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鲁豫 评《鲁豫有约》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二〇一三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电视编导作业

科目:电视编导

学 号: 1308355075 姓 名: 毛美翠 班 级: 2013081002 作业方式: 论文 任课教师: 孙苑 批阅得分:

题目: 说鲁豫

——分析《鲁豫有约》的节目特色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二〇一五年五月一十日

说鲁豫

——分析《鲁豫有约》的节目特色

摘要:

一档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其中的关键,节目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吸引力。很难说清是陈鲁豫因《鲁豫有约》而名声大噪,还是《鲁豫有约》因陈鲁豫而备受关注。主持人的形象与风格往往代表了该节目的形象和风格,陈鲁豫即是《鲁豫有约》。像主持人这样的公众人物通常被要求要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位置看待事情,凡是不可轻易下决断,故而主持人都是不敢释放自己的情感的,但是鲁豫不是。真正成功的主持人都不会约束于这个。

关键词:鲁豫 思索人生 电视谈话类节目 传奇人生

引文:

《鲁豫有约》是一档非常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它给我国纷繁复杂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增添了一丝平实的色彩。《鲁豫有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唯有具备独特的个性魅力才会使节目拥有更大生命力,竞争力和权威。

《鲁豫有约》是有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订做制作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19xx年首次在凤凰卫视开播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度,十年之后进驻湖南卫视并获得了其中国大陆独播版权,20xx年登陆安徽卫视并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节目以个性化的栏目名字,丰富精彩的节目内容,成功的品牌效应运作以及主持人个人的独特风格、丰富感动的嘉宾故事而让《鲁豫有约》取得了如今这样非凡的成就节目寻访的对象是一些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与现场嘉宾一起感怀过去,思索人生,深入嘉宾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创造了一种新颖深入人心的谈话记录。

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特色

谈话类节目又称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就是节目的灵魂。

一档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其中的关键,节目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吸引力。很难说清是陈鲁豫因《鲁豫有约》而名声大噪,还是《鲁豫有约》因陈鲁豫而备受关注。主持人的形象与风格往往代表了该节目的形象和风格,陈鲁豫即是《鲁豫有约》。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赋予节目以魅力和生命力,

直接决定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和评价。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顺畅愉快地交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其选择收看的行为取决于对该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对该节目主持人是否了解、有好感、觉得可信赖、愿意接受他的观点等。因为受众首先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中感受他(她)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他(她)的特色,理解他(她)主持的节目。树立自己的风格并得到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一个人一种风格。主持风格和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工作经历有关。 主持人需要的专业素质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变,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地观察,而这些都是个人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和出来的,很难表演出来。。 表情及肢体语言是面对面谈话的重要部分,在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丰富而有个性的表情会使主持人更有魅力,令节目更完美。就好像朱军的冷峻沉着,杨澜的自信直接,还有陈鲁豫的笑。在节目说到有意思的桥段时,鲁豫会跟着爽朗的大笑起来。一般的主持人很少敢这样笑的,因为像主持人这样的公众人物通常被要求要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位置看待事情,凡是不可轻易下决断,故而主持人都是不敢释放自己的情感的,但是鲁豫不是。真正成功的主持人都不会约束于这个,就好比柴静给农村贫困儿童擦眼泪这一主观情感动作,尽管当时被许多人指责诟病,但她不曾改变自己。而鲁豫也因为笑得真挚坦诚,所以观众接受了她,认可了她这样的个性魅力。

倾听是谈话的开始,所以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重要的基本功。目前许多主持人在嘉宾还没说完就打断别人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口才把节目当做自己个人的演讲台,或者在嘉宾说话时不是去倾听,而是在想自己下一个问题要问什么,好像只是为了完成编导的节目策划,充当着编导的传声筒。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嘉宾进行沟通,有些甚至不清楚嘉宾的想法和思路,不懂跟着嘉宾的谈话而进行现场反应和谈话调整。倾听的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嘉宾的表达和交流。嘉宾才是一场谈话类节目的主角,主持人只需要倾听,引导嘉宾进一步诉说,分析体会嘉宾话语的真正意味,抓住他们话语的闪光点,引导话题的深入。但也有不少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由于受被访对象的影响而过分的陷入“倾听”的深渊无法自拔,导致节目偏离主题。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要有强烈的引导意识,需要相当的智慧与机智,顺利完成这期节目的同时,及时把嘉宾的谈话方向拉回预定的轨道,但还不能破坏嘉宾谈话的兴致。在兼顾节目编导设计的要求下的前提下,灵活把握现场气氛,做到收放自如。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主持人,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是却能够有效地控制谈话的场面,在谈话不合适的时候及时有效地打断嘉宾,转移话题引回预定的轨道。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就是现场节目的导演,在节目中不能过度入戏,让嘉

宾牵着鼻子走,需要足够的理性。鲁豫就深知其中的道理,在节目里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通过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围绕着观众关心的话题这根主线进行交流,让嘉宾在一个宽松但又不是漫无边际的界限里进行谈话,这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在架起桥梁的同时,也满足了对节目的控制和把握。在保证深度的同时,插入小细节,为节目酝酿出良好的交流气氛,有张有驰,使节目既深刻又轻松。让观众享受节目的同时又能从中受益获取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启迪。

大学主修国际新闻的陈鲁豫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对时事政治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见解,这些都对她采访了解政界、企业及社会焦点人物有很大裨益。从最初主持音乐节目《音乐无限》,到《凤凰早班车》、《一点两岸三地谈》等新闻类节目以具有人情味而成功开创亲切形象,不经意间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再到为她量身定做的《鲁豫有约》确定了她感性亲切的风格。陈鲁豫外表清新靓丽,乖乖巧巧宛如亲切的邻家女孩。年纪轻轻便经历了国内无数次的主持采访活动,更是凭借流利的英语对国外知名人士展开了访谈。 双语主持的风格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眼球,清新自然、从容大气的主持风格,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更是让人禁不住眼前一亮。她的眼神常常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则往往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陈鲁豫的提问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

《新周刊》称《鲁豫有约》是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而陈鲁豫也以3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xx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的排行榜上。在20xx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上摘得“年度节目主持人”及“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两项桂冠,锋头一时无二,被称为是中国的奥普拉。

就这样凭借着一次次真挚的倾听,一场场动容的交谈,一年年殷切的回响,打造出一个传奇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这是一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

鲁豫表示采访了解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最大的益处是从彼此身上获得心态上的平和慰藉。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每个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节目以“抚慰”和“帮助”为宗旨,从心灵出发帮助人改善自身,为心灵曾遭受或正在遭受的人群打开一扇释放的窗口。

二、独特的栏目定位

《鲁豫有约》以主持人名字命名,本身就是带有很深的鲁豫个人烙印和特点的节目。节目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给人一种新鲜的印象,给人的第一映像就是

一档很个性化的私人聊天风格的节目,也很容易就记住该节目。事实上一档节目成功的命名,也对节目今后的自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好比鲁豫如果退休,该节目不免遭受退化或结束的后果。但是独特的栏目名称能让观众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起来。

“寻访昔日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记录谈话模式。”这是《鲁豫有约》的广告语。电视栏目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在于节目自身的社会价值,而栏目定位直接决定了它的社会价值, 《鲁豫有约》的栏目定位于思索人生,这样的栏目定位需要和“有故事的人”一起再次走过那些故事!最高目标却是重温历史这个简简单单的条件!鲁豫希望通过采访这些人的“故事”让观众有心思索人生,取得较高的节目价值!栏目定位的高标准正是它的精华所在!

任何一期的节目录制,鲁豫事先都会认真思考被采访人的特殊经历,思考这样的经历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思索” 。记得她采访杨玉莹的时候提起过“金童玉女”,有许多人都能理解的到,鲁豫并不是在重提娱乐界的“谣言”,而是引导杨玉莹说出“金童玉女”的价值,给杨钰莹带来过什么!当我们面对谣言,也可以透过杨钰莹的经历思索,并非每个谣言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它可以激励你奋进,可以让你一败涂地,又何必为一个所谓的谣言怒不可揭呢?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谣言,而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贡献!

三、独到的嘉宾选择

嘉宾的选择对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色什么样的嘉宾,即访谈对象的定位,是打造人物访谈品牌栏目的要素之一。独到的嘉宾定位,对于栏目特色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目嘉宾定位于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物,俗称“有故事的人”,把更多尘封的历史故事再现给观众。被访的对象都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走下历史舞台,从台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陈鲁豫通过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节目表现出对每一个被访对象的尊重和关怀,对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平等体味和理性思考。曾做过一期关于同性恋者的节目《有一群女人叫拉拉》,在中国同性恋还不能够被绝大多数人认可,这是一个敏感且需要足够小心翼翼的话题。虽然也会问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但是鲁豫把握得很好,让嘉宾敞开胸怀谈的同时不会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尽管是在聚光灯下,但她们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异类。看完节目观众也不会对同性恋者再好奇什么,这只是她们选择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既要让访谈达到较深层次的高度,触及

问题本质,又不以挖掘嘉宾隐私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

目前有很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没办法跟嘉宾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除了自身知识的匮乏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任何一个主持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兼顾到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对于不同的嘉宾的不同心理更不能把握到位。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详细搜集嘉宾的各种资料,对嘉宾的提问才能由表及里、驾驭自如,做出有深度的节目 。另外主持人要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厚积薄发才能持久经营。

四、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访谈节目的内容不外乎两种:一方面是嘉宾谈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理解;另一方面嘉宾畅谈个人成长经历,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从嘉宾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剥茧抽丝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

《鲁豫有约》每期节目都力图让观众在最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去关注了解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东西,并深入地挖掘这些问题的核心,同时从题材的特定角度中寻找故事性因素。在每期节目的内容选题上,从不刻意地找谈话的切入点,而是非常亲切自然的和嘉宾一起回忆,一起去重温曾经最动人的真实记忆。看似随意却让观众看到了每位嘉宾成功背后,镜头之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体味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在每期节目里,鲁豫都会引导嘉宾说出自己心里最真实最想说的话,也因为那份真实与真诚使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鲁豫有约》每期节目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嘉宾,都会突出嘉宾的主体性,重点关注嘉宾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深入挖掘嘉宾最能触动人心,最为引起观众成生共鸣的东西,通过嘉宾真实的故事打动观众。无论是风云人物,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风口浪尖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故事和情感世界。 现在不少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从一开始运作,内容话题的切入角度,就不是跟着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化,也不是跟着老百姓的需要走,而是跟着“社会热点”走、跟着宣传的“指挥棒”走。从而使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也因此出现了内容虚假,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着观众的共鸣,或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和醒悟的问题。电视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精英化、高雅化的栏目很难被大众所接受。一个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就应该做到:根据自己的栏目定位去选择一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来讨论,把节目的整体思路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入挖掘话题背后隐藏的信息。

结语: 在《鲁豫有约》的节目里,我们总是能从鲁豫和嘉宾的谈话交流中,感受到嘉宾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在和嘉宾谈话的时候,鲁豫把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嘉宾。鲁豫在和嘉宾交流的时候,也不仅仅是用耳朵在听,更是在用心去倾听,去交流。常常喜欢将一只手轻轻的托在下巴上,看着嘉宾的眼睛,静静的、聚精会神的听嘉宾诉说,从来不打断、也不会着急,脸上的表情也会随着嘉宾的一颦一笑悄悄地改变。她的这种倾听也给了她更大的空间去追问嘉宾,在每次的专注的倾听中获得最可靠最真实的信息与灵感,继而对嘉宾进行追问。嘉宾和鲁豫的每次交流过程就像是再次走过那段人生经历,再次重温精彩的记忆。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王志新.新闻热点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王淑兰.颜彦:明星主持与频道品牌化-"凤凰模式"分析[J].陕西省新闻研究所.2007,8.

3.肖兆平.新闻采访语言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瑶.胡睿.浅析凤凰卫视品牌的整体塑造和扩张[J/OL]

5.魏珑《电视编导》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01-06 14:52:53.0)

 

第二篇:《鲁豫有约》

凤凰卫视20xx年1月开播的《鲁豫有约》,是一个为主持人陈鲁豫度身定做的、开放式的、以深入挖掘被访者内心深处故事为主的访谈节目。它依托凤凰卫视的“创业神话”和主持人陈鲁豫的个人魅力,一经播出很快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欢迎。20xx年1月,《鲁豫有约》推出了新的版本,与之前的节目相比变化非常之大:节目的播出方式,由周播改为日播;节目的播出空间从无固定的空间转变为可以容纳300位现场观众、同时请多个嘉宾的大型演播室;内容上进一步拓宽,突破话题选择单一的局限。

总体上而言,改版前的《鲁豫有约》多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节目形态多是静态的人物访谈,改版后大大增加动态的“事件”性和话题式人物的选题,对当下的社会热点的关注更加密切,变成了一个时效性更强的栏目。改版后的《鲁豫有约》节目内容上涉及广泛,姿态上更加平民化,但是主创者们的用心更深。这也是适应不断变动着的观众群体的现实需要而采用的一种高明的节目制作策略。这种多元化、平民化的节目走向是精英文化节目探寻自身生存的一种新的尝试。但是这样的改版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周播的节目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每一次的制作,改成日播节目之后,为了适应改版后大量新鲜选题的需要,往往拉长了一个选题的播出时间,制作成上下集甚或是上中下集的形式,如对张惠妹、周华健娱乐明星的采访,都制作成了三期的节目播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豫有约》的改版,就是对原版精英话语的一次稀释。

然而,尽管如此,在许多老牌谈话节目面临重重危机之时,《鲁豫有约》经过几年的发展仍然具有蒸蒸日上的声势。究其原因,正是其在话题的选择、主持艺术、谈话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有着不同寻常之处。

话题的选择——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话题的选择对于一档有追求、有品位的谈话节目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话题的选择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有意味。风凰卫视《鲁豫有约》的栏目宣传语是“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

考查《鲁豫有约》长期以来的被访嘉宾,可以总结出其谈论话题的六种类别:(1)失意英雄;(2)边缘另类人群;(3)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4)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普通人;(5)当下的热点新闻人物;(6)文化名人和演艺界的明星。节目正是要通过展示这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丰富精彩的人生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动观众,启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经验。围绕着这些不同的话题类别,关注的中心就是被访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对于《鲁豫有约》而言,重要的不是嘉宾是否为名人,而是他们必须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上,提供了个人心理寻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心态的平台。

在各种类别的话题选择中,使《鲁豫有约》与众不同和广受关注的是对于边缘另类人群、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失意英雄这些类别话题的选择,如对同性恋这种边缘个体的采访。在《拉拉的故事》这一期,鲁豫请来了在重庆生活的一群特殊的嘉宾,她们是阿琪、于是等一些女同性恋者。通过她们的讲述,她们内心世界里的挣扎、痛苦,她们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这些观众心中所关注、所疑虑的问题,一一得以解决。《鲁豫有约》这种话题的选择迎

合了广大观众深切期待了解有关同性恋者隐私的心态。对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的访谈向来是《鲁豫有约》的重头戏,无论是改版前的北大荒、知青系列,还是改版后的唐山大地震系列等都是通过对亲身经历过中国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中心人物的采访,透过他们与鲁豫面对面真实的交流,配上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画面,把观众带入《鲁豫有约》所建构的历史情境之中,一起去共同经历某一事件、去探寻历史的真相。个体关于历史的记忆与观众集体无意识地对历史的关注相碰撞,激起的是智慧的火花。这类话题的选择是《鲁豫有约》独具特色的一大亮点,直接提升了节目本身的文化品位。“谈话节目与受众的关系以及谈话节目现场的交流方式来划分文本,大致分成三类文本:大众类谈话节目、精英类谈话节目和专家类谈话节目。”①《鲁豫有约》尤其是改版前的节目是属于精英类的谈话节目,而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选择的范围,加大了对当下的热点问题和焦点新闻的关注度,如20xx年8月31日和9月1日的两期节目就是关于当下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而推出的“选秀故事”,8月25和8月26日的两期节目就是“我为整容狂”,以及之前5月份节目中的“人体模特”和“胖美人旋风”等,这些节目定位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紧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这样一来使得栏目本身存在着两大隐患:首先降低了《鲁豫有约》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深度。改版前‘《鲁豫有约》寻找、接触、访问的是—个个过去在各历史时期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焦点人物、失意的英雄、边缘人群或经历重大变故的人”①,在众多的谈话类节目中,《鲁豫有约》就是凭着这一点脱颖而出的;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正如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作客人民网时所总结的,新版的《鲁豫有约》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像身边的家长里短,但这种家长里短中又透着很多文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种基于改成日播的谈话节目扩大题材的考虑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档有着比较高的文化品位的栏目的这种低姿态让日渐萧索的精英文化栏目更加门可罗雀。这不能不说是文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一种悲哀。无论是从话题的设置还是从主持人自身来说,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既丧失了之前的锋芒和锐气,又暴露了主持人陈鲁豫自身的弱点,这样长此以往下去,《鲁豫有约》这一节目的前途堪忧。

主持的艺术——善于倾听和发问

节目主持人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是栏目的标识,是观众直接审视的对象。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树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即他是节目或者栏目的品牌特征,是节目或栏目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智慧和文化人格力量及对事实的敏感性和机敏力。陈鲁豫是一个有着这种潜质的主持人。她多次被评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在业界和观众心目中都有着良好的口碑。而鲁豫本人也正是基于对访谈节目的热情而不断取得进步的。凡是谈到陈鲁豫主持风格的文章几乎都谈到她善于倾听这一点,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与年龄相仿的嘉宾谈话的时候,她就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与对方聊天;在与老一辈的人物相处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做一个真诚而热心的倾听者;在与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她更像一个大姐姐。她就像是观众的代表,感动时会流下眼泪,悲伤时会神情严肃,高兴时会放声大笑。在与嘉宾的交流中特别善于倾听,陈鲁豫总是面带微笑地稍微前倾着身子,完全是一副与好友聊天的架势,而在发问和谈自己的印象时则是带着真诚与坦率的理性声音,这样的发问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对待所有的采访对象,陈鲁豫都是一视同仁,不卑不亢。最主要的是她善于让嘉宾说出自己心底的话,也许是她的发问格外地真诚与坦白,很多名人都主动地要求上她的节目。

善于倾听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更要善于把握时机,智慧地发问。问话的技巧

对于一个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来说也是必修课。就以改版前《鲁豫有约》采访歌星毛阿敏为例,在《鲁豫有约》中,鲁豫一开始就是开门见山地说:“直到昨天晚上其实我还挺担心的,因为我不知道你做了多大的准备,就是你准备对我讲多少,就是你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想,如果你来做我的节目,你心里应该会想到,我可能会问得很坦率。”这段话,鲁豫说得真诚坦率,一下子拉近了她与嘉宾的心理距离,让原本可能设置了心理防线的毛阿敏也会为之放开心理闸门,敞开心扉。对于鲁豫的话,毛阿敏说:“我知道你应该问一些比较尖锐或者比较坦率的问题。”在谈话的过程中陈鲁豫直接谈到了她的“逃税事件”,而且直接坦白地问她在第一次风波之后,为什么又有了第二次?而对于毛阿敏的解释,鲁豫始终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而没有什么个人色彩的同情。这是鲁豫的风格特色,婉约中不失锋芒,含蓄中不失睿智,体现了一个敏感而知性的女主持人的魅力。

其实,节日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组织者,也是谈话过程的穿针引线人,更是话题走向的引导者。从鲁豫的一些节目可以看出,鲁豫在控制谈话场面和话题的纵深度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一般来说,既然是来上节目的嘉宾,他们本身就是为了能够在节目中展现真实的心理状态,或者澄清某一事件的真相,主持人尽可能地做到一个好的引导者就基本上可以成功制作出节目。但是极具精英倾向的《鲁豫有约》有时候会采访一些话题名人。这时嘉宾本身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他们会在节目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反交流”的状态,这时鲁豫的主持能力弱点就暴露无疑。如在改版前一期采访作家柯云路的节目中,在与柯云路面对面的交流中,鲁豫时时感觉到柯云路由于心理顾忌而没有敞开心扉,交流与对话存在着困难。她多次努力打破这种焦灼的状态,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就是一个主持人没有协调处理好所访谈对象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阻碍而造成的谈论话题无法深入。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主持人懂得心理学、人际交往的知识,需要在不断的主持实践中磨砺自身。其实,经常关注《鲁豫有约》的观众会发现,鲁豫的主持似乎越来越陷入一个模式化的怪圈,节目中带给观众的惊喜越来越小。比如同样是对作家张贤亮的访问,却没有获得成功。鲁豫多次问及其人生中最失意的时刻,但是最终也没有真正从张贤亮身上挖掘出有效信息。这样的谈话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高质量的节目就做不出来。鲁豫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状态,有些是因为谈话对象自身的原因,有些则是鲁豫本人没有把话题引向深入,流于表面。

谈话的氛围——演播室里的社会与人生

谈话节目谈话氛围的营造是谈话节日本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谈话空问和谈话氛围,对谈话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鲁豫有约》这样一档访谈类电视栏目而言,在改版前后对于谈话氛围的营造可以说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无论是改版前立足于透过单个个体经历折射出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历史性’’选题;还是改版后制作的经由社会名人、话题人物的现身说法映照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热点的“现实性”选题;《鲁豫有约》都会深入挖掘被访人物的内心世界,透彻分析这些独特个体在社会大事件中的位置和作用,还事件一个真相,还个体一个公道。观众从这一栏目了解了他们身边所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甚或是即将发生的历史的、准历史的以及时尚热点事件和话题的原貌。透过小小的演播室,栏目本身浓郁的人文关怀和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故事,以小见大地折射出社会和人生的种种况味。看《鲁豫有约》不仅仅是在看一档电视栏目,也是在看一种历史,在亲历一场文化的盛宴。

改版前的《鲁豫有约》采用的并不是演播室播出的形式,而是设置在不同的轻松氛围和有情调的地方,有时是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有时是在清幽的茶座里,有时是在嘉宾的家中。而鲁豫与被采访的嘉宾之间坐下来一对一“聊天”,这种氛围和感觉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一个朋友聊天的私密化空间里,公共的空问与私人空间在这里不分彼此,相融相通。嘉宾在这样一种日常化的地方,尤其是在自己的家里,更容易产生“与朋友聊天的错觉”,而更容易打开心扉,展示出真我的一面。这种“带你到明星家做客”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希望了解明星隐私的欲望。比如采访成龙时,地点就定在成龙在香港的豪宅里,观众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到成龙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变成了演播室谈话,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强了现场视觉效果与互动性。改版后节目现场增加了300位观众,1200平方米的大型演播厅也使把《鲁豫有约》办成中国优秀的脱口秀栏目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改版后节目的播出时长增加了,原来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双向的交流变成主持人与多个嘉宾之间以及与现场的观众们之间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更像是大家共同参与一个话题。这种改版迎合了话题内容的扩充这一变化。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更多关注时下新鲜的、热点的、时尚的话题,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鲁豫有约》节目把公众日常生活中所热衷的话题拿来谈论,请到当事人现身说法,把观众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疑团一一解开,也把观众从对话题发展始末的混沌状态中解救出来。可以说,节目本身成了时尚话题、新闻事件的系统的梳理者,通过在演播室的公开的谈论,还给观众一个清晰而明朗的认知。

但是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播的节目形态和大容量的节目内容的需要,与现场观众的交流远远不够。在现场的观众更多的只是现场的一种摆设,他们只扮演着节目现场“缺席的在场”的角色。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这个扇形空间中的主体。但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问的交流反而没有改版前直接、坦率。面对嘉宾和三百多位的现场观众,主持人鲁豫在改版前对被访嘉宾一些直率的评价在演播室这样一个公众化的空间没有办法说出口,而在节目最后,改版前鲁豫对整个访问的个人感言也演变成对每一位被访嘉宾祝福的客套话。演播室里的《鲁豫有约》似乎在力图提供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还是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仍然只是“沉默的螺旋”。陈鲁豫是凤凰卫视的名主持人,她独特的气质成就了她今天的成功。但是,她的气质也决定了她是一个知性的小女人型主持人,改版前《鲁豫有约》朋友聊天式的一对一的访谈更适合她的风格与气质;改版后《鲁豫有约》虽然在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上也不错,但是从追求更高的主持艺术境界这一角度看,鲁豫本人在驾驭大场面上缺乏经验,无法控制节目现场。为了弥补陈鲁豫这一点上的不足,改版后的节目现场多数情况下是嘉宾一个个的上场、采访、退场,每一次她所交流的只是一个或两三个嘉宾。但是在120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在300多名现场观众面前的陈鲁豫,依然没有原来在咖啡厅、茶室里与嘉宾之间随意聊天来得自然。

《鲁豫有约》作为一档有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电视访谈节目,它的魅力决不仅仅是嘉宾的独特故事、主持人和嘉宾间的谈话而已,而是栏目各个环节之间所营造的一种文化的意蕴和历史怀旧的氛围。但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改版后的节目中已经有所弱化,在众多的时尚热点中湮没不彰。作为一个品牌,《鲁豫有约》与其他的谈话栏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题材内容上的历史感,形式上的记录性和精致的后期制作。改版后这种与众不同的形式、独特的风格以

及观众和业界认可和欢迎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却被大众对谈话节目的娱乐性、对访谈人物的时尚性、对故事话题的戏剧性要求所取代。这种盲目地、刻意地将一档精英栏目拉到接近大众、迎合大众的层面上来,失去了自己最可宝贵的味道和作为一个品牌的风格与特质,将一档独特的栏目普通化了。

改版后《鲁豫有约》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已经成为栏目潜在的硬伤。虽然《鲁豫有约》的影响力和收视率使得一时之间还无法看出这一硬伤的致命性,但是长此以往,《鲁豫有约》在众多思想贫乏、人物雷同的选题中会日益丧失节目制作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失去自身的独特追求和文化品味。透过《鲁豫有约》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到一档优秀谈话栏目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可以看到其在追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的两难境地。《鲁豫有约》的选择,在笔者看来,是一次不够明智的改变。它稀释了栏目原来的精华,放大了栏目原来的隐患。《鲁豫有约》的改版足以让当下众多的谈话栏目引以为戒,尤其是采取精英话语立场的栏目,不能随便放弃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栏目品味,与市场、时尚和大众妥协,否则,最终恐怕将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