行》和《回家》等散文。也从这一年我开始在城市间行走,我五上北京。也从这一年我开始我的乡村记事。我在写作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严格遵循唐人钟嵘的“但写所见,情有所感,眼有所见。辄可以成诗”的“直寻”精神,我开始把我看到的把我听到的把我想到的如实记录下来。 我的写作散文因其手法的古拙内容的质实风格的散淡文字的简约在网络上有人戏称为“独化体”写作。《诗歌月刊》(2002、11“诗人随笔”栏目)发了我的《兰州行》《兰州行》(续篇),《散文》(2003、2)发了我的《回家》。《散文》主编刘雁给我发来了“你的写法很清新,独树一帜”的邮件。

“它破败/它空无一人/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这首题为《我主持圆通寺的一个下午》是大家公认的一首好诗。圆通寺是离平凉市中心不远却别有清净之味的一个寺院。记得是我领着独化第一次去了那个地方。“它破败/它空无一人”应该说是写实的,但也可以认为是对荒凉的人生之境的隐喻。“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则是在荒凉孤独的人生之境中的自得、独化。于是,诗题中的“主持”二字便有了肯定与超越的意味。甚至,“主持”一词对于解读独化所有的心灵之什都有钥匙般的作用。(赵鲲《短诗中的自我肯定——独化诗歌之我见》)

上面赵鲲的说法我表示同意。

我不知道这个圆通寺在什么地方,或者是不是真的有。这更多的是一种冥想,一种虔诚的艺术实验。美是朴素的,无庸可以说是“破败”的。我真的喜欢这种“破败”,“破败”之美。那是一种极境,一切到最为繁华,才会慢慢回头,慢

慢回味。这回味的过程,破败的过程,包含了一切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个最后,如果不是绝望,就是大的境界。独化无疑是这样的人。他喜欢那种“破败”,他喜欢“它空无一人”。他喜欢“我嗅到了我点燃的清香/我看到了花木上拂过的泠风”。(人邻《关于独化》)

上面人邻的说法我也表示同意。

荒凉——我四十年的人生感觉的确如此。尽管我的俗世生活在他人看来欣羡不已。我的诗歌和我的生活无关。虽然我写的全部是一些日常的生活。

我的写作诗歌有两个写诗的编辑予以了关注,一个是《诗歌月刊》“先锋时刻”的主持人余怒,另一个是《诗刊》“每月诗星”的主持人大卫,余怒《诗歌月刊》(2004、9“先锋时刻”)集中发了我10首诗,大卫那里留用了我13首诗。

我的写作我自己看好的是我写于20xx年暑期的中篇小说《财主和财主的儿女们》。目前认可的人不是很多。我不以为意。

“独特高雅深入多变”谷超豪说好的数学研究应该这样,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也理应如此。有自己的发现那么肯定是独特的,有自己的思想那么肯定是高雅的。我发现了你没有发现那么你肯定是不承认的,我思考了你没有思考那么你肯定是不同意的。等你也发现了你肯定也就承认了,等你也思考了你肯定也就同意了。(独化《独化语录》)

文自有命。不用着急。

简短的结论:我的写作是有核的。“精研自己的存在”,我写下了以及正在写下那个叫独化的人的我之目力所及我之听力所及我之思虑所致如此而已。我这枝“脆弱的芦苇”,因了我的“思”和“想”逐渐变得正如帕斯卡尔所说的“强

大”了起来,甚至,我有了下面的诗——

偏执忧伤焦虑

这些原因逐渐使我变成了一枚空壳

冰冷。落满了灰。幸甚至哉,

我再次完成了一粒饱满的种子的回归

——独化《月下行》

我致谢我的写作。我致谢我的读者。

自然我也谢谢今天在座的各位风尘仆仆而来的朋友。

05/12/11

独化·《我的读书生活》

我不借书给人。许多人不理解。“不就是一本书嘛”看着骂骂咧咧的人的背影,我只好在心里默颂诺贝尔奖金荣获者蜚声世界文坛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诗句“你需要的话,可以拿走我的面包,/可以拿走我的空气,可是/别把你的微笑拿掉。”(《你的微笑》),只是在吟颂的时候我把这首诗的其中四个字改掉了,我把“你的微笑”换成了“我的书”。书册和家庭事业朋友早已共同构成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和书什么时候结下这份缘分的呢?“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确定无疑的是我最早读的书是小人书,各种各样的小人书,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大概从十岁开始吧,我读了数不清的小人书,我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仿佛有那么清晰的一个形象:橘黄的煤油灯盏下面一个似乎入定似的少年。那就是我。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我那么津津有味地读一本小人书。古人说“青灯有味”,而青

灯有味是儿时。

我从来没有否定过小人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了。一些科普类的东西,一些普及性的文史哲方面的书开始吸引我。这时候大概我已经上初中了吧,我到现在尚记得我看过的这方面的几本书,例如林汉达先生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些书封面的设计和书里面的插图。我说到这些事情不能不感谢我上初中的时候的一个班主任老师,三十年来,我已经记不清了他的相貌但是我尚记得他推介给我们的这些书。

我做学问似的读书,即有思考的读书开始于我的高中阶段,我永远要感谢我的恩师静宁一中赵宗理老师。我的恩师不仅教给了我“通达事理平和心气”“详明品节坚定德行”而且引导我从此走上了一条“俯而读,仰而思”的人生之路。我在高中阶段很仔细地读了一些书。哲学方面主要读了冯友兰,历史方面主要读了范文澜,文学方面主要读了一些中国古典名著。我到现在尚记得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情景,我仿佛大病了一场。我到现在尚记得我的恩师引导我读《红楼梦》的话,我的恩师只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红楼梦》我读过四十余次”。

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住进来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唐欣,这个人对我的读书生活的影响我至今尚估计不足认识不够。这个人从来没有说过关于读书的任何话。他只是读他的书。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读他的书,我读我的书,从大学一年级后期起,我的读书几乎成了唐欣读什么书我读什么书,唐欣读罗素我读罗素,唐欣读梯利我读梯利,唐欣读聂鲁达我读聂鲁达,唐欣读海明威我读海明威,唐欣读韩东我读韩东,唐欣读于坚我读于坚,??四年大学可以准确无误地表述为我跟唐欣整整读了四年书。在零五年七月份甘肃省诗歌研讨会的酒会上我把第一

杯酒敬给了唐欣,当时惹恼了不少的甘肃著名的老诗人。八四年——八八年,他们在哪里?他们是谁?!

大学毕业之后,大概主要是生计的原因吧,我停止阅读拒绝写作几达十年之久。当然,我这里所说的我停止下来的阅读指的是那种广泛的阅读,那种铺天盖地的阅读,那种“事无巨细”的阅读,那种伴随深入思考的阅读,那种热情洋溢的读书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大概主要不是生计的原因吧?总之我从此开始了一种另外的样子的读书时代,一种既窄且深的读书的开始,例如哲学方面我只读海德格尔,而且只读《存在与时间》,并且只读陈嘉映的译著。十余年来我五上北京就只是为了和嘉映先生说说这方面的话。文学方面主要读叶嘉莹,反复读,不厌其繁地读,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叶嘉莹的十本书我到底读过多少遍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历史方面我读余英时,“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求余英时的书,十几年过去了,大街上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已经到处在卖余英时了,一切仿佛恍如梦中。

我现在居住在甘肃省平凉市,这是一个中小城市,我给这个城市给过八个字的操行评语:找书不易,交流更难。你说,我怎么会把一本书那么容易地借给你呢,你是谁?!

05/10/21

我也竞聘

张世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叫张世明,笔名独化。男。19xx年8月18日出生,籍贯静宁(但是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故乡多年未亲近”,“静宁”对我来说已经是比较遥远的记忆了。)。19xx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自毕业至今在平凉一中任教(22

岁到45岁,人生最为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贡献于此,正如我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今生今世/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放飞希望/我们只能/留守空巢/利国利民/霜染鬓发/无怨无悔??”在这儿我无怨无悔地走过了23年的人生历程)。马世鼎、黒静洁、安翼、丁维钊、刘晓英、赵致辰这些昔日平凉一中的佼佼者今天清华北大的学子或者我给带过三年语文或者我给当过班主任,正如一部小说中所说的“回首往事,(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二十几年沉潜工作,涵咏写作,差可告慰的“仰不愧天,俯不祚人”而已。0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08年破格评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07年12月被任命为平凉一中政教处副主任。

今天我参与竞聘的是教研室主任一职。教研室工作我的理解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推波助澜。我愿意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发挥自己可以发挥的作用。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波澜壮阔一些。我的初步想法有二:

一、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的指导研究工作

二十余年来我们平凉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小而言之,我们平凉一中为我们平凉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而言之,我们平凉一中为中国之教育做出了我们应有之贡献。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也毋庸讳言,我们平凉一中在正常有序进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尚且不够,我们对诸多我们教育教学之中涌现的大量的教育教学的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是缺乏的。例如01年高考我们有一个数学老师的数学成绩首次平均成绩及格,我们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再如07年高考我们有一个语文老师的语文成绩平均成绩119.7分,我们也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又如,08年高考我们有一个英语老师的英语成绩平均成绩突破120分,我们依然

并未如影随形地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和研究。还有我们平凉一中高考语文成绩多年来高居全市榜首,对此,我曾经提出一个课题,语文考试从高一开始采取高考命题模式是否值得研究和推广?其他科目平时采取阶段性考试模式直到高考总复习才采用高考模式是否应该反思?据我所知,我们有几位教师他们在新课程之前已经在进行新课程实验,他们走在课改之前进行课改,他们的课堂既有质朴厚重的学术又有飞扬灵动的教法,他们的课堂既有教师的高观点的指导又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等教育教学的实绩和亮点,因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的不够甚至缺失,造成我们平凉一中教育教学资源的荒废,至少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致使传帮带工作一直在浅层次进行,这是我所认为的平凉一中内涵发展的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借此机会提出来以供大家思考。

二、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的总结宣传工作

“学术上墙,开放课堂,刊物走向市场”,多年来我在做着这样的教育之梦。让我们的学术交流起来,“学术,天下之公器”,成都七中是这样,杜郎口中学是这样,静宁一中是这样,??天下皆是,“让每一面墙说话”,学术只有交流才有发展,静宁一中的“作文墙”已经办了上百期了,我们的作文墙只办了一期就夭折了,应该反躬自问一下。“走出去,请进来”这种事情不能以年为计算单位,甚至不能以十年、二十年为计算单位,而且,这种事情应该视之为教育教学的必要投资,我们请专家走进课堂,我们请作者走进课堂,只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激活和推进之作用,这种事情的功效是长远的巨大的,目前是我们关于此事达成广泛共识的时候了。在这种事情上让我们坚决摒弃那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在这种事情上让我们真正虑事深远一些,再深远一些。平凉一中能否办一个

走向市场的刊物?我不知道。因为谁也没有办过,甚且,谁也没有想过。不办怎么能知道呢?

以上的话谨作为我竞聘教研室主任的话。

谢谢大家。

20xx年1月14日

我也过年

独化

忙碌和萧散淡化了年味。而这种情形持续了十年有余。忙碌的身影,这是说我的妻子;萧散的心情,当然是说我了。一官半职的妻子,春节总是最忙的,职工都回家过年了,她不上班谁上班?!而辞旧迎新的时候,也是我心情最散乱的时候。这样,年不年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今年我们也过个年。”终于我们下定了这样的决心,但是到了腊月之后,我们竟然有了些须的慌乱,到底如何过年?妻子已经习惯了单位的忙乱,而我也习惯了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女儿关心的是电视里的热闹。到底如何过年呢?且什么叫过年呢?

“打回老家去。”一家三口达成共识。休整一下,这是妻子的想法,单位再有什么事儿也可以说我在外地嘛。我也需要回去接一下地气,我悬浮的时间也太长了。女儿不能满脑子的这明星那明星,十几岁的人了不识菽麦,成何体统?!

腊月二十九车把我们送到了老家的大门口。我们的到来,最高兴的是我的父母,和我的侄儿侄女。老父亲人前人后抒发着他的高兴,老母亲都哭了。我对我每年只是给点钱和打个电话的做法深自忏悔,不孝啊。侄儿侄女女儿和其他的小伙伴很快玩的都忘记了吃饭,哪里顾得上看电视?!

妻子的厨艺终于派上了用场,川流不息的亲戚往来,川流不息的闲话桑麻,川流不息的用餐。最妙的是在这种极度的喧哗中有安静骚动中有清闲,整个的人似乎被过滤一遍,心柔软而充实,精神上终于彻底安静下来了。

我们决定加入这种热闹,让热闹更加热闹起来,我们也主动出击走动了一些内亲外戚,川流不息的走动,川流不息的闲话,川流不息的用餐。天气是很冷的,冻耳冻手,人心却是热的,从里往外的热。

老家并非只有内亲和外戚,我生于斯,我也长于斯。我决定去看看我的师娘。当我跪倒在恩师的遗像前的时候,师娘落了泪,我也悲不自胜。我坐车离开的刹那,师娘迎风的银丝,单薄瘦削的身子,我已经近乎冷血的人却终于滚下了滚烫的泪水。我不这样已经多长时间了?

父亲决定在我离开家乡之前去给我的祖父祖母上坟。母亲和妻子在厨灶间准备着祭奠的饭菜,父亲和我在客厅准备着焚化的纸钱。祖父祖母的坟茔荒草萋萋。我们就在这荒草间凝重而有序进行着我们的庄严的祭祀。侄儿侄女和女儿在这种端肃之中依然进行着他们的嬉戏。我的心比这满目荒山还荒。

年结束了,我们终于又要回去了,女儿依依不舍,妻子依依不舍,我依依不舍。

美国有个诗人杰姆士?赖特在一首叫《幸福》的诗中说“如果我跨出我的躯体,就会开放成花”。我也突然醒悟。

06/02/11

我也述职

独化

我曾经说过我的个人生活完全一切都要从那个小县城的小山村说起,我还曾

经说过我的文学创作完全一切都要从那个不大不小的大学和那个不大不小的系说起。我今天必须说一句,我目前的一切完全一切都要和20xx年12月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月说起,在20xx年12月我竞争上岗到一个叫政教处副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来了。从此,我每天疲于奔命忙于应付。个性使然,我服膺法国诗人兰波“应付一切,深入一切”的诗句,是的,我在应付,但是,我也在深入。宿舍如何管理?如何使宿舍管理更有序一些?我在忙于应付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好在08——09学年度我所管辖的宿舍工作收费公开、透明,管理员工资发放全额、及时,住校生日常管理井然有序,我所管辖的宿舍工作风平浪静顺风顺水。环境卫生工作如何搞?如何才能使一个学校的环境卫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我在忙于应付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好在08——09学年度我所负责的环境卫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尤其各班级环境区域划块划片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打扫卫生既有速度又有质量,从来没有听到任何方面的批评性意见。毋庸讳言,政教处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是那些所谓“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如何和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家长”交流沟通?我在应付,我也在深入。年来我愈来愈认识到政教处的角色定位只能是为学校保驾护航,政教处只能是班主任之家,政教处必须是班级管理的一把好底牌,政教处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是“出气筒”二是“打气筒”,伴随这些管理理念的渐次形成我实施了一些相应的管理举措,我衷心希望政教处“恶名在外”的形象能有所改变。我希望。

除担任以上管理工作之外,我尚担任2010届两个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众所周知这是我第二次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工作,随教学不断深入,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两个实验班和07届的两个实验班不同,这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基础弱底子薄,尤其在语文学习上甚至都有知识上的空白,高强度大容量的实验班教学模式在这

两个班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是,《孟子.尽心》篇中说得好——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的;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是一个过程,必然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质疑也是必然的,甚至抵制也是必然的。好在“向抵抗力最大的方向发展”这点个性也还是有的。

小诗一首,用以煞尾——

07年高考的帷幕庄严地落下,躬逢其盛,创作小诗一首以志纪念—— 《依米赞》

独化

扎根期:六年。

开花期:两天。

荒漠上的旅人啊,

有些奉献出赞许的神色,

有些寄予了悲悯的面目。

而你的回答是——

我的苦不值一提。

07/07/01

依米,非洲沙漠上的一种小花,扎根期长,花期短,花开四色(红白黄蓝),娇艳无比,又名四色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