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 4

幻灯片1

引导学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提取对理解诗歌有帮助的信息。

生1:这是和康桥的第二次告别。 别而又别,说明对康桥充满着眷恋,不忍离去。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想想,对康桥充满眷恋,对一个地方的某样东西充满感情,其实质是什么? 对剑桥生活的留恋。

师:对。但我纠正第一个同学的说法,这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别康桥。第一次是19xx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xx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xx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幻灯片2

一、作者 简介

徐志摩(1896—1931)

浙江海宁人

幻灯片3

19xx年考入北京大学,

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xx年赴美留学

幻灯片4

19xx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幻灯片5

19xx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

19xx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幻灯片6

19xx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幻灯片7

19xx年4月泰戈尔访华留影。右一是徐志摩,右二是林徽音,右三是泰戈尔,左一是梁思成。 幻灯片8

19xx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xx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幻灯片9

19xx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xx年兼任中

19xx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幻灯片10

19xx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xx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幻灯片11

主要诗集

《志摩的 诗》

《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幻灯片12

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

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

原配:张幼仪

精神伴侣:林徽因

妻子:陆小曼

幻灯片13

幻灯片14

徐志摩之墓

幻灯片15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幻灯片16

康桥情结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形成了他的“康桥理想”。

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他曾写过的关于康桥的文字有:

(1)《康桥再会吧》 19xx年

“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此去身虽万里, 梦魂也常绕汝左右 ??你岂非是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

幻灯片17

(2)《我所知道的康桥》 19xx年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上种:大自然的优美、

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幻灯片18

(3)《吸烟与文化》 19xx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xx年,诗人故地重游,吟成了这首《再别康桥》传世之作。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幻灯片19

剑桥大学

幻灯片20

19xx年,徐志摩在英国 剑桥大学习,19xx年回国.

19xx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重游康桥,并写下文章<<我所知道的康桥>>. 19xx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在归国途中写下<<再别康桥>>这首诗. 幻灯片21

剑桥大学校园

幻灯片22

剑桥闲适的生活

幻灯片23

剑桥秀丽的景致

幻灯片24

《再别康桥》分析

幻灯片25

此诗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途中。时间19xx年11月6日,地点在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候着他,

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景图,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忙着去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能把这次情感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幻灯片2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幻灯片27

挥手作别云彩图

思考:把徐志摩的这首诗和别的离别诗比较,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

三个轻轻的

康桥的美丽,集中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的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珍爱,即使离别时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珍藏内心,展现出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静美的情感基调。

幻灯片28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幻灯片29

河畔金柳倒影图

金柳。“柳”——“留”,

有惜别的含义

比喻

夕阳中的新娘,

无限欢喜和眷恋感情 1、这一节写的是柳。那么在诗人的眼里,“柳”是什么柳?其“影”又是什么影?柳是“金柳”,影是“艳影”。我们经常说“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夕阳照射下柳树变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树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丽的时候,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而新郎对新娘的爱也就是作者对康桥的爱,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2、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苍松翠柏,那么还能不能说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种柔美,而苍松翠柏是阳刚之美。

3、为什么不说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吻合,而朝阳中4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了,情调不合。

夕阳中的新娘带着忧愁?新娘?忧愁?

不是新娘带着忧愁,是离别??反正我觉得夕阳中的新娘好。

朝阳中的新娘是带有力量的,喷薄而出的,夕阳中的新娘是温柔的,而且夕阳映红了她的脸庞,她的脸上飞上了红晕,是羞涩的。

4、为什么要选择柳树而不是其他的树?难道是康桥边只有柳树?

——不是。柳这种植物是特别的,读一读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国的传统中的意思等于留。中国古代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在送别诗中柳是常见的意象。比如“客舍轻轻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树下垂的枝条,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原来不仅是徐志摩不想离开,河畔的金柳也不愿他离开。

5、金柳的艳影明明是在波光里荡漾,诗人为什么说“在我的心头荡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在我的心头荡漾”,无非是说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难以忘怀,表达了诗人对康桥喜爱之情。

幻灯片32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幻灯片33

青草水底招摇图

软泥上的青荇

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2、“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招摇”的意思本来是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招摇撞骗”中的“招摇”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招手摇摆”,仿佛在招手致意,写出了水草对诗人的欢迎态度。显得生动、形象。

3、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水草,而且还是在烂泥上,为什么徐志摩却愿意做这样的一条水草?

——在这里,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正因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诗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条水草。

幻灯片34

怎样理解“油油”一词?

油油,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用它来修饰招摇,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还使我们想见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那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波轻摆,自在安闲。这美景全靠 招摇一词。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就是再也不愿离开康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限的喜爱和永久的依恋。 幻灯片35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幻灯片36

榆阴浮藻清潭图

榆阴下的一潭

欢喜和眷恋之情

这一潭泉水就是拜伦潭。为什么说是彩虹似的梦?

——美好的梦容易破碎,而彩虹虽然美丽,却也容易消逝。所以说是彩虹似的梦。康桥的生活、学习是徐志摩心底的一个梦,对康桥的眷恋就是对梦的眷恋。这样美丽的梦当然要呵护,要静静地呵护,这样的梦当然不愿醒,这样的康桥当然不愿离开。师:“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明明就是“清泉”,怎么就不是清泉了呢?原来是天上的虹。那虹揉碎了不是,为什么揉碎?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39:我们这小组是这样理解的:夕阳余光照射在湖面,湖面形成波光粼粼的样子。天上虹是康桥在水中的倒影,因为水面反射出夕阳的光,柔波荡漾,那桥好像睡了一样,自己的梦想也像彩虹。应该代表他的梦,徐志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这里上学,有一些让他追求一生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这康桥就是剑桥,生42:象征着梦

的确潭水的色彩可谓奇幻,如天上虹般多彩。在这部分中诗人不仅说潭水是天上的虹,而且还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个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彩虹似的”?

生3:说明这个梦非常美丽。

生4:说明这个梦色彩丰富,他在剑桥生活也很丰富。

师:什么梦?

师:象征着爱情,希望,

生40:揉碎的应该是内心的思想,要离别,很悲伤。彩虹是内心的追求。

师:天上的虹,怎么揉碎了呢? 风吹,就不完整了,但这是表面的。破碎的是什么呢? 爱情。希望,梦。揉碎的应该是内心的思想,要离别,很悲伤

消失了吗?:没有,埋在心里。

师:这种写作手法,不是徐志摩的独创,在宋代苏东坡写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杨花柳絮呀,同学们看过吧,我们看来,那就是杨花,可苏东坡却说不是杨花,是离人泪。这种写作手法叫“移情”,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到了他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上。直接写太直白,没有意思,这样写,让我们去猜,越猜越有意思。

“榆阴下的一潭”理应是清清的泉流,可诗人为何说它“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呢?

晚霞倒映潭中,无论色彩还是模样,既像被浮藻揉碎的彩虹,也像彩虹一样绚丽的梦。出现了梦,下面的小节应该写什么?寻梦。

幻灯片37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撑篙漫溯寻梦图

星辉斑斓里放歌

留连忘返

感情达到了高潮

作者是什么样的梦?寻梦,作者用的什么标点符号? 问号。

问谁? 问自己。

寻梦,你解释解释什么意思。? 寻找彩虹般的梦。

那是什么样的梦?下面有没有描述? 星辉斑斓的梦。

那个梦好像与什么行动有关? 划船。

划船,一个人好,还是两个人好? 两个人。

同性的好还是异性的好?说心里话。 同性。

哇,我好失望呀!

师:划着划着,划到哪儿去了? 青草更深处。

没人的地方吧。划着划着天怎么样啦? 天黑了。

应该怎么样了? 回家。

回家了吗? 不想回家。

不想回家怎么样?感情加深了吧?干什么? 放歌。

师:同学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一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能体会的举手。

师:你说,你通过那几个字体会的? 放歌。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幻想自己在康桥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快乐,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放歌? 愉快,特别高兴。那是因为他回忆起了过去美好的情景。 寻梦,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这个情景,诗人想到这个场景,心都醉了。多好呀,这个场景。可是诗人放歌了吗?: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放歌?读下面一小节。

幻灯片38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黄昏夏虫沉默图

笙箫 夏虫

依恋、无奈、惆怅

情绪低落 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但是作者突然意识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而且是悄悄的离去,他的那种无奈,依恋,使他不能放歌。不是谁阻止,而是他觉得不应该放歌,唯有叹息,唯有悄悄地走。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因此这一节要读得稍微缓慢深沉。

但我不能放歌是从幻想返回现实,表达此时不忍与康桥离别的心情,因此,第6节连用两个沉默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淡淡愁绪。

但我不能放歌,与上节相比,来了一个多大的转折呀。一个人想要放歌,而不能放歌,内心是很压抑的,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内心还轻快吗?不能轻快了。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笙箫是什么? 乐器。 师:你会吗?笙箫是能够发出美妙声音的乐器,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这一句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审美效果。

6、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和康桥的夏虫都是无知无识的事物,不可能为他沉默,因此是诗人自己沉默了。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

那么说,笙箫现在却沉默。下面一句是什么? 夏虫也为我沉默。

夏天的虫子,蝉、蟋蟀呀,它们怎么叫?现在它们好像也理解徐志摩的心情,也沉默了。最后一句是什么?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整个康桥今晚都一片沉默,为谁沉默?徐志摩。

师:刚才想放歌,现在都沉默了,还高兴得起来吗?请你读这小节。

幻灯片39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招手惜别云彩图

西天的云彩

依依不舍情绪

洒脱 1、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这两节都是直接抒发诗人感情的。先看第一节。作者再来康桥有什么特点?什么轻?

——轻轻地——脚步轻。

2、"轻轻的",写了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唱三叹。连用三个,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体会到诗人会康桥的感情之浓烈。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

3、请男生齐读第一节。再请女生齐读最后一节。

4、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我们中国有很多人,因为喜欢某地,或者刻上“XXX,到此一游。”或者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洒脱和飘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

5、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

——避免重复

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

——受上节影响,“悄悄~~今晚的康桥”而且都是叠字,产生种音韵美,承上节而来,读起来一气呵成,章法严谨。

幻灯片40

在第5节末尾,诗人写自己“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6节开头,诗人却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幻想自己在康桥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快乐,而但我不能放歌是从幻想返回现实,表达此时不忍与康桥离别的心情,因此,第6节连用两个沉默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淡淡愁绪。

幻灯片41

云彩本来就不可能带走,诗人为何还要以“不带走一片云彩”结尾?

(1)呼应第1节的作别西天的云彩。

(2)创设飘逸洒脱的意境。

(3)启发读者揣摩其言外之意:既然不带走的是云彩,那么,带走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对康桥深深的眷念吧?

幻灯片50

忆梦、思梦、恋梦、碎梦、寻梦、哀梦、别梦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小船、康桥、云彩

幻灯片51

徘徊悱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思念佳人的复杂心情;从侧面反映“五四”从高潮到退潮,中国革命从蓬勃到挫折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心灵历程。

幻灯片52

幻灯片57

新颖的构思

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数不胜数,比较熟悉的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幻灯片58

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相比,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离别的对象特别

幻灯片59

柳永《雨霖淋》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 沉重的悲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也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

幻灯片60

读了《再别康桥》,我们没有这种沉重之感

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营造的气氛轻松

幻灯片61

5,诗人告别康桥时,写入诗中的意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意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意象的选择新颖

幻灯片62

体现三美主张

建筑美

全诗形式整齐,

以第四节为中心,互相对称,整饬匀称。

幻灯片63

绘画美

画面美表现之一:诗人使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也用得颇为精到。

画面美表现之二: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画面美之表现之三:善用比喻

幻灯片64

音乐美

一是“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每个诗行六至八个字,节奏多为三拍,双行首字均缩一格。

二是用韵细密精巧,具有和谐回环之美。

三是多次复沓,产生了轻柔飘逸之美

幻灯片65

4、风格:阴柔美

轻轻、云彩、金柳、夕阳、新娘、波光、艳影、荡漾、软泥、柔波、水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