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录一句话韩语版讲解

论语语录翻译 语法 单词 讲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韩文

???? ?????. "??? ??? ??? ??? ??? ????."

①?? 孔子

②?? 「?/?」的尊敬形式

③?? 话(敬语)

④??? 学习

⑤? 用于谓词词干之后表示「并列」「对立」「条件」;用于动词词干之后表示「先后关係」「原因」「保持前一动作的状态,进行后一动作」「与『??』连用,表示『当然』」「与『??』连用,表示『现在进行』」「与『??』连用,表示『愿望』」

⑥?? (你)那个

⑦? 动词对向的提示助词

⑧??? 时常

⑨??? 熟悉地、熟练地、惯于、习惯于

⑩? 用于谓词词干后的接续形词尾,表示假定

???? 高兴、欣喜

?? ?? 表示否定

?? 用于动词词干后,表示未来时称;用于谓词词干后,表示推测;用于动词词干后,表示可能;用于动词、部分形容词词干后,并且动作的主体是第一人称时,表示意志

??? 用于动词词干或形容词、体词的过去及未来时称后缀之后的基本阶疑问式终结形词尾;表示推量

日文

子曰はく 学んで时にこれを习う また説(よろこ)ばしからずや

白话译

孔子说:「把已经求得的学问,时时去温习它,不是很令人喜悦的吗?」

 

第二篇:《论语》语录 教案

《论语》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仁”的学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看不起劳动人民。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二十篇,四十九章。

《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20篇

东汉“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朱熹:“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实词

时习, 愠, 君子, 故, 罔, 殆, 何以, 谓, 耻,是以, 识, 厌, 诲, 倦, 女, 善,川

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默而识之:识通志,记住

1

女通汝,你

2.在“成语”类记下: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创新能力训练】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其中孔子的许多言论,由于含义深刻,语言精炼,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格言”。如课文中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这些格言是孔子对自己教与学实践中的体会所作的概括和总结。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几条可以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格言。

二、内容全解

《论语》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个人修养)” 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学习了,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而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每天。三:多次。省:检查,反省。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态度,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态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方法)(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

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比喻。要珍惜宝贵的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习态度,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11、子曰:“默而识之,(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态度)何有于我哉?”(自谦)

在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天时、地利、人和”)

对待任何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对待任何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一段讲躬身实 3

践的重要性)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焉(烟):语气词。也已:语气词。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措:放置。 枉:不正。

哀公问:“怎样使人心服?”孔子说:“以正压邪,则人心服;以邪压正,则人心不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年龄,不能不知道。一因长寿而喜,一因年高而惧。”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搭配恰当。史:言词华丽。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