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最近对于网络没有那么的喜欢了,所以拿起了隔壁寝室的一本书读了起来,从此爱不释手,也让我在书中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奇女子。

三毛全集的第一本《雨季不再来》,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让我这几天一直都在思考,思考过去的生活以及过去的种种选择。

这本书三毛讲述了自己从几岁至20几岁的经历,其中多数讲的都是求学经历,以及个人的喜好。三毛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有个性,活的有压力却很是潇洒的。对于自己的喜好勇敢去追求,去拼搏;对于强压更是敢于反抗。虽然三毛在书中多次说到自己痛哭,但是在我心里她是很坚强的一个女子,在她身上可以读出柔弱伤感多情的女子之风,亦可以品出刚强独立洒脱的男子之态。

三毛是多情的且重情的。小学时代对于“大朋友”——哑巴炊兵她一直怀着愧疚之心,从文字之中可以读出她内心的自责,自责自己的软弱,自责自己的不反抗,愧疚老兵的友情。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我想老兵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三毛以后的写作生涯影响很大的就是书中提到的三毛的国文老师何宗周,对于他三毛此生也是无法忘却的。他们不仅仅是师生关系,何老师更是三毛的读者,很是欣赏她的,也是他对三毛说的那句话:你这支笔从此不要放下。可见老师对她的欣赏和喜爱。三毛特别在此书提到,希望寻到老师的墓,去拜祭他,由此可见三毛对于何老师的牵挂至深。

三毛是热爱艺术的,所以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艺术。三毛在十多岁的时候被认定是智商不够的,为此三毛就没有再去学校上学,一直在家看书,几年间她几乎没有出门,终日与书为伴,我想她是不孤独的。三毛很喜欢画画,改变三毛的也是与画分不开的。三毛在家几年第一次出去求学她详细的讲述了当时的心情,不过很庆幸的是自己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所以三毛也就遇见了她的三位恩师之一的画家——顾福生。三毛的素描是不好的,一直苦练,顾老师一直鼓励她,但是从未强迫过她,这使得她按照自己的方向发展,成就了一个几乎完美的三毛。但是还是被迫放弃了,选择画油画了。三毛的油画从书中看出还是不错的,在画展展出过,还得了一个三等奖。对于这个三等奖三毛的父亲当然是十分高兴,所以当天与三毛在外面吃的饭,以示庆祝。这时这位父亲的心可能才放下了一些,一个被认为智商低,神经衰弱的孩子,父母无不担心的,但是此时我相信他是慰藉的。绘画,三毛一生都在追求,所到之处的名画三毛总是要看的,所以三毛与博物馆的管理员也是熟识的。画给三毛的生活也增加了不少乐趣。

三毛对于书的喜爱是无与伦比的。就藏书而言,三毛20岁时就已经藏书3000册之多,这是多么庞大的阅读量,此生我也只能望尘莫及了。书是她忠实的朋友,伴她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对于读书多数人只是浏览的,但是三毛是用心真实的在感受,与书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想之所想,感之所感。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理解三毛和珍妮之间的关系,为珍妮的痴,为珍妮的狂。读书无数也为三毛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毛是喜欢旅行的,她不安于现状,她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在她那个年代有勇气出去,有勇气背井离乡,是很让人钦佩的。她的求学经历是坎坷的,但是生活确实精彩丰富的。那个年代中华民国是不被认可的,所以出国求学以及游玩总是出各种状况的。但是三毛不卑不亢,不仅没有丢掉中国人的美德,而且展现了国人该有的那份自信与自尊。这也是三毛为什么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并且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也是三毛求学的精彩所在。三毛不止一次的为此进过拘留所,对此她丝毫不避讳的在书中提起,因为她认为依心而活很重要,这让我钦佩不已。对于求学三毛是刻苦的,所以成绩也是很优异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亲睐。

三毛虽然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但是对于故乡,对于亲人朋友还是牵挂不已,念念不舍,时时的写信给家人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快乐。一丝丝的乡愁陪伴着这一位流浪者,留在所经过的每一个角落。

在我的印象中三毛好像不管走到哪都有朋友,朋友形形色色,生活也都是洒脱的很,顺便说一下,这种生活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我是无法与她比拟的,不及其万分之一......

读完了《雨季不再来》,认识了这样一位女子,我想,同是20多岁,而生活经历与态度却是千差万别。

相比之下,我的生活一直是无聊乏味的。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我是我众多朋友中生活的很洒脱的一个人了,也是敢于为自己生活奋斗的人。但是现在我怀疑了,进而我开始否定了自己过去认为的那些还算不坏的生活。

对于生活,很多人都是习惯逆来顺受,而三毛却不甘心被约束,她时时刻刻为自己不喜欢的事进行抗争,去争取自由的人生,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无法坚持。而三毛做到了,并且做得还是那么的好。如果早些时间看到这本书,我想我会去追求我想要的人生,即便现在我也想像她学习,学习她的勇敢,她的坚强,哪怕付出十万分的努力。

三毛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品味她生活中的那些美好,那种孤注一掷后成功的喜悦。用拼搏来获得生活的满足。对于现在的我们她是一个指路明灯,但是我们却不能按照其路前行。三毛是生活,而我们只能说我们被活着,在种种压力之下活着,我们的一切都被规划的规规矩矩,我们也就顺着走下去,没有反抗,没有努力,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等到迟暮回忆时什么也没留下,我们的一切已经被定格,所以我们生活的不快乐,我们抱怨着世界种种不公。

我爱三毛,爱她的生活。三毛让我再次陷入生活的思考,我不知道我活着追求什么,我想要的我真正努力过多少,我又是如何散漫地渡过了这么久,我是何等的麻木。

三毛,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无所畏惧,这是我心里的三毛,她离我如此之近,我能读懂她的坚持,原来真实的做自己并不难,只要你想,只要你敢......

 

第二篇:读后感

读《雨季不再来》有感

初二、一 刘心怡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 ——题记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写下了这本书。当大怡还是小怡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并为之深深感动了。

考前为了提高语言美感吧,逼自己在睡前读些经典之作,三毛成了我的首选。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曾读过三毛的作品集,当是小,不懂事吧,只对她在沙漠里记录的轶事有印象,觉得有趣。可是经过时间的刷洗,经历多了,情感丰富了,最喜爱的就成了这部《雨季不再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雨季吧,这雨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雨,也指心底里潮湿孤寂的感觉,就像三毛写的“雨下了那么多日,它没有弄湿过我,是我心底里的雨季,我自己弄湿了自己。”当三毛还是二毛就离开了爱她同时也被她深爱的家,开始漂泊求学的道路。一个人形影相吊漂泊海外的日子是我不曾体会的,相反在现在这样朋友闹哄哄一大堆的情况下我丝毫不介意一个人静静独处的时候。即便如此,透过三毛的笔我却真切地体会到她内心的孤独,她性格中温和达理又倔强好胜的特质。我深深地喜欢着这样的女子,美丽却不软弱。

说来我们的童年似乎也有些相似,所以临睡前读到她写童年的几篇文章几次红了眼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种在经历了成长后写下的童年充满了感动我的力量。

而我,仿佛也是在考前的几个月迅速成长的,不论学业还是情感,对我来说那都必定是一个迅速的成长期。

那都必定是我心底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雨季。 小时候每到雨季

总坐在家里叹息

埋怨着恼人天气害我不能上街游戏

无奈着望着雨滴心中有许多问题

雨儿你从那里来天晴又往那里去

勿勿的悄悄的

你伴着水面掠过

花月中诗意里你陪着成长的我

慢慢的轻轻的

已洗去简单的记忆

留下的思念的

除了雨还是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