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的舒旭丽,今天能代表第五期青骨班学员上台做这一年的青骨班学习感受和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汇报我近一年的青骨班学习。

第一部分是:培训全过程缩影

1、学习安排有序。人事处徐莺老师每次的培训通知和安排都很细心,提前告知每次培训的主题和需事先完成的任务等等,这以便每位学员能做好“预习”这项重要工作。整个学习过程,通过“预习、学习、练习(即自己动手做设计)、复习(及后续修改)这几步,从而更好的理解“项目化教学”的理论精髓。

2、学习内容丰富。

第一次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各种团队游戏和小活动来释放出作为青骨学员的活力,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多角度思考、不同处事方法等方面的显性效果。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演示。每位老师通过自己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的上课录像设计和演示,不断探索项目教学法如何才能在本课程中释放出最大的魅力。

戴教授和周亚老师在培训前、中、后的不辞辛苦的辅导。导师们的这种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虚心指导的场景也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次这青骨班学习、对待学生乃至自己的教学事业。

学习过程中的导师点评和学员间的互评。通过这种交流和点评,很多观点一起抒发和碰撞,使自己开阔视野,设计博采众长。同时通过相互点评,使自己更进一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设计的思路、步骤、要点、要求等,而且能够起到反思作用。再者,每次点评完的总结,能够使每次的集训效果明显,本次汇报的优点、缺点、亮点一目了然。

院校的学习交流。通过这次龙华科技大学的培训,使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不管从课程设计、全人教育(素质教育)、校企合作等方面令我都有了很大的新认识,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教学等工作注入了新的能量。

以上这每一项项都使我们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成长和成熟。

3、学习目标明确。本次培训强化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情境设计为主的教学设计,并且此次教学设计一定要真正实施。这从本次的设计

内容: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单元设计的上课录像可以看出。

总体而言,本次青骨班学习进程紧凑,阶段性任务明确,具有较好的认知递进过程。

第二部分:培训所得所思

1、课程设计的收获和思考。本次培训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使自己重新梳理了《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脉络,使自己更加清晰该门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当然这些还需要后续的验证,而我会在不断的实践、修正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同时通过本次培训,使自己收获了友谊,也让自己明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才能不断进步。

2、企业实践的收获和思考。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最大一个要求是实现教学项目可实施、课堂教学和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无疑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先行。

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文科专业普遍存在的困难,就是课程的项目从何而来。作为文科专业,项目不如工科专业那么显性,用于教学的项目也是对于一些工作环节的整合而来。在设计初稿中,项目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大部分来自书本和网络案例以及企业朋友,对我而言,设计出来的内容还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为了使自己真正的融入这门课,在20xx年寒假和20xx年暑假,本人进入到对口的国际货代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真实实现了轮岗,从业务员、客服人员、操作员(单证员)等相关岗位的实习。通过实习,了解了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工作职责、专业技能、素质要求、证书要求等,同时也调研了货代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入职要求等。通过实习,也了解了企业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而这些都是我设计本次课程项目、任务和情境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的原型。同时我拿到了企业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都将是我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这次青骨班近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了课程不是一次就做完的,它就像一个系统,需要不断的调试、完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现在这门课程只是在设计阶段,后面的路还很长。

最后感谢学校给予的进修学习机会,也期待未来还会有更多、持续不断的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努力做一名好教师。

 

第二篇:学习汇报发言稿

学习汇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我本次 参加的“洪泽湖之声”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论坛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心、宿迁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办,泗洪县实验小学承办的。活动时间是11月29日和30号上午。地点就在泗洪实验小学。一共听了九节课,分别由七名特级教师和两名泗洪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执教。30位特级教师现场评课、议课。还听了江苏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扬州大学文学院徐林祥教授的两场专题讲座。 可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对我们每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真的是收获多多。下面我先说说所听的这九节课的几个共同点:

一、是课前善于利用相关的内容和孩子们聊天,在聊天中不经意的切入课文。如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特级教师李勤执教《寓言二则》的课前热身活动是:读寓言,续结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把自己融入故事,成为一个故事的创编者,思考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读者。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这样读寓言,才能长智慧。然后再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丹阳正则小学特级教师在上《云雀的心愿》前的热身活动。她先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幽默、机智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连贯、有条理,生动地说话才是会说话。这也恰是这一堂课的目标达成:通过读云雀妈妈的语言,学习连贯、有条理、生动地说话。

二、是在引领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都善于声情并茂地以身示范。对于情感性的文章,一般采用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读的方式,这种听读的方式的确更容易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感。而且教师为了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美,读出感悟,采用了各种方式,有的通过选择表情头像,有的通过激发学生想象,还有的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

三、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或讲或读,每到情深处总会有音乐悠然响起,使教师的讲解或朗读充满了感染力。其实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教学情境,只是平时在教学中很少去用。

四、都有写话训练,并当堂点评。在所听的九节课中每一节课都出现拖堂现象,但尽管这样,教师都坚持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然后去评议。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原东关实验小学王红梅校长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她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讨论由外洞进入内洞所经过的孔隙是否属于作者看到的景物时,教师让孩子们展开辩论,就这一个教学环节就用了十分钟之多。当下课铃响起时,她这个“写”的环节才刚开始,本以为教师会匆匆做总结,把小练笔作为作业留给学生,但她还是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加以评议。当然对于拖堂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我想教师既然这么做,起码是让我们明白了,“写”这个教学环节,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去合理

安排,就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比如低学段要让孩子多说,在说的基础上去写。高学段的学生已经有基础了,是否把说话的训练适当减少,多给孩子时间去写。

五、把课外阅读挤进我们的课堂。比如盐城第一小学的特级教师雷燕上的《渔歌子》。本来我很担心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词,容量太小,教师会中没的讲,学生没的做。然而一节课下来,不得不让你惊叹于特级教师那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在课堂上收放自如的名家风范。她能够用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去影响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幸福快乐地成长。其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教者设计了词作者张志和和他哥哥的对话。教师让学生在感悟了词意以后,让学生再次走进词人张志和,让学生了解他因不得志而隐居的社会背景,然后插入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让学生阅读,词的内容是: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湖,狂风浪起且须归。大意是劝弟弟能放弃隐居生活,重新回到官场。教师先给学生讲了词的大意,然后老师伴兄,学生伴弟,让学生试着用词中的话,回答老师的劝说。老师说贤弟呀:“太湖水,洞庭湖,狂风浪起且须归。”学生说贤兄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老师说:“且须归。”学生说:“不须归。”让后老师问:“为什么不须归?”学生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从而一下子切入主题让学生体会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带着渔翁的那份悠然自得在优雅的古琴声中再次吟诵这首词。

上面所说的是教学环节上的共同点,那在教学方法上,他们的共同点则是先扶后放,抓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悟。

过去我总觉得名师的课,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就像一幅油画,只能欣赏,回来却用不上,但这次学习让我感觉很受用。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名家上课是老师跟着学生走,当一节课的目标确定好了,就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去感悟,老师就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下点拨。他们的课如行云流水一般,看不出有任何刻意的安排,师生间的互动让人感觉感觉那么和谐。而且教师对孩子的表扬评议也让人感觉不生硬,不流于形式。而我们平时上课,是让学生跟着我们走。教学流程是那么清晰,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安排好好的。老师讲的多,学生悟的少。江苏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在他的讲座中说,我们不要纠结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学会学习。要抓文本中最有教学价值的东西,要有取舍。不能去力求面面俱到,不能把课讲完,讲满,要给学生留有空间。但保底目标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识字、写字、朗读、积累)。对于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文本的主要思想,然后根据文本的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看目标达成的度。

此外,扬州大学文学院徐林祥教授进行的专题讲座,讲的是语文课程与其它学科有什么区别?还有进校语文和不进校语文有什么区别?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