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高二学生的演讲

激励高二学生的演讲稿

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最具有实力。目前高二学生中间,有两种思想:一种是,我已经过去了高一,学校的方方面面我都已熟悉了,离高考还远,正是可以放松自在的一个时期;另一种是,我已经过去了高一,已经清楚了自己身上还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不利于高考的习惯,思想更成熟了,责任感更强了,没有高一的幼稚,没有高三的焦虑,正是增强实力,抛开对手,去拚高考的最佳时期。两种认识,天地之别。

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叫宫本武藏,一位叫柳生又寿郎,为了便于大家听,把前者叫宫本,后者叫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徒弟拜师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的剑客请教师傅。徒弟说:“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师傅说:“至少十年”。徒弟一听,十年太久了,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师傅答道:“那就要二十年”。徒弟一听,以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就说:“如果我夜以继日,一刻不停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他的老师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哪里还能成为一流剑客?”徒弟越听越糊涂,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这时师傅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一段话:“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知道注视剑客的招牌,不知道回视自我、不断地反省自我,那也就永远成不了一流的剑客”。宫本师傅不愧为一代宗师,言之凿凿,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地点悟了柳生。

今天,我们也要说:“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看什么?作为离进入高三只有10个月的我们,我认为,要有三看。

一看信念。信念是我们进步并取得成功的动力系统。肯德基炸鸡速食店创始人山德士,原本在一条旧公路旁有一家餐馆,后来新公路辟建,车子不再经过这里,他只好把餐馆给关了,这时他已经60岁了。他认为他惟一的财产——做炸鸡的秘方,一定有人要。于是,他开始去拜访那些他认为会愿意投资在这张配方上的人。他问了一个、两个??几百个都没有人要,但他还是认为“一定有人要”,这信念激励着他。他不断研究对方不接受的原因。就这样,经过一千多次的尝试,终于,有一个人愿意投资。他成功地创立了世界著名的快餐公司,在大家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年龄才开始了新的事业。 要完成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技能储备、心态与情感准备,必然要经过一个在感觉中漫长、枯燥、寂寞的过程,能够在这段行程中坚守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获取战胜高考所需要的一切,决定于一种坚持的性格。要设定一个目标,是人人都会的事,但要达成一个目标,就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得住的。没有在高二年级的有目的打拼和磨炼,是不可想象的事。问题的难度在于,高二,是一个在一年的时间里要学完高中课程三分之二的特殊时期,是一个心态极易松懈的时期。打拼出一种高三所需要的坚持,没有人会教给你怎么做,一切依靠自己。一个高二学生的全部聪明所在,就是他会不会、善于不善于创设这样的环境。成功者习惯坚持,失败者习惯放弃。拍了将近100部电影,被誉为全球100位最伟大的影星之一---------成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和脚印时说:“面对挑战,只要全力以赴,荣誉自然随后而来”。他拍《少林门》时,被打得完全失去知觉;拍《醉拳》,眉骨受伤,眼角被踢爆;拍《A计划》,颈骨重伤,鼻骨被撞裂;拍《警察故事》,第6至8节脊椎骨及骨盆撞移位;拍《龙兄虎弟》,头骨凹陷、脑出血;

拍《红番区》,脚骨开裂,脚趾骨头插穿表皮;拍《一个好人》,从高空堕下撞伤鼻骨、颈骨;拍《我是谁》,左边肋骨和脚踝受伤;拍《特务迷城》,尾椎软骨受伤导致下半身不能活动;拍《飞龙再生》,眼部受创,当场血流满面??他的信念是“我宁可为电影而死,而不愿老死。”有一首歌叫《爱拼才会赢》是对成龙成功之道最好的诠释和旁注。 打赢高三,是一场极为艰巨甚至残酷的战役,每一个环节的好坏胜负,都可能改变战局的走向,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高三需要一种气质,需要在高三之前,培养一种品格:在每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百折不挠,要做就做最好。

二看心态。 在心态的营造过程中,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自信。再好的心境,没有了自信,都会瞬间坍塌。自卑生灰心,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好心态的第二个方面:要力戒浮躁。暴露在试卷上的书写潦草、会而不对;作业中的敷衍了事;思考上的浅尝辄止;学习过程中的丢三拉四,反映出的是思想上的浮躁,心态上的浮躁。做学问,坐不下去不行,钻不进去不行。考场要自己去上,做学问也没人代替得了。嘈杂的教室、乱七八糟的物品摆放、地面上的废纸、墙上的脚印,给人的印象都是杂乱与无序,这种不良信号的不断输入,必然导致心态的浮躁。钱学森大家都熟悉,他回国时险阻重重,资料全留在美国,只身回来。光明日报曾披露:93年我国派专人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取钱学森手稿。从中只取回了80多磅,是其中极小部分。待打开一看,人们惊呆了,人们很难将这工整的书写、严谨的推理、细心的演算与“手稿”联系起来,因为这特征不只是体现在一页上,而是贯穿全部的15000多页------标准的英文书写,无一字改动,工整流利。试想,和我们相比,钱学森的学习、工作任务不重么?正是这工整、认真,反映着一代大师做学问时超凡脱俗的心态。这样的人生能不成功么?人在动力不足时,找出个准备拖延、懒惰的理由总是很容易。比如说时间不够。其实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是使用15分钟的工夫来完成的,这段时间通常被人们浪费掉。罗斯福当总统的时候,他的办公桌上总摊着一本书,以使他能够在两次约会之间两、三分钟的空档内读上一段书。在其卧室内总摊着一本诗集,以便于在穿脱衣服时能背一首诗。可许多人总说没时间。我们往往把成就非凡的人叫天才。天才有三个特征: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向往;忍别人所不忍,成别人所不成;预见能力或叫超前思维。同学们:我们要有点远见,早点具有高三意识,早点纳入高三的快车道,早点用高三精神鼓舞起斗志。让浮躁、拖拉、得过且过离我们远去,打造我们自己的高二精神。

三看习惯。有一句话已经说了一年多了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自己的一生成长奠基”。这是经验之道,成功之道。我们提倡做学问时的行为习惯:即“埋头、素服、缄口”,埋头,即埋下头去读书,抬起头来走路,这是做学问的境界;因为素服,就少了生活中的许多轻浮与轻狂,少了视觉和触觉上的许多诱惑,心态便也自然沉稳;因为缄口,就少了许多的闲话、闲事与闲思,这是做学问的入场券。千万不要小看了一句废话,一口痰,一片废纸,一句争执,一次了草,这些不起眼的习惯,正如你鞋中小小的沙粒,会严重地制约你成才的质量和速度。生物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在一个开口的容器里,它会跳得比容器口还高,将盖子盖上,跳蚤还会往上跳,只不过这次头撞到了盖子,再跳,还如此。一会儿,移开盖子,它还跳,不过,它跳得再也超不过原来盖盖子的高度了。千万不要让那些不良的举止与习惯,如无形的盖子,限制了你才力的发展。关于十六字的学习习惯:超前预习、认真听课、及时梳理、规范做题。超前预习:有名成语叫“笨鸟先飞”,先飞的是笨鸟吗?当一种竞争在智力大抵相当的群体中展开的时候,先飞才是一种真正的成熟与智慧。 刘翔跑得很快,当他获得奥运金牌时,超出对手两米多。我想,如果让这个第二名站在刘翔之前十米,然后开始比赛,刘翔会不会还是第一个撞线?高二的竞争,是为高

三作准备,那么,你何不早点出发,在正式比赛之前,就超过对手十米呢? 认真听课:同学们的知识积累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且,听课是动用感官最多的活动,用耳听、用眼看、用手写、用嘴说、用脑想等等。常常听说一些尖子生下课老玩,怎么考试分还挺高,没错,绝对是认真听课的结果。还要及时梳理:备考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来自错题的经验,学会感谢错题、用好纠错本,试卷改满分,不懂及时问。

规范做题:

1、考场在乎的不是做了多少个题,而是在乎在每个题上争取了多少分;考试竞争不是做题个数的竞争,而是得分多少的竞争。 步骤分的争取、做题务求做对,是考试竞争的主流。

2、试卷上的所有题,肯定能与自己所学的某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关键是:找出主要矛盾;找一个特例;和做过的哪个题可以类比一下等等。

3、做题是给别人看的。 写整洁写规范,争取评卷人的好感,是最聪明的做法。

4、越是自己认为会做的地方,越要特别谨慎。 “会”的感觉可能不是你所独有的,因而往往是命题人妙用“似是而非”设置陷井的机会。

5、从自己最擅长的题型开始做,以积累下来的感觉作为最好的经验指导自己,逐渐在脑中积累成功的、积极的、信心性的良性信号,往往是“超常”发挥的先导。

高考的竞争,要求每一位面对它的同学全力以赴,需要把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转化成向上的、积极的因素。期中考试刚刚过去,正是从两只眼睛中留出一只来回头看看的大好时机。通过反省,把自信、乐观、宽容、爱心、洒脱、坚强这些积极、良好的信号输入大脑,强化动力,平衡心态。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养成一项好的习惯平均需要21天。未来的日子,足以养成战胜高考所需的一切习惯。“留下一只眼睛给自己”,使自己前行的阻力更小,效率更高,使自己对高考的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展开,最后,挖掘无限潜能,缔造巅峰状态。祝同学们快乐、健康、学习进步。

 

第二篇:激励高三学生的经典演讲

高三祭

我的高三就那样过去了。

站在华东政法学院的校园中,满眼的绿色和阳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洋溢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

“高考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对自己说,却又想起那一年在重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依旧美丽的笑脸。 那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催人泪下。

20xx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7月13日,我们的高三开始了。

不知是谁在后面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下“330”,很小却很清晰。同学们静静地走进教室,默不作声。坐下,看书。没有人去理会那个三位数,却都明白,那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剑,寒光闪闪。

学校把全部高三生都迁到城市边缘的一所分校,偏僻、荒凉。学校的意图不言自明。

到处是口号和标语。高三总动员大会结束了,各科老师的训话结束了。教室里不再生气勃勃,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沉重和冷峻。

一个上海小姑娘写了一篇《花开不败》,刊登在杂志上,把她的高三描述得惊心动魄,鲜血淋漓。很快,学校把这篇文章印了几千份,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黑眼圈的人在慢慢增多,教室里总是飘着浓浓的咖啡的味道。课桌上的书越摞越高,就连过道上也堆满卷子。

没有人咒骂天气炎热,也没有人抱怨如山的书本、习题。我们的高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

我的面前站着班主任:“殷浩哲,你的北大梦就要实现了!”我扬起头,微笑着。八月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办公室。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

我为自己做了张表,最上面写下自己在高考中各科最理想的分数,下面密密麻麻的空格等待着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详尽的年度计划贴了一墙。

打仗似地学完高三的课程,很快进入第一轮复习。

这正是我的软肋所在。

仍然是飞一般的速度。崭新的高一课本让我后悔不已。由于那时的贪玩,我的高一几乎是空白。高二的发愤图强让我跻身年级前十名,而高一的缺憾却无法弥补。

同学们都已是轻车熟路,我却要从头做起,从最基本的定理看起。一次次测验的不如意让我不止一次地问——我该怎么办?

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的身影随处可见。 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

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林林总总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强化练习”、“黄冈密卷”……

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A、B、C、D。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在试卷上打下一个个红*。

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 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

没有怨言,没有呻吟,我们默默地承受着,用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平静容忍这一切。

而我却惊恐地发现,每次考试都是数学拖住我的总分。出于对数学的恐惧和对政史地的热爱,我开始逃避,逃避数学带给我的苦恼和各种考试的压力。我把数学扔在一边不去管它,可高考怎么办?

我在挥霍着我的高三。

班主任开始每周一下午抽出一节课给我们开鼓劲大会。大家睁着呆滞的双眼看班主任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神采飞扬,心里默默地算着今天还有多少张卷子没做,还要熬到凌晨几点。

一句经典的问话——今天早晨你几点睡的?

既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没有“反目成仇”,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更加默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珍惜着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偶尔大家也会为地处山东,分数线最高而愤慨。英语老师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让我们复归平静,重投书海。

班里出现了几对情侣,大家看着他们,几分怅然,几分无奈。

短暂的寒假飞快过去,那个春节索然无味。

很快便知道了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全班第14名。

一个可怕的名次。

我被彻底击垮了。我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可是,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我选择逃课,把有数学的晚自习统统逃掉。回到家,妈妈什么也不说,可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作为母亲的那种深深的忧虑。

一个寒夜,我又一次逃掉数学晚自习,自己在家复习(爸爸妈妈为了不干扰我学习,借口出去散步)。只听见一阵敲门声,开门以后,门口站着的人把我惊呆了——高大却又单薄的身材,蓬乱的头发,深陷的眼窝。

“浩哲,这是今天晚上数学自习做的卷子,你总是不去,损失太大了。”教数学的毛老师身子*着门框,一手提着摩托车头盔,一手把两份题递给我,瘦削的脸上满是疲惫。

毛老师骑着摩托车的背影慢慢驶远,我的眼泪不可抑制地往下流。我知道,从学校到我家骑摩托车要一个小时。

回到房间,我咬破食指,写下三个血字——走下去!泪水一滴滴地打湿白纸,血和泪慢慢交融在一起,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为了毛老师,你也要把数学学下去!

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每个班都开始了倒计时,备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天上课及晚自习前,整幢高三大楼口号声此起彼伏。

班主任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拼命地吼着,歇斯底里。对面是理科实验班,他们的口号清晰地传来——我们都是清华北大,永不放弃!我不再张口,看着窗外的夕阳,眼泪滑落下来。

“北大”就像松手的气球,越飘越远,可望而不可即。我的“北大”,就这样逝去了。

我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在离高考不足百天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高考?高考于我而言有什么意义?我苦行僧般地追寻答案。而这一切,只有步入大学才能明白。

依旧玩命地做着数学题,发疯地背着政史地,只是,好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魂落魄。

我又在放纵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逃避的理由。终于有一天,校长在操场上抓住了闲逛的我。当时,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

他扳住我的肩膀,大吼:“你不想活了?”我面无表情地盯住那张愤怒得几近扭曲的脸,无语。

班主任把我从校长那里领回去,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猛然飞起一脚,两脚,我倒了下去…… 清清楚楚的26脚,每一脚都刻骨铭心。我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了。

班主任心疼地把我抱起来,“孩子,你不能这样下去了,你明白吗?”老师哭了。

走在外面,班主任指着枝头那黄得耀眼的迎春花,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是你生命的春天,你要怒放!”我漠然地看着班主任充满希望的眼睛,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透支了。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压力。

还是那样过着,浑浑噩噩,痛苦却又快乐。

直到有一天,老师宣布第二轮复习已经全面结束,我们将迎接最后一次全市模拟考试。

成绩很快出来了。全班第17名,全市500名开外。这意味着我只是有希望上二本,若照这个状态下去,二本也没戏。

班主任已经决定不再管我。她把我叫出去,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自生自灭吧!”回到教室,我重重地在课桌上刻下八个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没有人能救得了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我要孤注一掷了!

就在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才刚刚找到高三的感觉。

我在慢慢地调整自己,努力忘记高三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现在只记得那一个月真的心无旁骛,不去想自己能考上什么,只想着要自己坚持下来。

爸爸妈妈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他们只是默默地平静地为我做着一切。

心态越来越平和,学过的东西也慢慢系统起来了。成绩开始回升,并最终稳定在全班前三。

6月4日离校以后,我仍每天坚持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只为了让自己保持临战的状态,不要松懈。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站在操场上,望着如水的夜空,我问自己——多少天以后,你就可以站在另一个校园里仰望同一片星空?

6月7日高考时,心态已经极其平和。爸爸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打开车门,慢慢走进学校。

试卷发下来了,心如止水。

两天鏖战。

当结束的哨声吹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高考!我的高考,我的高三,我的高中,已经结束了!下一步,我就要上大学了!

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呼吸阳光下的空气,我叫着喊着,发疯般地冲出考场。

守候在学校门口的班主任把我紧紧拥住,泪光闪闪:“孩子,你终于走过来了!”高三的点点滴滴猛地涌进我的脑海。这一年,我过得太艰难。我不再兴奋,眼泪夺眶而出。

20xx年6月8日下午,京杭大运河边,夕阳西下,垂柳依依,我泪流满面。

不久,成绩公布。全班第二。

然后,我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写下“华东政法学院”,倾尽我全部的力量和激情。

再然后,我收到了华政的录取通知书。

7月,我回到学校看那间承载了我一年梦想与希望的教室。依旧是那熟悉的黑板和桌椅,还有桌子上堆放的满满的书——里面已坐满了复读生。又是一批人在艰难地寻梦,落水之后跳上岸向着那座独木桥发起又一次冲锋。

暑假里同学们聚在一起,班长拿出录音机,轻轻按下,里面清晰地传出那段日子我们喊过的口号,震耳欲聋,然后就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没有人再提起高考,泪珠却真实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怀念着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

高三已逝,梦想犹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