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优秀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高一(2)班的李晓丹。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 以前自己对生命、生存、生活这三个词没有太深的印象,总觉得只要自己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直到最近学习“三生教育”,回顾祖国历经一次次的磨难,看到人们经历一次次的坎坷,才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三个词的真正含义。

对于个人而言,再也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有了生命,才能学会生存的本领;学会了生存的本领,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生活的方式又直接决定着生命的价值。这三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

生命是宝贵的,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生命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是谱写幸福生活的音符。

生命,其实就是过程,是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存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的质量,在于生存的价值,在于生活的品位。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永恒的,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向死亡移动。08年的雪灾和千年难遇的汶川5 .12地震,09年的猪流感,

还有20xx年的旱灾和青海玉树的4.14大地震。这一切的一切,对很多人来说,生命是一个会戛然而止的不确定状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生命的每一瞬间,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很多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要说他不努力吧,他比谁都努力,起早贪黑,拼命工作,然而努力了半辈子,却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结果,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他都没有获得什么成就,更谈不上对生活的享受和感悟,唯一能看见的只是他每日为生存而忙碌的身影,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最大的悲哀---他自己只是为了生存而象牛一样活着。

仔细想想,人生真的是一场旅程。有的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有的是为了别人眼里的社会形象而活着,终其一生没有为自己的感受而活过;有的渡过的是放浪形骸(hai)、玩世不恭的一生;当然也有大彻大悟,视俗世、名利如粪土的大悟之人??

不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记得有本文-来源_于贵.州学习网 WWW.GZU521.COM 这样一句话“生活比生存更广阔”。是的,我们的生活真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生存,不论我们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我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还应学会体味生活,学会感悟生命;学会欣赏人生旅途靓丽的风景,感受宇宙万物自然的奥秘;在春华秋实的四季交替中,体味这人生旅途中的百味变化。

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就是活着。

生命是根本,生存是桥梁,生活是目的,最后的责任是发展社会,繁荣祖国。

生命是生存和生活之根本;生存着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才能继续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生命的延续。所以,为了来之不易的生命,我们必须好好生活,使自己很好地生存下去。

生命是我们得以生存和活下去的基础,活着,真好!然而,人不可能永远活着,生命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开始走向死亡,就开始与死亡做一生的搏斗。所以活着,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生在幸福里,长在红旗下,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美好的环境里,我们更应该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和学习,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前进,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青年教师素质教育论坛优秀案例演讲稿

青年教师素质教育论坛优秀案例演讲稿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汇文中学:薛莉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近年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相继涌现,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语文教师必须打破一个教师、一间教室、一本书的封闭局面,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建立创新的语文教学。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想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诠释我在语文教学上的创新,寻找语文教学中的活水。

一、“活水”的源头来自于学生

    有人曾经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哈佛大学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的教育:它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这就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后进生,尤其要注意顾及其面子,保护其自尊心。如学完第一单元“新诗单元”后,我在作文课上尝试让学生写诗,个别后进生抓耳挠腮,我鼓励她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当他憋足劲写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时我并未嘲笑它,而是对他诗中的押韵给予肯定,他竟又写出了好几篇,并取名为《尝试诗集》,还写了笔名小草,后来语文成绩也始终处于进步之中。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冲突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表的个人见解是暂时的,但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却是永存的。

又如我运用语文实践课也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同学都能活动起来,积极参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之一,教师在实践课中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授之以渔,导之以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每一节实践课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由学生投票选题目,由学生设计方案,教师集百家之长,由学生推选主持人,由主持人安排程序,每一步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先后尝试过“古典诗歌背诵比赛”“语文知识竞赛”“成语知识竞赛”“语言运用的实践”“辩论赛”等多节语文实践课,一位同学在我上完“成语实践课”后,用97个成语连成了一篇文章,题为《成功的秘诀》,现摘录一段:

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一败涂地后的甘败下风;名落孙山后的死心塌地;功败垂成后的怨天忧人和万念俱灰。失败过后,要学会亡羊补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要你坚信人定胜天,以真金不怕火炼为慰籍,以大器晚成为准则,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动力,有朝一日定会东山再起。也希望你能记住你的成功不足挂齿,不可浅尝辄止。居安思危,宠辱不惊才会让你力争上游。

我曾多次市、区级实践课展示,20##年 9月所作实践课获市级二等奖。

二、“活水”的源头来自于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引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近年来,我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立体的自由空间,具体如下:

1.进行“自讲课”活动:具体做法是:一个单元的课文中先由教师讲授精讲的篇章,教师主要在学法上进行指导,尽可能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然后把自读课交给学生进行备课、讲解。

2.进行“课前五分钟”活动: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每堂课一位同学,主要程序是:上台讲述-- 大家评论-- 举手发言-- 师生共同给其成绩。初中三年课前五分钟安排如下表:

此项活动坚持十多年来,收效颇丰,学生在讲解中,不时迸射出精彩的火花,学生不仅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锻炼了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应变能力等,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如评论一项,学生就“理想、自卑自负、足球、友谊、勇敢、成功与失败、模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等方面进行评述,涉及面很广。又如在美文鉴赏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便把美文的范围扩大,好的歌曲乐曲也包含期中,并在我作示范时给他们推荐了韩红的《天亮了》,我先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讲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再讲到了珍爱亲情,又讲述了《天亮了》创作背后那个感人的故事,然后静静的倾听这首歌,此情此景所有的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当音乐播完时,我和所有的同学都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挚爱则更加强烈了。

3.自编课本剧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演出中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班级读书交流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的情况,每月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评述自己所读的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创办文学社刊物:创办文学社,选举社长、副社长、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教师任顾问,定期出版,为学生感悟生活、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征文、演讲、辩论、实践课、诗歌朗诵等比赛中频频获奖。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素质教育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

三、“活水”的源头来自于教师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是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是在塑造实实在在的灵魂。知识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仍“用着十九世纪的方法,讲着二十世纪初的内容,教着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那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考验,令人担忧。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教学思路的程式化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议论文可用分析讨论法、小说用欣赏分析法、诗歌用朗读品味法、散文用形象体会法等。让教师用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室、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等,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

语文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灵感,以意境领悟主旨,对于诗歌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羞涩,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气魄,如果和影像、声音巧妙结合,便能使教学更加形象化,从而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产生求知的欲望,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我以一节语文课为例做一个介绍,《乡愁诗两首》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为营造氛围,课前我便播放一段触及学生视觉、听觉的课前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播放课前曲)当音乐想起我便轻轻导入新课,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些诗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诗人们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些诗中有一种表达怀念家乡的忧伤情感的诗----乡愁诗。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则更能代表那个时代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音乐营造的诗意氛围中,我开始讲解余光中的《乡愁》,配上柔美的带有淡淡忧思的音乐和江南水乡的背景画面由教师有感情的进行现场的配乐朗诵,用以感染学生,也请老师们感受一下。教师读后音乐不停,让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小声轻读,感受诗情,渲染气氛。分析之后讲解席慕容的乡愁,然后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总结学习新诗的简单方法,又用此方法评析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最后在此播放课前曲,结束这堂课“华夏儿女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故乡情节中良久徘徊,乡愁的主题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因为我们都是黑眼睛黑头发的华夏儿女,所以诗人如此说‘为什麽我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同学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乡愁诗,课下请上网查找。’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便早已沉醉其中了。心理学认为,兴趣和情绪,这些人的主观内部状态,对人的注意力分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常常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画一画…….渲染起热烈的学习气氛,会使学生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思维活动,学生在教师给予的活水中愉快的畅游,语文的学习也变得更有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中达到了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